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研究法 复习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利用和转化营养物质的科学。
它是农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植物营养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和回顾。
1. 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系列的营养物质,包括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
其中,无机营养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和钼等,它们在植物体内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有机营养物质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它们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构成成分。
2.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重要器官。
植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氮主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形式吸收,磷则以磷酸根的形式吸收。
此外,植物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也十分重要,它们虽然在植物体内所需量较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转化植物通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将吸收到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生物大分子。
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重要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合成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为自身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4. 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养分的有效性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肥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等。
了解土壤肥力对于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5. 植物营养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利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pH值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优化种植条件,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通过对植物营养学的复习,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利用过程,进而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李⽐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答:要点:⼟壤中矿物质是⼀切绿⾊植物唯⼀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长所起的作⽤,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壤肥⼒的⼿段从施⽤有机肥料向施⽤⽆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业的创⽴和发展;推动了农业⽣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壤中取⾛⼤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壤的养分,地⼒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就必须归还从⼟壤中取⾛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壤肥⼒有积极作⽤(3)最⼩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低受⼟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养分会随条件变化⽽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考虑李⽐希观点认识的不⾜和局限性: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科作物在提⾼⼟壤肥⼒⽅⾯的作⽤认识不⾜;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对腐殖质作⽤认识不够。
第⼆章植物营养原理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从必要性、专⼀性、直接性三⽅⾯来论述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等植物的⽣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一、植物营养学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肥料 (fertilizers):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钾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植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植物品质,如: 1. 油料植物的含油量增加2. 纤维植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3. 淀粉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4. 糖料植物的含糖量增加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钾--通常被称为�D 品质元素‖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2. 海尔蒙特(Van Helmont)--1643年-1648年,柳条试验3. 渥特沃(John Woodward)--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4. 格鲁伯(J. R. Glauber)--硝有营养作用5. 泰伊尔(Von Thaer)--19世纪初期,�D腐殖质营养学说‖ 该学说认为:土壤肥力决定于腐殖质的含量,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矿物质不过起间接作用,以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之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Liebig)的工作 1.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19世纪中、后期,磷肥和钾肥生产先后建立并得到发展; 20世纪初合成氨生产出现,氮肥生产迅速发展。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植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植物营养研究法考试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的考试题示例:1.什么是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列举并解释其中的几种方法。
