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中医眼科学——眼科诊法

合集下载

眼科诊法ppt课件

眼科诊法ppt课件
30
近视力未达到正常1.0 / 30 cm者,应予 矫 正,并正确记录 例: 0.4 / 30 cm × + 1. 00DS= 0.9 / 30 cm
0.4 / 30 cm × - 1. 00DS =1. 0 / 30 cm
0.4 / 30 cm ×-1. 00DS /-1. 50DC ×180 =1. 0 / 30 cm
0.4 / 30 cm ×+1. 00DS /+1. 50DC×180=1. 0 / 30 cm
31
色觉: 视网膜辨别各种颜色的感觉 色 盲:缺乏辨色能力
色觉异常 色 弱:辨色力不足
检查方法:假同色表(色盲检查图) 先天性色觉障碍:性染色体遗传病,男多于
女。
32
(二)眼前部检查 望眼局部的改变 检查顺序: 先健眼,后患眼 先右眼,后左眼 由外至内 由前至后
23
(1)远视力检查 检查距离:5米 记录方法: 被检眼能明确指
出视标字向,该行 即为该眼的视力
24
如:能准确辨认1.0视标 各个字向 该眼视力记录为 1.0,
1.0一行的视标有一个不 能辨认,该眼记录为1.0—1
能准确辨认0.9视标各个 字向,1.0一行能辨认两个 视标,记录为0.9+2
25
在5米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时 可缩短检查距离,视力
胀痛(钝痛) 多见于内障
灼热痛
多见于外障
眼痛与头痛的关系
眼痛
头痛
6
2. 目痒
注意瘙痒与季节、气候的关 系有无兼症 目痒多属风、火或血虚
3. 目眵
多属外障,多为热证
7
4. 目泪
流泪,多为外障
热泪 — 风热 冷泪 — 见于泪道阻塞 泪少 — 见于阴血虚。
与肝虚有关

眼科中医诊法

眼科中医诊法

(五)望黑睛 望黑睛大小与透明度如何,有无光泽,表 面是否光滑,知觉是否正常。应重点观察有 无翳障(即混浊)及其形态与部位。注意其形 状是星点状、片状、树枝状、地图状、圆盘 状,还是凝脂状或蚕食状;是位于浅层还是 深层;在正中还是偏旁;可用荧光素钠染色 法进一步观察。如有外伤,应注意黑睛有无 异物及其性质和部位,有无穿透伤及穿透伤 口的大小,有无黄仁脱出等。黑睛后壁有无 沉着物,其大小、颜色、数目及分布情况如 何。

检查睑内面时,必须翻胞睑。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下胞险翻转法 2.上胞睑翻转法
3.婴幼儿胞睑翻转及眼珠检查法 ’
(三)望两眦 注意两眦皮肤有无红赤糜烂,大眦处有无 红肿,注意红肿范围,有无瘘管存在;泪窍 是 否存在,有无外倾或内卷,有流泪主诉 者,应作泪道冲洗以资诊断。于涩无泪者应 检查泪腺 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2.问头面部其他情况 头发是否突然脱落、 变白,有无耳鸣、耳聋,是否有鼻塞流涕、 口疮、龋齿、咽部疼痛等。 3.问饮食与二便 询问平素饮食习惯嗜好 ,近日食欲及食量有无增减。有无大便干结 或溏泻;小便清长还是黄赤等。
4.问睡眠情况 是难以入睡或易惊易醒,还 是嗜卧乏力不欲睁眼等。可作为辨证用药的 参考。 5.问妇女经带胎产 问月经提前或延后, 经量多少,颜色如何,是否有瘀块,是否有 经前胁胀或经来腹痛;白带多少,是否粘稠 腥臭;是否怀孕、哺乳或新产之后;分娩时 是否 有出血过多等现象。由此可助了解其 气血虚实情况以及有无气滞血瘀等。
(3) 病理性视野:①向心性视野缩小:常见于视网膜 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等。②偏盲: 以注视点为界,视野的半边缺损称偏盲,对视路疾 病定位诊断很重要。同侧偏盲有部分性、完全性、、 象限性3类。以部分同侧偏盲多见,多为视交叉后的 病变引起。颞侧偏盲常从轻度颞上方视野缺损到双 颞侧全盲,多为视交叉病变引起。③扇形缺损:以 鼻侧阶梯多见,为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象限盲则 为视放射前部损伤。④暗点:除生理盲点外,在视 野范围内出现任何暗点均为病理性。中心暗点常见 于黄斑部病变、球后视神经炎;弓形暗点常见于青 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环形暗点多见于视网 膜色素变性;生理性盲点扩大则见于视盘水肿、缺 损、高度近视等。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常见眼病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常见眼病

