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媒:美国强化围堵中国中方低调反应令人惊讶》111229
新媒:美国正在彻底围堵中国,很可能挑起战争

新媒:美国正在彻底围堵中国,很可能挑起战争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21日文章,原题:中美两国尚未找到战略利益平衡点中美两国战略对话在北京闭幕,会议达成广泛共识。
美国承认中国正在迅速崛起的现实,但是,尚未打算和中国平分秋色。
这一点从中美两国在战略对话结束之后召开的记者会上披露的信息,可以明显地得出结论。
在推行霸权主义的道路上,美国从来都是不择手段。
作为美国在欧洲重要的战略盟国,德国始终是美国坚定的支持者,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美国虽然在德国有大量的军事基地,但是,美国从来都不信任德国,美国情报机关窃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电话的事件,从一个侧面表明,美国为了维护自己世界霸权地位,不仅对潜在对手围追堵截,对战略盟友也采取防范措施。
这是一个霸权国家由盛而衰的具体标志,也是美国制定国家战略做出的错误选择。
美国国务卿克里口口声声保证不会对中国采取“遏制”的战略,但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行为已经充分说明,美国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彻底地围堵中国。
对日本解除集体自卫权限制的政治操作,美国乐观其成。
美国正在把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地缘战略发挥到极致,试图利用日本等国给中国制造麻烦。
问题是,美国这样做很可能会在亚洲地区挑起战争。
美国始终不愿意放弃霸权地位中国与美国开展战略对话,目的就是为了消除隔阂,求同化异。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由于美国始终不愿意放弃霸权地位,与中国开展战略对话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巩固霸权地位,因此,中美之间的战略对话不可能达成共识,中美之间从来都没有找到战略利益的平衡点,因为美国从来都不会和中国平起平坐。
中国人应当充分意识到,在美国尚未决定放弃世界霸权地位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把握局势,与美国和平相处。
中美之间的战略对话还将持续下去,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产生实质性的突破。
美国可能会在一些策略问题上做出妥协,但是,由于美国的防范心理,使得美国政府在战略对话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出有利于中美两国长远发展和世界和平的决定。
美媒:美国担心中俄反美轴心进一步成为现实

美媒:美国担心中俄反美轴心进一步成为现实近年来,中俄关系改善,两国间贸易扩大,领导人会晤有增无减……但合作掩盖了分歧。
莫斯科和北京称两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实他们的合作基本上是战术性的。
双方看待世界的立场截然不同。
中国正在崛起,快速发展的出口型经济渴望从全球化中获益。
而俄罗斯是个停滞不前的石油国家,想要自我隔绝于变革的力量。
莫斯科吹捧与北京的伙伴关系,主要是为向别国证明俄依然重要,中国则视其为安抚俄的一种廉价方式。
两国缺少共同目标,合作局限于利益重叠(如增进贸易)之处。
在对两国最重要的地方,俄中的对手成分多于盟友成分。
比如在东南亚,北京对南海的强势领土要求,促使华盛顿深化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安全合作。
令北京失望的是,莫斯科仍对上述争端保持沉默,俄能源公司甚至与越南签署协议,在南海——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水域——开发油气资源。
在中亚,中国的经济力量很快将俄挤到一边。
中国出资修建新道路、铁路和管线,令中亚更紧密地进入中国怀抱。
去年,除了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国家的对华贸易均多于对俄贸易。
莫斯科呼吁建立欧亚联盟等举动,主要是为限制中亚国家经济倒向北京。
俄中军方间的合作只能算偶尔为之,这种合作改变不了中国的自信令俄担忧不亚于令美国担忧的事实。
俄军方将领承认视中国为潜在对手,虽然官方继续强调美国和北约的威胁。
唯一让俄中感觉真正站在一起的,是两国都认为后冷战国际秩序是美国为自己设计的,阻碍两国享有应有地位,同时让华盛顿为所欲为。
俄中感到自己被排除在外,这种感受促使其支持新的机制如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要求他们的关切得到考虑。
