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

合集下载

浅谈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特点

浅谈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特点

2021年第5期第37卷(总第485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F ED U C ATIO N AL IN S T ITU T E OF J IL IN PROVINCENo.5,2021Vol.37Total No.485浅谈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特点贾睿佳,周新焱(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赵元任是颇有造诣的作曲家、哲学家,以及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

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为我国近现代新音乐的成长发展奠定了优良的根基,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驱,为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做出了贡献。

同时,他还被中国语言学界尊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

他创作出的许多具有开创性和影响力的著作,为我国现代语言学的成立和成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对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创作技法、语言学与音乐的关系、赵元任艺术歌曲的伴奏特色等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的推动和促进对赵元任所作艺术歌曲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其作品的特点。

关键词: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技法;创作特点doi: 10.16083/ki.1671-1580.2021.05.039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w—1—刖g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高度契合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是音乐与诗歌的充分结合,所以也把它叫做“诗的音乐”。

其主要艺术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歌词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在选择歌词上面,作曲家都选用一些有名的诗人及作家的著名作品当作自己创作的歌词。

一些篇幅较短的歌词大多都更注重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抒情性较强。

二是作品多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常常被拿来作艺术歌曲的伴奏,它没有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曲那么宏大壮观,但用来塑造歌曲的意境上有着突出作用。

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时也尤其重视钢琴伴奏的编配,它不是简单的依附于声乐旋律,而是与声乐旋律相衬托、相结合,共同体现艺术歌曲的魅力。

三是声乐旋律与歌词及伴奏的完美结合。

浅谈赵元任创作的艺术歌曲

浅谈赵元任创作的艺术歌曲

浅谈赵元任创作的艺术歌曲作者:刁刻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4期【摘要】赵元任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韵味,这跟其所在时代人们心目中所追求的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优美的旋律和意蕴深远的歌词更是代表了那个时期人们心目中所向往的浪漫与憧憬。

总所周知,中国艺术歌曲有着明显的时代艺术特征和意义,其出现更是承载了一代人的革命与斗争的历史。

中国艺术歌曲的诞生和当时的音乐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赵元任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赵元任将西方的作曲创作技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相结合,创作出了众多独具韵味的中国艺术歌曲。

自1926年其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问世后,就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如诗般的歌词配以优美的旋律,使人们无不为之陶醉。

【关键词】赵元任;艺术歌曲赵元任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语言学家、现代学者,他1892年生于天津,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人,亦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我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他常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

除此之外,赵元任在物理学、文学、哲学、人文学等领域都有其独到的建树。

赵元任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

他不仅是中国二十世纪以来影响力最大的语言学家之一,其在音乐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才能更使其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杰出的人物。

赵元任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家中最早借鉴西方音乐文化的作曲家之一,他为中国所带来的西方音乐文化,再加以融合中国的传统优秀音乐文化,其中迸发出的火花深深地影响了中国音乐界,这些优秀的创作既涵括了中华民族的的特色音乐,为中国歌曲艺术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又对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伴随着美声唱法而来的艺术歌曲,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更加显得独树一帜。

作为歌唱者,毫无疑问需对艺术歌曲的形式有深入的了解并学习研究其中的韵味,以此去享受音乐带来的感动,感受其中的浪漫和独到的见解,以此让心灵得到升华。

赵元任所创作的这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萧友梅评价其为中国音乐界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分析——以《卖布谣》为例

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分析——以《卖布谣》为例

2021年6月第38卷第6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u b e i U n iv e r s ity o f E d u c a tio nJ u n.2021Vol.38 N o.6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分析—以《卖布谣》为例孔德小雅(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与影响下,国内的艺术创作者开始创造中国的新型音 乐;在此期间,国内的艺术歌曲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以《卖布谣》为例,对赵元任及其音乐 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卖布谣》的创作背景,重点探究《卖布谣》的创作特征以及演唱风格,以期 进一步了解国内音乐形式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卖布谣》;赵元任(新文化运动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2021 "6-0012-04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在创作歌曲作品时,将中国五声化与西方的大小调式相结合,既固守 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创造了新音乐的开端,为我 国的现代艺术歌曲打下了牢固基础。

