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前言 (1)

《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加德纳著)读后 (1)

一、引言 (1)

二、风险、恐惧和黑天鹅 (1)

三、认知偏差四法则 (2)

四、随机性误解 (3)

五、媒体的功与过 (3)

六、风险态度与我们时代的幸福感 (4)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塔勒布著)读后 (4)

人究竟是不是能预测? (4)

随机性事件为什么重要? (5)

前言

由于黑天鹅现象的无处不在,我在向同学借到加德纳版“黑天鹅”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期到其与张老师推荐的黑天鹅竟然不是一本书。在我仔细阅读并写下第一版读书笔记之后,我纳闷这样一本科普性质的书如何能如此畅销;

而当我点开附件中塔勒布版的“黑天鹅”并在与这个极端怀疑主义论者的思维不断辩论中完成阅读后,我认为很容易捕捉到它成为畅销书的特征,也许,按照塔勒布的观点,我正在被“沉默的证据”纠缠或是存在一个明显的后视偏差。但我并不能因为“事后诸葛亮”式的思考而停止总结和评论,我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对加德纳版黑天鹅没有畅销原因的看法。就像证券分析师无法停止地做出一半正确一半错误的预测。因为,人总需要和本体及自然和谐相处,而学习过去和预测未来是我们认知外界的基本方式。

《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加德纳著)读后

一、引言

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出于对乘坐飞机出行的恐惧激增而将出行方式转为驾车。有科学家统计,飞机交通的死亡概率为1/135000,驾车交通的死亡概率为1/6000。2001至2002年,随着恐怖袭击这只黑天鹅的飞过,人们因畏惧飞行危险而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加1600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对风险的判断产生了明显的偏误呢?

作为一个媒体新闻工作者,丹.加德纳没有引用任何数学模型,也没有进行任何量化评估,而是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基于大量心理学、科学实验的结论,揭示了“智人”而非“理性经济人”如何在直觉的影响下产生对风险的认知偏差。

二、风险、恐惧和黑天鹅

基于风险的定义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伤害)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损失(伤害)的不确定性时,说明风险只能带来效用的减少,例如生命危险、财富减少、名誉受损等,属于狭义风险;而若风险表现为广义的不确定性时,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

显然,当作者将风险与恐惧直接联系在一起时,他指代的一定是狭义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同于CAPM模型中对收益的波动性的度量,不满足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其发生必然会带来效用的减少,而对其发生概率的估计则直接影响我们的恐

惧水平。而黑天鹅则特指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巨大灾难,诸如金融危机、恐怖袭击,食品安全、疾病、车祸等。黑天鹅的飞过,几乎无疑避免地带来巨大的福利减损,而对于黑天鹅的过分恐惧实际造成了我们对其发生可能性的错误评估,并造成了我们杞人忧天似的无端痛苦或是舍本逐末的错误抉择。

三、认知偏差四法则

作者在前四章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认知系统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经验系统和理智系统。经验系统依赖直觉,反应迅速;而理智系统依赖推理,反应相对迟缓。人们在实际判断决策中,经验系统常脱离理智系统的监管而独立运作。但也正是由于理智系统存在着如下四个天然缺陷,造成了我们对于风险的感知和评估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

1、锚定法则(参照依赖):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选择时,常会无意识地引入最易得到的数字作为参照。因此,你去超市购买金龙鱼调和油时,在“每人限买3瓶”的“残酷”规则下,你可能不知觉地购买了2-3瓶,但本来你只想购买一瓶。“即使是最坚定的怀疑主义者,也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避免虚假统计数字侵入他们的大脑和影响他们的判断”

2、典型事物法则(细节依赖):人们更偏好于相信有绘声绘色描述的推测,虽然限制性描述实际降低了预测的准确性。不仅在对“琳达是个女权主义的银行柜员”这个问题上人们会犯常见的逻辑错误,在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资产托管问题上,我们也更乐意相信那些有充足预测数据和详细投资策略的公司,特别是在其投资业绩本身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