中医眼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常见眼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

当眼睛出现问题时,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压力。

中医眼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常见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优势。

中医眼科学认为,眼睛与身体的各个脏腑经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观察眼睛的外在表现,可以了解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例如,眼睛红肿疼痛可能与肝火上炎有关;眼睛干涩疲劳可能是肝肾阴虚的表现;视力模糊可能是气血不足导致。

在诊断常见眼病时,中医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是通过观察眼睛的外观,包括眼睑、白睛、黑睛、瞳神等部位的颜色、形态、分泌物等来判断病情。

比如,眼睑红肿可能是风热外袭;白睛红赤可能是肺热炽盛;黑睛生翳可能是肝胆湿热。

闻诊则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辅助诊断。

问诊包括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病情变化、生活习惯等,以了解病因和病情的发展。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眼部周围的经络穴位,感受脉象等,来判断身体的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

除了四诊合参,中医还会运用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

比如,通过观察眼睛的神采、视力、视野等来评估眼睛的功能。

此外,还会检查眼部的经络穴位是否有压痛、结节等异常情况。

对于常见眼病的治疗,中医有着多种方法。

中药治疗是中医眼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眼病和患者的体质,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风热外侵引起的结膜炎,可能会用银翘散加减来疏风清热;对于肝肾阴虚导致的干眼症,可能会用杞菊地黄丸来滋补肝肾。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眼科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可以调节眼部的气血运行,改善眼部的功能。

艾灸则适用于一些虚寒性的眼病,如寒性的视疲劳。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肌肉和穴位,可以缓解眼部的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例如,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眶周围,从睛明穴开始,沿着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等穴位依次按摩。

眼诊诊断术

眼诊诊断术

眼诊诊断术学习中医的人都讲究望、闻、问、切,这是古中医最基本的诊断方法,“闻”在日常诊断中用的比较少,“切”没有许多年的苦练是难以精准的,所以也就“望”和“问”比较易学和实用。

在临床上如果能把“望诊”和“问诊”结合起来使用,一定会事半功倍。

眼诊就是望诊的一种,如能熟练掌握可达到“不用病人开口而知其病”的境界,对医师的临床诊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歌诀郑氏诊法,内右外左,颈项正上,肠胃正下,内外为心,瞳孔属肾,肾下肝胆,左右为肺,内侧偏下,气管大肠,内侧偏上,大脑居之,外偏上方,头部神经,外侧下方,生殖膀胱,五脏胸背,一眼望全。

眼诊形态写色泽,根部粗大病顽固,曲张瘀血病重中,跨区延伸病多脏,圈黑有晕防癌瘤,分叉炎症易扩散,贯瞳多见淋巴病,深红紫红内热重,红中带黄内湿热,色泽偏淡气血虚,暗褐之色旧病留,球外模糊多劳伤,褐中红黑病复发,管尾血点为垂露,内外损失仔细分。

