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提醒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乱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范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认。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煮酒论英雄〞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表达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表达了他机智沉着、大智假设愚、韬光养晦。

D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1. 诸葛亮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介绍: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被誉为“卧龙”,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擅长谋略和算计,被认为是智商极高的代表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主持国家大事,参与了蜀国与魏国的战争,以及与东吴的关系。

他以智勇双全、仁义风范而著称。

2. 刘备刘备刘备•字:玄德•介绍:刘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

他是蜀国的创立者,被视为仁义之主。

刘备善于体察民情,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仁爱的心肠。

他与关羽、张飞一起建立了蜀国,并与曹操的魏国和孙权的东吴展开了多次战争。

3. 关羽关羽关羽•字:云长•介绍:关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

他是刘备的义兄,被誉为“武圣”,有着极高的声望。

关羽个性刚烈,勇敢无畏,有着忠诚耿直的品德。

他为了效忠刘备,与刘备一同投奔曹操,但后来转投蜀国,成为了刘备的亲信和重要将领。

4. 张飞张飞张飞•字:翼德•介绍: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著名角色。

他与刘备、关羽结交,并一同投奔曹操后又随刘备建立了蜀国。

张飞勇猛无比,号称“燕人张翼德”,是一位富有战斗力的将领。

他性格粗犷,嘴皮子很紧,但对兄弟非常忠诚,也是刘备在政治和军事上重要的得力助手。

5. 曹操曹操曹操•字:孟德•介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和《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是魏国的创始人,也是曹魏的开国皇帝。

曹操才华横溢,智勇双全。

他通过政治手段和军事行动,积极扩张势力,巧妙运用策略。

尽管曹操经常被描绘为冷酷和残忍的形象,但他也有一些亲友和文化爱好者。

6. 孙权孙权孙权•字:仲谋•介绍:孙权是《三国演义》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是东吴的创立者和开国皇帝。

孙权继承了父亲孙坚的事业,成为东吴的主要领导人。

孙权一直与蜀国和魏国斗争,既有与刘备的敌对关系,也有与曹操的战事。

尽管他有时候显得有些犹豫和优柔寡断,但孙权在政治和军事上也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

(完整版)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完整版)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D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 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 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 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着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煮酒论英雄”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D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着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6.鲁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7.张飞: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合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8.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9.郭嘉:曹操帐下第一谋士,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爱嗑药在那个时代真正的属于离经叛道的典型了但其军事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10.贾诩: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深谙保身之道,三国局面的真正缔造者,军事才能卓着;11.吕布: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不过他有勇无谋,经常背叛家主,是“三姓家奴”,不听将言,只听妻言,最终被缢于白门楼;12.姜维:姜维对家人母亲非常孝顺,英勇武艺可以跟赵云匹敌,智谋神算可以暗算诸葛亮,文武全才,英俊相貌,忠义二全,被诸葛亮重视,因此诸葛亮死前让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真传;13.张辽: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对军事有很大研究,义气够大,忠义皆有,对主公衷心耿耿,原来是吕布手下,后来投曹操;曹操对他非常看好,对人不强求,战场上不顾儿女私情,和关公要好,义气相投.14.典韦:典韦的描写多为侧面,单挑战役不多;然对其描写十分细致,人皆叹服其勇,而三国的武力排名又以民间喜好为基础;还有一点,正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人们对他有许多惋惜与期许;15.马超:马超作为刘备手下着名的大将,有一定的方略;例如曹操召马腾入京,超曾劝其不可轻入静观其变,马腾不听;曹操渡河时他曾识破曹操欲断本军后方的计策;16.许褚:典韦死后曹操的王牌;力大无比,能掣二牛尾倒行百步,勇猛好战,人称“虎痴大将军”;许褚忠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了曹操无数次;17.黄忠:忠早年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镇守长沙;老将军以70高龄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18.姜维: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19.甘宁:甘宁甘兴霸,东吴第一猛将;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号游侠;20.卫继:继敏达夙成,学识通博,进仕州郡,历职清显;忠笃信厚,为众所敬;21.曹丕: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他更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残害手足之人;22.刘禅: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最后落得一个被天下人耻笑的下场;23.陆逊:他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治国安邦有方,深得百姓爱戴;24.王允: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胆识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25.杨修:为人聪慧,才思敏捷,博闻强记;恃才放旷,爱卖弄学问,最后被曹操所杀;26.董卓:凶狠残暴,毒茶百姓的乱世奸臣;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气量狭小,性格保利之人;27.袁绍:骄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对的人;他还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28.魏延:魏延称得上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鲁莽;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29.司马懿: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一位将领;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典型形象;30.孙权: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具有忍辱负重,能伸能屈的坚韧品质;31.马稷:熟读兵书,有一定的谋略和才识,但他只读死书,不懂得实践;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酿成大祸;。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笔记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笔记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笔记一、刘备。

