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植物营养重点(3)
生物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6-3 保护生物多样性 当堂达标题

6.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分层作业1.下列动物都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其中俗称“四不像”的是()A.金丝猴B.麋鹿C.长臂猿D.朱鹮【答案】B【解析】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一种生活在湿地的动物。
曾于1900年在我国本土灭绝,幸有少量存于欧洲。
我国于1985年重新引入,现已繁育成功,不少麇鹿已放归野外,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为了保护朱鹮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A.四川卧龙B.黑龙江扎龙C.陕西省洋县D.青海省青海湖【答案】C【解析】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大熊猫,A错误;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丹顶鹤,B错误;陕西省洋县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朱鹮,C正确;青海省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B.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C.屠呦呦用黄花蒿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2020年起长江实行十年禁渔属于迁地保护【答案】B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物种多样性,A错误;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逐渐加快,B正确;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和工业原料等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称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因此,屠呦呦用黄花蒿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2020年起长江实行十年禁渔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故选B。
4.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A.生物进化B.森林面积减少C.环境污染D.自然灾害频发【答案】A【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森林面积减少会使生物的栖息地减少,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B.颁布法律C.建立自然保护区D.建立种质库【答案】C【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正确;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C错误。
2013上营养师理论试题

2013年5月公共营养师三级理论知识试卷一、判断题1.( 错)EPA是指二十二碳六烯酸。
二十碳五烯酸2。
( 错)学龄前儿童如因营养或患病因素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则这种差异会保持终身。
赶上生长3.( 错)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胰岛A细胞大量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糖异生和糖元分解加强,4.( 对)青少年应多吃谷类。
5.( 对)包括身体活动在内的所有运动,如家务活动都属于身体活动。
6.( 对)维生素C缺乏达到严重程度才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7.( 对)把不同情况下摄入的能量与DRIls相比可以判断个体能量摄入量是否达到要求。
8.( 错)为预防营养素流失,对各种蔬菜均应按照“一洗、二切、三拣”的顺序进行操作。
一拣、二洗、三切9.( 对)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10.( 错)氰苷类植物中毒的有毒成分是氢氰酸,氢氰酸有剧毒,致死量只有2.4-10mg/kg.bw。
11.( 对)营养教育的个体主要是指公共营养和临床工作的对象。
12.( 对)特殊人群适量的服用膳食营养补充剂对于预防某些慢性疾病是有益的。
13.( 错)炭疽在土壤中可以存活30年以上。
14.( 对)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
15.( 错)哺乳期一日以4-5餐为宜,主食最好吃精米、面,尽量不要食用粗粮。
16.( 对)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会发生皱缩现象。
17.( 对)参与将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成蛋氨酸的有维生素B12和四氢叶酸。
18.( 对)孕末期营养要点: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钙的补充,保证适宜的体重增长。
19.( 对)四氢叶酸在体内充当一碳单位的转移载体,如-CH3、=CH-等一碳单位。
20.( 对)维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很强,能抑制细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二、单选题。
21、录像带的缺点不包括()A.制作成本高B.动感强C.使用受限制D.艺术性太强22。
按照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营养标签上要标注“多维”产品,除维生素的含量应负荷相应要求以外,产品必须添加()种以上的维生素。
