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案例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案例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案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可以有效地评估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来介绍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的过程和结果。

案例描述某城市的环保部门想要评估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开始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为了全面了解空气质量状况,环保部门在该城市的不同区域设置了多个监测站点,并每天定时采集空气质量数据。

收集的数据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多个指标。

每个监测站点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经过处理和整理后,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集。

数据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等步骤,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接下来,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每个区域不同指标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量。

通过比较这些统计量,可以对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并找出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

此外,还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研究环境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可以发现空气质量的季节性变化、周日效应等特点,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数据应用基于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环保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对于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可以限制工业排放、提高排放标准、实施交通限制等措施,以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将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这样一来,公众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也可以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此外,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环境问题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总结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可以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与实践案例分享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与实践案例分享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与实践案例分享第1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4)1.1 环境监测的意义与任务 (4)1.1.1 监测环境质量与污染源 (4)1.1.2 评估生态风险与环境污染 (4)1.1.3 预警与应急响应 (4)1.1.4 支持环境政策制定与实施 (4)1.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5)1.2.1 自动化与智能化 (5)1.2.2 网络化与信息化 (5)1.2.3 多元化与综合化 (5)1.2.4 发展趋势 (5)1.3 环境监测方法与手段 (5)1.3.1 采样与分析方法 (5)1.3.2 在线监测技术 (5)1.3.3 遥感技术 (5)1.3.4 生态监测方法 (5)1.3.5 模型模拟与预测 (5)第2章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6)2.1 空气质量监测原理与方法 (6)2.1.1 监测原理 (6)2.1.2 监测方法 (6)2.2 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 (6)2.2.1 颗粒物监测技术 (6)2.2.2 气态污染物监测技术 (6)2.2.3 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 (6)2.3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案例分析 (6)2.3.1 监测项目 (7)2.3.2 监测方法 (7)2.3.3 监测结果 (7)第3章水质监测技术 (7)3.1 水质监测指标与标准 (7)3.2 常见水质监测方法 (7)3.3 地表水水质监测案例分析 (8)第4章土壤污染监测技术 (8)4.1 土壤污染监测原理与手段 (8)4.1.1 监测原理 (8)4.1.2 监测手段 (8)4.2 土壤污染物检测技术 (9)4.2.1 无机污染物检测技术 (9)4.2.2 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 (9)4.3 农田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9)4.3.2 监测方案 (9)4.3.3 监测结果与分析 (9)第5章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10)5.1 噪声与振动监测基本理论 (10)5.1.1 噪声与振动的定义及分类 (10)5.1.2 噪声与振动的危害及影响 (10)5.1.3 噪声与振动监测的标准与法规 (10)5.2 噪声与振动监测方法 (10)5.2.1 噪声监测方法 (10)5.2.1.1 声级计法 (10)5.2.1.2 频谱分析法 (10)5.2.1.3 声学照相机法 (10)5.2.2 振动监测方法 (10)5.2.2.1 速度传感器法 (10)5.2.2.2 位移传感器法 (10)5.2.2.3 频率分析技术 (10)5.3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监测案例分析 (10)5.3.1 案例背景 (10)5.3.2 监测目的与要求 (10)5.3.3 监测方案设计 (10)5.3.3.1 监测点位布设 (10)5.3.3.2 监测设备选择 (10)5.3.3.3 监测时间安排 (10)5.3.4 监测结果与分析 (10)5.3.4.1 噪声监测结果 (10)5.3.4.2 振动监测结果 (11)5.3.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1)5.3.5 监测数据应用 (11)5.3.5.1 噪声与振动源识别 (11)5.3.5.2 噪声与振动控制策略 (11)5.3.5.3 环境影响评价 (11)第6章生态监测技术 (11)6.1 生态监测概述 (11)6.1.1 基本概念 (11)6.1.2 目的任务 (11)6.1.3 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1)6.2 生态监测方法与指标 (11)6.2.1 地面监测方法 (11)6.2.2 遥感监测方法 (12)6.2.3 评价指标 (12)6.3 森林生态监测案例分析 (12)6.3.1 监测方法 (12)6.3.2 监测指标 (12)第7章环境遥感监测技术 (12)7.1 环境遥感监测原理与手段 (12)7.1.1 环境遥感监测原理 (12)7.1.2 环境遥感监测手段 (12)7.2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3)7.2.1 大气环境监测 (13)7.2.2 水环境监测 (13)7.2.3 土壤环境监测 (13)7.2.4 生态环境监测 (13)7.3 洪水遥感监测案例分析 (13)7.3.1 洪水遥感监测方法 (13)7.3.2 洪水遥感监测数据 (13)7.3.3 洪水遥感监测结果与分析 (13)第8章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4)8.1 环境监测数据特点与处理方法 (14)8.1.1 数据特点 (14)8.1.2 处理方法 (14)8.2 数据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4)8.2.1 描述性分析 (14)8.2.2 时空分析 (14)8.2.3 相关性分析 (14)8.2.4 预测分析 (14)8.3 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分析案例 (15)8.3.1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视化 (15)8.3.2 水质监测数据可视化 (15)8.3.3 噪声监测数据可视化 (15)8.3.4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 (15)第9章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 (15)9.1 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构建 (15)9.1.1 预警体系设计理念 (15)9.1.2 预警体系构建方法 (15)9.1.3 预警体系应用与优化 (15)9.2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与方法 (15)9.2.1 应急监测技术概述 (15)9.2.2 现场快速监测技术 (15)9.2.3 实验室应急监测技术 (16)9.3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案例分析 (16)9.3.1 案例一:某地化工厂泄漏事件 (16)9.3.2 案例二:某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事件 (16)9.3.3 案例三:某城市雾霾事件 (16)第10章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展望 (16)10.1 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10.1.1 环境质量评估与污染源控制 (16)10.1.2 生态系统监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16)10.1.3 环境应急处理与预警体系构建 (16)10.1.4 环境政策制定与监管执法的技术支持 (16)10.2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6)10.2.1 遥感技术与无人机监测的应用扩展 (16)10.2.2 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融合 (16)10.2.3 环境监测设备微型化与智能化发展 (16)10.2.4 环境监测标准与方法的更新与挑战 (16)10.3 环境监测技术在绿色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16)10.3.1 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监测 (16)10.3.2 低碳城市建设与交通环境监测 (16)10.3.3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与环境监控 (17)10.3.4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业绿色发展 (17)10.3.1 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监测 (17)10.3.2 低碳城市建设与交通环境监测 (17)10.3.3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与环境监控 (17)10.3.4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业绿色发展 (17)第1章环境监测技术概述1.1 环境监测的意义与任务环境监测作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其意义与任务在于客观、准确、及时地获取环境信息,评估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格监管。