对美国的教训是,越是不理会这种要求,对俄中轴心的担心越会成为现实。
在涉及莫斯科或北京真正利益的地方,华盛顿应准备倾听,行动前进行互相妥协。
对于把俄中置于与传统美国伙伴平等地位的新组织,如二十国集团,美国也应持开放态度,这在亚洲尤其重要。
赋予北京和莫斯科更多掌管世界的份额或许让人不舒服,但除此之外的结果,就是美国决策者担心的中俄反美轴心进一步接近成为现实。
过往谴责后的反制措施

过往谴责后的反制措施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向“”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号。
性质极其恶劣,后果极其严重。
对此,中方予以坚决反制,完全正当、必要,合理合法,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必须由美方和“”分裂势力负责。
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事件发生后,外交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言人、中央台办、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态和谈话。
对此坚决反对、严厉谴责。
月2日深夜,中国外交部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就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说:“中方多部门一起发声,再次明确我们在国家核心利益方面的重要立场,同时向相关方面传递息。
发声当中我们会看到,我们的对台政策,中美之间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中方始终强调底线和红线,而底线和红线并不因为美方的一系列的动作发生变化,这一点息是非常清晰的,也希望美方放弃幻想,不要试图通过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的方式,来达到自身的目标。
对于中国来说,实现祖国统一是必然的进程,这个进程并不会因为‘’势力的搅动,因为外部势力的插手,干涉中国内政而发生变化,正相反的是我们会看到,美国越加大力度插手中国内政,‘’分子越嚣张,越进行一系列的‘表演’,祖国统一的进程反而会不断加快。
”月2日晚,中国人民宣布,将于北京时间2022年月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划定的海域和空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
月2日晚开始,东部战区陆续在台岛周边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在台岛北部、西南、东南海空域进行联合海空演训,将在台湾海峡进行远程火力实弹射击,在台岛东部海域组织常导火力试射。
美国正将整个世界变成围堵中国的战场

美国正将整个世界变成围堵中国的战场2011年,以“自由”和“人权”的名义,美国及西方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在基地组织的帮助下顺利推翻了卡扎菲政权。
2013年,美国及西方又以反恐的名义发动了“马里战争”。
促使美国决定加大反恐力度的,是2012年9月11日的“班加西事件”。
基地组织和美国及西方之间的复杂关系,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美国所有的公开和秘密的活动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即全方位驱逐中国在非洲和中东的影响,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围堵中国的战场。
一、“班加西事件”的几个谜团2012年9月11日,“班加西事件”震惊了世界。
这次袭击对美国外交、情报机构的打击在美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史蒂文斯是自1979年以来第一位任期内罹难的美国大使。
而美驻班加西领馆的30多名“外交人员”中,只有7人真正是外交人员,其余几乎都是以“外交官”的名义干中央情报局工作,班加西领馆是美国在利比亚情报活动的心脏。
1.袭击发生后,美国政府为何极力掩盖真相?据《纽约时报》报道,“班加西事件”后,美国总统、国务卿、中情局局长、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等政府要员,在早间节目、深夜脱口秀节目与新闻发布会等各种场合都一口咬定,袭击事件的起因是反伊斯兰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导致了当地居民的愤怒,与基地组织无关。
然而,11月16日,因婚外情辞职的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先后在众议院与参议院的情报委员会参加了闭门听证会。
