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北京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合集下载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互逆命题课件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互逆命题课件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阅读课本“议一议”,完成下面问题: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
__结___论___和___条__件___,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 为另一个命题的__逆__命___题___.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
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学习新知
(2)已知:如图1,在△ABC中,AB 2+AC 2=BC 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图1
图2
学习新知
证明:如图2,作Rt△A′B′C′,使∠A′=90°,A′B′=AB,A′C′=AC, 则A′B′2+A′C′2=B′C′2(勾股定理). ∵AB2+AC2=BC2, ∴BC2=B′C′2.∴BC=B′C′. ∴△ABC≌△A′B′C′(SSS). ∴∠A=∠A′=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此,△ABC是直角三角形.
学习新知
算一算,猜一猜 已知在△ABC中,AB=c,BC=a,AC=b, (1)填表:
a b c a2+b2与c2关系
3 45 5 12 13
___=_____ ___=_____
8 15 17
___=_____
三角形形状 ____直_角__三_角__形____ ____直_角__三_角__形____ ____直_角__三_角__形____
归纳总结
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直__角___三角形.
经典例题
例1 如图所示,已知AB=4,BC=12,CD=13,DA=3, AB⊥AD,判断BC⊥BD是否成立,简述你的理由.
经典例题
解:BC⊥BD成立.理由如下: 在Rt△ABD中,∠BAD=90°,BD2=AB2+AD2=42+32=25. 又BD>0, ∴BD=5. ∵BD2+BC2=52+122=169=132=CD2, ∴∠DBC=90°, ∴BC⊥BD.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简单的旋转作图教案 北师大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简单的旋转作图教案 北师大版

2019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简单的旋转作图教案北师大版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已对轴对称、平移这两种简单的全等变换有了很好的认识,并对旋转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材将旋转变换安排至此,目的是力求让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观察图形、分析问题,为将来掌握“全等”知识奠定基础。

由于旋转与轴对称、平移都是全等变换,在特征上既存在共性又有特性;而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平移的特征,因此,探索、理解旋转区别于轴对称、平移的特征成了本节课学习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旋转变换,探索、理解旋转的特征,并应用旋转的特征作图、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2.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能力训练:1.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教学难点: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1.下列一组图形变换属于旋转变换的是()2.大家来看一面小旗子(出示小旗子,然后一边演示一边叙述),把这面小旗子绕旗杆底端旋转90°后,这时小旗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图案,你能把这时的图案画出来吗?在原图上找了四个点,即O 点、A 点、B 点、C 点,如图(教师把该生所画的图在投影上放影)这四个点是表示这面小旗子的关键点.因为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旋转角彼此相等,所以根据已知:要把这面小旗绕O 点按顺时针旋转90°.我在方格中找到点A ,B ,C 的对应点A ′,B ′,C ′,然后连接,就得到了所求作的图形.作图的一个要点:找图形的关键点。

4.2.2提公因式法 教案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4.2.2提公因式法  教案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课题 4.2.2 提公因式法学习目标1.进一步探索寻找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能通过转化确定带括号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2. 会用提取公因式法较复杂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3. 领会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的一般方法,培养观察、转化与计算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难点:会确定较复杂的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教法选择合作探究、练习指导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 课时备课总数第课时教学设计思路及其意图本节课的设计以上节课的知识为基础,在训练学生代数感觉的基础上,开展更深层次的练习。

教案设计了许多的关于解决多项式符号问题的题目,加强练习强化和归纳细化,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思考:(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am+an (2)a2b-5ab (3)m2n+mn2-mn (4)-2x2y+4xy2-2xy 二、引入新课,探索新知(一)知识链接1、计算① m(a+b+c)=② x(3x-6y+1)=2、请在下列各式等号右边的括号前填入“+”或“-”号,使等式成立:(1)2-a=_____(a-2);(2)y-x=_____(x-y);(3)b+a=_____(a+b),(4)-m-n=____-(m+n);提问提取公因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因式分解出示例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将提取单项式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推广应用于提取例2的公因式出示2中问题,学生观察思考,为解决符号问题准备回顾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回答并进行练习用类比的方法找到式子中相同的因式,说出公因式的特征(多项式),并尝试说出分解的结果观察式子特征,进行恒等变形,并寻找规律,总结探究注意的事项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议一议;多项式ma+mb+mc 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是 ,多项式3x2-6xy+x 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是 。

第18章平行四边形典型题型总结课件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典型题型总结课件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AOB的周长比△DOA的周长长5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
各边的长.
D
C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
∴OB=OD,AB=CD,AD=BC. A
B
∵△AOB的周长比△DOA的周长长5cm,∴AB-AD=5cm.
又∵ ABCD的周长为60cm,∴AB+AD=30cm.
则AB=CD=17.5cm,AD=BC=12.5cm. 提示: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相邻两个 三角形的周长之差等于邻边边长之差.
∴∠BAE=∠DCF.
B
FC
又∵AE=CF,
∴ △ABE≌ △CDF.
∴BE=DF.
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 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m,其他三条边各长多少?
A 8m B
D C
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BC. ∵AB=8m, ∴CD=8m. 又AB+BC+CD+AD=36m, ∴ AD=BC=10m.
=S△AOB+S△COB=1 S
∴S四边形ANMB=S四边形CMND,
2
ABCD
.
即平行四边形ABCD被EF所分的两个四边形面积相等.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已知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 积分别是9cm2和12cm2,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9+12)×2 =21×2 =42(cm2)
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2cm2.
∴AB∥ CD , AD∥ 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十一.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识别平行四边形 如图,在Rt△MON中,∠MON=90°.求证:

