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今译
纳兰性德《梦江南·昏鸦尽》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梦江南·昏鸦尽》原文|译文|鉴赏《梦江南·昏鸦尽》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春日一女子观望眼前黄昏时分,群鸦飞至的景色,以景生情,心生愁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梦江南·昏鸦尽》原文清代:纳兰性德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译文及注释译文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怨恨,临风独立。
眼下是急雪翻飞,有如柳絮散落香阁。
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
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注释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胆瓶,长颈大腹,形如悬胆之花瓶。
心字:即心字香。
鉴赏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
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
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
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
“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
很是耐人寻味。
此词一般解作闺情词,是女子在冬日黄昏思念心上人,然而,解作容若思念意中人也未尝不可。
以“尽”与“立”描摹一种状态。
而“恨因谁”,则郑重地提出问题。
但是,并不马上回答。
而已“急雪”与“轻风”一组并列对句,展开画面。
即将内在情思物景化,令其与外部景物融合为一,又将外部景物情思化,谓其“乍翻”与“吹到”。
究竟有情、无情,难以分辨。
然后,直至结尾,才推出答案。
谓心字香与香字心,都已死去。
用的是双关语,颇饶意趣。
而言情如此,亦够决绝。
或以为说闺中情,代女子立言,谓于冬日黄昏,思念着远游人。
这首词存在一个镜头转换,如同拍电影一样。
前面两句写的是纳兰自己站立在黄昏渐渐笼罩的昏暗之下,望着渐渐飞远的昏鸦,心里充满伤感,不停地叹息。
后面写的却是闺中的女子所住的香闺。
这个女子是纳兰心爱的女子。
纳兰把镜头对准了她的香闺,对准了香闺的一切物事:从窗外飘进来的柳絮、胆瓶、插在胆瓶内的梅花、落在书案上的梅花花瓣、已经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烬。
纳兰性德《梦江南·新来好》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梦江南·新来好》原文|译文|鉴赏《梦江南·新来好》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本是词人为好友顾贞观新词所作的评点,但词人一反常理,在词中直接挪用顾贞观原词中的句子,写出来竟浑然天成,又别有情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梦江南·新来好》原文清代:纳兰性德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译文及注释译文近来心情很好,闲来吟诵你的诗句。
那咏梅的词句冷香、清瘦,不正是你的写照吗?大约这些均已经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领会了。
注释虎头词:指纳兰好友顾贞观客居苏州时所填之词。
虎头,东晋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
顾贞观与顾恺之同里同姓,故以虎头借指顾贞观。
冷香:指梅花之清香。
宋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
”标格句:意思是你词中表现出的标格,大约能被那有知有灵的梅花知晓。
标格,风范、风度。
鉴赏“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这是顾贞观词中的句子,有着临水照花的灼灼之美,又冷艳的让人不敢亵渎。
容若肯定是极爱这两句话的,他有欢喜,亦有叹息,就那般的缠绕在眉间心上意识里。
梁汾之才,天地共知,然而中间却隔了一个昏昏浊世,以至他受人排挤而仕途失意,怅怅而伤。
“标格早梅知。
”这首词,容若用了一个别致的写法,以梁汾词喻梁汾风度。
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续编里说起这首词是“以梁汾咏梅句喻梁汾词。
赏会若斯,岂易得之并世。
”君之风情,梅花有知。
此花不与群花比,只留清气满乾坤。
“知”,是一个多珍贵的词,足以令人掏心以付,无言而落泪。
生灵有知,世间的真情真义亦有知。
这首词本是词人为好友顾贞观新词所作的评点,但词人一反常理,在词中直接挪用顾贞观原词中的句子:“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写出来竟浑然天成,又别有情致。
顾贞观的原词写的是苦寒之中梅花清芳自许的绮丽身姿,其中亦隐含有自喻之意。