某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试卷(1084)

某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0分,每题5分)1.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遍的翻译后修饰方式。
()[扬州大学2019研]答案:正确解析:蛋白质磷酸化是指由蛋白质激酶催化的把ATP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上的过程,或者在信号作用下结合GTP,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通的调节方式,在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蛋白质磷酸化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的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
2. 低浓度CO2促进气孔关闭,高浓度CO2能使气孔迅速张开。
()[扬州大学2019研]答案:错误解析:低浓度CO2促进气孔张开,高浓度CO2能使气孔迅速关闭。
抑制机理是CO2融水之后呈酸性,保卫细胞pH下降,水势上升,保卫细胞失水,必须在光照一段时间待CO2逐渐被消耗后,气孔才迅速张开。
2、名词解释(55分,每题5分)1. 逆境[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答案:逆境是指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生存不利的或有害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如冷袭、冰冻、高温、干旱、水涝、病虫、杂草和环境污染等。
解析:空2. 光周期诱导答案:光周期诱导是指达到一定生理年龄的植株,只要经过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在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而诱导植物开花的现象。
解析:空3. 偏上生长[扬州大学2019研]答案:偏上生长是指在形态上或生理上具有正反面的植物器官(叶和侧枝等)的向上生长(向轴侧)快于向下(背轴侧)生长,而显示向上凸出的弯曲现象。
乙烯对茎和叶柄都有偏上生长的作用,从而造成茎的横向生长和叶片下垂。
解析:空4. 春化作用答案:春化作用是指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如冬小麦、胡萝卜、白菜、甜菜等植物的开花都需要经过春化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_815土壤与植物营养学_2013真题(回忆版)

中国农业大学815土壤与植物营养学2013真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土壤肥力,土壤bsp,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质流,异元素溶解,养分生物有效性,养分归还原理
简答题:1 土壤为什么能生长植物2 土壤缓冲性的机理3伊利石为什么没有膨胀性4苹果苦痘病是因为什么
问答题:1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土壤碳循环,对全球变暖有什么影响3我国农田缺乏微量元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作物容易缺乏?为什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注意什么?怎样可以提高微量元素肥料的利用率
质外体与共质体养分运输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运输机理。
2013级护理专业营养与膳食指导考试题 (1)

南充邮电工业学校2013级医护班营养与膳食指导考试题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分)1.营养是人体(A)A.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过程B.身体不佳时补充营养素的过程C.维持生命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的过程D.为了改善生活,调配善食的过程E.为机体生长发育而摄取食物的过程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食物是(E )A.猪肉 B.牛肉C.羊肉 D.鸡肉E鸡蛋3.各种蛋白质中含量比较稳定的元素是( D )A.碳 B.氢 C 氧 D 氮 E 硫4.含必需脂肪酸较多的脂肪是(B )A奶油 B 花生油 C 猪油 D 牛油 E 羊油5.目前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主要来源于( A )A 碳水化合物B 蛋白质C 脂肪D 维生素E 无机盐6.衡量能量营养状态的常用指标是( C )A 体重B 基础代谢C 体质指数D PALE 能量消耗7.蛋白质的能量系数为(A)A. 16.74KJB.36.7KJC. 4.0KJD. 9.0KJE.20KJ8.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A )A 粮谷类B 蔬菜类C 肉类D 蛋类E 豆类及其制品9.下列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的是(B )A 谷类B 大豆C 肉类D 蛋类E 奶类10.下列哪种视频蛋白质及脂肪含量最少,膳食纤维、无机盐及维生素C含量丰富(C)A 谷类B 大豆C 蔬菜类D 蛋类E奶类11.目前认为强化铁剂较好的载体为(E )A 盐B 面C 油D 乳E 酱油12.针对我国的特点,强化维生素A的载体食物最好为(C )A 奶类B 谷类C 油类D 豆类E酱油13.合理膳食结构模式应是( C )A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B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C 动.植物混食D 以奶类食物为主E 可把保健品当作食物14.“三高”饮食指的是( B )A 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纤维B 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C 高热量、高脂肪、高无机盐D 高热量、高无机盐、高维生素E 高蛋白质、高脂肪、高膳食纤维15.