他说,中情局从一开始就判定袭击由恐怖分子发动,中情局提供给政府方面的相关情况中包括了这一判断,但在政府起初的公开表态中,这一说法被去掉。
2.希拉里“脑震荡”后为何说谎?“班加西事件”被认为是希拉里国务卿任期内的“永久污点”,甚至可能成为其政途的“致命打击”。
2012年12月18日晚,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了部分调查结果,随后三名国务院高官闪电辞职。
而希拉里以摔成“脑震荡”为由,将原本定于12月中下旬的国会听证会拖延到了2013年1月23日。
为何政府最初披露虚假信息?希拉里重申,政府官员提供了其拥有的最好信息。
中国光伏遭美围堵

反”制裁 范 围。 阻截 了台湾地 区代工 环节 这一规 避渠 道 。
上 述机 电商会 负责 人认 为。 这对 中国输美 光伏企 业影 响 较大 。数据 显示 , 相 比承担 2 4 %~ 3 6 %的 “ 双反 ”税 率, 即大
国市场 的性 价 比优 势或将 进一 步被 削弱 。 中国商务 部 网站 日前 证 实, 2 0 1 3年 1 2月 3 1 1 3 , 美国 S 0 _ l a r Wo r l d l n d u s t r i e s A me r i c a 。 I n c . 代 表 美 国 内产 业 正 式 向美 商 务 部 和 国 际 贸易 委 员会 提 出 申请, 要 求 对 自中 国大 陆 和 台 湾 地 区进 口的太 阳能 电池 产 品进行 反倾 销 和反补 贴合 并调
相应 预 警 工作 , 他 们 在发 给企 业 的一 份通 知 中表 示,“ 近 日, 我会 从 多方 渠道 了解 到美 国部 分光 伏企 业拟 对 中 国大 陆和 台湾 地 区 出 口至 美 国的太 阳能 光伏 产 品采 取 新动 作 , 美 国 相 关 主管 机 关 如 采 取 新措 施 将 对 我 光 伏 产业 产 生重 大影 响 。为 了更好 地应对 上述 情况 , 机 电商会 拟于 2 0 1 3年 l 2月
1 2月 3 1日开 始, 美 国国际 贸易委 员会 需要 7天时 间进 行 调 说, 从2 0 1 3年 1 2月 3 1日提 出 申请 开 始 , 将有 2 0天 的 时 间,
为 此, 中国商 务 部 机 电商会 2 0 1 3年 1 2月 3 1日当天 紧 研 , 与此 同时, 美 国商务 部则 需要 2 O天 的调研 时 间 。也就 是 购 电池 片, 如 果连 这条 路都 堵上 了, 中国 f 输美 光伏 组件 )有 立 案与 否就 可见分 晓 。如果 美 国方 面决定不 再立 案, 则 申请 可 能 就 出不 去 了 。 ”机 电商 会 相关 负 责人 在 接受 国际 商报 逾 期 自动 终 止 ; 如果确 定立案 , 则 届 时 美 国将 发 布 公 告 。
南海对峙中美互探底牌

南海对峙中美互探底牌美国国防部3月9日发表声明,称中国军舰近来连续在公海区域侵犯美国船只,5艘中国船只3月8日更是骚扰一艘没有武装的美国海军观察船,并采取可能导致危险的行动。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将事件称为“自2001年撞机事件以来,中美两国间最激烈的军事矛盾”,指责中国军方近年来“越来越具侵略性”。
中方则坚决否认,并指责美国海军未经许可闯入中国专属经济区违反国际法及中国法律。
分析人士认为,鉴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两国共同面临一系列问题,这次摩擦不会给双边关系留下长期影响,但短期内维系中美关系的难度将有所加大。
“无瑕”号检测船。
双方各说各理按照美国军方的说法,这次挑起争端的美国“无瑕“号观察船,长84米,宽25米,50名海员中有一半是非军事人员,船上没有携带大量武器。
据美国CNN报道,事发时“无瑕”号正在中国海南岛以南120公里的公海领域作常规测绘,用声纳收集水底声波数据,船速每小时3.5英里。
中方发现后出动5艘船只,两艘直接停在“无瑕”号正前方,迫使它紧急停驶。
美国海军出示的一张照片显示,一艘中国船体积庞大,船身上写有“中国海军巡逻”字样,其他4艘船体积较小,似乎不是军舰。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惠特曼说,中国船员挥舞中国国旗,让美国船只离开。
中国船队在“无瑕”号正前方扔下木条,阻挡去路,并企图用杆子捣坏“无瑕”号在水中的声纳设备。
还有美媒报道称,中国船员把衣服脱到只剩内裤。
美国海员则通过消防水龙带向一艘中国船喷水,并发无线电给中国船只,要求它们给予安全通道,让美国船离开这片水域。
美国国防部还称,此类事件之前已发生3起。
第一次是3月4日,一艘中国巡逻船在黑夜里没有任何警告地近距离驶过美国观察舰“胜利”号,并用探照灯照射。
第二天,一架中国海军民用飞机在离“胜利”号400英尺上空盘旋了12圈。
第三天“无瑕”号被中国护卫舰近距离骚扰,中国Y-12运输机又在其600英尺上空做了11次盘旋。
惠特曼说:“这是鲁莽而危险的行为,这种不专业的做法违反了国际法有关尊重其他海洋使用者应有权利和安全的要求。
请谈谈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了哪些围堵措施,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战争会来临吗?