2.描述一下盆栽试验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个具体的例子。
3.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说明其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4.解释植物营养诊断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
5.什么是土壤分析?描述土壤分析在植物营养研究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6.说明植物营养吸收试验的目的和步骤,并简要介绍其中的一种试验方法。
7.解释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个实例说明。
8.什么是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其特征。
9.介绍植物组织解剖学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并解释其中的一种常用技术。
10.简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叶绿素荧光测量方法,包括其原理和应用领域。
11.解释静态肥液培养法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原理和应用。
12.什么是植物叶片解剖学?说明其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重要性。
13.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根系观测和研究方法,并描述其中一种方法的步骤。
14.解释植物营养生理学的概念,并提供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15.什么是植物营养胁迫?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营养胁迫类型,并描述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6.描述植物营养吸收速率测定的原理和常用的测定方法。
17.解释植物组织分析的概念和目的,并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组织分析方法。
18.什么是植物营养pH?说明pH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作用和测定方法。
19.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营养元素测定方法,并解释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0.解释原核蓝菌素吸收法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原理和应用。
21.什么是植物营养模拟实验?说明模拟实验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2.描述植物营养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并解释调查结果对农业的意义。
23.解释植物营养动力学的概念和应用,包括动态吸收试验和传输模型等方面。
24.什么是植物微量元素?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微量元素,并描述其在植物生长中的功能。
植物营养研究法试题

综合练习题一、计算题:1、在相同磷肥用量的条件下,研究施氮肥与否对小麦产量(kg/小区)的影响,结果见表,试检验施氮肥与否的小麦产量差异是否显著?不施氮肥施氮肥21232222212625272、在相同的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小麦施锌肥与否对小麦产量(kg/小区)的影响,相邻小区配成一对,结果见表,试检验施锌肥与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否显著?不施锌x1施锌x221272026212323283、研究不同施氮肥方式与水稻叶片衰老的关系,结果如下表,试分析不同施氮肥方式与叶片衰老是否有关?施肥方式叶片衰老情况绿叶数黄叶数深施146 14浅施152 304. 在麦田中喷洒某种有机氯农药的用量(x,kg/666.7㎡)和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y,10-1mg/kg)的资料如下表。
试计算相关系数与决定系数,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x0.5 1.0 1.5 2.0 2.5y0.7 1.1 1.4 1.8 2.0二、分析题1、某小麦单位面积(667m2)上的有效穗数x1、穗粒数x2和单株籽粒产量y(kg)的通径系数见下表,试评定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因子直接通过x1通过x2有效穗数x1 1.3166-0.6872穗粒数x20.9579-0.94452、玉米氮、磷、钾肥用量的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如下,试分析玉米施用氮、磷、钾肥后对玉米产量的效应?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SS DF MS F p区组56.38 4 14.10 1.67 0.19N 6.40 1 6.40 0.76 0.39P 384.40 1 384.40 45.41 0.00K 84.10 1 84.10 9.94 0.00N×P 9.03 1 9.03 1.07 0.31N×K 1.23 1 1.23 0.14 0.71P×K 7.23 1 7.23 0.85 0.36N×P×K 0.90 1 0.90 0.11 0.75误差237.00 28 8.46总和786.66 393、研究小麦籽粒产量与氮、磷、钾肥用量的回归关系,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用DP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结果如下表。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答案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答案植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如何通过土壤、水和空气等环境介质获取必需营养元素,并探讨这些元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的科学。