(一)先看形状1 根部粗大逐渐变小,末端有分叉似树枝为炎症。

2 血管弯弯曲曲为曲张,膨胀则为怒张,都是瘀血较重的表现。

3 跨区延伸,即一个区域延伸到另一个区域,即原病扩散到其他病,或这个病一发作会影响到其他病。

4 隆起一片或成条索状为慢性炎症,多见肝胆胃区。

5 模糊湿滑一片状的也为慢性湿热所致,多见于心肺气管区。

6 黑圈外有灰黑色的环状包围,多见肿瘤。

7 血管末端有一小黑点为垂露,为外伤所致。

多见于颈背肝胆(腰背内外伤)与肠胃之间即胸部内外伤。

(二)从颜色上看1 颜色鲜红为新病、疾病、热病、炎症为主。

2 红中带黑为久热挟瘀病情在加重,红中见黄色则病情在好转,淡黄则病将痊愈。

3 整个白睛青灰色、灰白色为气血两虚,内有寒症,青蓝色则体内有风伤到肝胃。

4 暗灰色的斑块则为旧病所留,若斑块中见到黑色小点,则病将复发。

(三)临床经验1 眼内眦有胬肉伸向角膜黄白色则为肝郁气滞,常失眠、烦躁、腹胀、便秘。

2 外眦有勾状血管伸向虹膜则心律不齐,心脏病。

3 胃、十二指肠区见到向上的“Y”型血管则为痔疮。

学习中医里的视目望诊法

学习中医里的视目望诊法

学习中医里的视目望诊法中医预防疾病的专家提示,要想远离疾病的困扰,你需要对自身的健康多一些了解和认识。

学习中医里的视目望诊法,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更早的发现疾病、治疗疾病。

学习中医里的视目望诊法(1)望眼色:眼睛红者多为患上实热病。

白睛红为肺火盛,常见有火眼病;整个眼球红而肿痛者,多为肝经风热证。

眼睛色黄为黄疸证。

白睛中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是蛔虫病。

眼袋色黑而且晦暗无光泽者为肾虚。

(2)望眼形:下眼袋浮肿,色彩黑暗者为肾虚水泛证。

上下眼袋红肿表示脾热。

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虚或气血大伤。

如果见到久病重病者,其眼睛深陷,则表示五脏六腑精气衰竭,病难治或预后不良;如果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事物,则其精气已脱,阴阳离绝之危候。

眼睛凸起,伴有颈部肿大,多食,消瘦,易激怒,则为甲亢。

如果眼睛凸起,且伴有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卧,多为肺气肿病症。

单眼突起者,常为脑颅内有肿瘤。

(3)望眼神:如果病人视物清晰可见,眼珠黑白分明,则病容易治。

若白睛色浊,黑睛色滞,眼睛呆滞,则病难治。

(4)望眼态:两目上视,不能转动,常为惊风或精脱神衰之危候。

两目斜视或上视者,为惊风先兆或痉厥证。

睡觉露睛,多为小儿脾胃虚弱,或慢惊风。

瞳孔放大,多属肾精耗竭之证,为病危迹象,但亦会见于肝胆风火上扰或药物中毒、外伤等。

瞳孔缩小,多属肝肾劳损,虚火上扰,或肝胆火盛,亦会见于药物中毒。

(5)眼白变黄:眼白其实分为里外两层,里面的一层叫做巩膜。

如果肝脏患上疾病如肝炎和肝硬化等,就会让巩膜黄染,也就是'黄疸'。

黄仲委解释,这些黄色是由于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引起的。

而外面一层叫球结膜,在长期受到紫外线、粉尘等污染之后,会产生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白眼珠泛起暗黄色、黑眼珠变得混浊,因此比较多见于老年人。