而词人直接挪用,这种别出心裁的写法,热情地赞扬了顾贞观词作的美妙和高洁,宛如天成。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原文译文赏析《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清代:纳兰性德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译文】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痴心。
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
月光凄浅,灯光暗淡,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注释】多情应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兰襟:芬芳的衣襟。
比喻知已之友。
【赏析】纳兰不仅看重爱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贵不骄,处富能贫”,短短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他“结遍兰襟”也不算夸大。
他的老师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
子之求友,照古有烂。
寒暑则移,金石无变。
非俗是循,繁义是恋。
”该词上片写出词人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
下片描写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妾侍沈宛的怀念之情。
开篇之笔“明月多情应笑我”,几乎令人惊艳。
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
等读到“独自闲行独自吟”这一句,这样的意兴阑珊、茫然心绪,描摹与叙说近似白话,朴实自然可谓独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总是空惹烦恼,所以纳兰的一方闲章刻上“白伤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给自己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
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怕说当时事”。
结句的“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化用了晏几道《清平乐》中的“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人香襟。
纳兰《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诗词赏析

纳兰《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诗词赏析纳兰词·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词译是谁说过,思念是一种痛,一种无可名状,又难以痊愈的痛。
我想,回忆也是。
你曾说过,我像风,放浪不羁,快意人生,时常吹得你的心,无所适从。
你也说过,你像水,微风乍起时,荡起的涟漪中止了你宁静的生活;而当风平浪静后,你也只能端坐如云,重新静守那一湖的寂寞……我笑了,对你说我要做伴你一生的夏夜晚风;你也笑了,水晶般的眸子里潜藏着淡淡的忧伤。
现在我有点懂了,时光变幻,四季交替,哪里又有永远的夏夜和不息的晚风呢?因此我们的故事,注定是一场失速的流离,一场彷徨的关注,一场风花的悲哀,一场美丽的悲剧……谢却荼蘼,起身轻叹,一曲《长相思》勾起来伤心,时光苍茫的洪涛中,一曲一调地演绎着那古老的歌谣——“生死挈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评析容若这阕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明白如话,非常自然。
但是所写为何,尚有争议。
有人说是怀友之作,由“结遍兰襟”佐证。
——当然,说容若“结遍兰襟”,也并非夸饰之语,他的确广交游,善交游,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容若本人也是极重友情,他的座师徐乾学之弟徐元文就曾在《挽诗》中赞美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
子之求友,照古有烂。
寒暑则移,金石无变。
非俗是循,繄义是恋。
”但是“兰襟”一词,还有别义,晏几道《采桑子》“别来长记西楼事,结遍兰襟”中的兰襟,指的就是美女之衣衫。
元好问《泛舟大明湖》“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中的兰襟,也是此义。
除此之外,容若此词里还有“春心”“当时事”“梦里云归”等婉曲之词。
但最让人感觉其不似怀友之作的地方还在于,容若此篇多次化用晏几道词句。
凡此种种,都说明此篇合该是写情之作,是追怀过去的一段情事。
首句,“明月多情应笑我”,实为倒装,应理解成“明月应笑我多情”,显然是化用了苏轼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及解释5篇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及解释5篇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
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纳兰容若经典诗词及解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点绛唇·一种蛾眉词牌名:点绛唇|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①一种二句:蛾眉,指蛾眉月,谓同样的蛾眉月,但下弦之月不如上弦月好。
