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读书笔记读了这本书,真的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对生活中那些看似偶然的重大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
比如说,我们总是习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有限的观察来预测未来,但往往那些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恰恰是我们根本无法预测到的“黑天鹅”事件。
就拿我自己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家人一起去海边度假。
那片海滩美丽极了,蓝天白云,碧海金沙,一切都如梦如幻。
我们在海边搭起了帐篷,准备好好享受几天悠闲的时光。
第一天,阳光灿烂,海水温暖,我们尽情地游泳、晒太阳、堆沙堡,玩得不亦乐乎。
我心里还美滋滋地想,这次度假真是选对了地方,接下来的几天肯定也会这么完美。
第二天清晨,我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
走出帐篷一看,天哪!原本平静的海面变得波涛汹涌,狂风呼啸着,把我们的帐篷吹得摇摇欲坠。
天空中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起暴雨。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我们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想要赶紧离开海滩。
可是风越来越大,雨也开始倾盆而下,我们几乎寸步难行。
就在这时,一个巨浪猛地拍了过来,把我们放在沙滩上的一些物品卷进了海里。
我眼睁睁地看着我心爱的游泳圈被海浪冲走,却无能为力。
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黑天鹅”事件。
原本以为会是完美的度假,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变得狼狈不堪。
我们之前根据第一天的美好经历,以为接下来的日子都会是风平浪静、阳光明媚,可现实却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些我们认为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就像里说的,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未来,因为未来随时可能会被一只“黑天鹅”搅得天翻地覆。
回到这本书,作者还提到了我们对于“黑天鹅”事件的应对方式。
很多时候,当意外发生时,我们往往会陷入恐慌和混乱之中,做出错误的决策。
但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拥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或许就能在“黑天鹅”降临的时候更加从容一些。
《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读书笔记在阅读《黑天鹅》这本书时,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意外的世界。
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我们在面对未知和极端事件时的认知局限。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黑天鹅”这个概念。
所谓黑天鹅事件,具有三大特点:稀有性、极大的冲击性和事后可预测性。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对世界有足够的了解,但实际上,那些罕见且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却常常超出我们的预期和理解范围。
作者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柏拉图化的世界里,总是倾向于用简化和模式化的方式去理解事物。
这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应对日常的问题,但当面对黑天鹅事件时,却会让我们陷入困境。
因为黑天鹅事件无法通过常规的经验和数据进行预测。
塔勒布通过大量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来说明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力。
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在当时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它却真实地发生了,并且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再比如,9·11 事件,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认知层面,我们的思维存在着很多偏差。
我们常常过度依赖过去的经验和观察,而忽略了那些未曾发生过的可能性。
这种“证实偏差”使得我们只愿意看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对相反的证据视而不见。
同时,我们也容易受到“叙述谬误”的影响。
为了使复杂的世界变得易于理解,我们总是试图给各种事件赋予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和故事。
然而,这种叙述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应对黑天鹅事件方面,塔勒布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保持开放的思维,承认自己的无知。
不要轻易地对未来做出过于确定的预测,而是要做好应对各种可能性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杠铃策略。
即在投资和生活中,不要将自己置于中等风险的状态,而是应该将大部分资源放在极度安全的领域,同时用少量资源去博取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
此外,我们还应该增加自己的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是指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冲击时,不仅能够抵御风险,还能够从中受益。