上文就是关于学习中医里的视目望诊法的介绍了。

正确使用今天的养生方,就能让你对自身健康多一些了解和认识。

在发现自己有健康问题了,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眼科中医诊法

眼科中医诊法

3
民间眼科技术的收集与整理
挖掘和整理散落在民间的眼科技术,为后世医 家提供宝贵的代医学技术的应用
01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如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研究和
发展眼科中医诊法。
多元化治疗手段的探索
02
发掘和整理民间验方、秘方,结合中医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
,丰富眼科中医诊法的治疗手段。
提升中医眼科的社会认知度
通过临床实践和医学交流,提高社会对中医眼科诊法的认知度和 认可度,促进中医眼科事业的繁荣发展。
THANKS
与西医诊疗方法的结合与应用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在眼科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 弥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不足,提高诊疗效果。
预防保健
中医眼科诊法强调预防保健,通过调理患者的体 质和改善生活习惯来预防眼病的发生,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眼科诊法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起到辅助 治疗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
白内障
总结词
眼科中医诊法在白内障的治疗中具有缓解症状的效果。
详细描述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老化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 模糊等症状。眼科中医诊法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改善晶状体的代谢, 缓解白内障的症状。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丸剂、针灸等。
青光眼
总结词
眼科中医诊法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详细描述
眼底病变是指视网膜、视神经等眼底组织的病变,常常 导致视力下降、失明等症状。眼科中医诊法可以通过改 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等方法,减轻眼底病变引起 的视力损害,延缓病程进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 汤剂、丸剂、针灸等。
眼外伤
总结词

《中医眼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眼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学专业《中医眼科学》课程标准学时:40学分:2适用专业:中医学1.课程概述:《中医眼科学》是在中医基础及中医眼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的临床学科。

因为临床的需要,课程中加入部分西医眼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符合中医院校中医师教学要求,内容实用,精炼,通过多媒体、眼科模型、图片、病例分析等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

2.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

(2)掌握眼部重要疾病症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

2.2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知识诊断眼部相关疾病。

2.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眼科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

2.3素质目标:1.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2.通过授之以渔,课堂中应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学生疾病,让学生切实看到疗效,建立对中医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现代医学以外的医疗方案。

4.教学建议:4.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具示教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布置复习思考题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大量的多媒体演示图,尽量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培养其对眼科疾病的认识、诊断及处理能力,使其深刻领会中医眼科内涵与精髓,掌握眼科辩证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考试或考查应以把握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为主,切忌偏怪冷僻内容,以免学生学习重点和方向的偏离。

4.2评价方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应通过学生出勤情况、平时测验提问及理论考试综合评价。

4.3教材选编:彭清华主编,《中国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6月第5版。

4.4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本课程既强调理论教学,更强调案例教学,具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条件。

执笔:审核:审定: 2022年月日。

七年制中医眼科学——治疗概要【精美医学课件】课件

七年制中医眼科学——治疗概要【精美医学课件】课件
眼病预防与保健
眼病预防
定期眼科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眼病。
控制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慢 性疾病可能对眼睛造成长期损 害,因此需要积极控制。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 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预防眼 病。
避免眼部受伤
在工作或生活中,应采取适当 的防护措施,防止眼睛受到伤
脉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判断病情。如脉象弦紧、滑数等。
03
CATALOGUE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 经络,以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的目的。
适应症
针灸治疗适用于多种眼病 ,如近视、远视、散光、 眼肌痉挛等。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 作,避免自行操作,以免 误伤经络。
七年制中医眼科 学——治疗概 要【精美医学课 件】
目录
• 中医眼科学基础知识 • 眼病诊断方法 • 中医治疗方法 •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眼病预防与保健
01
CATALOGUE
中医眼科学基础知识
中医眼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医眼科学起源于古代中医理论 ,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发展,逐 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 方法。
病因病机学说
03
中医眼科学对病因和病机有独特的认识,如六淫、七情、饮食
等都可能影响眼睛健康。
中医眼科学的治疗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眼科学强调整体观念 ,认为眼睛与全身状况密 切相关,治疗时应综合考 虑全身状况。
辨证施治
中医眼病治疗需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概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彭耀崧眼科诊法望、闻、问、切四诊在诊察眼病时的具体应用。