1. 基本信息。

- 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室宗亲。

2. 性格特点。

- 仁德宽厚。

他非常注重百姓的安危,在当阳长坂坡之战时,即使面临曹操追兵的危险,也不忍舍弃跟随他的百姓。

例如,他曾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重义气。

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三人情同手足,终生不渝。

关羽被东吴杀害后,他不顾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执意伐吴,为关羽报仇。

- 坚韧不拔。

刘备一生坎坷,早期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兴复汉室的理想。

他从一个卖草鞋的小贩逐步发展成为一方诸侯,建立蜀汉政权。

3.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

与关羽、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从此三人开始了共同的事业。

- 三顾茅庐。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诸葛亮外出未归;第二次去,又未见到;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恭敬地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所打动,于是出山相助,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

- 建立蜀汉。

刘备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先占据荆州,后进取益州,再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二、诸葛亮。

1. 基本信息。

-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2. 性格特点。

- 足智多谋。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妙地运用智谋,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一系列操作,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 谨慎。

诸葛亮做事非常谨慎,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时,每次进军都考虑周全。

例如,在街亭之战中,他深知街亭战略地位重要,虽然马谡主动请战,但他还是再三叮嘱马谡要当道扎营,并且安排了王平辅助马谡,还准备了后手以防万一。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中文名: 曹操外文名: Cao Cao别名: 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55年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 开创建安文学 代表作品: 《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 谥号: 武王、武皇帝、魏武帝 庙号: 太祖 陵墓: 高陵周瑜(175-210),东汉末年名将。

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有姿貌、精通音律,江东向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少与孙策交好,建安三年(198年)加入孙策旗下,后孙策遇刺身亡。

孙权继任。

周瑜将兵奔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

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仅36岁。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

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公孙瓒,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

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

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晋武帝司马炎,生于公元二三六年,死于公元二九○年。

创立晋王朝。

公元二六五年至二九○年在位。

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昭的大儿子。

公元二六五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

关于《三国演义》的人物介绍

关于《三国演义》的人物介绍

关于《三国演义》的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
典之作。

其中涉及到的人物众多,以下是一些主要人物的介绍:
1. 刘备: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是一位仁义之君。

他宽仁厚德,善于用人,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他与关羽、张飞桃园
结义,情同兄弟。

2. 关羽:字云长,蜀汉五虎上将之首。

他武艺高强,义薄云天,
被誉为“武圣”。

关羽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威震华夏。

3. 张飞:字益德(也作“翼德”),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他勇猛无比,性如烈火,与关羽一起被称为“万人敌”。

4. 曹操:字孟德,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曾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5.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

他足智多谋,未出茅庐
便知三分天下,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
军事家。

6. 孙权:字仲谋,东吴的开国皇帝。

他继父兄之业,占据江东,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7. 赵云:字子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他武艺高强,忠肝义胆,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战役。