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旨在分析我国环保法律的适用及实施情况。

二、案件简介某化工厂(以下简称“化工厂”)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

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019年,当地居民向环保部门投诉,反映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经环保部门调查核实,化工厂确实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对化工厂进行了处罚,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然而,化工厂在整改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仍然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2020年,当地居民再次向环保部门投诉,要求追究化工厂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分析(一)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超标排放污染物,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气超标,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针对水污染防治,规定了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水超标,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针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了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测控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测控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测控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改善环境质量,测控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控技术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和控制,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深入分析测控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测控技术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准确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测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使用高精度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浓度。

这些传感器能够将检测到的气体浓度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传输到监测中心。

在一些大城市,还建立了大气环境监测网络。

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站点,利用测控技术实现对整个城市大气环境的全面监测。

监测站点配备了自动气象站,能够测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结合污染物浓度数据和气象参数,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大气污染的扩散规律和来源。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大气数据,包括气溶胶浓度、臭氧分布等。

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了解大气污染的宏观态势,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案例二:水环境监测中的测控技术应用水是生命之源,但水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水环境监测中,测控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水质监测仪器是常见的测控设备,如 pH 计、溶解氧仪、电导率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实时测量水体的酸碱度、溶解氧含量、电导率等参数,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

在河流、湖泊等水域,还会设置固定的监测站点。

监测站点通常配备有自动采样器和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定时采集水样并进行分析。

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实现对水环境的实时监控。

对于地下水的监测,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测控技术。

例如,利用地下水监测井和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环保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层出不穷。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

本报告将以一起典型的环保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环保法律的适用、执行及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案件概述案例名称:XX工业园区污染环境案案由:环境污染当事人:原告:XX市环境保护局被告:XX工业园区案情简介:XX工业园区位于XX市XX区,主要从事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近年来,该园区部分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XX市环境保护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对园区内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多家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

经调查取证,XX市环境保护局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XX工业园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有: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机构、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水污染防治机构、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机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四、案例分析1. 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内的多家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法院依法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违法排污。

2. 环境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被告XX工业园区因违法排污行为导致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环评-案例分析

环评-案例分析

1 新建生猪屠宰项目素材B 企业拟在A 市郊区原A 市卷烟厂厂址处(现该厂已经关闭)新建屠宰量为120 万头猪/年(仅屠宰,无肉类加工),该厂址紧临长江干流,A 市现有正在营运的日处理规模3 万t 的城市污水处理站,距离B 企业1.5km 。

污水处理站尾水最终排入长江干流(长江干流在A 市段水体功能为Ⅱ类)。

距B 企业、沿长江下游7km 处为A 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工程建设后工程内容包括:新建4t/h 的锅炉房、6000m2 待宰车间、5000m2 分割车间、1000m2 氨机房、4000m2 冷藏库。