其中,以望诊及问诊尤为重要。

●问诊:询问与眼病相关的病史以及自觉症状(包括眼部与全身症状)●望诊:主要是眼部,其次为舌象。

利用现代仪器进行眼部检查,是对望诊与切诊的发展。

●切诊:眼部触诊为主。

一、问诊(一)病史1、问发病时间与起病情况目痛眵泪视觉变化2、问可能引起发病的各种因素情志的变化饮食过用视力或脑力外感眼外伤等。

3、问治疗经过(二)眼部自觉症状1、目痛问:部位眼眶痛(眉棱骨痛)眼睑痛眼球痛球后痛(眼深部痛)部位不明●性质:刺痛(锐痛)——多见于外障胀痛(钝痛)——多见于内障灼热痛●眼痛与头痛的关系:眼痛头痛2、目痒注意瘙痒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有无兼症目痒多属风、火或血虚。

3、目眵多属外障,多为热证。

4、泪流泪,多为外障●热泪——风热●冷泪——见于泪道阻塞。

与肝虚有关泪少——见于阴血虚。

5、视力以视力下降为主诉,多为内障眼病或屈光不正。

入暮视物不清——高风内障A、突然的视力急剧下降——暴盲(1)一过性视力障碍(2)血管循环障碍(3)眼部疾患(4)眼外伤(5)非真实性B、进行性视力下降(1)充血性眼病(2)非充血性眼病(3)眼外伤以及炎症的并发症、后遗症(4)遗传性眼病(5)颅脑疾病、颅脑外伤C、视力障碍呈“固定”状态6、问目妄见(视觉异常)视觉异常:眼前暗影、飞蚊症、复视、视物变形……以视觉异常为主诉——内障眼病居多。

(二)问全身症状同中医诊断学二、望诊(一)视功能检查1、中心视力检查测定黄斑中心凹视功能的主要方法●远视力——测定对5米以外视标的识别能力●近视力——测定眼前30cm视标的识别能力。

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正常视力:1.0以上。

(1)远视力检查检查距离:5米。

记录方法:●被检眼能明确指出视标字向,即为该眼的视力。

●如:能准确辨认1.0视标各个字向,该眼视力记录为1.0● 1.0一行的视标有一个不能辨认,该眼记录为1.0—1●能准确辨认0.9视标各个字向,1.0行能辨认两个视标,记录为0.9+2●在5米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时,可缩短检查距离,视力:检查距离/5×0.1●在1米处仍不能辨认最大视标检查者在患者面前出示手指,令患者辨认指数,记录为指数/距离或 F.C/距离●患者对眼前指数不能辨认,检查者在患者眼前晃动手掌,令患者辨别,记录为:手动/距离或H.M/距离●对手动不能辨认者,应进入暗室,测量光感,记录为光感 / 距离(最大检查距离6米)●同时应检查其对各方位光的定位能力,称“光定位”,检查距离1米,分9个方位。

记录为: + + ++ + ++ + +●对光感不能辨认者,记录为:无光感,或:黑朦。

(2)近视力检查●检查距离:30cm。

●对30cm 不能辨认1.0视标者,可将视力表前后移动,改变检查距离,直至能辨别最小视标字向为止。

记录为: 1.0/20cm , 0.5/30cm 等正常为:1.0/30cm。

2、视野检查视野——眼睛向正前方固视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对比法检查医生与患者对坐,眼位等高,距离1米,相互注视并遮盖1眼,以手指或铅笔作视标在两者间由外向内移动,至被检查者能辨认视标时,比较被检查者与医生正常视野的差别。