基于此,对 于赵元任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与创作特征的探究 有着重要意义。

一、赵元任及其音乐作品1892年,赵元任在天津紫竹林出生,其父是 清朝举人,善于吹笛;母亲擅长昆曲,工于诗词,多 才多艺。

在家庭的熏陶与影响下,赵元任深刻地 体悟领会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也为其后 续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幼年的赵元任就展 现出了较强的语言天赋,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类方 言,在校期间赵元任始终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具有较高的德语、英语水平,他的英文教师经常将 其带到家中,也是从此时开始,赵元任开始接受声 乐演唱、钢琴演奏等西方音乐模式。

赵元任在 1909年以公费留学方式进人康奈尔大学学习,主 修课程为数学,兼修课程为物理、音乐,他的作曲 老师是约翰,和声与钢琴教师是托尔斯;随后他又进人哈佛大学,继续深造哲学,并辅修音乐;在美 留学期间,赵元任系统地学习了声乐、钢琴、作曲、声学等音乐基础学科并获得博士学位[1]。

赵元任艺术歌曲的时代背景

赵元任艺术歌曲的时代背景

赵元任艺术歌曲的时代背景赵元任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创人,这种音乐形式来源于欧美的古典音乐,常见于欧洲近代的上流社会。

艺术歌曲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歌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很多都是直接从著名诗歌里取材,很注重情感的表达,表演地点往往是室内。

五四运动时中国人民从封建旧社会解脱出来,开始寻求西方的新的文化理念,因此这类艺术歌曲恰好契合了这一历史时期人们对于音乐的需求——这就是音乐要极大程度上展现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因此艺术歌曲迅速在这片土壤上繁荣昌盛。

赵元任的第一部艺术歌曲作品是《卖布谣》,他和其他的具有艺术歌曲特征的音乐一样,鲜明地反映着20世纪初中国文化艺术的特征,它并没有直接的反应政治、经济,而是体现着中西文化相融的时代特征,但也并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核心精神,运用新的西方的音乐形式,形成了真正中体西用的艺术,它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也是时代的见证者——中国文化在保留其传统的基础上开始走向世界的开端。

《卖布谣》是赵元任初期的艺术歌曲作品,之所以选择这首歌曲作为例子,是因为它的歌词使用了非常生活化的生活俗语。

如“土布粗,洋布细”就真实的反应了。

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但是歌词的音调是采用了西方化的和弦,这首歌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冲突中交融的产物。

这是理解和演唱赵元任歌曲创作深层精神内涵一个关键点。

还有其代表作《小诗》,也是在歌词的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的艺术表现,即就是依据胡适的新诗进行创作,歌词都是白话文。

在推行白话文的时代背景下,这首歌迅速地推广开来,而且对于白话文的受众群体引起情感共鸣。

赵元任艺术歌曲融合并创新中西方音乐旋律的运用,因此他依据这样的歌曲特质,要求演唱者要运用自由弹性的唱法去演唱这首歌曲,各个单拍的拍数稍微做出变化而不能依照呆板的拍子。

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彪 西 、 威 尔 、 辽 兹 等 都 通 过 他 们 各 自的 创 作 , 艺术 歌 曲 不 爱 他 ” 的 “ 他 ” 个 字 . 次 出 现 都 是 采 用 “ 低 仄 高 ” 拉 柏 为 中 爱 两 多 平
这 一体 裁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积 极 的 贡 献 .更 为 2 0世 纪 其 他 音 乐 的音 调 处 理 原 则 . 说 每 次 音 调 都 不 相 同 . “ 他 ” 两 个 虽 但 爱 这 文 化 的发 展 奠 定 了坚 实 的 基 础 2 0世 纪 2 0年 代 初 期艺 术歌 曲传 人我 国 . 于 3 并 O年 代 发
学 界 尊 称 为 “ 国语 言 学 之 父 ” 同时 . 还 是 一 位 优 秀 的 作 式 . 2 中 他 对 O世 纪 中 国 艺术 歌 曲 的创 作 产 生 了 深远 的影 响
曲 家 . 管 音 乐 创 作 是 他 的 业 余 爱 好 , 其 作 品 却 代 表 了 2 尽 但 O
域 在 “ 四 ” 义 化 运 动 的 影 响 下 . 元 任 最 先 有 意识 地 选 联 系 在 一 起 . 且 善 于 汲 取 民族 音 乐 的 曲 调 和 素 材 因 此 赵 五 新 赵 而 用 刘 半 农 、 志摩 、 适 等 现 代 诗 人 创 作 的新 诗 作 为 歌 词 , 徐 胡 借 元 任 艺 术 歌 曲 的 创 作 带 有 鲜 明 的 民族 特 色 .他 也 成 为 当 时 鉴 欧 洲 近 代 多 声 部 音 乐 的 创 作 手 法 . 心 创 作 了一 批 富 有 鲜 最 早 的 、有 意 识 地 吸 取 我 国 民 族 音 乐 因 素 来 进 行 创 作 的 作 精
20 0 9年 第 6期 总 第 1 2期 3
t Jl 虏d ∞ 戤 I