《中国2001~20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所涉及的营养改善的重点人群指的是下列哪一项?( C )A 少年儿童群体、妇幼群体、患者群体B 妇幼群体、老年群体、农民群体C 少儿群体、妇幼群体、老年群体D 患者群体、老年群体、西部农村地区人群E 少儿群体、患者群体、老年群体16.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要求基本消除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缺乏病指的是下列哪一种维生素( A )A. 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 维生素DE.维生素E17.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适宜月龄是( B )A. 1~3个月B. 4~6个月C. 5~8个月D. 6~7个月 E .7~8个月18.婴儿辅食添加首选(D )A. 蛋黄B. 鱼肉C. 菜泥D. 米粉糊E. 猪肝19.某男孩,10月龄,查体头方颅,枕秃,肋骨串珠,夜间经常啼哭,最可能的原因是()A. 受惊吓B. 铁缺乏C. 钙缺乏D. 碘缺乏E. 锌缺乏20.关于高膳食纤维膳食的适用对象哪一项是错误(C )A 高脂血症患者B 糖尿病患者C 肠炎患者D 便秘者E 冠心病患者21.低盐膳食时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为( A )A.2-4克B. 1-2克C. 3-4克D. 4-5克E.6-8克22.下列哪个患者适于高蛋白质膳食(D )A.慢性肾炎B.急性肾炎C.肝功能衰竭D.肝硬化腹水E.尿毒症23.下列哪种食物胆固醇含量较( A )A.动物脑B. 蔬菜C.牛奶D 瘦肉E 水果24.低胆固醇膳食的膳食要求是(B )A.提高胆固醇的供给量B.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C. 减少蛋白质的供给量D. 少吃蔬菜和水果E. 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25 骨质疏松症营养治疗的首选措施是( A )A. 膳食补钙B. 补充钙剂C. 补磷D. 补维生素DE. 补维生素C2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胃炎的禁用食物(C )A 过烫食物B 粗糙食物C 少渣食物D 浓咖啡E 过冷食物27 下列哪项不是脂肪肝的膳食要求(A )A 高能量B 高蛋白C 低脂肪D 低碳水化合物E 高膳食纤维28 高血压的饮食要求是首先控制( B )A 钾盐B 钠盐C 镁盐D 钙盐E 锌29 下列哪项不是冠心病的膳食要求(C )A 控制总能量B 控制脂肪C 控制蛋白质D 适量碳水化合物E 增加膳食纤维30 在谷类中,下列哪一种营养成分占的比重最大(A )A 碳水化合物B 蛋白质C 脂肪D 无机盐E 维生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0.5分)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2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3 维生素A缺乏易患、维生素D缺乏易患佝偻病或4 .目前国际和我国通用的能量单位是千焦或兆焦、多年来一直用卡或千卡作为能量单位。
2013作物栽培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综合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1. 叶龄指数2. 支持根3. 有限结荚习性4.结荚高度5. 经济系数1. 展开叶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
2. 玉米地上1~3节长出的起着支持和吸收作用的根。
3. 当主茎生长高度接近整株高度前不久,才在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步开花,花期集中。
当主茎顶端出现一簇花后,茎的生长终结。
4. 大豆植株最下面的荚与地面的高度5.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 有效分蘖2. 基本营养生长性3. 棒三叶4. 作物品质5. 经济产量1. 能够成穗的分蘖2. 在高温和短日处理下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是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3. 玉米果穗着生部位的叶片与其上下2片叶,统称为玉米的棒三叶4. 经济产量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及其经济价值。
5. 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收获量。
1.糊化温度2.作物栽培学3.蒙头土1.糊化温度:是小米淀粉粒在热水中膨胀而不可逆转时的温度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3.趟蒙头土:限于垄作地块采用。
当大豆子叶刚拱土,大部分子叶尚未展开时,用机引铲趟机趟地,将松土蒙在垄上,厚2cm。
1.作物:2.叶龄指数3.胶稠度1.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狭义的作物概念主要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俗称庄稼。
2.叶龄指数:是玉米某一时期的展开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3.胶稠度是:指小米蒸煮一定时间后,米汤中胶质的流动长度。
1.苞叶 2.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1.苞叶:包着玉米果穗的叶。
2.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新收获的块茎,即使给以发芽的适宜条件,不能很快发芽,必须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做休眠。
实验三 植物营养(铵态氮,硝态氮)

高级植物生理实验报告植物营养农学院农药学东保柱20132020542013年12月27日实验1 植物组织铵态氮含量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一、实验原理植物吸收的氮主要是氨态氮和硝态氮,后者经过还原过程形成氨,前者经同化后形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然后形成其他氨基酸和蛋白质。