《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读书笔记在《黑天鹅》这本书中,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我们生活中那些难以预测却又影响巨大的事件。
塔勒布首先指出了我们对于世界认知的局限性。
我们往往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规律,构建出一个看似稳定和可预测的世界模型。
然而,这种基于过去的认知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忽略那些罕见且极端的事件,也就是黑天鹅事件。
书中提到,黑天鹅事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是稀有性,它们发生的概率极低。
第二是极大的冲击性,一旦发生,会对我们的生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是事后可预测性,即在事件发生后,我们总是能够找到各种解释和理由,使其看起来似乎是可以预测的。
回顾历史,黑天鹅事件无处不在。
比如,9·11 事件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8 年的金融危机让无数人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些事件在发生之前,几乎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到它们的到来以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那么,为什么我们难以预测黑天鹅事件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存在偏差。
我们倾向于关注那些常见的、已知的事物,而对那些罕见的、未知的可能性视而不见。
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为“证实偏差”,即我们更愿意寻找支持我们已有观点的证据,而忽视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
此外,我们的预测方法和模型也存在缺陷。
很多时候,我们依赖于历史数据和线性的预测模型。
但黑天鹅事件往往是超出常规、非线性的,这些传统的方法根本无法捕捉到它们的踪迹。
面对黑天鹅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我们并非完全无能为力。
塔勒布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是保持怀疑和开放的心态,不要过分相信那些看似确定的预测和结论。
其次,要学会分散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例如,在投资领域,不要仅仅依赖于一种投资产品或策略,而是要多元化投资组合。
同时,我们还应该具备反脆弱的能力。
所谓反脆弱,就是不仅能够在不确定性中生存下来,还能够从中受益。
比如,一些企业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激烈竞争时,不是一味地规避风险,而是积极创新、调整策略,从而在逆境中获得发展的机会。
《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读书笔记《黑天鹅》读书笔记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黑天鹅》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黑天鹅》读书笔记1《黑天鹅》的作者是美国风险管理理论学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在纽约和伦敦交易多种衍生性金融商品,还在芝加哥担任过营业厅的独立交易员。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看似毫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由此获利丰厚一举成名。
20××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他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从中获利几百万美元。
全球化让世界越来越方便,但也越来越复杂。
一般人都只注意到了便利性的一面,而轻易忽略世界的复杂性实际增加了世界的脆弱性。
一般人都认为世界是逐步平均变化的,而突变在世界变化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灾变事件在地貌塑造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山脉和峡谷是靠一次次地震或者陨石撞击才形成主轮廓,玄武岩和花岗岩是在火山爆中形成的,冲积平原形成于一次次洪水的冲刷;温和潺潺的流水对只能对地貌起到微雕作用。
同样人类进化过程不可忽视黑天鹅事件的作用。
金融危机总是来得如山崩地裂,之前毫无预兆。
全球化更让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会突然影响你的日常生活。
2018年下半年,中国的非洲猪瘟疫情加重了全球性经济危机。
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防患于未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相当重要。
要放大时间尺度来看问题,对于极端社会事件看10年远远不够,必须要以100年为单位来看;对于极端自然事件100年尺度都不够,必须以1000年甚至万年为单位来看。
要有忧患意识,为意外留足保险。
不要贪婪,总是想利益最大化。
不要主要靠复杂的投资模式为生,要尽可能简单化。
要用娱乐心态去投资,不要指望投资去赚生活费,生活费必须有最保险的方式。
不要把健康总寄希望于医生与医院。
病人经过一次重大疾病,在医院经过痛苦的治疗,注重保健和锻炼因而长寿,能说成是医院治疗的功劳吗?对黑天鹅最好的心态就是:接受不可避免的,预防可以避免的。
黑天鹅的读书笔记

黑天鹅的读书笔记在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我们生活中那些难以预测却影响巨大的事件。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金融市场的思考,更是对人类认知和世界运行方式的一次深度剖析。