简述赵元任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

简述赵元任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

简述赵元任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特点是: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词曲结合紧密富于韵味,许多作品还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和民主倾向。

赵元任(1892—1982),民国最知名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他是公认的旷世博学奇才,还被称为罕见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

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

有人这样评价赵元任,“这是一位能把科学、语言、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体现得那么淋漓尽致的真正大师”。

赵元任精通各种乐器,终身与钢琴为伴。

在他存世的6首短小的钢琴作品中,有风格比较典雅的小众“雅乐”,如《偶成》(1917)和《八板湘江浪合调》(1915)。

其中,钢琴曲《偶成》刊登在《科学》杂志上,这首曲子用他熟悉的天津传统调子,手法具有中国民族化特征。

《八板湘江浪合调》有学者认为是钢琴曲,也有学者认为是为风琴创作的曲子,更有学者认为是为两种乐器而作。

笔者倒是倾向于最后一种观点,为两种乐器而创作。

乐曲弹奏关键在于掌握其神韵,至于使用的具体工具并不是关键所在。

在赵元任这里,雅俗共赏才是他音乐追求的真谛,在这两首典雅的钢琴曲基础上,他又比较通俗接地气地创作了4首大众“俗乐”,即《和平进行曲》(1915)、《小朋友进行曲》(1919)、《结婚进行曲》(1928)和《二部创意曲》(1930)。

有学者认为《二部创意曲》带有习作性质,但并未给出任何判断依据。

也许是太过随意,未经雕琢,让人理不出头绪,只能算是习作。

其中,《和平进行曲》是赵元任1915年1月发表在《科学》杂志第一卷第一期的一部作品。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这是中国第一部公开发表的钢琴作品。

在《民国钢琴志》一书中,说他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位写键盘作品以及钢琴作品的华人,也有学者盛赞其为“中国的舒伯特”。

民国著名音乐家萧友梅的《夜曲》《哀悼进行曲》这两部较早的钢琴作品则创作于1916年,稍晚于赵元任。

赵元任艺术歌曲演唱的风格与特点

赵元任艺术歌曲演唱的风格与特点

赵元任艺术歌曲演唱的风格与特点1.曲式分析赵元任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往往依据中国传统的创作模式,根据歌词来谱写曲式,或者是根据曲式来选择歌词,同时他还使用了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不是简单的将曲调与歌词合二为一。

《教我如何不想他》歌曲是根据刘半农的歌词创作的,刘半农本身就是一个白话诗诗人,他所写的歌词注重音调和韵律,[6]四段歌词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根据描绘四个季节不同景色的语言特点,赵元任用了变体分节歌的曲式,歌词借景抒情的内容通过三拍子的形式表现,同时,这首歌的节奏运用了弱拍起。

这样更能表现出诗歌中一个远离祖国、远离家乡的游子想念祖国四季的动人情怀。

这首歌曲的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风格,因为它的音调是使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加以改变的。

这首歌曲每一段的节奏型都是相同的,前三段的最后一句曲调也是相同的,唯独最后一段的末尾一句稍微改变了音调,这是出于歌词的情感变化发展而做出的调整。

歌曲以五声音阶作为基础主调每一段之间的间奏都是同样的乐句,这样的反复凸显出这一乐句所赋予的感情表现力,并且使整首曲子更具有统一性。

这首歌曲中还加入了朗诵调,这是一个创新性的运用。

《海韵》这首歌曲有一个引子和五个段落,曲式结构如图。

[7]引子描绘的是海浪翻滚、在海岸边循环往复的场景,使用的是低音区,这一段是使用两个不一样的动机构成的,并且以和弦与音程交融来表现,主要是d 和声小调及主和弦配置。

