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形式表现之外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再解读

972023.06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结果便向着影像化方向发展,建筑设计成为一个图像表达的结果,方案在期刊网络屏幕上的表现,如何更美观更上镜,超越了建筑实体,成为评判建筑优劣的主要依据。
酷炫的效果图、分析图,将三维存在的实体二维化了的照片,取代了建筑本身,成为建筑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
如此一来,作为本应由视、听、嗅、触、味多重感官共同体验的建筑,成为视觉艺术的单一感官体验。
而三维立体的空间体验,也被扁平化为了二维的图像表现。
简言之,建筑已经越来越脱离了它的实在,变成了一种仅仅存在于图书、杂志、网络的图像性产品。
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探索形式表现之外的建筑表现手段,如何让建筑在其外在形象之外的领域表达其自身,已经成为一个日渐紧迫的问题。
而1977年竣工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已经为这一探索提供了不少颇具启发的思路。
其建筑技术与艺术表现相得益彰的精妙平衡,便成为建筑史上一大经典。
或许是由于蓬皮杜中心过于强大的形象震撼力,导致当下对该作品的解读大都集中在技术与形式表现等方面。
文章从建筑的外在形象表现之外的其他角度,来重新理解和认识蓬皮杜艺术中心,并希望以此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些许启发。
2作为信息交换的展示场所蓬皮杜艺术中心是当时竞赛的近七百个方案中,唯一一个设计了广场的方案。
来自城市各个方向的人直接面对的就是高度通透,与室外连成一体的宽大立面。
蓬皮杜中心的立面,是非帕拉第奥或阿尔伯蒂式的立面,它是反立面甚至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立面。
这栋建筑就是一个信息、语言、符号的网络。
钢和玻璃的使用给建筑提供了一种透明性,内部和外部之间是透明的,这与同摘要 工业革命后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了媒体与影像的扩张,使得建筑艺术越来越成为单一的视觉艺术表现,脱离其真实与意义的形式语汇,但这些已经成为阻碍建筑艺术进步的一大瓶颈。
文章以蓬皮杜艺术中心为例,从信息交换、机械化与符号化、拟像序列的视觉影像三个角度,论述蓬皮杜中心如何在建筑形式表现之外的领域进行建筑艺术的自我表达,反纪念碑式地建立一场文化“内爆”,成为一场由人群、信息与符号交织的大型艺术展示,并为信息化与拟像化程度更甚的当代建筑艺术表现提供新的思路。
后现代艺术典藏——蓬比杜国家艺术中心

名 的。 当时,在六百 多位参与竞逐 的
暖、通风 管道,一个个 巨大的通风 口 好像正在向路人颂扬 着 自己独特 的建
筑文化语 言。整幢建筑把 大楼 内部构 架和设备通通暴露 于大楼 的外部,作 为装饰性功能展示着 它的魅力。
设计方案 中,最终由瑞索 ・ 皮埃诺和
理 查德 ・ 罗杰斯合作设计的脱 颖而出。
沿着 塞纳 河北岸 步行 十几分 钟,
再向北拐就到 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后现代艺术典藏 蓬 杜 家 图/ 比 国 艺.李 术心 文兵 中梅
在我们 的行程 中并没有参观 蓬皮杜文 感和综合性 。 化艺术 中心, 只是去往 巴黎圣母院来
观赏也 已足 以让人感受到她的震撼 ! 那天巴黎 下着 少见的 大雨,雨水将整 幢建筑清洗的格外鲜亮, 虽然是雨天,
在此 中彰显 着一种超现代感的艺术魅 力。从 外表看 蓬皮杜艺术 中心宛如 一
座核 电站, 外围四面大片玻璃 ,透 明
钢 制 构 架 与设 备 管 道 纵横 交错 :露 天
的、蓝红相 间的塑料钢架筒形 那是 自 动 电动扶梯:观光 电梯则交叉在 管道
中间,看起 来好像 是还未完全拆 除的
脚手 架。 虽说是观光 电梯,但并 不能 观光, 只是露在外面的一个集装箱, 全 封 闭式的上 下移动着,极 富创意 ! 置 于 大楼外部还有所有 的供 电、 供水、 供
皮社国家艺术和文化 中心,17 年建 97 成于巴黎市 中心。 0 2 世纪 7 年代为纪 0
念戴高乐将军兴建的一座现代艺术馆, 并以法 国已故总统蓬皮杜的名字而命
蓬皮 社 中心是 一座 结合 图 书馆 、
蓬皮 杜艺术 中心坐 落于繁 华的闹 展 览馆、电影院、 工作 室和剧院的综 回的途 中路过。 虽说只是路过,驻足 市 区,周 围是民居 以及古典主义建筑 合性 艺术中心。作 为艺术的建筑,比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中心概况
蓬皮杜艺术与文 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 法郎,总面积约10万 平方米,地上六层, 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 设有工业设计中心、 音乐与声学研究所、 现代艺术博物馆、公 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 及相应的服务设施。
中心概况
大厦的支架由两排间 距为48米的钢管柱构 成,楼板可上下移动, 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 暴露。东立面的管道 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 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 覆盖。中心打破了文 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 常规,突出强调现代 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 的密切关系,是现代 建筑中重技派的最典 型的代表作。
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 “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 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 (High-tech)风格。 这些外 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 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 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 动扶梯是红色。
建筑风格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 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 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 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 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 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
