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语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届中考语文成语解题方略

届中考语文成语解题方略

届中考语文成语解题方略在届中考的语文考试中,成语解题是一道重要的题型。

成语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和掌握。

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是获取高分的关键之一。

那么,该如何成为一名能够熟练解答成语题的语文高手呢?下面,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届中考语文成语解题方略。

一、掌握成语的含义要想正确解答成语题,我们首先需要掌握每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的含义与成语字面上的意思往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阅读语文课本、多看书籍和短篇文学作品以及积累平时生活中使用的成语,来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在掌握成语含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成语联想网络来提高记忆效果,比如“杞人忧天”就可以联想到一位杞人患有严重的忧虑症,总是担心出事情,因而成为后来成语的代表。

二、理解成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在语文考试中,有很多成语题是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成语的具体含义并推断成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语文课文,加深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需要注意出现的成语,并在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回过头来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注重成语的用法和搭配在解答成语题时,我们需要注重成语的用法和搭配。

成语虽然含义凝练,但用法多种多样,因此我们在学习成语时,需要注重成语的用法和搭配。

这包括成语在句子中的位置、词性、搭配的动词、状语等。

只有了解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从而在成语题中更加游刃有余。

四、提高做题技巧在解答成语题时,我们需要通过细心分析来提高做题技巧。

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能够区分不同成语之间的差异。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对成语词语的构成方式和常见的语言搭配进行了解,这可以通过做一些语文题训练来提高。

经过不断地训练,我们可以提高从句子中提取成语的能力,并能更好的将成语应用到文章中。

五、多做题,多总结,多练习最后,要想成为一名成语高手,我们需要多做题,多总结,多练习。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运用和误用4. 成语的辨析和积累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和运用。

2. 难点:成语的辨析和积累,以及在阅读和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和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误用和正确运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辨析和积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运用和误用。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填空、改写等。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辨析和积累,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积累成语,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定义、特点、来源、分类和运用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成语辨析和积累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参考书:用于提供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和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2. 成语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3. 成语误用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成语的正确运用。

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成语的相关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章节一:成语的定义和特点(1课时)2. 章节二:成语的来源和分类(1课时)3. 章节三:成语的运用和误用(1课时)4. 章节四:成语的辨析和积累(2课时)5. 章节五: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1课时)6. 复习和总结(1课时)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

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
2、读笑话,写成语。如:
某君应聘,见表格上有"曾否受到刑事处理'一栏,他大笔一挥:"否'。紧接着这一栏的是"是何缘由'。此君略作沉吟,又填上四个字:"从未失手'。
请用一成语概括:□□□□。
3、选成语,讲〔故事〕。如:
下面是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相关故事。
郑人买履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
例:空调机完善无夏(瑕)
①淋浴器随心所浴()
②咳嗽药咳不容缓()
③洗衣机爱不湿手()
④蚊香悄悄无蚊()
二、成语运用。
1、品〔对联〕,填成ຫໍສະໝຸດ 。如: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请依据上联,在下联方格中填写恰当的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XX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4、按要求,填成语。如:
(1)仿照以下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特别的描述,在最终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终一个数。
.10000-0(万无一失)
B.10002-100100100(千方百计)
C.1/100(????)
(2)用一个成语概括以下〔句子〕的内容。
头半碗我连甜也觉不出,羊羔肉挤挤拥拥往嗓子眼跑。后半碗刚吃出点味,倒没了。(????)
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预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念的步入考场,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盼望会给大家带来关怀。
中考语文成语答题攻略:
一、成语改错。
1、解题策略。
(1)仔细辨析字的音、形、义,一步到位改错。
(2)查找常错字,抓住关键字。

浅析成语复习的策略

浅析成语复习的策略

浅析成语复习的策略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是表达人们思想、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成语作为汉语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富有深刻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不仅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而且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成语学习对于中文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成语应该有一定的策略。

一、熟记常用成语要想学好成语,在成语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先熟记那些常用的成语。

因为这些成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的,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先掌握这些成语,从而加深对于成语的印象和理解。

二、逐渐拓展成语词汇量随着成语的学习不断深入,我们可以逐渐地拓展成语词汇量。

在正式学习之前,可以通过尝试自己进行成语接龙的方式,让自己在玩中学,从而更快地掌握成语。

同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来了解更多的成语,从而扩展成语词汇量。

三、结合实际语境运用成语在成语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将成语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帮助我们迅速掌握成语。

比如,在写文章或者做报告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成语,这不仅可以让文章更有文采,而且还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理解成语的文化底蕴成语作为汉语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充满文化底蕴的东西。

因此,在成语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只有在了解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之后,我们才能更加完美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五、善于归纳总结成语的种类繁多,而且词汇量也不少,因此,在成语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归纳总结。

可以将相似或者相近的成语进行归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总结成语的用法和表达方式并且减轻背诵成语的负担。

综上所述,成语的学习虽然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但是如果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真正领悟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利用成语,使之成为我们语言表达和文化交流上的妙笔生花。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常用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复习已学的成语,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资料。

2. 成语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它的故事。

2.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或成语卡片,介绍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二、成语复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成语卡片或黑板,展示一些常用的成语,让学生跟读和记忆。

2. 教师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3.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三、成语运用(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表达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成语故事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分享,介绍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复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包括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成语复习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成语卡片、成语接龙游戏、成语运用和成语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语文四字成语复习攻略