●优点:不用仪器,随时可进行。

●缺点:不够精确,无法记录。

(2)周边视野计●半径:33cm,●视标:直径为1~ 20mm的光斑,有红白蓝三种颜色。

●通常用3mm视标,分8个子午线检查。

光斑由外向内移动至患者能辨认视标时,记录其度数。

●国人的正常范围:白色视野上方55°,下方70°,鼻侧60°,颞侧90°。

(3)中心视野●用于检查视野中心30°以内范围。

以往用平面视野屏,现多用仪器检查●生理盲点:在视野中心注视点外约15°处,水平略偏下方,呈垂直椭圆形的看不见区域。

内缘距中心点13.5°,横径5.5°,垂直径7.5°.●暗点:除生理盲点以外,所有区域均为可见区域。

若出现看不见的区域称“暗点”——病理。

3、色觉检查色觉——视网膜辨别各种颜色的感觉。

色盲——缺乏辨色能力。

●色觉异常色弱——辨色力不足●检查方法:假同色表(色盲检查图)先天性色觉障碍——性染色体遗传病,男多于女。

(二)眼前部检查●望眼局部的改变。

检查顺序:●先健眼,后患眼●先右眼,后左眼。

●由外至内,由前至后。

1、胞睑开闭的情况,有无下垂。

皮肤有无皮下出血、水肿、气肿、皮疹、糜烂、溃疡、瘢痕、肿物。

睑缘有无内翻、外翻,有无红肿、肥厚、钝圆、分泌物、痂皮、鳞屑、溃疡、脓肿。

翻转眼睑,注意:结膜的色泽(炎症时色红、贫血时苍白)、光滑度、透明度、有无乳头、滤泡、结石、肉芽、睑球粘连……。

2、两眦有无红肿、糜烂、局部压痛。

泪点位置、大小,有无内转、外翻、狭窄或闭塞。

3、白睛有无充血(结膜性充血与睫状性充血的鉴别)、有无色素沉着、毕脱氏斑、异物、睑裂斑、胬肉、淋巴管扩张……4、黑睛注意角膜的大小、形状,有无混浊、溃疡、异物、角膜后沉着物……5、神水房水有无混浊,裂隙灯下有无闪光,前房有无积血、积脓。

6、黄仁注意虹膜的颜色、纹理,有无萎缩、缺损、结节、膨隆、新生血管、震颤、前粘连或后粘连。

7、瞳神注意瞳孔的大小、形态、位置、对光反应。

8、晶珠注意晶状体是否混浊,混浊的部位与形态,有无色素沉着,有无脱位(脱位时伴有虹膜震颤、前房加深)。

9、眼珠注意眼球的大小,眼球有无突出或内陷,有无偏斜、颤动。

(三)内眼检查法检查工具:常用的工具是直接检眼镜,又叫眼底镜。

持镜方法:●检查者所处位置:患者取坐位时,检查者站于患者一侧。

检查屈光间质是否混浊●检查时令被检查者向正前方注视,用+8~+10D,距离10~20cm,使光线投射到瞳孔区,检查者从小孔窥视,若瞳孔区出现黑影时表明屈光间质混浊。

●令患者向各方向转动眼球,然后向正前方注视。

●黑影随眼球移动——混浊位于角膜或晶状体。

●眼球停止运动,黑影仍在瞳孔区内浮动——混浊位于玻璃体内。

眼底检查●检查时令被检查者向正前方注视,用“0”D,距离2~3cm,分别检查视乳头、黄斑、视网膜周边部。

●记录病变部位,病灶大小——以视乳头直径(P.D)为计算单位以视乳头、血管某分支、黄斑为标志,记录病变距标志的距离。

(1)正常眼底A、视乳头(视盘)圆或椭圆形,淡红色、边界清晰。

视乳头中央的凹陷——生理凹陷。

生理凹陷与视乳头面积的比,叫杯盘比(杯/盘)。

生理凹陷底部可见筛板小孔B、视网膜血管视网膜中央动、静脉从视盘中央穿出分上、下两支(第一分支),各自再分鼻、颞两支(第二分支)。

动脉鲜红色稍细,静脉暗红色稍粗。

动静脉比例为2:3。

有时可见视乳头颞侧有睫状视网膜动脉。

C、视网膜镜下呈均匀深橘红色。

正常视网膜不反光。

D、黄斑距视乳头颞侧1.5PD,圆形或椭圆形,色暗红,视网膜血管不进入该区。

黄斑中心处可见一反光点——中心凹反光。

黄斑边缘部形成光晕或弧形反光。

常见的异常眼底形态A、视盘的异常色泽发红或苍白,边缘不清,生理凹陷扩大加深。

C、视网膜的异常①色素斑②出血:火焰状、线状出血点状出血视网膜前出血脉络膜出血(视网膜下)③视网膜水肿、浸润④视网膜渗出:软性渗出、硬性渗出⑤视网膜脱离及裂孔●D、黄斑的异常中心凹反光消失色素紊乱 Fuchs斑樱桃红斑水肿、渗出、出血、囊肿、裂孔。