“公共参考图书馆”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 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 地图、磁带等。馆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相机随 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 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地呈坡形,可容纳自发性的娱 乐活动及露天表演,时传统的 街头艺术得以恢复,成为卖艺 涂鸦者自自由活动的“天堂”。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 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 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 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 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 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 的代表作。
鲍德里亚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后现代解读

现代主义、经济哲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公共哲学等问题的深入讨论,才逐步形成了自觉的文化哲学研究层面。
就此而言,我们有理由预言,文化哲学必将成为21世纪哲学研究的新范式。
这种新的哲学研究范式,一方面将进一步有利于中西哲学和文化的沟通与交融,有利于填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鸿沟,实现综合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哲学研究也有利于打破国内哲学学科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将把哲学研究引向一个更加开放的视域,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三大思想资源之间的视域融合,这就是:“融汇中西马,综合促创新”。
文化哲学作为21世纪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必将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1〕方克立1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1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2〕郭齐勇1郭齐勇自选集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许苏民1文化哲学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4〕李鹏程1当代文化哲学沉思1人民出版社,1994.〔5〕陈筠泉、刘奔主编1哲学与文化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6〕衣俊卿1衣俊卿集1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7〕洪晓楠1中国现代文化哲学的演变1光明日报,1995.2116.〔8〕洪晓楠.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求是学刊,1998(5).〔9〕洪晓楠.论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的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2).〔10〕洪晓楠.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国社会科学,1999(1).(责任编辑 徐亚莉)(《哲学动态》2000年第12期)鲍德里亚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后现代解读付文忠 (山西雁北师院马列室山西大同037000)孔明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100732)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62(2000)1220030204在法国后现代学者鲍德里亚(J.B audrillard)的眼中,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是巴黎的著名文化建筑,也是具有深刻后现代文化意义和背景的标记物。
巴黎蓬皮杜中心设计理念

巴黎蓬皮杜中心设计理念巴黎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是法国巴黎市的一座著名艺术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艺术馆之一。
蓬皮杜中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派建筑和功能主义设计的思想,以及对艺术与文化的推崇和尊重。
蓬皮杜中心的设计师是英国的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和意大利的建筑师雷内·勒邦敦,他们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和艺术融为一体,将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和公共空间相结合,使蓬皮杜中心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多功能性的地方。
蓬皮杜中心的外观设计十分独特,建筑的结构和功能被外部公然显示出来,不再隐藏在建筑的内部。
建筑外部的管道、通风设施和管线都被裸露出来,以明确显示不同的功能。
这种设计风格被称为“内外倒置”,即建筑的内部功能和结构被置于建筑的外部,使得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内部的活动和功能。
蓬皮杜中心还采用了色彩鲜明的外立面设计,用不同的颜色和材质来区分不同功能区域。
这种设计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又能使建筑更加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和刺激的感受。
此外,蓬皮杜中心还注重了公共空间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
建筑内部设有大型广场和楼梯,用于展览和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中心还设置了餐厅、书店和咖啡厅等设施,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艺术和文化。
总之,巴黎蓬皮杜中心的设计理念是融合艺术、文化和建筑,体现了现代派建筑和功能主义设计的思想,将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多功能的艺术和文化中心。