测定氨态氮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为改良的茚三酮比色法。
α-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溶液一起加热,经氧化脱氨变成相应的α-酮酸,酮酸进一步脱羧变成醛,水合茚三酮则被还原,在弱酸环境中,还原型茚三酮,氨和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反应,缩合生成蓝紫色物质。
根据蓝紫色的深浅,在58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值。
本实验中在茚三酮试剂中添加乙二醇并补加正丁醇和丙醇,可以克服茚三酮的不稳定性。
二、仪器设备研钵、烧杯、漏斗、量筒、具塞试管、三角瓶、容量瓶、移液管、天平、沸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三、试剂1. 10%醋酸(100mL)2. 1% 抗坏血酸(100mL)3. 5μg/mL 亮氨酸或丙氨酸溶液(0.005g定容至1000mL)4. pH5.4醋酸缓冲液:8.8mL 0.2mol/L 醋酸(冰醋酸11.55mL稀释至1000mL)加41.2mL 0.2mol/L醋酸钠(醋酸钠16.4g或三水醋酸钠27.2g 配成1000mL)。
5. 水合茚三酮试剂:1.1g茚三酮放到烧杯中,加入15mL正丙醇,摇匀,溶解,后加入30ml正丁醇和60ml乙二醇,混匀,再加9mL pH5.4醋酸缓冲液,混匀。
保存于棕色瓶中,冰箱保存,适用期限10天。
四、操作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下表所示量从5μg/mL 亮氨酸或丙氨酸溶液中分别取溶液并在每个试管中加蒸馏水至2mL,对照加2mL 蒸馏水,后在各试管中加入3mL 水合茚三酮试剂和0.1mL 1%抗坏血酸,摇匀。
盖上试管塞,于沸水中加热15分钟,取出后搅拌冷却15分钟。
冷却后的有色溶液中加无水乙醇至10mL,在波长580nm 处测吸光值,以铵态氮浓度(μg/mL)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矿质元素对植物的作用(2013级)

综合实验3 矿质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三、实验基本原理
(一)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综合实验3 矿质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三、实验基本原理
(二)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在酸性条件下,NO3-与水杨酸反应,生成硝基水杨酸, 生成的硝基水杨酸在碱性条件下(pH>12)呈黄色, 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 浅与含量成正比,可直接比色测定。该方法测定硝态 氮含量十分稳定可靠。
硝态氮含量测定操作过程
八、结果与分析
(一)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硝酸还原酶活性(μg·g-1· h-1)
﹦(②N02-含量-①N02-含量)×10/W×t
其中:
②NO2-含量为反应液②中亚硝态氮含量(ug); ①NO2-含量为反应液①中亚硝态氮含量(ug); W为样品重量(g); t为反应时间(h)。
四、仪器试剂
(二)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的测定(310实验室)
2、标准曲线组 玻璃仪器:(1)50 ml容量瓶8个 (3) 蒸馏水 (2) 试管9根 (3) 移液管8根 试剂:(1) 5% 水杨酸-硫酸溶液 (2) 8% NaOH水溶液
(4)500mg/L KNO3
综合实验3 矿质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五、实验材料
综合实验1 矿质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三、实验基本原理
(一)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采用真空渗入法使 NO3- 进入植物组织,并在硝酸还原酶 作用下还原为 NO2- ,产生的亚硝态氮在酸性溶液中与 对-氨基苯磺酸形成重氮盐,再与α-萘胺定量生成红 色偶氮化合物,生成的红色偶氮化合物在 520nm 有最 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可 由产生的亚硝态氮的量表示。 NRase - + NO3 + NADH + H ——→NO2- +NAD+ + 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科学。
施肥学: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物,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并保持和增进土壤肥力的农业措施。
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都可以称作肥料。
有益元素: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的一类营养元素自由空间:是指在植物体某些器官组织内或细胞中能允许外部溶液自由扩散进入的那部分空间。
根外营养:植物叶片(包括一部分茎)吸收养料并营养其本身的现象。
离子吸收双重模式(二重图型):研究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离子的吸收率为迅速-缓慢-稳定;在高浓度范围内,又会出现迅速-缓慢-稳定,称为植物吸收养分的二重图型。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维茨效应:外部溶液中Ca2+Mg2+Al3+等二价及三价离子,特别是Ca2+能促进K+ Rb+及Br-的吸收,根里面的Ca2+并不影响钾的吸收。
植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时间。
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时期。