一开始有两个八度的变化,还运用了震音,这都是为了配合主导动机,形成一种海浪拍打海岸那种不稳定的、焦虑且悲凉的意境。

除引子外,五个段落的每一段中,都运用了不同的旋律音调,每个段落的和声语言也不同,还有不一样的调式调性布局,并且为了体现情绪,钢琴伴奏发生了变化。

这首歌曲用三种不同的音调构建了三个音乐形象,即少女、诗翁和大海。

诗翁音调主要在主和弦及下属和弦之间进行,连续运用主音八度音程作伴奏,这种与传统不同的表现手法是为了表现一种紧张的不稳定的情绪。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摘要: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由语言学家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是中国艺术歌曲萌芽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本文通过对该曲目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从而把握其艺术特征,更好地为声乐演唱及声乐教学服务。

关键词: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简介:,婧(1988.11-),女,籍贯:陕西咸阳,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学历:09级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艺术。

[]:J642 []:A[]:1002-2139(2015)-15--01一、中国艺术歌曲概述从狭义的界定讲,中国艺术歌曲是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西乐中融的产物,在我国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广义的界定讲,中国艺术歌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

通常我们所指的中国艺术歌曲是狭义的界定,在近百年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中,有两个重要时期,分别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时期(1920-1949年)和中国艺术歌曲的复兴时期(1979年至今)。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作品是中国艺术歌曲萌芽时期的代表作品,在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一方面借鉴德奥艺术歌曲“诗歌、音乐、伴奏”三位一体的技法,另一方面,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熏陶下使得中国艺术歌曲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

二、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概述1、赵元任赵元任(1892.11.3―1982.2.24),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

清朝著名诗人赵翼后人。

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

他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大胆借鉴欧洲浪漫主义乐派及古典乐派成熟的作曲技术,并注重结合民族本土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歌曲的语言、旋律、和声的民族化等方面进行着种种探索,赵元任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有揽才开山之功,代表作品有:《教我如何不想她》、《卖布谣》、《听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摘要:赵元任是中国20世纪科学界、语言学界、音乐界的先行者,他是融汇中西文化的典范,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上个世纪中外人士关注的焦点。

他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者之一,“五、四”时期赵元任创作了大量的新音乐作品,他给新诗歌配以新音乐,使音乐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把中国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赵元任是一位语言学大师,语言与音乐本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使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他的艺术歌曲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艺术艺术歌曲创作作曲文化作品中国几千年悠久学术文化传统曾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特别是时光进入20世纪,在中西方文化冲撞与交融的大背景下,更是涌现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们才思横溢、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建树颇丰,从而又大大丰富了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使之独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赵元任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里培育长大的,留学美国后,文泛接触了“西学”。

他学过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甚至正式学过音乐,之后才在欧美从事研习语言学理论和实验语言学。

他还在艺术领域中,在音乐、戏剧,文学甚至摄影这许多方面都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实践。

他在国外许多高等学校或特种训练班里教过许多有关学科,取得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充实了他的学术研究内容。

正因为这样,作为一个专业语言文字工作者,赵元任才能够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当代人文学者。

虽然赵元任的主要成就在语言方面,但伴随其一生的是音乐,习惯上人们都说赵元任先生业余出事音乐活动,或者换句话说,他的业余爱好是音乐,一个人文学者、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无所谓业余和业内。

音乐是他事业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音乐甚至是他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背景下,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一)伴随赵元任一生的是音乐赵元任生于书香世家,母亲擅昆曲,父亲擅奏笛,可谓夫唱妇随。

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在音乐上也有天赋。

他师从著名的音乐学家,在南京上中学时开绐学习钢琴,到了大学时代无论主修哪一门功课,他总要进修“和声学”、“对位学”、“作曲”、“声学”等课程。

他还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伍。

他教过音乐欣赏课程,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歌咏团,并担当过歌咏团指挥。

(二)“五、四”时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赵元任在艺术歌曲方面的创作是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他在动荡的年代里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当时正是大的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时期。