8. 周瑜:字公瑾,东吴名将。

他容貌俊美,精音律,多谋略,指挥了赤壁之战,奠定了东吴在江东的地位。

9. 司马懿:字仲达,曹魏权臣。

他善谋奇策,多次率军击退诸葛亮北伐,后来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朝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玉玺得主的演变:孙坚灭火得玉玺—→孙策用玉玺向袁术借兵—→袁术欲称帝—→徐熮杀袁术侄袁胤,夺得玉玺,赴许都献于曹操—→玉玺归曹操。

赤兔马得主的演变:李肃说吕布降董卓—→吕布得赤兔马—→吕布死,曹操得赤兔马—→收买关羽送赤兔马—→关羽败走麦城—→赤兔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马忠献赤兔马与孙权—→孙权即赐马忠骑坐—→献赤兔马与孙权—→赤兔马绝食而死。

曹魏帝位的演变:曹丕称帝—→曹睿—→曹芳—→曹髦—→曹奂刘蜀帝位的演变:刘备—→刘禅孙吴帝位的演变:曹丕死,孙权称帝—→孙亮—→孙休—→孙皓一、三国鼎立前出现的次要人物1、董卓:董卓进京、迁都长安、大闹凤仪亭、董卓被杀、董卓死无葬地2、吕布:李肃说吕布、吕布杀义父丁原、吕布濮阳破曹操—、吕布乘夜袭取徐州、吕布辕门射戟、下邳吕布被擒、吕布怕死大骂刘备、曹操白门楼缢死吕布。

3、陈宫:捉放曹4、刘表:刘表路截孙坚、蔡夫人隔屏听密语、蔡瑁设宴襄阳5、王允:连环计6、袁绍: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磐河袁绍攻公孙瓒、官渡之战:袁绍吐血而亡7、陶谦:陶谦一让徐州、陶谦二让徐州、陶谦三让徐州8、袁术:袁术起兵攻刘备、玉玺归曹操、袁术兵败身死。

曹魏人物关系(一)曹家1、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

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

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

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

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2、曹嵩;曹操父,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

曹父曹嵩被杀。

3、曹昂:曹操长子、在宛城之战中,把坐骑让于曹操,被乱箭射死。

4、曹丕:、字子桓,曹操的第二个儿子。

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

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病死:5、曹植: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

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王。

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6、曹彰:曹操次子、曹操称其为“黄须儿7、曹睿:竞奢华曹睿早丧。

他从小就很聪明,深得他父亲曹丕的喜爱。

曹睿在位13年,死时年仅36岁。

8、曹奂:是三国时魏国的最后一位皇帝。

公元二六○年至二六五年在位。

字景明,魏武帝曹操的孙子。

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司马昭杀皇帝曹髦后即皇帝位,在位时,无可奈何成了司马昭的傀儡。

咸熙二年(公元二六五年)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被封为陈留王。

(二)谋臣1、荀彧:荀攸叔父。

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被曹操追赠为敬侯。

荀彧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主要谋士。

曹操开始十分信任荀彧,不亚于汉高祖刘邦信任留侯张良。

后来荀彧听说曹操有称王之志,才发现曹操不是忠贞的汉臣,他心目中的“明公”不是这个样子。

这是荀彧个人的人生悲剧。

2、荀攸:荀彧侄。

东汉未年曹操手下谋士,著名的军事家。

从征张绣、吕布、袁绍等,屡进计谋,被曹操视为谋主。

3、程昱:三国时魏国名臣。

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

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

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

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圲尉,进封安卲侯。

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4、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

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

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

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

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

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病死,郭嘉遗计平定辽东。

6、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

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善用计谋,先在李傕、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

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

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

死时七十七岁。

7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4](三)猛将1.夏侯惇:字元让,曹魏名将,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他从小就学枪棒,到了十一、二岁时,武艺就已经很强。

十四岁时,又拜师习武。

有一次,有个人污辱了他的老师,性情刚烈的夏侯惇听说后,随即就把那人杀了,然后逃往外地。

性情刚烈,武功高强。

一生随曹操征战无数次,杀敌建功,最得曹操欢心,出入和曹操共驾一辆马车,而且可以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数月后病死。