蓬皮杜中心的独特外观和色彩鲜明的外立面设计,使其成为巴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蓬皮杜中心的设计理念为现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空间和平台。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艺术中心主要建筑材料
钢
玻璃
玻璃
钢 架
钢与玻璃本身就显得很精致,而且它们的结点,分割等都 有很多很新的方式。
在空间的划分上,钢和玻璃的强度足以支持一个很大的空间。再 有结构都外置了,使内部的空间划分更为灵活。这是蓬皮杜中心 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钢
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 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外形美观等一系列优 点。而且在火灾的时候有明显的优越性。
建筑外观分析
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 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 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 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器设施和管线。 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 缤纷,琳琅满目。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 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 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 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
玻璃
本世纪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之一,以其光滑, 完整,反光,透明的优点受到许多建筑师德 喜爱和追捧。玻璃的装饰效果是活性的,动 态的,是充满着生命的,玻璃可以将室外的 景色放进相框般收进建筑当中,除此之外也 满足了室内照明的需要,自然光拥有最丰富 的色彩,光影的变化更加增加了建筑本身的 内涵。
结束
概述
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 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 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 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
建造经历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 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 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 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罗杰斯 上海陆家嘴总体规划
上海陆家嘴总体规划
• 时间:1992 • 地点中国.上海 • 因为扬子江把陆家嘴和市中心截然分开,陆家嘴的经济不是 很发达。现今,政府决定要建造一系列的桥梁和隧道,使该地区 与市中心联系起来。 • 罗杰斯的方案以集中式交通为出发点,重点放在公共交通上, 以行人为主。城市的框架由连接主要铁路和巴士车站的一系列节 点构成,节点相对集中布臵以便空出地方给露天公园、步行道路 和休闲空间。这些空间同时又是连接城市与沿河地区的网络结构。 每个节点内部的活动具有多功能性.这样可以使节点在24小时内 都有活动.充满生机。办公楼和商业性建筑沿主要交通干线布臵, 住宅和休闲设施则放臵在人流相对较少、较安静的区域内。为了 保证各区域的活动和能源消耗相对平衡,陆家嘴被切割成若干个 能量区,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区产生的热能和电能。其根 本意图就是建立一种能够满足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中人们各种需求 的都市结构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皮亚诺建筑作品欣赏
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建成后,他们的事 务所初步成型。其事务所的成员虽几 经变更,但其建筑风格却依旧保持得 很好。他们赢得了洛伊德大厦的设计 竞赛。并把业务范围延伸到英国、法 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建筑和 私人住宅领域,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高 品质设计得到了大众的肯定理查德· 罗 杰斯,英国建筑师。代表作有著名的 “千年穹顶”,与福斯特合作设计的 香港汇丰银行和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 诺共同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 中心等等。虽然饱受争议,但不妨碍 他成为是3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 之一。1991年zoPiano)于1937 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 (Genoa) 一个建筑商世家, 他的祖父、父亲、四位 叔 伯和一个兄弟都是建筑商人。当他还 是个小男孩时,就爱在工地上攀来爬 去,对沙石神奇地变成房屋与桥梁惊 诧不已。由于整日泡在建筑工人中间, 他对建筑艺术与材料的崇敬与日俱增。 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 得建筑学学位,开始了他永久性的建 筑师职业生涯。他先是受雇于费城的 路易斯· 康工作室、伦敦的马考斯基工 作室,其后在热那亚建立了自己的工 作室。在那里,他开始了一系列试验 性的设计:炼油厂、展览馆的陈列厅、 多功能医院等等。
蓬皮杜艺术中心

建筑中特别的是, 建筑中特别的是,建筑师把各种设备管道尽可能的放到 大楼的外立面上。 大楼的外立面上。在沿街立面上不加任何遮挡地放了很多的 设备和管道。建筑师通过色彩来区分这些管道的用途。 设备和管道。建筑师通过色彩来区分这些管道的用途。
建筑的独特之处-----外观 建筑的独特之处-----外观 -----
建筑的独特之处-----内部
圆形钢管柱支承。 其中除去一道防 火隔墙以外,没 有一根内柱,也 没有其他固定墙 面。各种使用空 间由活动隔断、 屏幕、家具或栏 杆临时大致划分, 内部布置可以随 时改变,使用灵 活方便。
建筑物的不足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造方式虽然被很多建筑师 和工业设计师搬用,但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功能 上仍然有很多不足。初次进入蓬皮杜艺术中心 的人常常会在临时布置的家具和屏风之间走错 路线。尽管皮亚罗把蓬皮杜比作货轮,但是不 少人把它比作一个巨大的集贸市场,每当闭馆 时,大楼内杂乱的场景堪比球赛结束时的体育 馆。
