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研究考试要点整理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ﻭ二、回答题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ﻭ2、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ﻭ3、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植物得营养成分一、回答题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得依据就是什么?ﻭ2、目前发现得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得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ﻭ第三章植物对养分得吸收与运输一、概念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2、养分得再分配与再利用13、养分协助作用14、养分拮抗作用二、填空题1、植物吸收养分得器官有(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得途径就是( )→( )→( )→( )。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得部位就是( ),吸收养分最多得部位就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得养分形态有( )、()与(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 )、( )与( ),其中( )就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得方式有( )与(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得机理有( )、( )与(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有()、()、()、( )、( )、()与( )。

9、离子间得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ﻭ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3、根系吸收养分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得途径有哪些?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得吸收?6、根系吸收得养分有哪些去向?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得一种补充?8、养分在植物体内得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得意义?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ﻭ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一、概念ﻭ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ﻭ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ﻭ17、作物营养临界期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28、根系活力二、简答论述ﻭ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得意义。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利用和转化营养物质的科学。

它是农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植物营养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和回顾。

1. 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系列的营养物质,包括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

其中,无机营养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和钼等,它们在植物体内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有机营养物质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它们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构成成分。

2.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重要器官。

植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氮主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形式吸收,磷则以磷酸根的形式吸收。

此外,植物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也十分重要,它们虽然在植物体内所需量较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转化植物通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将吸收到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生物大分子。

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重要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合成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为自身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4. 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养分的有效性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肥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等。

了解土壤肥力对于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5. 植物营养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利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pH值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优化种植条件,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通过对植物营养学的复习,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利用过程,进而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

电大专科《植物营养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电大专科《植物营养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电大植物营养学考试考点归纳总结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固氮酶:是豆科作物固氮所必需的,它由两个对氧敏感的非血红蛋白所组成。

一个是含铁和钼的蛋白,也称钼铁蛋白;另一个是铁氧蛋白。

6.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

)7.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养分的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李⽐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答:要点:⼟壤中矿物质是⼀切绿⾊植物唯⼀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长所起的作⽤,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壤肥⼒的⼿段从施⽤有机肥料向施⽤⽆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业的创⽴和发展;推动了农业⽣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壤中取⾛⼤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壤的养分,地⼒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就必须归还从⼟壤中取⾛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壤肥⼒有积极作⽤(3)最⼩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低受⼟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养分会随条件变化⽽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考虑李⽐希观点认识的不⾜和局限性: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科作物在提⾼⼟壤肥⼒⽅⾯的作⽤认识不⾜;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对腐殖质作⽤认识不够。

第⼆章植物营养原理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从必要性、专⼀性、直接性三⽅⾯来论述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等植物的⽣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活史--必要性;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性;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概念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 、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成分一、回答题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依据就是什么?2、目前发现的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 为哪几类?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第三章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与运输、概念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 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 10、短距离运输 11、长距离运输 12、 养分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13、养分协助作用14、养分拮抗作用二、填空题1、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有 ( )、(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途径就是(ff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的机理有 ( ) 、( ) 与 ( ) 。

3、 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的部位就是4、 根系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形态有 ( )5、 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 ( ) 内补充养分的主要方式 ,其动力就是 ( 主要方式 , 其动力就是 ( )。

6、 根系吸收无机养分的方式有 ( ) ( ), 吸收养分最多的部位就是 ( ) 、 ( ) 与( ) 。

、 ( ) 与( ), 其中 ( ) 就是长距离 );(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的与( )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 )、( )、( )、( )、( )、( )与( )。

9、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3、根系吸收养分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哪些?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6、根系吸收的养分有哪些去向?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的一种补充?8、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的意义?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一、概念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17、作物营养临界期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 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28、根系活力二、简答论述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意义。

植物营养研究法考试题

植物营养研究法考试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的考试题示例:1.什么是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列举并解释其中的几种方法。

2.描述一下盆栽试验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个具体的例子。

3.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说明其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4.解释植物营养诊断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方法。

5.什么是土壤分析?描述土壤分析在植物营养研究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6.说明植物营养吸收试验的目的和步骤,并简要介绍其中的一种试验方法。

7.解释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个实例说明。

8.什么是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其特征。

9.介绍植物组织解剖学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并解释其中的一种常用技术。

10.简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叶绿素荧光测量方法,包括其原理和应用领域。

11.解释静态肥液培养法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原理和应用。

12.什么是植物叶片解剖学?说明其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重要性。

13.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根系观测和研究方法,并描述其中一种方法的步骤。

14.解释植物营养生理学的概念,并提供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15.什么是植物营养胁迫?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营养胁迫类型,并描述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6.描述植物营养吸收速率测定的原理和常用的测定方法。