配套工程有供电工程、供汽工程、给排水工程、制冷工程、污水处理站工程及焚烧炉工程等。

工程建成后所需的原材料有:生猪(生猪进厂前全部经过安全检疫)、液氨、包装纸箱、包装用塑料A 市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A 市地势较高,海拨高程为789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厂址以西100 m 处有居民260 人,东南方向80 m 处有居民120 人。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该项目营运期产生哪些环境问题?2.B 企业拟在长江干流处新建一个污水排放口,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如果不可行,拟建项目的污水如何处理?3.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4.该项目大气和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5.该建设项目评价重点是什么?2 矿山冶金设备创造项目素材某公司决定在开辟区新建矿山冶金设备创造项目,项目主要由金工车间(对 铸件进行车、钻、铣、刨)、铆焊车间(对钢板切割、焊)、装配车间(对零部件 进行安装、调试)组成。

矿山冶金设备创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 1 矿山冶金设备创造工艺流程图冶金设备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材料消耗见表1。

表1主要原材料清单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数量 1 钢板 Q235A t900 2 元钢 45' t 800 3 焊条 2.5/4/5 t200 4 焊丝 1.0/1.2 t 300 5 标准件GB/JB套 2.000 6 环氧系列防腐漆kg 150 7 机油 kg 300 8乳化液kg200问题噪声、固废加工焊噪声防成形棒材噪声、固废 甲苯总装 整机防腐 检验标准件噪声、铁屑下料唾声、固废加工噪声、烟尘 噪声 甲苯外协零部件外协配套件板材、型材 检验接1、全年生产天数为300 天,每天焊接时间5 小时,三天焊接设备同时工作,焊条和焊丝产尘系数7g/kg ,每台焊接设备的排气量为3000m3/h 。

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

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

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环境监测领域尤为突出。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的创新应用案例,探讨其在解决环境问题和优化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智能垃圾桶传统的垃圾桶在收集垃圾方面存在许多不便之处,例如垃圾满了后需要人工巡查、清运不及时等问题。

而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垃圾桶的监测和管理。

智能垃圾桶内置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垃圾桶的填充情况和气味强度。

当垃圾桶快满时,智能垃圾桶会发送信号给清运人员,提醒及时清运;当气味强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智能垃圾桶会自动喷洒除臭剂。

这些智能化的监测和反馈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垃圾管理的效率和环境卫生状况。

案例二:水质监测系统水质监测对于保障人类饮用水安全和保护水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传统的水质监测通常需要人工采集样本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耗时且成本高。

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在水体中布置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并将数据通过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

一旦监测到水质异常,监测系统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水质安全。

此外,水质监测系统还可以实现对水体的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为科学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有效支持。

案例三: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城市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通过在城市各个位置部署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种网络化的监测系统可以提供准确且实时的空气质量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城市中各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

同时,监测网络还可以为政府或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如调整交通流量、优化工业排放等,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结语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物联网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创新应用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案例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案例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案例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环境生态部配备了一支专业的环境监测团队,他们通过采集和分析环境监测数据来评估环境状况。

下面是一个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案例,旨在展示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成果和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案例背景在某个城市的水源地旁,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利用各种仪器收集了包括水质、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率等多项环境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旨在帮助监测和评估该地区的环境状况,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分析工作人员首先对水体的水质进行了分析。

他们使用了专业的水质监测设备,通过检测水中溶解氧、氨氮、总磷等指标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宜度。

根据监测结果,他们发现水质良好,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说明该水源地的水质保持较好。

空气质量分析为了解该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工作人员使用了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连续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数据。

他们对空气中的PM2.5、PM10、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据分析结果显示,空气质量整体较好,但在局部地区存在轻微的空气污染,可能与周边工业企业和交通排放有一定关系。

植被覆盖率分析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工作人员对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他们利用遥感图像分析了不同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并与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研究发现,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对于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大量的监测数据后,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

他们采用统计学方法和环境模型,对数据进行了整合处理,从而揭示了环境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对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他们发现水质和植被覆盖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水质的好坏受植被的保护和稳定程度影响较大。

结果应用最后,工作人员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城市环境保护和改善措施的制定。

他们针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比如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改善交通状况、推动植物绿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项目的SO2产生量为: (1.050×800000×0.21%-800000×0.045%)×2 =2808t
本项目不能满足总量指标要求。 脱硫效率
(2808-540)/2808=0.8077
最低为80.77%,方可满足总量要求。
300万t垃圾填埋场项目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应包括的内容
项目基本情况的全面介绍:地理位置、路线方案、建设