题目:请谈谈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了哪些围堵措施,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战争会来临吗?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和日益强大,美国感受到了真正的威胁,因为,中国的日趋强盛对美国的全球利益形成了挑战,中国的迅猛发展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并有可能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形成新的挑战。
美国必须通过政治、经济与军事上的围堵和“遏制”来应对中国的快速崛起。
美国加快了战略“东移”的步伐,拼命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遏制”中国崛起。
中国在军事上对中国有哪些围堵措施呢?第一、构建反导系统剑指中国。
今年3月26日,美国以防范伊朗、朝鲜等国研制的远程导弹对美国造成威胁为由,宣布美国将在亚洲和中东建立地区导弹防御系统。
但实际上削弱中国战略核力量作用才是美国欲在亚太地区构建反导系统的真正战略目的。
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反导系统已见雏形,美国正在不断地改进与提高拦截导弹的技术,最终实现对中国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拦截目标。
从而实现降低中国导弹的突防能力,进一步削弱中国的核打击能力。
第二、频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目的就是要彰显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军事演习实战化是美国及其盟国提高战争能力的最佳途径。
而且,美国通过在亚太地区一些敏感区域进行军事演习,既可以检验控制和干预该地区事务的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拉近与盟国之间的关系,提高与这些国家军队联合作战的能力。
还可更有效地干预亚太地区的事务。
第三、增兵亚太是为了争夺海上控制权。
6月份,美国国防部长正式宣布了美国增兵亚太的设想,明确表示在2020年前把海军的部署重点移向太平洋,以实现国家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目标。
其战略意图就是为了围堵和“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争夺海上领导权和控制权,在太平洋保持海上绝对优势,增添中国在解决东海和南海问题上的难度。
第四、在南海问题等事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问题上,美国暗中积极寻找某些国家作为围堵中国的支点。
鼓励和煽动这些国家与中国公开对抗,企图利用其亚太盟国,以及中国与邻国在岛屿、海洋权益方面的矛盾,人为制造麻烦,对中国实施战略牵制,并毒化中国的周边环境,使南海局势更为复杂。
占豪的最新原创文章

美国严重挑衅中国!后果非常严重这两天,好几个战友给占豪发过来关于中国是否与西方对抗的文章,大概䁖了一眼,不同视角下的观点和立场有些不同。
其实,我们国家在对美和对欧态度立场上是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华态度也不同。
对美我们既要斗争又要劝解教育;对欧,我们是以沟通协调为主。
在这里,占豪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战友们参考商榷。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一点,中国的立场和态度都是一贯的,无论外交口还是宣传口从未变过,那就是我们从来不寻求与任何国家的对抗,我们的基本原则一直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我们连“一带一路”提出的倡议都是“共商、共建、共享”。
中国虽然是大国,但从来不像西方那样去欺负小国,搞霸权和强权主义,中国无论对大国还是小国,在原则方面一贯都是一视同仁。
所以,这里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前提,那就是中国一直是一个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只要相关国家与中国友好,中国不会和任何国家交恶。
但是,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中国,是个别国家觉得中国的发展伤害了其霸权或强权利益,他们想阻拦中国的发展,试图通过打压、围堵中国终结中国前进的脚步。
这一点,其实从美国单方面发起对华贸易战后,所有的遮羞布都扯下来了,已经是面对面、脸对脸了。
为什么我们贸易战的时候一直强调“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就是因为这个谈和打并不取决于中国,而是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和立场。
如果美国要打,我们当然躲不过也不能投降,那就只能打了;如果美国要谈,中国当然欢迎,因为中国根本不想打,大家谈谈实现互相尊重与合作共赢是最好的结果。
