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训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教学设计教科版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教学设计教科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认识犯罪行为与刑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犯罪心理学》: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通过阅读本书,学生可以了解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特点,提高防范犯罪的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结合课后阅读材料,深入研究刑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作用,思考刑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学生可以查找有关刑法的历史案例,分析案例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了解刑法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经验。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本课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过程,以增强学生对刑法作用的认识;同时,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本课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和网络资源等教学媒体,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借助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在线学习、讨论和资源共享,拓宽学习渠道。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刑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犯罪行为与刑法的关系;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深入理解刑法的作用;小组合作法用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过程:
讲解刑法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二 加强自我防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思 考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
辨析: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 行为不一定是违法道行德与为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 一审终结3主犯被判死 刑
广州举行公捕 公判大会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犯罪必受惩罚
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的区别、联系
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 法 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社会危 害性特别大。
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 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违法 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犯罪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 ——严重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新课讲解
一 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预防犯罪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预防犯罪【教材分析】《预防犯罪》分为“了解罪与罚”和“加强自我防范”两目内容。

第一目“了解罪与罚”主要从罪和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明刑法的作用及内容,犯罪的的基本特征以及犯罪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及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在学习及加强自我防范,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安徽考生作弊”,细读课本,结合“小法官养成记”活动,说出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说出违法后果,增强法治意识。

2.通过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视频,分析赵某及陈某事例,从而准确归纳出预防犯罪行为的方法,增强法治观念,从生活小事做起,预防犯罪。

【评价任务】1.阅读材料“安徽考生作弊”,细读课本,结合“小法官养成记”活动,归纳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指向学习目标1)2.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视频,分析赵某及陈某事例,从而总结预防犯罪行为的方法。

(指向学习目标 2)【课程资源】假期公共场所实践,课本【教学过程】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思考:同学们分析一下,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检测目标 2)活动三: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视频。

思考:视频给你什么启示?(指向学习目标 2)课堂小节我学会了……我懂得了……我需要提高……板书设计当堂小测1.下列选项中劝诫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是()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B. 罪孽本自微小始,陷身囹圄悔方迟C.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D.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2.如图思维导图中的①和②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是()A. 违法、严重社会危害性B. 严重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C. 犯罪、社会危害性D.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预防犯罪》--PPT全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预防犯罪》--PPT全文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 害的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触犯了 刑 法
属于 一般违 法行为
犯罪 属于 行为
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 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 犯罪的
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1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 多次偷窃; 7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 吸食、注射毒品;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违法
犯罪
打架
(不良行为)
当达到聚众斗殴,多次参与, 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情节时
聚众斗殴


人罪
(犯罪)
偷窃
(不良行为 )
达到偷窃数额较大或特别巨大 多次偷窃,盗窃金融机构,数 额巨大或盗窃文物情节严重的
盗窃罪
(犯罪)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 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 习气,自觉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 。
罪与罚都与它相关
1、什么是刑法
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以 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 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 律。
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 利益的有力武器。
犯罪的行为表现:(P53顶-相关链接)
危害

(完整word版)正当防卫教案

(完整word版)正当防卫教案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二:赵宇见义勇为案解读
案件背景
2018年12月26日晚,福建省福州市发生一起入室 抢劫案,涉案人李某持刀闯入赵宇家中实施抢劫, 被赵宇制止并扭送至公安机关。
正当防卫认定
本案中,赵宇在面临李某持刀抢劫的不法侵害时, 采取制止行为并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属于正当 防卫。
课堂讨论:如何界定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特殊防卫权的限制包括
不能假想防卫;不能事后防卫;不能滥用特殊防卫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05
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

案例一:昆山反杀案剖析
案件背景
2018年8月27日晚,江苏省昆山市发生一起因行车问题 引发的刑事案件,涉案人刘某持刀追砍于某,被于某反 杀。
正当防卫认定
本案中,于某在面临刘某持刀追砍的不法侵害时,采取 反击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开展法律培训
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法律培训活动,如学校、社区、企业等,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正当防 卫的构成要件和司法实践。
完善法律制度
进一步完善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正当防卫的界定 标准和司法适用条件,为公众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法律指引 和保障。
强化司法实践
加强司法机关对正当防卫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工作,确保正当 防卫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适用和落实,为公众提供更 加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
认定和界限进行了深入讨论。
02
案例二
涞源反杀案。王新元、赵印芝在女儿王晓遭受不法侵害时,实施了正当
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该案涉及家庭住宅防卫问题,对于如
何界定正当防卫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03
案例三
丽江反杀案。唐雪在遭受不法侵害时,实施了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0课 认识刑法10.1犯罪与刑罚 (共30张PPT)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0课 认识刑法10.1犯罪与刑罚 (共30张PPT)