当时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产生发展了现代音乐,或者说“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音乐的新生时期。

我国“五.四”以前的音乐,主要有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长期作为宫廷音乐的雅乐;另一个就是活跃在民间的俗乐。

不管是雅乐还是俗乐,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音乐几乎没有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侵入,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世纪初,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原有的传统音乐的新型音乐,通过“学堂乐歌”这一主要途径,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人们把这种音乐叫做“中国现代音乐”。

中国现代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便有了基础。

学堂乐歌歌词主要是自己创作的,谱是现成的,即采用日本或欧美的通俗歌调,如李叔同填词的著名的学堂著名的学堂乐歌《送别》,谱的美国奥德威《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

沈心工、李叔同在辛亥革命前也做了一些新型音乐创作的尝试。

总之,在这个时期是现代音乐的酝酿期,为“五.四”时期中国新型音乐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赵元任在“五.四”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下,他热情洋溢的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如《呜呼三月一十八》、《我们不买日本货》、《尽力中华》等具有强烈民主和爱国思想的歌曲,在《赵元任歌曲集》中,歌词是由许多现代知名作家或诗人刘大白、刘半农、徐志摩、施谊以及他自己创作的。

在《卖布谣》、《劳动歌》两首歌里,他对当代中国工作阶级和善良质朴的小生产者的悲惨境地寄予无限同情。

即使他所作的抒情歌曲,如《秋种》、《听语》、《海韵》也揭示了人民追求个性解放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分析《教我如何不想他》,浅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技法赵元任音乐作品中人们最喜欢的,也是音乐界评价最高的是他在“五.四”时期创作的《新诗歌集》。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歌曲也是赵元任的艺术歌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当时他风华正茂,感情丰富,再加上所选的歌词内容好,两者相得益彰。

歌词是他的好友刘半农写的。

当时刘半农写于伦敦,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当时远离祖国的海外学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曲子,作曲技巧熟练细腻,音调典雅流畅,富有抒情特点,是一首适合个人演唱的独唱歌曲。

音乐共分为四段,第一段前奏,音乐平静、柔和。

以后三段音乐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旋律和伴奏都紧紧扣住抒情性的节奏音型的特点,采用各种作曲手段,层层深入,逐渐把诗人和曲作者的内心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钢琴伴奏吸收了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特点,作者在处理这首歌的曲调与歌调上也有自已独特的创作性。

对专业作曲来说,他的词、曲、伴奏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词曲的本身都十分曲雅流畅而又细致,诗一般的抒情,并不是浅薄庸俗的口头语言,这是全曲的主要特点。

它是词曲作者从自已感情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心声,这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

它是一首艺术歌曲。

也许带着一点“洋”味,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旋律上有中国民族特点,并与语言结合的十分密切,深刻的抒发了原诗的意境和情绪。

也许可以说,抒发了刘半农、赵元任那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特点。

在旋律组织与发展中以及伴奏的手法上都抓住了一个抒情性的主要节奏型不放,采用各种和应、补充、模进,发展以及转调等等艺术手法,自然而又舒畅地发挥了诗人的感情,使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诗的音乐。

在许多地方已经突破了传统和声的框框,特别是运用了调性表情岩石大扩充了音乐的表情范围,突破民房管科时乐很少转调的常规。

中国民间音乐也存款额移调的手法,如西河大鼓、川江号子中有由原调移到上二度的调,然后又转回原调,但一般说这种情况很少见。

运用调性表情,是创造我国新的民族音乐的最重要的手段,赵元任先生在这首歌曲中的第三段便成功的运用了转调手法。

他从我国传统音韵学和戏曲中吸取了营养,谱曲时通常总是把字分成平仄,平声大多给予低音平音,仄音大多给予高音或者加以变化,使曲调多有典雅韵味。

为了使曲调口调口语化,成为生活语言的升华,尽量使用音调音区接近于生活中的语言。

为了正字,有时采用滑音、装饰音。

更有趣的是,他四次点题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了京剧的西皮原板过门的腔调,再略加变化,使作品的民族风味醇厚而原始材料不露。