塔勒布首先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柏拉图化”的世界里。
人们倾向于简化和模式化事物,试图用既定的理论和模型来解释一切。
然而,这种过度的简化往往导致我们对不确定性和极端事件的忽视。
黑天鹅事件正是那些超出常规预期、具有极端影响且事后才可被解释的事件。
历史总是由一系列重大的黑天鹅事件所推动。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当时几乎是无法预料的,但它却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又比如,互联网的兴起,在其初始阶段,很少有人能预见到它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
这些黑天鹅事件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在发生之前被认为是极其不可能的,但一旦发生,其影响却是巨大且持久的。
我们的思维模式存在着诸多缺陷,使得我们难以应对黑天鹅事件。
其中一个重要的缺陷是“证实偏差”。
我们总是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证据,而忽视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差导致我们在面对潜在的风险时,往往过于乐观,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另一个思维缺陷是“叙述谬误”。
我们喜欢为过去的事件赋予一个连贯的、有意义的叙述,仿佛一切都是注定的。
然而,这种叙述往往是事后的构建,忽略了事件发生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例如,当一家公司取得巨大成功时,人们会编织出一个关于其领导者英明决策和团队卓越执行的动人故事。
但实际上,运气和偶然因素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呢?塔勒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要保持怀疑和谦逊的态度。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看似确定无疑的预测和理论,认识到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
其次,要构建一个具有反脆弱性的系统。
反脆弱性是指在不确定性中受益的能力。
例如,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
《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读书笔记《<黑天鹅>读书笔记》在阅读《黑天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颠覆认知的奇妙冒险。
书中提到的“黑天鹅事件”,让我想起了生活中那些看似毫无预兆,却能带来巨大影响的事情。
就像有一次,我和朋友计划了一场精心准备的郊外野餐。
那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我们带足了美食,满心欢喜地来到了一片风景如画的草地。
我们铺上了漂亮的野餐垫,把各种美味的食物一一摆开,有新鲜的水果、自制的三明治,还有香甜的蛋糕。
就在我们准备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时,突然,天空中飘来了几朵乌云。
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在意,想着也许只是短暂的阴天。
可没过多久,风开始变大了,吹得我们的头发乱飞。
紧接着,雨点就稀稀拉拉地落了下来。
“哎呀,这不会是要下大雨吧?”朋友着急地说道。
我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不会这么倒霉吧?”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雨越来越大,简直就是倾盆而下。
我们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食物被雨水打湿,野餐垫也变得湿漉漉的。
我们狼狈地抱着东西往车上跑,身上被雨水淋得湿透。
“这算啥呀,好好的野餐就这么泡汤了!”我忍不住抱怨起来。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黑天鹅》里说的,我们总是倾向于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但很多时候,那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会突然打乱我们的计划。
就像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它完全不在我们的预想之中,却给我们的野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生活中,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其实无处不在。
比如说,突然失业、意外的疾病、股市的暴跌等等。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对未来有一定的掌控力,但往往被这些无法预测的事情打得措手不及。
书中还提到,人们对于“黑天鹅事件”的认识往往存在偏差。
我们总是在事后试图为这些事件寻找合理的解释,好像它们是可以被预见的。
但实际上,在事情发生之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到它们的出现。
就像那次野餐遇到的大雨,事后我们可能会说,“哎呀,早知道看一下天气预报”。
但在当时,谁能想到那么好的天气会突然下起那么大的雨呢?这其实就是我们在为无法预测的事情找借口,试图让自己觉得一切都是可控的。
黑天鹅的读书笔记

黑天鹅的读书笔记读了这本《黑天鹅》,真的让我有种被“击中”的感觉。
书里提到的黑天鹅现象,那可不是咱们平常在公园里看到的那些优雅的白天鹅能比的。
它说的是那些难以预测、影响巨大,并且在事后还能被人们看似合理地解释的突发事件。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儿。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和几个朋友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目的地是一个不太出名的海边小镇,想着去那儿放松放松,吹吹海风,尝尝海鲜。
我们到了那儿,发现小镇真的很美。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金色的沙滩,还有那波涛汹涌的大海,一切都让人陶醉。