中考语文四字成语复习攻略

中考语文四字成语复习攻略中考语文四字成语复习攻略1、天高地厚:比喻恩情深厚;也形容事物艰巨复杂。

2、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3、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

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4、文不对题:文章内容跟题目不相配合。

也指谈话、对答脱离中心。

5、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

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6、无所不至:犹言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多作贬词。

无处不到。

极言所到之广。

犹言无微不至。

极言其周到。

7、无能为役: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

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

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8、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先天不足: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

10、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1、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贬义词;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褒义词。

12、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13、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4、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15、洗心革面:比喻将错误的思想清除,改变原来的.面目,也比喻人犯过错的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16、下车伊始:指官吏刚到任所。

现多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学生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学生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学生版)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分类1.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固定结构、固定用法的词组或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意义。

1.2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经过长期传承和发展而形成。

1.3 成语的分类:成语可以根据其结构、意义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AABC式成语、ABAC式成语、ABCD式成语等。

第二章:成语的运用与辨析2.1 成语的运用:学生在写作、口语表达中运用成语,丰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魅力。

2.2 成语的辨析:区分成语的意义、用法和感情色彩,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

2.3 成语运用的注意事项:避免成语使用不当、望文生义、重复冗余等错误。

第三章:成语的记忆与积累3.1 成语的记忆方法:采用联想、故事、谐音等方法记忆成语,提高记忆效果。

3.2 成语的积累途径:通过阅读、背诵、练习等途径,积累成语,丰富词汇量。

3.3 成语积累的注意事项:注重成语的实用性和适用场合,避免盲目积累。

第四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4.1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帮助理解文章意义,分析作者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2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辨析:区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4.3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实践:运用成语分析文章,提高阅读理解成绩。

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5.1 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提高文章质量,增加文采。

5.2 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技巧:恰当选择成语,注意成语的搭配和语境,避免成语使用错误。

5.3 成语在写作中的实践:运用成语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成语辨析与修改6.1 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褒贬误用、自相矛盾、用错场合等。

6.2 成语辨析的方法: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感情色彩进行辨析,判断是否适合句子或文章的语境。

6.3 成语修改的技巧:找出错误成语,替换为合适的成语,保持句子或文章的原意和表达效果。

中考语文成语相关内容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成语相关内容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成语相关内容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成语相关内容解题技巧
每一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关于成语试题依旧在整体试题中占有一定的分数的,因此要把握住成语的规律也是专门重要的。

1、成语的使用事实上确实是看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是否和谐。

这种和谐确实是成语的意思、范畴、程度、色彩、搭配是否和句子的各个方面和谐。

2、成语的考查着重于使用,“使用”意味着要动态地把握成语的意思,即必须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考察成语的使用。

3、成语的正确使用有两个前提:一是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成语;二是准确而全面地分析语境。

4、成语中的语境是通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依照所考的成语的一些专门点设计的,因此要详审语境,注意其整体性和联系性。

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5、从历年中考的情形来看,试题中显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中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显现而且容易用错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如此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成效。

6、复习要专门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忽略另外的含义导致判定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成语复习策略
中考成语复习策略周岚汉语词汇丰富,表意准确、细腻,而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粹,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句,结构匀整,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中考一直把成语作为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观历年中考,成语考查题型简单概括如下:1.据拼音写出成语或找出成语中的错别字;2.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或根据具体的语境解释成语;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4.判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恰当;5.运用成语造句;6.根据提示写出某一类型的成语。

无论用哪种形式考查,要做到应对自如,准确把握词义是关键,也就是说,平时做好积累,夯实基础,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成语作为中考复习的一个专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训练积累。

一、以课本为根本,夯实基础知识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文质兼美,用语规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成语进行分册整理,这一项工作强调要做细、做实。

具体要求如下——1.对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要注明读音,如“吹毛求疵(cī)”“汗流浃(ji)背”等。

2.对成语中容易写错的字或形似字要注意区分,如“再接再厉(励)”“好高骛远”“趋之若鹜”等。

3.对成语中的重点字及整个成语的意思要准确理解,同时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及适用范围,注意同义成语的辨析,尤其要注意对那些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的正确理解。

如“人声鼎沸”“始作俑者”“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目无全牛”“文不加点”等。

二、多渠道积累成语,分门别类做好整理1.课堂积累。

每节课前由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下两个成语,然后向全班同学讲述成语故事并解释这个成语的意义及用法,其余同学边听边记。

粗略估算一下,如果坚持做下来,每周可积累10条左右,一个学期就是200多条。

把这些平时积累下来的成语,利用自习课或阅读课时间多读一读,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见得多了,自然就会用了,但关键要持之以恒。

2.广泛积累。

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报刊、资料中的一些成语,尤其是一些新词的使用要注意搜集。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需要查阅的资料类别,让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

学生平时会接触到大量的学习资料、试卷,这些资料上的成语练习题都是比较典型的,要求学生查出它们的意义及用法,做好整理。

三、适当组织语文活动,交流共享利用语文活动课,组织适当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活跃学习气氛,既达到交流的目的,又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以致用。

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如成语竞猜、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比赛等。

总之,成语作为中考的一个测试内容,必须下工夫搞好复习。

多积累,多运用,功到自然成。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