17.解释植物组织分析的概念和目的,并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组织分析方法。

18.什么是植物营养pH?说明pH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作用和测定方法。

19.列举几种常用的植物营养元素测定方法,并解释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0.解释原核蓝菌素吸收法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原理和应用。

21.什么是植物营养模拟实验?说明模拟实验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2.描述植物营养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并解释调查结果对农业的意义。

23.解释植物营养动力学的概念和应用,包括动态吸收试验和传输模型等方面。

24.什么是植物微量元素?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微量元素,并描述其在植物生长中的功能。

植物营养研究法考点大纲

植物营养研究法考点大纲

植物营养研究法
误差的基本理论
一、总体与样本
1,总体
2,真值与平均值
3,几个重要的特征数
(1)集中性(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2)离散型(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二、几个重要的概率分布
1,二项分布
2,泊松分布
3,正态分布
4,t分布
三、抽样技术
1,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2)区层抽样
试验设计
一、种类及一般程序
1,种类
2,程序
3,一般要求
二、试验方案设计
1,试验方案的设计原则
2,单因素试验方案
3,复因素试验方案(双因素)
注:2.3会与方差分析综合考案例分析
试验方法设计
一、重复
二、随机
三、局部控制
田间试验
一、小区形状
二、小区面积
三、重复次数
四、小区排列
统计假设检验
一、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t分布和t检验
一、t分布
二、t检验
三、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显著性检验
方差分析
一、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二、双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植物营养研究考试要点整理

植物营养研究考试要点整理

流动培养试验:在营养液经常流动,并保持农作物生长整个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营养水平或环境反应(PH)的条件下设置的培养试验。

流动培养的阿夫道宁法:在农作物生长期内,把环境中的养分彻底更换或冲洗干净,在加入新鲜的营养液,或在新的不同养分比例的营养液的盆钵中在培养。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与环境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即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代谢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科学。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应用于植物营养研究领域的各种科学试验。

总体:具有共同性质的所有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观察值: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特征的测定值。

连续性变数:由称量、测量和度量所得到的数据,在相邻两个数值相同可以有微量差异的其他数值存在称为连续性变数。

间断性变数:用计数方法获得的数据,各个观察值必须以整数试验因素:试验研究的对象。

水平:一个因素内设置的不同级别。

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任务所拟定的一组实验处理的总称。

肥底:对影响实验效果而不作为实验因素的材料,为消除其影响而在各处理中被适量、等量施用,则该肥料就称为肥底。

试验效率:单位人力物力的投入所获得信息的多少。

处理:单因素试验每一个水平即为一个处理;多因素试验不同水平的组合:水平的因素次方即为处理。

效应:因素对性状所起的增减作用。

简单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相同,另一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

主效: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也称平均效应。

交互作用:因素内简单效应的平均差异。

单因素试验:在同一实验中,只研究某一个因素的若干个处理。

多(复)因素试验:同一试验中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

真值与误差: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所具有的真实数值称为真值,而观察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即为误差。

实验误差:观察值语气真值之间的差异。

系统误差(易定误差):指由某种因素所引起,在同一试验中始终抄着一个方向,其大小和符号基本一致。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或试验条件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偶然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培养试验:在营养液经常流动,并保持农作物生长整个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营养水平或环境反应(PH)的条件下设置的培养试验。

流动培养的阿夫道宁法:在农作物生长期内,把环境中的养分彻底更换或冲洗干净,在加入新鲜的营养液,或在新的不同养分比例的营养液的盆钵中在培养。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与环境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即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代谢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科学。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应用于植物营养研究领域的各种科学试验。

总体:具有共同性质的所有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观察值: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特征的测定值。

连续性变数:由称量、测量和度量所得到的数据,在相邻两个数值相同可以有微量差异的其他数值存在称为连续性变数。

间断性变数:用计数方法获得的数据,各个观察值必须以整数试验因素:试验研究的对象。

水平:一个因素内设置的不同级别。

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任务所拟定的一组实验处理的总称。

肥底:对影响实验效果而不作为实验因素的材料,为消除其影响而在各处理中被适量、等量施用,则该肥料就称为肥底。

试验效率:单位人力物力的投入所获得信息的多少。

处理:单因素试验每一个水平即为一个处理;多因素试验不同水平的组合:水平的因素次方即为处理。

效应:因素对性状所起的增减作用。

简单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相同,另一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