我们找了一家民宿住下,老板是个特别热情的大叔,给我们介绍了不少当地好玩的地方。
第一天,我们就在海边尽情地玩耍。
游泳、晒太阳、堆沙堡,玩得不亦乐乎。
到了晚上,我们去了一家海鲜餐厅,点了满满一桌的海鲜,那味道,真的是鲜得让人掉眉毛。
第二天,我们决定租几辆自行车,沿着海边的公路骑行,欣赏沿途的风景。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海风轻轻地吹着,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
我们一边骑车,一边说笑,心情别提有多好了。
可是,就在我们骑到一个比较偏僻的路段时,意外发生了。
我的自行车突然爆胎了,这可把我给整懵了。
我赶紧停下来,看着瘪了的轮胎,一脸无奈。
朋友们也都围了过来,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上哪儿去找修车的地方啊?我们试着打电话给民宿老板,可他也不清楚这附近有没有修车的。
没办法,我们只能推着自行车往前走,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帮忙的地方。
走了大概有半个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一家小杂货店。
店里的老板是个上了年纪的阿姨,听了我们的遭遇,她笑着说:“别急,孩子,我这虽然不能修车,但我可以给你们指个路,往前走大概两公里,有个修车铺。
”我们谢过阿姨,继续推着车往前走。
这两公里的路,感觉走得特别漫长。
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我们又累又渴。
好不容易到了修车铺,修车的师傅却说他得忙一会儿才能帮我们修。
我们只能在旁边等着,心里那个着急啊。
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车终于修好了。
《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读书笔记在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书中,我仿佛被引领进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意外的世界。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种现象的阐述,更是对我们传统思维模式的一次深刻挑战。
塔勒布开篇就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极端、未知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事物主导的,而这些事物就是所谓的“黑天鹅”。
黑天鹅事件具有三个特点:稀有性、极大的冲击性和事后可预测性。
稀有性意味着它们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其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比如,9·11事件对于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冲击,就是一个典型的黑天鹅事件。
在事件发生之前,几乎没有人能够预见到这样规模的恐怖袭击会发生;但在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却能够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其为何会发生,这就是所谓的事后可预测性。
书中提到,我们人类的思维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导致我们常常无法有效地应对黑天鹅事件。
我们倾向于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有限的信息来进行预测和判断,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为“归纳法”。
然而,归纳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为过去的经验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可能性。
就像一只火鸡,每天都被主人喂养,它根据过去的经验得出主人会一直照顾它的结论,但却没想到在感恩节那天会被宰杀。
塔勒布还强调了“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的概念。
在平均斯坦中,个体的差异不会对整体造成太大的影响,比如人的身高;而在极端斯坦中,少数个体的影响极大,比如财富的分布。
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极端斯坦的特征,这意味着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力都在增加。
那么,面对黑天鹅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塔勒布提出了几个策略。
首先是保持怀疑和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地被主流观点和传统思维所束缚。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
其次,要学会杠铃策略,即在大部分情况下采取保守的策略,以确保生存和稳定;而在少数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出现时,敢于投入较大的赌注。
比如,在投资中,可以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低风险的资产,而将一小部分资金投资于高风险但潜在回报巨大的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1)《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加德纳著)读后 (1)一、引言 (1)二、风险、恐惧和黑天鹅 (1)三、认知偏差四法则 (2)四、随机性误解 (3)五、媒体的功与过 (3)六、风险态度与我们时代的幸福感 (4)《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塔勒布著)读后 (4)人究竟是不是能预测? (4)随机性事件为什么重要? (5)前言由于黑天鹅现象的无处不在,我在向同学借到加德纳版“黑天鹅”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期到其与张老师推荐的黑天鹅竟然不是一本书。