课堂小结
1.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2.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3.刑罚的作用
犯罪与刑罚
白某某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 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 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白某某的行为是严重 的腐败行为,有损党的形象,破坏党的风气 ,阻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失去人民的信 任,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其社会危害 性表现在对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 益的损害,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 要特征。
第10课 认识刑法
1、犯罪与刑罚 2、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 3、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1、犯罪与刑罚
学习目标:
1. 认识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加强法律 学习,树立法律意识,远离犯罪。 2.掌握刑罚的分类,理解刑罚的作用。 3. 了解犯罪的含义、特征,了解刑罚的 含义、分类。 4、了解犯罪的特征。 5 、了解刑罚的作用和分类,树立法律 意识。
法律对白某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怎样 的处罚?哪些属于主刑?哪些属于附加刑?
法律对白某某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说明 了什么?
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犯罪行为作为一种 严重的违法行为,触犯了刑法,犯罪行为 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白某某成为《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后第一个被 判死缓的部级高官,也成为《刑法修正案(九)》施行 以来被判终身监禁的第一人,有何重要意义?
思考: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什么是犯罪行为?
3.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4.什么是刑罚?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是怎样 的? 5.刑罚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6.刑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类有哪些?
2016年6月16日,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白某某 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公开开庭审理。法庭 经审理查明,2000年至2013年,被告人白某某利用 担任青海省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环境 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上的便利,为 他人在房地产开发、获取矿权、职务晋升等事项上 谋取利益,直接或通过其妻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 计折合人民币2.46764511亿元;白某某还有巨额财 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不能说明来源。 白某某的行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公民有何危害 ?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危害,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种类及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

但他们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一特点,本节课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犯罪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现象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犯罪行为的特点、种类及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合作完成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5.知识拓展:通过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法治观念。

06-正当防卫

06-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根据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但没有超出法定限度,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该定义科学地界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肯定了正当防卫的合法性质,概括了正当防卫的构成要素,是防卫意识和防卫行为的统一。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的条件是法律规定的正当防卫得以成立的要件,也是正当防卫之所以能够取得正当性的根据。

行为人针对不法侵害实施的各种防卫行为,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成立正当防卫。

根据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的条件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一)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现实存在这是正当防卫的起因和前提,也是正当防卫得以成立的客观基础和根据。

所谓不法侵害的现实存在,是指不法侵害是客观的、现实的,如果实际上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行为的,属于假想防卫。

心须注意的是,对实施假想防卫的行为人,被侵害人有权实行正当防卫。

(二)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所谓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通常是指不法侵害人已经着手实施侵害行为且侵害行为尚未结束。

不法侵害行为开始和存续的时间,就是行为人实施正当防卫的时间。

当不法侵害人正在预备实施侵害行为,或者已经实行完毕侵害行为,行为人对不法侵害人实施防卫行为的,属于事先防卫和事后防卫,合称防卫不适时,不成立正当防卫。

(三)主观条件:保护合法权益正当防卫的心理状态是保护合法权益,即防卫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不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而实施的貌似正当防卫的行为,比如,防卫挑唆、互相斗殴、偶然防卫等,不是正当防卫,而是违法或者犯罪行为。

当然,这些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是有条件的。

(四)对象条件:不法侵害人通常认为,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这是正当防卫的客体或者对象条件。