以下是植物营养学的复习题答案: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答案: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主要有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微量元素包括铁(Fe)、锰(Mn)、铜(Cu)、锌(Zn)、硼(B)、钼(Mo)和氯(Cl)。
2. 什么是植物的矿质营养?答案:植物的矿质营养指的是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类,这些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3. 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方式有哪些?答案: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方式主要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吸收则不需要。
4. 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和能量获取的基本途径。
5. 氮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氮素是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6. 植物缺磷的症状有哪些?答案:植物缺磷时,通常会出现生长缓慢、叶片变小、颜色变深、果实发育不良等症状。
7. 钾元素对植物有哪些影响?答案:钾元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调节、酶活性、抗病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缺钾会导致植物叶片边缘焦枯、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
8. 微量元素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微量元素虽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低,但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酶活性和代谢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都可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9. 什么是植物营养的平衡施肥?答案:植物营养的平衡施肥是指根据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合理配比肥料中的营养元素,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避免营养元素的过量或不足。
10. 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有哪些?答案: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包括土壤分析、植物组织分析、植物生长状况观察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为施肥提供依据。
植物营养复习题

植物营养复习题植物营养复习题植物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植物营养的相关知识。
一、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有哪些?它们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什么?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
它们在植物体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氮元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氨基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磷元素是植物体内的ATP、DNA和RNA等生物分子的组成成分,对于能量传递和遗传物质的合成至关重要。
钾元素参与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水分平衡和离子平衡等生理过程。
钙和镁元素是植物体内的结构组分,参与植物体内的骨架和酶的活性维持。
硫元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植物的微量元素有哪些?它们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什么?植物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锰、锌、铜、镍、钼和氯。
尽管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需求量较小,但它们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铁元素是植物体内色素和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
锰元素参与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氮代谢等生理过程。
锌元素是植物体内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和酶活性的调控。
铜元素参与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
镍元素是植物体内尿素合成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植物体内的氮代谢。
钼元素是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内的氮代谢。
氯元素是植物体内离子平衡和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成分。
三、植物的吸收方式有哪些?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根系具有吸收毛细根和吸收根毛两种结构,分别负责不同方式的吸收。
毛细根通过毛细现象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吸收根毛通过活跃的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质,以主动转运的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离子。
四、植物的养分转运方式有哪些?植物的养分转运方式包括根-茎-叶转运和根-茎-果实转运。
根-茎-叶转运是植物体内养分的主要转运方式,通过细胞间隙和细胞内转运载体蛋白质,将根部吸收的养分转运到茎和叶部。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一、二章一.名词解释1、必需营养元素:生物完成其生命周期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所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2、有益元素:非必需营养元素中对某些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刺激作用,或某些植物种类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
所以称之为有益元素3、肥料三要素:植物对氮磷钾需求量大,而土壤中供给较少,需以肥料的方式补给土壤,因此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4、根部营养: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的营养方式称为植物的根部营养。