在我仔细阅读并写下第一版读书笔记之后,我纳闷这样一本科普性质的书如何能如此畅销;而当我点开附件中塔勒布版的“黑天鹅”并在与这个极端怀疑主义论者的思维不断辩论中完成阅读后,我认为很容易捕捉到它成为畅销书的特征,也许,按照塔勒布的观点,我正在被“沉默的证据”纠缠或是存在一个明显的后视偏差。
但我并不能因为“事后诸葛亮”式的思考而停止总结和评论,我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对加德纳版黑天鹅没有畅销原因的看法。
就像证券分析师无法停止地做出一半正确一半错误的预测。
因为,人总需要和本体及自然和谐相处,而学习过去和预测未来是我们认知外界的基本方式。
《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加德纳著)读后一、引言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出于对乘坐飞机出行的恐惧激增而将出行方式转为驾车。
有科学家统计,飞机交通的死亡概率为1/135000,驾车交通的死亡概率为1/6000。
2001至2002年,随着恐怖袭击这只黑天鹅的飞过,人们因畏惧飞行危险而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加1600人。
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对风险的判断产生了明显的偏误呢?作为一个媒体新闻工作者,丹.加德纳没有引用任何数学模型,也没有进行任何量化评估,而是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基于大量心理学、科学实验的结论,揭示了“智人”而非“理性经济人”如何在直觉的影响下产生对风险的认知偏差。
二、风险、恐惧和黑天鹅基于风险的定义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伤害)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损失(伤害)的不确定性时,说明风险只能带来效用的减少,例如生命危险、财富减少、名誉受损等,属于狭义风险;而若风险表现为广义的不确定性时,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
显然,当作者将风险与恐惧直接联系在一起时,他指代的一定是狭义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同于CAPM模型中对收益的波动性的度量,不满足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
其发生必然会带来效用的减少,而对其发生概率的估计则直接影响我们的恐惧水平。
而黑天鹅则特指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巨大灾难,诸如金融危机、恐怖袭击,食品安全、疾病、车祸等。
黑天鹅的飞过,几乎无疑避免地带来巨大的福利减损,而对于黑天鹅的过分恐惧实际造成了我们对其发生可能性的错误评估,并造成了我们杞人忧天似的无端痛苦或是舍本逐末的错误抉择。
三、认知偏差四法则作者在前四章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认知系统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经验系统和理智系统。
经验系统依赖直觉,反应迅速;而理智系统依赖推理,反应相对迟缓。
人们在实际判断决策中,经验系统常脱离理智系统的监管而独立运作。
但也正是由于理智系统存在着如下四个天然缺陷,造成了我们对于风险的感知和评估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
1、锚定法则(参照依赖):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选择时,常会无意识地引入最易得到的数字作为参照。
因此,你去超市购买金龙鱼调和油时,在“每人限买3瓶”的“残酷”规则下,你可能不知觉地购买了2-3瓶,但本来你只想购买一瓶。
“即使是最坚定的怀疑主义者,也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避免虚假统计数字侵入他们的大脑和影响他们的判断”2、典型事物法则(细节依赖):人们更偏好于相信有绘声绘色描述的推测,虽然限制性描述实际降低了预测的准确性。
不仅在对“琳达是个女权主义的银行柜员”这个问题上人们会犯常见的逻辑错误,在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资产托管问题上,我们也更乐意相信那些有充足预测数据和详细投资策略的公司,特别是在其投资业绩本身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
个人理解,对于这种依赖的可能解释为: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推测不仅需要预测的结果,更需要一个认知的方法论。
描述性地推测能够帮助人们建立一套完整的预测逻辑,使人们相信事物的发展有规可循。
未知和不可控总会加剧内心的恐惧。
3、例证法则(记忆依赖):越易被回忆起来的事件被认为越容易再次发生。
书中提到的“地震保险”的例子十分有趣。
基于科学的分析,由于地震是地壳内部摩擦力的集中释放,因此,发生过地震的区域再次发生地震的风险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故地震保险在地震刚刚发生之后的价格最低,而在科学家预测大地震的再次发生之前,价格应急速上升。
而在实际的保险销售过程中,情况则完全相反。
地震保险的价格在地震刚刚过后价格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
可见,我们常常会在黑天鹅飞过时高估其再次发生的概率,而在其再次发生前夕已将其忘却。
此外,作者还介绍,不仅是记忆,即使是无源的想象也会影响我们对风险大小的主观判断:越易被想象到的事情被认为越容易发生。
想象甚至会催生记忆的杜撰,让我们无意识中将外部的场景和情节内生化为自己经历和体验。
4、熟悉法则(习惯依赖):人们倾向于降低自己熟悉事件和习惯行为的风险,而过高估计陌生事件的风险。
习惯抽烟和饮酒的人对于烟酒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的评估要远低于其他人;同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核放射的风险似乎一定高于我们在日光浴和X光检测中遇到的危险。
当然,我们对风险的感知还会受到情感偏好,文化习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保险精算师在通过精确地数学和统计运算得到保单的价格时,一定不要忽略由于其对人们风险偏好的简单假设而造成的需求偏差。