2.夏侯渊:曹魏名将。

字妙才,夏侯惇族弟,与曹操本是同族,勇力过人。

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又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

为人颇重义气,有一年饥荒,夏侯渊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弃了自己亲生儿子。

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一直追随曹操左右。

曾随曹操平定庐江雷绪,于潼关攻马超、韩遂,战功较多,封为博昌侯,征西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军攻打汉中,被老将黄忠用计袭杀。

3.曹洪:字子廉,曹操的堂弟,魏国名将。

曹操起兵时与曹仁一起加入。

弓马娴熟,武艺精通,成为曹军的中流砥柱。

转战各地,表现活跃,曾救过曹操性命。

曹丕即位后,历任魏国卫将军、骠骑将军。

45、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

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后来又归附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

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最终归附曹操。

武功高强,有勇善谋,多次建立奇功。

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孙权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队八百余人守城,奋勇突击,大破吴军。

吴军一听见张辽的名字,便人人胆寒,连吴国小儿夜间啼哭,一听说张辽二字便不敢哭了。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三路伐吴。

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

6、张郃:魏国名将,字隽义,河间县人。

早先为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后归曹操。

有勇有谋,能征善战。

诸葛亮伐魏时,他率兵追赶,被诸葛亮用伏兵射杀于木门道中。

7、许褚:三国时魏国名将。

字仲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

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

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

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

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

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8、典韦:曹操名将。

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

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

在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也都战死了。

事后,曹操亲自祭奠,痛哭失声。

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9、于禁:于禁,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将。

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

弓马熟练,武艺出众。

初在鲍信手下剿灭黄巾军,后归附曹操。

10、庞德:字令明,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

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射尽,又短兵相接。

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

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11、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

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

黄初七年(226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

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夷三族。

次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

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12、徐庶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郡人;本名徐福;自幼好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

徐庶的其中一位好朋友就是司马徽。

因慕刘备仁德之名投靠他,助刘备破初次南下的曹军。

但由于年老母亲仍在许都﹝曹操势力主管﹞,并被曹操威协,徐庶不得不回许都,临行前推荐诸葛亮给刘备,更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谋。

13、徐晃徐晃,字公明,河东杨郡(今山西省)人。

曹操手下名将,武艺高强。

原为杨奉部将,时值汉献帝被李傕、郭汜劫持,保驾立功。

后归附曹操,作战勇敢,兼有谋略,深得曹操喜爱。

曹仁守樊城时,徐晃前往救援,不因与关羽有私人友谊而废公事,仍举斧与关羽大战八十余回合。

孟达于新城谋反时,司马懿调徐晃急行军赶往新城,诛杀孟达,反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回营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

刘蜀人物关系1、刘备:三国时蜀的建立者。

字玄德,涿郡涿县人。

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东汉末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投靠公孙瓒、陶廉、吕布、曹操、袁绍,后依附荆州牧刘表。

公元206年,刘备三顾茅庐,嗣得诸葛亮辅佐,采纳其联孙拒曹之策,力量逐渐壮大。

汉建安十三年与孙权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乘机取荆州的长江以南四郡,建立根据地。

继而夺取益州、汉中,领益州牧,称汉中王。

221年即帝位于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同年七月,刘备帅军伐东吴为其弟关羽报仇。

章武二年六月刘备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虎亭之战失败。

章武三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

2、张飞:五虎大将中第二位。

怒鞭督邮、三英战吕布、醉打吕布丈人曹豹失徐州、第一次用计擒刘岱、长坂桥生计、怒喝长坂桥、义释严颜、马超大战葭萌关、猛张飞智取瓦口隘:张飞鞭打部将被杀。

3、关羽:关羽,字云长。

桃园结义后,随大哥刘备征战,同扶汉室。

他是勇武忠义的代名词。

曾斩颜良,诛文丑,千里寻主,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