正当防卫必须对准目标,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不得针对第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训练习题
一、基础题
1、下列案件中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A.小偷正在进行盗窃,室主发现后与之搏斗,打伤了小偷
B.两小偷因分赃不均而打架,小偷甲打伤小偷乙
C.某人与同事发生纠纷,被打伤,很气愤,抓住同事6岁的儿子打了一顿
D.刘某在路上遇见前一天打伤他弟弟的吴某,一气之下,把吴某打伤
2、遇到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
B. 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C. 在遭受不法侵害过后,伺机报复,仍可算是正当防卫
D. 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3、如果面临右图情境,我们可以这样做()
A.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B. 有人没人,大声呼救
C.冷静机智,免受伤害
D. 自认倒霉,事后报复
4、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A. 前提相同
B. 危害来源相同
C. 行为的对象相同
D. 目的相同
二、综合题
5、下列对正当防卫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为了避免合法权益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可使用正当防卫
B.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
C.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D.未成年人在进行正当防卫时,尽量要与侵害人发生暴力冲突,制止不法侵害
6、正读八年级的小强,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个人总跟着他,他觉得此人会侵犯他,于是,他先下手为强,趁此人不备,把身上带的水果刀扎向此人,造成此人重伤。

小强的行为是()
A.严重不良行为
B.正当防卫
C.假想防卫
D.紧急避险
7、某日,甲误认为自己遭到乙的不法侵害,因而对乙实行了防卫行为,并致乙死亡。

后查明,乙的行为没有不法侵害的性质。

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B.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意外事件
C.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防卫过当
D.可能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防卫过当
8、某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某乙,将某乙逼到一间旧房子里,某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一个花瓶打向某甲,致某甲的眼睛受伤。

某一点行为属于()
A.故意伤害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9、某日,司机孙某驾驶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在乡间公路上正常行驶。

公共汽车刚转过一个弯道,一辆失控的大货车迎面冲来。

刹车巳经来不及了,眼看就要与大货车相撞,孙某急忙向右打方向盘,避开了大货车,却将公路右侧田间的一头耕牛撞死。

司机孙某的行为是()
A.犯罪
B.正当防卫
C.避险过当
D.紧急避险
10.、下面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广大中小学生()
①掌握紧急避险的常识和技巧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③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④增强生命意识,珍惜生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提高题
11、有人说:“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就是正当防卫。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2、少年林某在网吧门口遭到抢劫,情急之中捡起一块砖头砸向实施抢劫者,造成抢劫者死亡。

案发后,公安机关展开侦破,在弄清案情后,报请检察机关审核,认为该案属于“正当防卫”,林某不承担刑事责任。

之后,死者的父母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林某赔偿死者的各项经济损失合计379921.24元。

近日,当地法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赔偿诉讼请求。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法院为何驳回原告的赔偿诉讼请求。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D【解析】本题考查对正当防卫的理解。

正当防卫就是当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其他利益遭受不法侵害的时候,可以进行正当的反抗或反击,如果这时给对方造成了伤害,我们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

A、B、C说法正确,因本题是反向选择题,故选D。

6.C【解析】本题考查对正当防卫的理解。

小强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是假想防卫,应选C。

7.A【解析】本题考查对正当防卫的理解。

乙对甲没有不法侵害,甲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乙实施防卫行为,属于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的主观罪过形式可能是过失或者意外事件,A 项正确。

8.D【解析】本题考查对紧急避险的认识。

精神病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他所作出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对某乙不能造成不法侵害。

而正当防卫正是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防卫行为。

如果是正当防卫,某乙不用被副到屋子里无路可逃的时候就可以实施。

题干中说到某乙被逼到了无路可逃,也就是出现了无法避免的紧急情形,只有以伤害较小利益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比较符合紧急避险。

9.D【解析】本题考查对紧急避险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这时若两种合
法权益发生了冲突,而且无法保全双方合法权益,不得已只能牺牲较小的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利益,这就是紧急避险,选D。

10.D【解析】本题结合漫画考查对紧急避险的认识。

通过紧急避险,既可以减少社会损害,也有利于养成顾全大局的观念和习惯,①②③④项说法都正确,故选D。

11.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①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②实施正当防卫需要以下四个条件同时具备: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正当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因此,该观点不全面。

12.此案抢劫者其抢劫犯罪的行为不容质疑,林某情急之中捡起一块砖头砸向实施抢劫者,造成抢劫者死亡,符合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条件。

林某是为使本人的财产不受侵害;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林某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法定要件,属于正当防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