又,下弦,下弦月,即农历每月二十三日前后之月亮。
初弦,即上弦月,谓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日之月亮。
古人以蛾眉代指女人的眉毛,又以上弦、下弦之月代指女人的眉毛下垂或上弯。
故此处是说那下垂的眉毛不如上弯的眉毛好,即愁苦之时的眉毛不如欢乐时的好,意思是说此时的离怀愁绪不如欢聚之快乐。
此解亦通。
②庾郎二句:庾郎,指南朝梁诗人庾信。
信出使西魏,值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异乡。
后仕北周,常愁思故国。
作《哀江南赋》等以抒愁愁情。
宋周密《秋霁》:“愁损庾郎,霜点鬓华白。
”此二句云,庾郎未老,却过早地伤心了。
这里是借庾信而自指,谓客居异地而起乡情,以至伤心惆怅,难以排遗。
青衫湿·悼亡词牌名:青衫湿|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早春时节,窗外绿影婆娑,大雁归来,黄莺歌舞,任凭泪流满面。
当年与你欣赏美景,如今却丧失了,辜负了往日的一片深情。
忽然一阵风吹,明灯随风摇动,我以为是你的魂魄回来了,罢了,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注释①从教分付:意思是一切都听任其安排。
纳兰性德《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纳兰性德《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双燕又飞还,好景阑珊。
东风那惜小眉弯。
芳草绿波吹不尽,只隔遥山。
花雨忆前番,粉泪偷弹。
倚楼谁与话春闲?数到今朝三月二,梦见犹难。
译文:春将尽,春景将残,面对双燕飞还,芳草绿波,繁花零落的景象,她又深情地怀念起离人来了。
此为本篇之旨。
虽说芳草绿波依旧,可心上人犹如远山相隔,难以再见了。
说她在花下追忆往事,暗自伤情,无人依并,数到今天已是三月二日,可心上人连梦里也难见到。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赏析:此篇是作者借“闺怨”的形式抒发离愁之作。
上阙写景,景中寓情。
下片写人,结句“梦见犹难”写女子因相思之苦而生责怨,梦见尚难,更何况见面!表达了深深的叹息。
全词无一“愁”字,却句句是愁,显示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纳兰词原文与解析

纳兰词原文与解析纳兰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纳兰容若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他的作品以婉约、豪放、忧郁为特点,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介绍一些纳兰词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解析。
1. 《采桑子》纳兰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最能体现他的忧郁情怀的作品之一。
原文如下:采桑子纳兰性德人间只有黄花白,青草黄昏陌上。
花底青楼人似玉,时人已老。
翠屏浅对金钗小,椒涂浓抹,搂搂错错,相逢何处?恨如花兮恨如柳,又似无端两相忆。
有些东西,人一旦失去,便会永远失去。
把玩他日依然在旁,眼前人却已是慈颜白发,觉得荒唐吗?解析:这首词以黄花、青草、黄昏等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别离和离别之苦。
纳兰词特有的感情表达方式,令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2. 《浣溪沙·一曲阳关》这是纳兰词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最能代表他豪放情怀的作品。
原文如下:浣溪沙 ·一曲阳关纳兰性德一曲阳关,一杯黄酒。
离人心事几时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游。
何须悲风伤别离,尊前跳来又去。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缕。
虽然已没精神,纵轻云之巅,踏天外之羽。
解析:这首词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纳兰容若对追求自由、超越尘世的强烈渴望。
他希望能够通过逍遥自在的方式来摆脱世俗的束缚,飞上青云。
3. 《虞美人·听雨》这是纳兰词中最为婉约的一首,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哀愁。
原文如下:虞美人·听雨纳兰性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欲问江南情,越绝音之乱。
谁人曾无过,谁家贫不翻。
解析: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揭示了纳兰容若对命运无情的抱怨和对人生矛盾的思考。
他通过对年少、壮年和晚年的不同描写,表达了岁月易逝、人情冷暖的主题。
总结:纳兰词的原文揭示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无论是忧郁、豪放还是婉约,纳兰词都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写令人动容。
纳兰《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诗词赏析