主效: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也称平均效应。

交互作用:因素内简单效应的平均差异。

单因素试验:在同一实验中,只研究某一个因素的若干个处理。

多(复)因素试验:同一试验中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

真值与误差: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所具有的真实数值称为真值,而观察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即为误差。

实验误差:观察值语气真值之间的差异。

系统误差(易定误差):指由某种因素所引起,在同一试验中始终抄着一个方向,其大小和符号基本一致。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或试验条件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偶然效应。

精确度:试验中同一试验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试验中某一指标或性状的观察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田间试验(田间研究方法):指在自然的田间条件下以生物各种性状为指标,对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诸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

培养(模拟)研究方法:在人工控制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下,采用特殊容器,给予特定营养环境进行植物营养科学的研究。

盆钵营养研究方法:利用各种特制的盆钵进行农作物的栽培试验。

小区:指安排一个出来的小块地段,是构成田间试验的基本单位。

边际效应:指小区两边或两缘的植株,因占有较大的生长空间而表现出的生长差异。

完全实施方案:将各试验因素不同水平可能的组合均作为试验处理的设计方案。

对照:是试验结果比较的共同标准或参照系保护行:即在试验区四周种植一定密度的相同作物田间排列:指试验小区和区组(或重复)在试验地上安排的位置与方式裂区设计:把试验小区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小区,叫裂区小区。

被分裂的原小区叫主区,分裂后的新小区叫副区(副区试验精度高于主区)。

田间研究成果的示范推广:就是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检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和结论,并使其转化为生产力,及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应用。

土培试验:指在特别的容器中,以土壤为栽培介质的生物研究方法溶液培养的模拟研究方法: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在特殊容器或装置中,用混合营养液栽培植物的试验研究方法。

砂培试验:指在特殊的容器中,以砂子(石英砂)作为植物生长的固体介质,以营养液作为植物营养养分来源的一种生物实验方法隔离培养:又称分根培养或分隔培养,即在特殊的装置中将根系培养在被隔离的不同营养环境或介质中进行栽培试验的方法。

流动培养:指在营养液经常流动,并保持农作物生长整个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营养。

灭菌培养试验:又称无菌培养,指在无微生物条件下进行植物培养试验的一中研究方法,多设重复,一般应在四次以上。

幼苗试验法:指利用作物幼苗期对营养元素的敏感性来研究或指示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的一中生物试验法。

也可用幼苗法研究元素的吸收积累与作物的相关。

(幼苗法是介于培养实验室与实验室化学分析之间的一种研究方法)渗滤水研究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收集土壤不同层次,或是整个土壤剖面所渗滤出得土壤水分,从而对水质水量进行分析研究,因此又称排水采集研究示踪技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有别于其他同类原子的特征,作为标记物来定性或定量研究。

核素:1、是具有特定核特征,即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原子质量数及核能一定的原子2、泛指任何元素的任何原子,概念比较广泛稳定性核素:在未受外界的作用下,原子核是稳定的,不会自发的产生核结构的转变。

放射性核素:在未受外界的作用下,会自发的产生核结构的转变,由一种原子核变为另一种原子核,同时伴有射线的放出。

同位素:化学性质基本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的一组核素称同位素。

(同位素实际上也是一种核素,而核素不一定是同位素)放射性核素衰变:又叫核衰变或放射性衰变,即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会自发地改变核结构,并放射出某种射线的过程。

绝对测量:采用测量装置直接测量样品的放射性强度,不必借助于其他中间手段根冠比:是描述作物根系与其他上部分之间关系的参数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作为根系对作物效率的参数之一。

根活性:土壤资源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或被运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能力。

根际:指受植物根系生理活动影响的,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上不同于原土体的土壤微区,是土壤—植物根—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场所,距根表1—4mm的土壤微区。

根系分泌物: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的不同部位向生长基质主动溢泌或分泌一组种类繁多的物质,它是植物生命活动代谢的产物。

专一性分泌物:指受某一种胁迫因子诱导,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代谢物质,通过主动分泌作用进入根际(它的合成与分泌只受该胁迫因子的专一性诱导和控制)研究方法大致分两类:获得资料(或数据)的试验研究方法、分析处理资料(或数据)的理论研究方法。

试验研究的种类:1单因素试验、多(复)因素试验、综合试验小区设计包括面积设计和形状设计。

田间研究成果的示范推广主要内容:示范试验,数据分析和成果推广常用营养液的种类:完全营养液、不完全营养液试剂的选择:工业纯试剂、化学纯试剂、分析纯试剂、光谱纯试剂。