但是,不想打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打,更不代表我们要向美国避战投降。
恰恰相反,我们虽然不想打,如果对方找上门了,就更应该打痛对手,从而让对手知难而退。
就像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几个月,我们当然不想打,但如果不打美国就要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威胁我国东北三省,中国岂能容忍,所以当然狠狠打,一战定乾坤让美国半个多世纪不敢再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媒:美国强化围堵中国中方低调反应令人惊讶
星岛环球网 2011-12-29
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讨论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
星岛环球网消息:据乌克兰《每周镜报》周刊12月23日报道,美国及其现任领导人决定重返亚太,打造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三国地缘政治同盟,吸引日本加入,拉拢缅甸、越南,增加驻军,企图以此包围和孤立中国,遏制中国和平崛起。
据环球网报道,乌媒称,今年11月奥巴马总统高调宣布美国将重返亚太,白宫官员随即开始积极行动。
最近10年来,美国一直忙于全球反恐战争,亚洲力量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是中国影响力迅速加强,逐步填补了美国人留下的真空。
此前美国对亚太的注意力有所下降,为中国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使中国得以增强自己的潜力,加强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存在,并且通过积极的外交努力巩固这一地位。
直到近年来,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动用海军,捍卫自己的海洋利益,才令美国提高了警惕。
最近5年来,中国海军实力迅速提升,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装备了许多能在远洋行动对抗他国海军的新型舰艇和武器系统。
今年中国拥有了首艘航母“瓦良格”号,并且开始新一轮海军舰队换装进程。
预计到2015年,中国海军可能拥有一到两支航母编队、多艘新型支援舰、护卫舰、巡洋舰,以及反舰导弹系统、通信和情报系统。
高度警惕的美国迅速行动起来。
美国国会研究机构11月份起草专题报告,探讨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中国海军,乃至中国军队整体实力的增强,并将其作为美国国防战略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任务。
美国专家认为,随着美国军事地位的削弱,一些地区国家在对外政策中越来越倾向于认同中国的立场,结果导致美国的政治影响进一步削弱。
乌媒称,以前美国军界和政界对中国取得的成就只是感到惊讶和好奇,现在却感到不安和忧虑,担心美国在危机条件下无法适当应对中国实力的增强。
这样下去,不仅会面临维持亚太地区现有力量平衡的问题,而且还可能面临台海紧张局势升级的潜在危险。
白宫公布的胡锦涛奥巴马于美国时间1月18日晚在白宫进行晚宴的照片。
美国军方认为,中国海军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阻止美军干涉台海冲突,减少美军介入的任何机会。
尽管现在台海冲突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台湾政治力量越来越积极地倾向于回归祖国大陆。
实际上,中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保障台海安全,避免美国军舰干涉的任务。
现在中国海上利益区还在向东向南扩展,甚至引发了在东海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以及在南海问题上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的磨擦。
所有这些都制造了地区紧张气氛,毕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要道,每年往来货物价值5万亿美元。
显然,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非常清楚,只要能控制和确保这些航线的安全,就不仅能在经济上获益,而且还会得到扩大地区影响,甚至全球影响的又一个重要渠道。
令人担忧的是,亚太地区至今没有一个类似的集体安全体系,没有能够承担维护地区稳定责任的统一的地区组织。
因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非常强大,根本没有集体解决某些问题的需要。
而在21世纪,美国的影响力开始削弱,而地区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乌媒称,在确定重返亚太战略之后,奥巴马11月份对亚太国家进行穿梭访问,并在印尼巴厘岛参加东盟峰会,举行18国领导人会议。
东盟峰会是亚洲最有代表性的地区论坛之一,由东盟9国在2005年倡议成立,现在俄罗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也已加入。