1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课件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课件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议题引领 随堂练习
解:(1)由矩形的面积公式
得xy=24, ∴y=24/x.
(2)根据题意可知
x>0 反比例函数y =24/x.
图像如图所示.
3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y
yk x
O
x
图中这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 相等
合作学习
y
设 P ( m ,n )是双曲线 y k (k 0) 上任意一点, x
合作学习
y
yk x
O
x
图中的这些矩形的面积相等吗? 相等
合作学习 P(m,n)是双曲线 y k (k 0) 上任意一点,
x
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段,垂足为A,B, y
S矩形OAPB=OA·AP=|m|·|n|=|k|.
P(m,n)
B
oA
x
合作学习
随堂练习
1.如图, P是反比例函数
y
2 x 图像上的一点,PD⊥x轴于D.则
6y
5 4 3 2 1
–6 –5 –4 –3 –2 –1 O
–1 –2 –3 –4 –5 –6
1 2 3 4 5 6x
(2)由函数图像可知,当x<-1时,-6<y<0.
议题引领 随堂练习
1、设矩形的面积是24cm2,相邻两边的长分别是xcm、ycm. (1)确定y与x的函数表达式;
(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议题引领
解:(1)把x=-3代入y=x+1,得 y=-2. 根据题意,可得反比例函数 y= k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 y=x+1
x
的图像的一个交点的坐标是(-3,-2).

x=-3
、y=-2代入
y= k x
,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作业课件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1课时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作业课件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1课时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12.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5分,不 回答扣2分;一共10个题,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A、B、C、D四队前8题的答 题情况如下表:
(1)A队前8题的得分是:6×10+0×(-5)+2×(-2)=56分,按照这种计算方法: B队前8题共得____分2,9 C队前8题共得____分2,3 D队前8题共得____分3;5
根据录用程序,学校组织200名学生采用投票推荐的方式,对三人进行民主测 评,三人得票率(没有弃权,每位同学只能推荐1人)如扇形统计图所示,每得一票 记1分.
(1)分别计算三人民主评议的得分; (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得分按4∶3∶3的比例确 定个人成绩,三人中谁的得分最高? 解 : (1) 甲 民 主 评 议 的 得 分 是 200×25% = 50( 分 ) ; 乙 民 主 评 议 的 得 分 是 200×40%=80(分);丙民主评议的得分是200×35%=70(分) (2) 甲 的 成 绩 是 (75×4 + 93×3 + 50×3)÷(4 + 3 + 3) = 72.9( 分 ) , 乙 的 成 绩 是 (80×4 + 70×3 + 80×3)÷(4 + 3 + 3) = 77( 分 ) , 丙 的 成 绩 是 (90×4 + 68×3 + 70×3)÷(4+3+3)=77.4(分),∵77.4>77>72.9,∴丙的得分最高
知识点2:加权平均数 4.(2021·大连)某校健美操队共有10名队员,统计队员的年龄情况,结果如下: 13岁3人,14岁5人,15岁2人.该健美操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 C ) A.14.2岁 B.14.1岁 C.13.9岁 D.13.7岁
5.(河南中考)某超市销售A,B,C,D四种矿泉水,它们的单价依次是5元,3 元,2元,1元.某天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则这天销售的矿泉水的平均单价是 (C)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20.1.1 平均数》公开课课件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20.1.1 平均数》公开课课件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
95
85
95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5
B
95
85
95

50% 40%
解:选手A的最后得分是
10%
8 5 5 % 0 9 4 5 % 0 9 1 5 % 0 4.5 2 3 9 8 .5 90 5% 0 4% 0 1% 0
候选人
甲 乙
测试成绩(百分制)
面试
笔试
86
90
92
83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 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成绩应该比 笔试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于它们6和4的权,计算 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
例2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 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 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 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 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 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2、某市的7月下旬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气温 35 34 33 32 28 度度度度度
天数 2 3 2 2 1
该市7月中旬最高气温的平均数是_____, 这个平均数是_________平均数.
小结
概念一:
(x1一+x般2+地…,+x对n)于/nn叫个做数这xn1,个x2,数…的,x算n,术我平们均把数,简称
x1,x2,x3… x30的平均数是( D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精品课件

w斜边及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w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
w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
A
E
C
D
BG
H
F
2、如图,两根长度为12m的绳子,一端系 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的两个木 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 说明理由。 解:相等。
用HL可证Rt△ACD≌Rt△AED; 证明Rt△ACD≌Rt△AED
(3)不能

你们得到的三角形全等吗?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你能证明它吗?
合作探究
w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 ∠C=∠C′=900
BC=B′C ′, AB=A′B′
w求证:△ABC≌△A′B′C′.
B
B′
C
A C′
测试评价 l1、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的中点,
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l证明:∵ D是△ABC的BC边的中点
l∴BD=CD
l∵ DE⊥AC,DF⊥AB
l∴∠1=∠2=90° l∵BD=CD,DE=DF
1
2
l∴Rt△BDF≌Rt△CDE (HL)
A′
已知:在Rt△ABC和Rt△A′B′C′中,∠C=∠C′=90°,
AB=A′B′B′
C
A C′
A′
证明: ∵在Rt△ABC中,AC2=AB2-BC2(勾股定理). 又∵在Rt△ A' B' C'中,A' C' 2=A'B'2-B'C'2 (勾股定理) ∵ AB=A'B',BC=B'C',∴AC=A'C'. ∴Rt△ABC≌Rt△A'B'C' (SS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