5、根外营养(叶面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
6、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7、离子对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8、离子相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主要表现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及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9、维茨效应:指溶液中二价或三价离子,尤其是Ca对钾吸收产生促进作用的效应。
10、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给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做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1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作物生长迅速,吸收养分能力特别强,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12、离子通道:生物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贯穿双层磷脂层,在一定条件下开启,孔道的大小和蛋白表面电荷状况决定着它的专一性,是被动运输离子的通道蛋白。
13、载体:是生物膜上主动或被动携带离子穿过膜的蛋白质,与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
14、质子泵:是在原生质膜上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使离子逆化学势梯度主动运输离子的一类蛋白质。
二.填空1.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植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营养的培养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模拟培养试验:又叫培养试验,它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用特制的容器(如盆钵、玻璃缸、塑料桶、水泥池等…)栽培农作物,并进行各种科学试验的方法。
2.溶液培养试验:植物生长介质为含有营养成分的水溶液的盆栽试验(有水培和砂培)3.隔离培养试验【生物研究方法】:将植物培养在被隔离的不同营养环境中进行栽培试验的方法。
【特点:根据试验要求把植物分成多个部分进行试验,中间用隔板分隔营养环境。
P29】4.流动培养及更换培养试验【生物研究方法】:是在营养液经常流动并保持农作物生长整个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营养水平或环境pH条件下所设置的培养试验。
【因此流动培养是有特定目的和要求所布置的试验。
】5.灭菌培养试验【生物研究方法】:又称无菌培养,即在没有微生物的情况下来设置试验。
6.渗漏水研究方法【生物研究方法】:用特制的“渗漏计”装置,即在容器或框体中安放土柱采集不同深度渗漏水进行水量和水质测定的研究方法。
7.幼苗法:利用作物幼苗期对营养的敏感性来指示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
【这种培养试验法可以用来测定土壤供应有效养分的情况,特别是供应有效磷、钾的情况。
】8.耗竭试验:是通过植物在容器中强烈消耗土壤养分用以评定潜在养分库的试验方法。
【主要用于研究土壤中磷、钾潜在养分的释放速率和数量,耗竭试验消耗土壤养分的强度主要决定于供试作物种类,连续种植时间及供试土壤。
】二、简答题1.培养试验的特点答:(1)土壤一般取自土壤的耕作层,作物只能从耕作层的土壤中吸收养分。
(2)由于人为控制了盆钵中土壤的水分和温度,所以土壤中养分的释放过程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均与田间条件有所不同。
(3)培养试验所用的土壤结构与自然土壤结构不同。
(4)培养试验的施肥量大于田间一倍至数倍。
(5)人为供水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与田间不同(6)培养试验几乎没有氮肥的淋失2. 土培的任务。
答:(1)研究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吸收利用问题(2)不同土壤中肥料效果的初步评价(3)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对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4)农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5)各种新型化肥往往要先在土培试验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取得初步结果再扩大到田间研究3. 土培的技术要求答:(一)土壤准备:1、即在取土以前,必须开展土壤调查和农化分析并确定土壤名称,从而取得符合试验要求的代表性土样。
2、随机确定采样点,然后采耕层土壤3、进行土壤样品处理,如拣出石子,根茬、过筛。
4、土壤贮存备用(供应全部培养研究工作之用),剩余土壤备存,以防结果出现差错时及时补救。
(二)盆钵的选择和准备:玻璃盆、搪瓷铁盆、陶瓷盆、陶土盆、塑料盆【需要注意的地方:○1注意盆钵的材料不能影响试验结果;○2准备盆钵时要考虑作物的种类,试验期的长短;○3一般小株型盆钵和短期试验选择小盆钵,反之;装土时要把浇水管、小砾石,尼龙纱布放入,以确定皮重。
】(三)肥料的准备事先确定肥料的种类、重量并注明(四)装盆、播种、定植(五)试验期间的管理和收获:与田间试验相同(土培试验的灌溉问题P11)4. 溶液培养模拟研究的特点答:(1)植物生长的环境是液相,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靠人工供给,营养液中养分的形态,种类、浓度,供应时间均由人工控制(2)盆钵中养分分布是均匀的。
(3)液相环境缺乏空气,必须定期向溶液中补充空气,需要有通气装置(4)营养液的浓度会发生改变。
营养液中有些可溶性盐的浓度随溶液pH而改变,其中某些盐类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在盆底。
(5)营养液缓冲性能小,由于植物对溶液中养分不平衡的吸收,溶液pH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必须每天测定并调整溶液的pH(6)水培需要固定架固定植株。
5. 溶液培养模拟研究的任务答:(1)研究植物的矿质营养问题,例如: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营养元素丰缺的形态特征,各种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2)离子间的相助与拮抗(3)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4)农作物的产量生理学等(5)植物的抗逆生理6. 所有营养液必须满足的4个基本要求答:(1)含有植株生长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2)营养物质应是有效养分,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能保证植物生长的需要(3)在植物生长发育期内能维持适宜植物生长的pH(4)营养液是生理平衡溶液。