个人理解,对于这种依赖的可能解释为: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推测不仅需要预测的结果,更需要一个认知的方法论。描述性地推测能够帮助人们建立一套完整的预测逻辑,使人们相信事物的发展有规可循。未知和不可控总会加剧内心的恐惧。

3、例证法则(记忆依赖):越易被回忆起来的事件被认为越容易再次发生。书中提到的“地震保险”的例子十分有趣。基于科学的分析,由于地震是地壳内部摩擦力的集中释放,因此,发生过地震的区域再次发生地震的风险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故地震保险在地震刚刚发生之后的价格最低,而在科学家预测大地震的再次发生之前,价格应急速上升。而在实际的保险销售过程中,情况则完全相反。地震保险的价格在地震刚刚过后价格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可见,我们常常会在黑天鹅飞过时高估其再次发生的概率,而在其再次发生前夕已将其忘却。

此外,作者还介绍,不仅是记忆,即使是无源的想象也会影响我们对风险大小的主观判断:越易被想象到的事情被认为越容易发生。想象甚至会催生记忆的杜撰,让我们无意识中将外部的场景和情节内生化为自己经历和体验。

4、熟悉法则(习惯依赖):人们倾向于降低自己熟悉事件和习惯行为的风险,而过高估计陌生事件的风险。习惯抽烟和饮酒的人对于烟酒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

的评估要远低于其他人;同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核放射的风险似乎一定高于我们在日光浴和X光检测中遇到的危险。

当然,我们对风险的感知还会受到情感偏好,文化习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保险精算师在通过精确地数学和统计运算得到保单的价格时,一定不要忽略由于其对人们风险偏好的简单假设而造成的需求偏差。而从另一个角度,用更加彻底的怀疑主义论调来说:因为我们根本不能客观感知黑天鹅出现的概率,或者会大量犯错,因此,对其出现概率的预测是毫无意义的。

四、随机性误解

我们不仅由于经验判断在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上总会犯错,也会出于对随机性的无知而进行无理的因果解释。

当给你一张白纸,让你在纸上随机画出50个圆点时,大部分人倾向于将50个点平均绘制在纸面上;当让你在“1,2,3,4,5,6,7”和“11,23,7,15,3,8,4”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更容易中奖的彩票号码时,大部分人会倾向于选择后者。显然,理性的概率论分析告诉我们,随机分布的圆点在纸上聚集成一个团或部分聚团的概率要大于绝对的平均分布。同理,两只彩票中奖的概率也是没有区别的。也许是出于对公平的天然偏好,我们倾向于认定事件的发生是平均分布的。

此外,深植我们脑中的正态分布曲线还让我们习惯性地忽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现实性,并理所应该地认为小概率事件发生一定是环境发生了某种变化。例如,如果一个小区一周内连续发生5起抢劫事故,那么我们一定由此推断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可能是这个小区的治安管理人员玩忽职守……这种貌似合理的推理常常成为我们过度恐惧或过度自信的病因。

五、媒体的功与过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而媒体的出现虽然加速了信息的流动,让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透明。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让我们在原始社会中形成的经验系统发生了更大范围的偏差。

1、迅速扩大的信息源。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10多分钟内通过手机、报纸、有线电视、因特网了解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因此,我们过度地暴露在矿难、海啸、艾滋病、癌症等别人遭遇的困境中,从而加剧了例证法则的误导作用。

2、媒体的逆向筛选倾向。媒体的猎奇本性导致了其过度关注小概率事件,而当媒体每天都滚动播出金融危机发生后欧洲失业率水平不断攀升这种负面报道,并通过鲜明的图片来展示时,人们的悲观情绪在反复的例证效应和典型事例效应的影响下被不断强化。

从此种意义来说,我开始反思:人们越来越强调的“信息公开”是否真如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