生理酸(碱)性肥料: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肥料中的某一离子,而使土壤变酸或变碱的肥料根际:是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那部分特殊的“根区域”通常指根表周围1-4mm土壤。
根系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铵或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作用:是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分子态氨和氮氧化物)的过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氮、磷、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有机肥料:含有机质,既能为农作物提供各种有机、无机养分,又能培肥土壤的一类肥料。
报酬递减定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厩肥:是家禽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的肥料。
二、填空1、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律学说)(最小养分定律)三个学说/定律。
2、养分离子从土壤转入植物体内包括两个过程: (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和(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
3、自由空间(Free space)由三部分组成:(细胞间隙)(细胞壁微孔)(细胞壁与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4、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的方式:(截获)(集流/质流)(扩散)5、米氏方程:v=VS / (K m+S)的意义:Km值越小,载体对离子的亲和力越大,载体运输离子的速度越快。
6、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内生菌根)两种7、P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营养生长期):集中在幼芽和根尖;(生殖生长期):大量转移到种子或果实中。
缺磷症状先在(最老)器官出现。
8、按其制造方法复合肥料可分为三种类型:(化合复合肥料)(混合复合肥料)(掺合复合肥料)9、根瘤菌有三个特性,即(专一性)和(侵染力)和(有效性)10、按肥料来源与组分的主要性质可分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绿肥)。
11、按所含营养元素按植物需要量分为(大量营养元素)肥料和(微量营养元素肥料)。
12、按照营养成分种类多少可分为:(单质肥料)(复合肥料)(复(混)肥料)。
13、按肥料中养分的有效性或供应速度可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长效14、按肥料中养分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肥料)(弱酸溶性肥料)(难溶性肥料)15、推荐施肥量=(A-B)/(C×D)公式的意义:16、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是(植物生长初期)和(植物营养期)。
17、植物吸收的氮素以(无机态氮)形态的(硝态氮)和(铵态氮)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有机)形态的氮。
18、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截获)(集流)(扩散)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19、植物的有益元素中,(si)对于水稻、(Na)对于甜菜、(Co)对于豆科作物、(B)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20、作物体内的钾是以(离子)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供应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抗寒)和(抗倒伏)。
21、韧皮部中养分的移动的难易程度分:移动性大的(N)(P)(K)(Mg),小的(Fe)(Mn)(Cu)(Zn)(Mo)和难移动的(Ga)(B)。
移动性大小与养分的再利用有关,也与缺素部位有关。
再利用程度大的元素,养分的缺乏症状首先出现在老的部位。
22、矿质养分离子跨膜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有4种:(简单扩散),(离子通道),(离子载体)和(离子泵运输)三、简答:1.什么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已确定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是偶然进入植物体内,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不可缺少的。
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 C H O N P K Ca Mg S (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上) 微量营养元素: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2、请简述李比希三大学说/定律的内容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唯一养料。
归还律学说:只有用矿质肥料讲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给土壤,就能保住土壤的肥力。
最小养分定律:植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于最小的养分因子。
3、如何诊断植物缺少微量元素的症状?(1)外形诊断:①植株形状:植株矮小,茎节间短,叶小簇生,叶片肥厚,粗糙发皱。
②叶片颜色:叶片失绿,脉间失绿黄化,脉纹清晰绿色,幼叶黄色,甚至发展为白色,褐色小斑点。
(2)根外喷施诊断:将含有怀疑缺乏的某种微量元素溶液喷于病株叶部,或用毛笔等将该微量元素溶液涂在病叶上,隔一段时间观察叶片是否恢复正常。