7. 配制营养液的原则与依据答:(1)选用3种或几种可溶性盐类,在一定的全盐浓度下,改变各种盐类浓度比例,从而组成生理平衡溶液,如克诺普营养液,木村营养液P14(2)以农作物收获组成物中的营养成分为依据,从而确定营养液组成。
例如史托明,春日井等营养液通常是以生产100干物质所需要的水分,以及干物质中所含养分溶解后的溶液浓度为标准P15(3)模拟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浓度而配制不同种类营养液,例如:霍格兰营养液8. 配制营养液的注意事项。
答:(1)确定各种营养液时,应以植物的需要为依据,参照土壤培养或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组成配制而成。
(2)要考虑植物对营养元素需要的特点,不同生育期养分的浓度和比例。
例如:喜硝作物选用NO3-多些,反之。
在生育后期和前期浓度和养分比例也需适当改变,一般在生育前期养分浓度要高些。
(3)在配制营养液时,要用含有效养分的盐类,N肥用NO3-或NH4+,NO3-呈生理碱性反应,会使溶液的pH升高,NH4+呈生理酸性反应,使营养液的pH下降,因此要注意调节NO3-/NH4+的比例,可以保持溶液pH的稳定性。
例如水稻50/50-0/100,麦类100/0-70/30.9. 溶液培养的准备、播种和管理答:(一)容器的选择:常用黑色塑料盆,容器大小因植物种类和栽培时间长短而有不同,容器上要有盖(自制或订做)通常用硬质塑料板或泡沫聚乙烯板上有大小不同的孔径,用于固定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在植株与洞孔之间用微孔泡沫塑料固定植株并插入洞孔,然后盖上板。
【注意:溶液培养试验盆内必须保持黑暗,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和盆内见光藻类滋生。
】(二)幼苗培育与定植(三)试验的管理:1、通气:(1)可用打气装置(2)液面下降法(3)加入少量3%双氧水,用量为1-3ml/10L,1~3天加一次。
2、调节pH不同作物对溶液pH的适应范围不同,因此,要根据作物对pH的适应范围调节pH。
3、铁的补充4、营养液的更换10. 砂砾培养的特点与任务。
【介于水、土培养之间】答:(一)特点:1、植物生长的环境是固相的,用砂子或砾石因此不用通气装置2、要用水培营养液3、优点:不易发生缺铁失绿症(铁盐不会象水培那样沉淀于容器的底部,而是沉淀在砂粒表面,根系仍可吸收)。
4、缺点:不易严格控制植物营养物质的浓度和pH,营养液的更换比水培更麻烦,砂砾中含有少量营养元素试验前处理工作繁琐,不适于植物营养浓度试验及某些微量元素缺素症试验。
(二)、任务:与水溶液培养近似,不适宜于植物营养浓度试验及某些微量元素试验。
11. 砂砾培养的准备工作答:(一)砂砾的准备(1)砂砾粒径大小以不影响通气、透水能固定植株而定(2)使用前的纯化处理P24(二)培养盆的准备与水培相同,但要注意底部要带有排水孔(三)营养液的准备与水培相同。
(四)装盆、播种、试验期间的管理与水培相同。
12. 控制模拟条件的生物研究方法的任务。
答:(1)适用于植物根际营养环境的研究(2)研究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3)研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4)研究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13. 流动培养及更换培养试验的目的任务答:1、研究植物的阶段营养(供应养分的有效时期及养分量)2、研究植物生长营养液最低浓度问题3、农作物对难溶性养分的利用能力4、农作物的定期营养5、pH 在农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的影响14. 灭菌培养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答:1 、研究作物根际及根分泌物与土壤难溶性养分的相互作用;2、根系分泌的有机物在作物营养上的作用;3、作物根营养(包括养分吸收机制,土壤微生物与作物根营养的关系)15. 灭菌培养试验的注意事项。
答:供试验作物的地上或地下部分全处在灭菌条件下进行,因此必须在特制的灭菌培养室中进行,若是局部灭菌试验则主要是根部及营养基质局部灭菌,而地上部分处在正常的环境中。
16. 渗漏水研究方法的目的任务。
答:1、可研究氮的循环与平衡。
2、化肥利用率,施肥对土壤溶液组成的影响;3、可溶性养分在土壤中的迁移;4、有机肥料在土壤中的矿化速率;5、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与作物吸收的关系第二章植物营养的田间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田间研究:就是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植物营养及其行为规律、供应状况和调控方法【特点: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2.总体:总体指的是同质事物的全体。
3.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这部分个体的总和叫做样本或抽样总体。
4.试验因素:指在试验中必须加以考察的因素5.水平:试验因素在试验中的不同数量水平或质量水平6.处理:因素的每一个水平或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处理7.重复: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8.区组:将整个试验空间分成若干个各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一个局部叫做区组。
9.误差:观察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10.随机误差:由试验单元、管理方法、测试仪器、操作方法等方面不可识别的、大小方向不同的微小差异所造成的观察值和真值间的差异,具有随机性,所以称为随机误差。
11.系统误差:指由于管理方法、测试仪器等方面有可辨别的差异,从而使观察值与真值间发生一定方向的系统偏离称为系统误差12.错误误差:试验中由于试验人员粗心大意所发生的差错,如记录、测量错误等。
13.真值:在一条件下,事物所具有的真实数值。
由于偶然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和影响,真值是无法测得。
14.平均值:用无数个数据平均后求得的近于真值的平均值15.方差:观察值与平均值之间的离均差平方的平均数16.均方:总体方差一般不易求得,通常用样本进行估计。
样本方差称为均方。
17.标准差:方差的正平方根18.试验因素的水平范围:指试验因素水平的上下限区间。
【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
19.试验因素的水平间距:指试验因素不同水平的间隔大小。
【如果水平间距过大没什么实际意义,过小易于被试验误差掩盖】。
20.因素的简单效应:指在复因素试验中,一个试验因素在另一个试验因素的某一水平上的试验效应,称为这个因素的简单效应。
21.因素的主效应。
指同一因素各简单效应的平均值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或平均效应。
22.因素的交互效应: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效应称为这些因素的交互效应。
就是指不同因素综合效应与各因素单独效应的差值。
这种交互作用涉及多个因素。
【凡二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称为一级联应,三个因素间之间的交互作用称为二级联应,以此类推。
交互作用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或零。
】23.完全实施方案:将各因素不同水平一切可能的组合均作为试验处理,这种设计方案称为完全实施方案,24.不完全实施方案:用完全实施方案的一部分处理构成试验方案就得到不完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