赵元任的创作手法与成就,在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初期可以说道首屈一指的。

也可以说是他将语言学研究的心得,巧妙地运用到歌曲创作中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的独到见解与功力。

三、赵元任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关于语言与音乐方面的探讨(一)、语言的声音高低及吟育方式与音乐的关系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可以采用一种相对高低的五级格式:低音,半低音,中音,半高音最后再加个冒号表示这些数字代表声调号的用法。

第二声中持续的音比较短,第三声中最低时喉头有轻微的收缩等因素,一般情况虽然是次要因素,但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在低音中它们可以转变为主要因素。

语调形式的种类和功能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是有差异的,如果能在一个字的声调中找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调,就可以看出来语调有独立于声调的,连不同的各种方言特点也不会影响到语调的作用。

吟诗基本上要据声调,但是并不完全固定。

诗的语言有固定的一套声调,吟诵时要配上一个总调,因此声调多少要受到影响。

中国的吟诵是大致根据字的声调来即兴的创作一个曲调,而不是严格的照着声调来产生一个丝毫不变的曲调。

(二)、词曲的配合歌词的声调与音乐有很大的关系,它对曲子的创作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产生了些固定的格式。

作曲时不仅要考虑到怎么配歌词的声调,还要考虑到配的歌词是普通话还是方言,看它们是古音系统的还是现代音系统的。

(三)、歌词中语言的读音问题歌词中语言的读音,声调是最重要的因素。

还有国语以北方音为标准,但在艺术方面就不一定,如昆曲、皮簧以国音为标准人们就会听不惯。

又如唱《教我如何不想他》,把清声母的‘教’‘不’等字唱成像国外音的浊声母字也是不合理的。

歌唱过程中在语言的读音方面应该遵守的原则是:最自然的读音加上最自然的唱音。

换句话说,唱歌的训练不可以因为唱音的音乐化而过分牺牲读音的自然。

四、赵元任创作作品的范围及分类(一)、在《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中,收入赵元任一生创作的132首歌曲,他最早的音乐作品1913年编配的风琴曲《花八板和湘江浪》,最后的一个作品1962年根据梦中编成的《有个小兔子》。

他创作了83首歌曲,编配了24首合唱曲,为民歌配了19首伴奏曲,创作了6首器乐小品。

这些音乐作品中,他自己作词的有16首,其中《风阳花鼓》作的是英文词,《有个弯腰驼背的人》和《鲜花》是翻译别人的词。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大小不拘。

有为《义勇军进行曲》编的合唱,有《全国运动会会歌》,有《儿童节歌》,有横笛,钢琴二重奏的《无词歌》到也是为自己女儿们创作的《小中!小中!如兰、新娜、莱思在叫你》和《唱唱唱》。

(二)、根据歌词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爱国主义教育的歌词,如《尽力中华》、《中华,我爱中华》、《我们不买日本货》、《我是北方人》、《自卫》、《看,醒狮怒吼》等。

(2)为新诗歌而谱写的歌曲,他为胡适和刘半农这两位“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大将各谱写了6首曲子。

这些作品都收入1928年编成的《新诗歌集》(商务印书馆出版)。

(3)应劳苦大众生活以及情感的歌曲。

如《卖布歌》、《织布》、《劳动歌》、《江上撑船歌》、《打夯歌》等。

(4)抨击社会黑暗腐败的歌曲。

如《西洋镜歌》、《老天爷你年纪大》等。

(5)儿童教育歌,这些大都是他和陶行知合作的中小学歌曲教材。

(6)校歌和社团歌,如《拟中国科学社社歌》《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明德华光团团歌》等。

他谱写的十来所大中小学校的校歌,其中有《清华大学校歌》、《厦门大学校歌》、《云南大学校歌》、《台湾大学校歌》等。

(7)为推行国语而编写的学习拼音字母的歌曲。

如《注音符号歌》、《韵母表歌》、《声母表歌》、《方音符号》等。

(8)家庭歌曲。

如《睡吧睡吧小孩儿》。

五、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与成就赵元任创作手法与成就,在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操作初期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也可以说这是他将语言学研究的心得,巧妙地应用到歌曲创作中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的独到见解与功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