而从另一个角度,用更加彻底的怀疑主义论调来说:因为我们根本不能客观感知黑天鹅出现的概率,或者会大量犯错,因此,对其出现概率的预测是毫无意义的。
四、随机性误解我们不仅由于经验判断在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上总会犯错,也会出于对随机性的无知而进行无理的因果解释。
当给你一张白纸,让你在纸上随机画出50个圆点时,大部分人倾向于将50个点平均绘制在纸面上;当让你在“1,2,3,4,5,6,7”和“11,23,7,15,3,8,4”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更容易中奖的彩票号码时,大部分人会倾向于选择后者。
显然,理性的概率论分析告诉我们,随机分布的圆点在纸上聚集成一个团或部分聚团的概率要大于绝对的平均分布。
同理,两只彩票中奖的概率也是没有区别的。
也许是出于对公平的天然偏好,我们倾向于认定事件的发生是平均分布的。
此外,深植我们脑中的正态分布曲线还让我们习惯性地忽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现实性,并理所应该地认为小概率事件发生一定是环境发生了某种变化。
例如,如果一个小区一周内连续发生5起抢劫事故,那么我们一定由此推断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可能是这个小区的治安管理人员玩忽职守……这种貌似合理的推理常常成为我们过度恐惧或过度自信的病因。
五、媒体的功与过媒体是信息的载体,而媒体的出现虽然加速了信息的流动,让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透明。
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让我们在原始社会中形成的经验系统发生了更大范围的偏差。
1、迅速扩大的信息源。
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10多分钟内通过手机、报纸、有线电视、因特网了解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事情。
因此,我们过度地暴露在矿难、海啸、艾滋病、癌症等别人遭遇的困境中,从而加剧了例证法则的误导作用。
2、媒体的逆向筛选倾向。
媒体的猎奇本性导致了其过度关注小概率事件,而当媒体每天都滚动播出金融危机发生后欧洲失业率水平不断攀升这种负面报道,并通过鲜明的图片来展示时,人们的悲观情绪在反复的例证效应和典型事例效应的影响下被不断强化。
从此种意义来说,我开始反思:人们越来越强调的“信息公开”是否真如大家认为的那样重要。
我们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学到,对于竞争均衡的市场,人们在有限信息的决策下,可以通过关注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实现帕累托最优。
那么,当消费者不仅具有了自己的信息,也通过媒体了解到了大量纷繁复杂的厂商信息和政府决策的信息,而信息还有可能部分失真时,我们的决策不仅变得复杂而且可能无法实现整体最优的资源配置。
六、风险态度与我们时代的幸福感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的“赌博”并不是一个已经输赢概率的风险判断。
恐惧导致我们对风险发生概率的预期上升,而对风险发生的过度担忧或是应对风险的悲观情绪都使我们的幸福感发生了无谓的减损。
用作者的话来说,“我们确实是史上最安全、健康和富有的人。
而且通过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戒烟戒酒并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就能够大幅减少仍对我们构成威胁的风险。
黑天鹅好像越飞越远,但我们忧心忡忡,我们战战兢兢。
似乎令我们恐惧的事情越少,我们就越会感到恐惧”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加德纳的书也是一本“提醒幸福”的心灵鸡汤。
警示我们不要过度“重视”黑天鹅出现的可能性,也不要总试图为黑天鹅现象寻找任何反省式的理由,“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而言,生活一直如此安宁”。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塔勒布著)读后首先,我将厘清塔勒布和加德纳对黑天鹅效应的定义和看法的异同:1、塔勒布笔下的黑天鹅仍然是超乎人们预期的小概率事件,但其并没有损失的特征。
因此,现实生活中不仅有负面的黑天鹅效应,也有正面的黑天鹅存在,例如,科技的创新,艺术的诞生,亿万富翁的出现。
2、相同点是,两个作者都强调了,黑天鹅现象是不可预知和不可解释的,而人类的认知偏差则是导致这种不可预知和错误解释的重要原因。
塔勒布尤其强调,对于正面的黑天鹅效应,无须试图从中分析总结,阅读某个成功艺术家、基金经理的自传对我们毫无意义,因为,运气是决定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作者强大的逻辑和缜密的推理使其独特性的认知方法论充满了哲学意味,给人以很深的启迪。
对于其深刻的怀疑主义我仅有两点自己的疑问有待更透彻的思考。
人究竟是不是能预测?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理论就是:现代社会,“极端斯坦”越来越多地代替了“平均斯坦”。
其经典的解释是:将随机抽取的1000个人排成一列,计算其体重占总样本的比例,总是微乎其微,以至于任何个体对群体都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当测量值换为净资产或者出版书籍数目时,比尔.盖茨或者J.K.Rolling 所占到的比例极有可能占到总比例的90%甚至更大,因此,抽样的随意性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偏差。
两者即为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的典型范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从众本性和全球化使突破性的职业(人们获得的收入与其所付出的体力劳动并非线性相关,脑力劳动可以通过信息复制无上限的大规模传播,从而使脑力劳动者在无须多付出体力劳动的情况下获得巨额回报)越来越普遍,加速了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造就了极少量的巨人和大量的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