纳兰《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诗词赏析纳兰《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诗词赏析纳兰词·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僽?毕竟是春迤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盼到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词译片片红云处,芍药花开放。
红色的芍药,开在麦浪翻滚的春天,开在栏杆边,一年一年,为谁红?那个叫红药的女子,再也不能拥她入怀,似是从未相聚过。
自别后,忆相逢,花开如你,你比花还瘦。
栏杆边的那一束芍药,花团锦簇地热闹了一个春天。
秋天一到,就寂寥了。
孱弱,儒雅,却是这等的、这等的痴心。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评析此篇写伤春怀人意趣,温柔旖旎。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风中绿麦,似是海浪,涟涟无边,清香幽幽;杨柳飐飐,随风飘扬。
“麦浪”“风飐柳”说明春去夏来,伤春季节已过。
起二句,格调清新健朗,似表明内心也是自有一番愉悦之情的。
但果真如此吗?“因甚为他成僝僽”,“僝僽”即憔悴,愁苦,周紫芝《宴桃源》词有“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由此可知“僝僽”绝非一般的忧愁、烦恼,而是因哀愁而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柳永所说的“衣带渐宽”。
然而毕竟“已过伤春候”。
既然为春感伤的时候早已过了,那词人为何还落寞依然?这一点,词人似乎并不自知,所以才会有“因甚”的“扪心自问”。
但真的不知吗?“毕竟是春迤逗”,上阕结句点出伤春意绪仍在。
而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个中亦含“春怀”“春情”的内蕴。
因而就有了下阕的回忆之语。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此二句承“春迤逗”而来,点明烦恼之由。
“红药”,即芍药,“红药阑”即古诗词中常提及的芍药栏,药栏,亦泛指花栏。
最早见于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南宋赵长卿《长相思》中有:“药栏东,药栏西,记得当时素手时。
”《牡丹亭》里也有:“转过那芍药栏前。
”这两句是缅怀当初两人幽会情景:犹记那日,在开满殷红芍药的阑边,他携起了她的素手,而她也不避闪,温言软语,笑意满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词今译
临江仙·卢龙大树①
原文:雨打风吹都似此②,将军一去谁怜③。
画图曾记绿阴圆。
旧时遗镞地④,今日种瓜田。
系马南枝犹在否,萧萧欲下长川。
九秋黄叶五更烟⑤。
止应摇落尽⑥,不必问当年。
【注释】
①卢龙:地名,清属永平府治,今河北省卢龙县。
②"雨打"句:宋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③将军:指将军树,即大树。
据《后汉书》,东汉冯异协助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诸将并坐争功时,他常独坐在大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
庾信《衰江南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 ④"旧时"句:卢龙在山海关附近,这里曾是战场,故云。
镞(zl):箭头。
⑤九秋:秋季的九十天。
⑥"止应"句: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译文:往昔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千年古树,饱经风霜依旧立。
将军一去不复返,徒留空名无人怜。
遥想当年征战时,诸将并坐齐争功。
将军孤影树下倚,独伴绿荫覆美景。
往事历历在目,今已物是人非。
旧日里金戈铁马场,而如今稼穑瓜李田。
系马南枝今依在,故国足迹无处寻。
泣涕零如雨,不忍顾此景,策马下长川,萧萧马长鸣。
暮秋天,黄叶落满地,五更夜,雾烟漫天舞。
秋风瑟瑟,草木零落,岂知当年何繁盛?人生如此,纷纷尽衰,何必再去忆当年。
临江仙·寒柳
原文: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①。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
最是繁丝摇落后③,转教人忆春山④。
湔裙梦断续应难⑤。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释】
①层冰:厚厚的冰。
②关:关切、关怀。
③最是:特别是。
繁丝:指繁茂的柳丝。
④春山:春山山色如黛,古时常借指女子的眉毛,此指所思的女子。
⑤湔
(jian)裙:即溅裙,溅湿了衣裙。
李商隐《柳枝词序》载,柳枝姑娘告诉一位男子,三天后她将涉水溅裙来会。
译文:花谢花飞随风散,柳絮飘逝何处去。
皑皑积雪寒彻骨,层层叠压庭前树。
一夜寒风凛冽吹,院里残枝零星散。
一树柔枝半空垂,临夜独自随风舞,五更夜里寂寞生。
孤月隐隐,晓寒瑟瑟,独爱她,月明影清,纵憔悴,依旧相怀。
最是落叶飘零时,直教心扉忆佳人,脸似芙蓉,眉若远山,幽幽春色动人。
涉水溅裙共会,却道只是场梦。
梦里相逢慰思情,人不语,望穿倩影;夜半忽醒梦难续,独惆怅,空余愁绪。
方觉伊人已逝,往日恩爱成空。
西风多少恨,浓愁荡不开,频频蹙眉,难销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