建筑物用途
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蓬皮杜中心自 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 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 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本国和国际间的艺术交 流。蓬皮杜中心的功能包括国家现代艺术博 物馆、图书馆和电影院,主体是博物馆, 物馆、图书馆和电影院,主体是博物馆,拥 有世界上最好的法国和西方20 20世纪现当代 有世界上最好的法国和西方20世纪现当代 艺术收藏之一同时以推介当代前卫艺术为宗 举办体现最新艺术观念的丰富多样、 旨,举办体现最新艺术观念的丰富多样、引 人入胜的展览。 人入胜的展览。蓬皮杜中心一直是一个进行 知识交流和辩论的场所:它拥有舞台, 知识交流和辩论的场所:它拥有舞台,并为 孩子们组织活动,举办讲座和论坛, 孩子们组织活动,举办讲座和论坛,在这里 有布朗库西工作室、康定斯基图书馆、 有布朗库西工作室、康定斯基图书馆、美术 以及一些电影放映厅。此外, 馆,以及一些电影放映厅。此外,这里的公 共信息图书馆属于世界上最大、 共信息图书馆属于世界上最大、借阅人数最 多的同类机构之一。 多的同类机构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扶梯
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 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 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 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 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 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 内部空间不受阻隔。
罗杰斯解释他的设计意图 时说:“建筑物应设计得使 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自由自 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的性能 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
建筑与环境
罗杰斯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 艺术中心前的巨大的广场吸引人气, 让人们聚集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城 市的文艺复兴。
在建筑物前留有面积达一万平方 米的空场地。空场地呈坡形,可容 纳自发性的娱乐活动及露天表演, 使传统的街头艺术得以恢复,成为 卖艺者自由活动的“天堂”。
它使所在的区域摆脱了沉闷的气 氛,带动了整个街区的公共活动, 使作为建筑中重要的功能 与装饰要素,罗杰斯利用自己 纯熟的技术手法赋予其创造性, 突出了玻璃透明与坚固的特性, 使其成为审美符号。
建筑大量使用钢材料,钢材 料具有强度高、抗震好、自重轻 等特点。
建筑设备由于夸张的表现自 我,超越了单纯的功能属性,而 带有了歌颂自我的审美情绪,超 越了现实情绪,而带有了歌颂当 今技术时代的泛指意义。
细部设计
罗杰斯在技术细部节 点的处理上,经常采用扩 张的处理手法,扩张的技 术节点可以成为视觉注意 力的凝固点,天然的具有 视觉张力,满足了当今人 们渴新求变的审美心里。
桁架梁和柱子的相接 不是一般的铆接或焊接, 而是用一种特殊的套筒套 在柱子上,再用销钉销住
光的运用 建筑全都用钢架和玻璃组
成,光从玻璃透进来,他利 用当代的技术成功塑造了不 断变动的光影之美,即动态 美。
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基本简介 它位于巴黎市中心, 由法国总统乔治·蓬皮 杜决定兴建的。 建于1972至1977年 从1977年2月揭幕后, 参观者参观它的人数远 远超过了艾菲尔铁塔, 居法国首位。开馆二十 多年来,它已吸引超过 一亿五千万人次入馆参 观。
建筑草图与模型
罗杰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 打破城市面貌的有效手法,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 造多层次的具备审美价值的 城市景观的有益借鉴。
建筑评价
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中,技术工艺不再是隐匿于建筑形象的背后的单纯的技 术手段,它实现了由原生态技术到艺术技术的飞跃,是建筑界的一次革命。
蓬皮杜艺术中心成功地使巴黎建筑从传统建筑过渡到现代建筑,他把新技 术与艺术性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技术十分实用而且永远不会落伍。
如果说卢浮宫代表了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蓬皮杜文化中心就是现代巴 黎的象征。
连同其他附属设施,建筑 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 大楼的每一层都是一个长166 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 间。
色彩的运用
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 蓝色的是空调设备 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 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 白色是进风管
罗杰斯抓住了色彩的特殊性 能,他将建筑中最夸张、最具 表现力的设备构件涂上浓艳的 色彩,而且纯度极高,这样处 理能够使色彩发挥它强大的效 能,以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 鸣。
内部空间
内部的各种使用空间由活动隔断、 屏幕家具或栏杆临时大致划分,内部 布置可以随时改变,使用灵活方便。
并且内部的各个入口没有看守人员, 全是电子设备控制。
技术与环境共生
罗杰斯充分尊重空气在建 筑中的自然流动,并积极地 利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成果将 之实现。烟囱效应是罗杰斯 作品中常出现的被动式技术 模式,他利用室内的热空气 上升,室外的新鲜空气又不 断地从建筑下部进入室内, 补充进来,这使得室内环境 有新鲜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将建筑与自然密切的结合在 一起。
建筑各层空间都是现代技术 结构塑造的灵活舒展无遮挡 的空间,这是建筑与外部广 场具有同样的空间特质,他 们共同营造了这无拘无束、 浪漫自由的城市聚会场所。
建筑外观
所有柱子、楼梯及以前从 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一律请出 室外以便最大化的利用内部空 间。 蓬皮杜中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公共图书馆 现代艺术博物馆 工业美术设计中心 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