实际上,俄、美都是从今年才开始参加东盟论坛的。
此前美国拒绝签署友好合作条约,拒不承担不在地区使用武力的义务,一直未能参与东盟峰会。
而且倡议成立东盟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不赞同接纳美国,这一立场得到了中国的支持。
但是现在,东盟成了奥巴马正式宣布白宫重返亚太新战略的讲台,今后可能被美国利用,谋求改变亚太地区安全架构。
美国要求关注中国南海自由通航问题,减少自由贸易干扰,坚持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结合起来考虑,特别是南海领土争端、朝鲜核问题、海盗问题等。
与会的中国领导人立即发表声明,坚决反对第三国以任何形式干预南海争端,强调这一问题将由中国在双边基础上解决。
中方批评美国把南海问题提到东盟峰会议事日程的企图。
美国声称,美方只想确认美国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强国的立场,并不想令中方不愉快。
但是中方显然并不认同这种辩解。
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18日游览长城风光。
乌媒称,美国重返亚太巩固地区霸主地位的战略显然是严肃的。
美军已经开始加强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存在,计划从明年起开始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港部署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增派军舰和飞机。
2016年前还将在澳大利亚建成一个美国海军基地,主要定位于南亚地区的行动,控制海上交通线。
美国还有可能在澳大利亚岛屿上建空军基地。
另外,美国还倡议与澳大利亚、印度组建三国联盟,声称此举并不针对中国。
但是实际上,这种地缘政治联盟的实质就是包围中国,与2007年大肆宣传的美、日、澳、印联盟如出一辙。
当时,由于日本和印度立场不一致,这种地缘政治联盟未能实现。
现在,美国战略家们成功推动了旨在包围和遏制中国的地缘政治联盟的建设。
在美澳印三国联盟中,最为关键的是美澳联盟,因为印度一直到最后时刻也并不倾向于加入这种联盟,不愿与中国过分争执。
但是12月初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澳大利亚政府显然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突然改变立场,不再因印度没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而拒绝向印提供铀燃料。
12月7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斯蒂芬-史密斯访问印度,宣称对印售铀方面的所有障碍都已消除。
访问期间,史密斯还和印度军方讨论了扩大军事领域合作的问题,声称印度支持美国的立场,赞同有必要保证南海自由通航。
另外,印度石油公司还准备参与南海资源开发,与一直争夺中国南海岛屿的越南签署了相关合同。
美国仍不放弃日本参与反华地缘政治联盟的想法。
12月21日美、印、日三方在华盛顿进行三方磋商,讨论在亚洲地区发展战略关系的问题。
此前一天,日本宣布将在今后5年为空中自卫队采购美军最新型的F-35歼击机。
为了加强在亚洲的影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2
月1-2日还高调访问缅甸,企图拉拢对方,宣布可能加强与缅甸的经济接触。
观察家们认为,这是美国又一次入侵中国势力范围的企图,毕竟缅甸一直是中国忠实的盟国。
乌媒称,令人惊讶的是,对于美国近期所做的一切,中国的反应相当谨慎。
中国外交部甚至欢迎美国加强与地区国家友好关系的努力。
只有中国军方在打破长时间的沉默后指出,美国企图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是冷战思维残余的反映,可能破坏伙伴国家之间的信任。
中国希望与美国加强战略对话。
至于包围和孤立中国的威胁,最近60年来一直是美国的亚太地区政策之一,显然已经不能再对中国产生任何影响。
专家们认为,中方之所以谨慎反应,是希望保持中美良好关系。
明年初中国国家副主席将访美,讨论两国关系前景问题。
美国即将进行总统选举,中国不想让美国政界对立各方再次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再打中国威胁牌。
如果失去了中国牌,美国军界和政界倡导的重返亚太新战略就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在敦促美国放弃冷战思维,不再企图像当年对待苏联一样对待中国。
日本媒体拍下照片,指出中国航母平台(原俄罗斯“瓦良格”号)近日第二次出航。
(图片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中国逐步解决了陆地边界的划分问题,与周边国家的海上争端则成上升之势。
图为10月18日菲律宾巡逻舰冲撞中国渔船事件示意图
事件中菲律宾巡逻舰的照片
资料图:温家宝总理2010年12月访问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到机场迎接。
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访华,温家宝总理陪同检阅仪仗队(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