灭菌培养试验的种类:全部灭菌和部分灭菌灭菌方法:高压蒸汽锅灭菌(器皿或基质)、滤器灭菌(不能高温,针对含有有机溶液的营养液,用抽气瓶)、消毒液灭菌(针对种子,1%溴水、12%H2O2)流动培养的方法:冲洗法、阿夫道宁法、空格实验法、全量试验法幼苗试验法的种类:黑麦幼苗法和油菜幼苗法。

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辐射技术、分析技术、示踪技术1、20世纪70年代英国植物营养学家库克首次提出近代施肥的4种施肥模型:直线施肥模型、指数递增型施肥模型、一元二次抛物线施肥模型、二元一次反应曲面施肥模型。

2、在一定的土壤、气候、生态条件下经过多年的生物实验所建立的生物统计模型统称为施肥模型,为了区别后来发展的理论模型或机理模型,故称为经验模型。

3、培养实验与肥料在田间实验方法的区别:局限性、可控性、模拟性、最大性、复现性、差异性。

4、由于作物在盆钵中生长的介质不同,可分为:土培实验、砂培实验、培养实验,而从以上3种培养实验而演变而成的隔离培养实验、流动培养实验、更换培养实验、灭菌培养实验。

5、由于指示作物的不同,幼苗实验又可分为黑麦幼苗实验、番茄幼苗和油菜幼苗实验等。

6、盆钵按原料可分为:玻璃盆、搪瓷铁盆、陶瓷盆、陶土盆、塑料盆;而按盆钵的构造分类可分为:瓦氏盆、米氏盆、阿尔氏盆、普通盆。

7、常用营养液中的水稻营养液:埃斯波诺营养液、木村营养液、春日井营养液、国际水稻研究所常规营养液;常用旱作营养液:克诺谱营养液、普良尼施尼柯夫营养液、霍格兰营养液。

8、隔离培养实验主要用于植物根际营养研究,也可用于研究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以及营养元素的身理功能等问题。

分辨植物根际分泌物和根系与难溶性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

9、根际的大小因植物种类和营养状况而异,一般从几毫米到几厘米,通常根的表面也包括在根际范围内。

10、锌在树体上的分布呈“阶梯形”,在地上地下部分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对称性,即主根吸收的锌,只能供给相对称的枝条,甚至在同一树体的不同枝条间也是不能相互运转。

11、隔离培养实验的种类:液体—液体隔离培养、液体—固体隔离培养、固体—固体隔离培养。

12、流动培养的几种实验方法:冲洗法、阿夫道宁法、“空格”实验法、全量实验法。

13、田间研究的特点:实验条件复杂和贴近生产实际。

14、田间实验的按研究因素分类:单因素、复因素、综合;按实验小区面积分类:小区(60~100平)、微区(4平左右)、大区(不少于60平,多在300平以上);按实验点分类:单点、多点;按实验周期分类:短期、中长期、长期定位;按作物分类:谷类作物、果树、蔬菜、牧草和草地。

15、田间研究的方法设计的原则:设计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

16、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可比性和效果的重演性。

17、实验误差一般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前者成为易定误差,后者称为随机(难定)误差,实验研究中无偏估计的均为随机误差。

田间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土壤肥力差异。

18、田间研究实验方法设计内容:小区形状、小区面积、重复次数、小区排列。

19、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正交设计、多点分散实验设计。

20、试验地的准备:土地平整、均匀播种、基础土样分析。

21、植物田间研究实验的布置:种植计划书的拟定、试验地的区划、施肥和播种。

22、随机误差是由于很多不可确切掌握或者完全未知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它不能像系统误差那样可以根据产生的原因加以校正与消除,只有运用统计学的方式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才能估计其影响的大小。

23、随机误差具有偶然性,它的分布有:正态分布、t分布。

24、描述根系生长与分布的参数通常有根重、根数、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根长、根毛数量等。

25、影响根系分泌物释放的主要因素:养分胁迫、植物损伤因子和机械阻力、微生物、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

除此之外,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通气状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均可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从而造成根系分泌物在成分和数量上的变化。

26、根际的生物环境主要指根系生长状况和根际的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大约是分根际土的10~100倍。

27、根际环境的模拟培育方法主要有集束根—土块接触法、根垫法、根箱模拟方法等。

28、根据早期剥落分离法的区分,手工容易抖落的土壤称为非根际土,距根表大于4mm;用力抖落的土壤为松散粘附在根际表面的土壤为根际土,一般距根表1~4mm;无法用力抖落的土壤为紧密粘附在根面的土壤称为根面土,距根表0~2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