(3)植株化学诊断:①通过对正常植株和病株在一定时期取样分析②对养分含量进行对比4、简述有机肥和化肥的优缺点,如何取长补短?有机肥的优缺点:1)、有机肥料属于完全肥料2)、富含有机质3)、资源广泛,可就地取材,经济、方便、可行4)、肥效迟缓5)、养分含量低,体积大,积制、运输、施用费时、费力6)、富含微生物,能显著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7)、常带有一些有害成分的危害。
如虫卵、病毒、细菌等化肥的优缺点:①无有机质②养分较单一,但含量高③肥效迅速,难持久④无直接改土作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料: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提供养分比较缓慢。
化学肥料: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各种养分,养分释放快5、根际微生物的作用(1)加快有机质的分解(2)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和有效性如:磷细菌、钾细菌等可加速土壤磷、钾的转化(3)促进或抑制植物吸收养分(4)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如:固氮螺菌(5)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如:厌氧产碱菌使水稻根际产生生长素6、什么是合理施肥?合理施肥的原则?合理施肥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为栽培某种作物所采用的正确的施措重要指标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经济效益,增产增收以及注意环境污染。
原则:(一)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营养特性进行合理施肥:作物营养临界期和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二)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三)根据肥料特性进行合理施肥(四)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五)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水稻施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以1:((0.4-0.6):(1-1.5)为好.7、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8、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关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促进光和作用,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
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9、在酸性土壤上为什么要施用石灰?会带来哪些影响?提供钙镁营养,中和土壤酸度,消除铁铝毒害;提高土壤PH值,释放铁铝固定的磷,并能促进有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钙胶体的数量和腐殖质的含量,促进团粒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整酸度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和虫卵,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10、叶面施肥有何优点? 它能否取代根部施肥? 为什么?(1)采用叶面施肥即可快速,经济的矫治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微量元素施肥的主导措施。
(2)叶面施肥,各种养分物质可直接从叶片进入体内,参入代谢过程,比土壤施肥快。
3)直接影响体内代谢,促进根部营养,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在胁迫条件下,如土壤干旱,养分有效性低,通过叶面施肥及时补充养分。
5)在作物迅速生长期,通过叶面施肥补充根系吸收的不足,发挥高产品种的最大潜力。
6)施用叶面喷肥,在蔬菜作物上可减少推荐施氮的25%,而维持同等产量,从而减少土壤残留矿质氮和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7)在作物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土壤施肥不可能实施的情况下,通过叶面施肥可以促进灌浆,使籽粒饱满。
8)叶面施肥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
当土壤环境和水分过多或过干等造成根系营养吸收受阻或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动衰退时,叶面吸收养料可以弥补根系吸收养料不足,但只能做为根系营养的一种补充,而不能代替。
11、简述氨态氮肥与硝态氮肥的特点?NO3--N是阴离子,为氧化态的氮源。
在铵营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还原能力较强,形成还原性有机物多;NH4+-N是阳离子,为还原态的氮源。
在硝酸盐营养条件下,细胞液的氧化势占优势,有利形成氧化性有机物,使植物体内有机酸含量增加。
12、土壤中氮的来源?这些氮素在土壤中以哪些形态存在?土壤中氮的来源(1)施肥:化肥和有机肥料(主要来源)(2)生物固氮作用:固氮微生物分自生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自生固氮:自生固氮细菌共生固氮:根瘤菌、弗兰克氏放线菌、蓝藻联合固氮微生物:植物根内的皮层细胞之间,有专一性存在形态:(1)有机态氮:(a)可溶性有机氮(b)水解性有机氮(c)非水解性有机氮(2)无机态氮(a)铵态氮(NH4+-N) (b)硝态氮(NO3--N)(c)亚硝态氮(NO2- N)(3)气态氮,如NH3、N2O 、NO 、NO2四、.论述1. 举例说明植物必需各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失调症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