规模、预测交通量、工程内容(技术指标,建筑材料, 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交叉工程等),建设 进度,占地面积,总投资额等 重点工程详细描述: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类型数量,临 时占地应包括取土场,弃土场,施工场地,桥梁施工场, 施工便道等 服务区设置情况 拆迁安置及环境敏感点分布,包括砍伐树木的种类和数 量 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活动,主要考虑施工期、运行期,给 出各环境要素的污染源强 根据以上要求对线路比选方案进行描述,方案悬着是否 涉及面敢去及少占用耕地。
新建山区公路项目
滇东南地区某山岭区拟建一条高速公路工程,
全场63km,主要工程数据:特大桥5座,大桥 20座,隧道5座,长4700m,永久占地 291.79km2,该项目选线横跨南盘江,经过作 为当地水源地的某水库集水区。 该项目的工程分析应包括哪些内容? 该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有哪些? 项目主要的环境风险有哪些?
运营期生态影响
1)线路工程:线路占地形成的条带状区域。切割生境, 影响物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对动植物繁衍也 有一定影响。 2)桥涵工程:影响景观的协调。同时,项目横跨南盘江, 公路运输危险物品时对江水产生一定的风险。 3)隧道工程:只要不改变地下水自然流态,进出口避免 大规模削山劈山,就可以减小穿山带来的严重生态破 坏。 4)战场工程:引进拼块,呈规则的块状,对自然系统造 成干扰。 5)辅助工程和取弃土场:所有的临时用地要求复垦。生 物量基本可以恢复,但物种组成会有所改变,这个影 响可能在几十年或上百年内消除,但也可能物种永远 也不会得到完全恢复。
项目主要的环境风险有哪些
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导致施工场地周
围生态环境、水环境严重恶化,尤其是在横跨 南盘江的桥梁施工时,更容易造成风险。 危险品运输风险:公路投入运营后,存在着忧 郁交通事故、储罐老化破裂、桥梁坍塌等导致 车运危险品泄露入江,从而造成水库供水水质 恶化的较大风险。 隧道施工期爆破作业的环境风险。
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 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 该项目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其送 至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 理厂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 23000t/d。 试分析:1.该场渗滤液处理方式是否可行? 2.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总量控制
某公司在工业园新建两套竖炉球团项目,年产球团矿
80万t。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批复,项目SO2总量控制为 540t/a。 该厂废气产生量为200000m3/h经电除尘器净化后进入 玻璃钢旋流板塔脱硫后经60m烟囱外排。 原料采用铁精砂,含硫量为0.21%,吨产品耗量为 1050kg。产品中含硫量为0.045%。 试分析,该项目如果不上脱硫设备是否能够满足总量 指标要求?若满足总量指标,脱硫效率至少为多少?
分析:1.假如TSP的排放浓度限值为150mg/m3,SO2的排放浓度为
850mg/m3。请说明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达标。 2.判断该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并说明理由。 (TSP的日 均二级浓度限值为0.3mg/m3,SO2的时均二级浓度限值为0.5mg/m3 ) 3.判断该污水的复杂程度,并分析该厂污水监控方案是否合理。
2.该项目的生态影响
施工期生态影响
1)路基工程:开挖和填筑。占用土地,降低山岭区生物量,降低自然 系统的稳定现状,改变了线型地表土地的使用性质,干扰山岭区地 表天然的物流能流和物种流。 2)桥涵工程:开挖和填筑河道两岸。桥梁的建造扰动局部地表现状, 横阔南盘江的桥梁施工引起悬浮物增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影 响当地水源地的水质。 3)隧道工程:改变底层局部构造。产生大量弃渣,雨水期容易造成水 土流失。隧道建设易引起环境地质问题,改变地下水自然流态影响 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进而影响陆生生境和水生生境。隧道建设引起 的施工爆破噪声和震动对附近居民和野生动物产生影响,山岭地区 可能诱发岩体不稳和地面沉降等问题。 4)场战工程:改变局部地表土地使用现状。该项目位于上去,战场工 程容易诱发城市化和人工化倾向,在天然植被肺部良好的拼块中开 天窗,使生境破碎。 5)辅助工程: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干扰大型野生动物的栖息诱发水 土流失。 6)取弃土场:改变局部生境的工程,对公路附近动物的繁殖地,育幼 地,主要迷失区域,野生动物的饮水区等产生影响。
案例分析
某金属铜熔炼厂,位于一般工业区。使用电作为能源,能耗较高,两
台同型号的熔炼炉排放烟囱高度均为14m,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和SO2。 为改善污染物排放情况,该厂拟对现有的脱硫除尘系统进行改造。改 造后,各烟囱的风机运转风量为27000m3/h;预计各烟囱的污染物最 大排放源强TSP为0.75g/s,SO2为0.375g/s。经估算模式计算,TSP 最大小时落地浓度为0.0894mg/m3,位于下风向500m处,D10%为 2km。 生产废水中主要含Cu、Zn、Ni、COD、SS、BOD、pH和油类,为 了监控污水达标情况,该厂在污水入江口设有取样口,采集污水进行 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