B、视网膜血管的异常①血管的粗细②血管的行径③血管壁的反光④动、静脉交叉处病理改变⑤血管旁白鞘⑥血管搏动(四)眼压检查法●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眼内压,简称眼压1、指测法用双手食指的指尖隔着上睑交替压眼球,凭指尖触知的抵抗力,估计眼压的高低。

●中等硬度——眼压正常——记录为Tn●偏硬——眼压偏高——根据其程度记录为 T+1 T+2 T+3●偏软——眼压偏低——根据其程度记录为 T-1 T-2 T-32、眼压计常用修兹氏眼压计,测定时以砝码重量及眼球单位压陷深度来推算眼压的高低。

操作方法●1、患者平卧位,令其向上方注视,使角膜位于水平正中。

●2、表面麻醉●3、将已消毒的眼压计保持垂直,将底盘轻轻放在角膜中央●4、迅速观察指针所指刻度(如读数<3则更换砝码)●5、查换算表,得出眼压值。

记录为:砝码/读数=眼压如:5.5/5=17.30mm.Hg●6、被检查眼点抗生素眼药水●正常眼压:10~21 mm.Hg ,● 24小时内眼压波动范围≯5 mm.Hg 。

第二节眼科常用辨证方法●眼科辨证治病的方法,起源于《内经》,后在历代得到发展。

●《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

以长为短,以黑为白。

如是则精衰矣。

”●《灵枢·论疾诊尺》:“诊目痛,赤脉从上而下者,太阳病;从下而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诸病源候论》:“风热伤于目眦,则眦赤烂。

” 又:“肝气有热,热冲与目,故令目痛。

”●张子和主张“目不因火则不病”,“白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与肾也……”眼科特有的辨证方法——一、辨内外障●将眼病按部位划分的分类方法●《秘传眼科龙木论》:眼病七十二症——外障四十九症与内障二十三症,如:冲风泪出外障、胬肉攀睛外障、绿风内障、高风雀目内障……。

●《原机启微》附录有“论内障外障”篇。

●《审视瑶函》在“内外二障论”讨论了内外障的症状特点、病因病机与治疗等。

(一)外障肉轮、血轮、气轮、风轮等部位病变的总称。

●病因:六淫、外伤、食滞、湿毒、痰火●特点:1、起病急、发展快2、外观症状明显3、自觉症状明显4、多属实证(二)内障●狭义——外观能看到的瞳神部位的翳障●广义——瞳神内所有眼病●病因:七情所伤、过用目力、劳倦、外伤●特点:1、多为眼外观端好2、有视力、视觉的变化。

3、借助仪器,眼底可发现充血、水肿、出血、渗出等4、多属虚证二、辨翳与膜《审视瑶函》:“内障乃瞳神黑小,神光昏眛也;外障则有翳膜可见。

”●翳:狭义——黑睛上的混浊;广义——包括瞳神内晶珠的混浊,但一般加“内障”或“障”以示区别,如:圆翳内障。

●膜:眼珠表面的赘生物●翳的辨证(1)新翳黑睛混浊,色灰白,表面粗糙,边界模糊,具发展趋势,伴有目赤疼痛、怕光流泪。

新翳多从肝经辨证。

●星翳初起,或一颗,或多处发生浮于风轮——肝经风热,表实●翳连缀成串成片,大而浮嫩,或伴有溃疡——外邪入里,里实,邪盛正实●发展迅速,翳满风轮,状如凝脂——火毒炽盛——易穿孔,属重症、危症。

●翳日久不退——正虚邪留(2)宿翳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发展趋势,不伴赤痛流泪。

如:冰瑕翳、斑脂翳翳对视力的影响,由翳的部位而定。

●宿翳难治。

《审视瑶函》:“翳怕光滑,星怕在瞳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