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的异同
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的利与弊

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的利与弊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借助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变化的一项技术。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育种技术,也是当前国际上进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
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
在随后的十几年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近代育种史上发展最快、效率最高的作物改良技术。
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1.6亿公顷,比1996年增加94倍,16年累积种植面积为12.5亿公顷。
而积为12.5亿公顷。
按种植面积计算,全球75%的大豆., 82%的棉花, 32%的玉米以及26%的油菜是转基因品种。
耐除草剂性状是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性状,2011年,耐除草剂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以及苜蓿的种植面积达9 39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9%,具抗虫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2 390万公顷,占总种植面积的15%。
自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育种诞生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应用及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1999年康奈尔大学指称,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幼虫生长缓慢,死亡率高达44%,从而认为抗虫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产生威胁。
由于该实验是在室内进行的,不能反映田间情况,且没有提供花粉量的数据而遭到同行科学家的质疑;2012年9月,法国卡昂大学等发表了一项毒理学研究,表明转基因玉米和农达除草剂会引起实验室大鼠的乳腺肿瘤,并可能导致其过早死亡。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为此,欧洲食品安全局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由监管产品部门负责人担任主席,小组成员包括生物统计学、实验设计、哺乳动物毒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杀虫剂安全评价和基因修饰生物安全评价相关的专家,对该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展开深入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该研究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诸多重要细节被省略,仅凭文章给出的信息并不能得出相关结论,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基因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按照人类的意愿在体外进行加工操作后,再引入受体生物,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得到的产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们解决了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一)应用1.农业抗病虫害的农作物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其中应用最广的是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Bt毒蛋白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将该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Bt毒蛋白,被害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早从菜豆中分离,害虫食入它的表达产物后会无法消化某些必需蛋白质从而导致死亡。
另外,动物的毒素基因以及植物凝集素基因也被应用于杀虫并且成绩斐然。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卫星RNA基因、异种植物编码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将植物抗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抗真菌的能力等等。
利用植物生产疫苗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类时时刻刻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而疫苗是人类在斗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
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家米奇海因正在培育可以防止霍兰产生的苜蓿苗。
他将霍乱的抗原基因切下来,把这些基因导入到能够引起植物冠瘿病的土壤杆菌细胞中,让苜蓿感染这种带有外来基因的冠瘿病毒。
通过这种方法将霍乱抗原基因带入苜蓿苗中,当人们食用这些苜蓿苗后,就可以获得对霍乱的免疫力。
种植这种植物来生产疫苗成本低、产量大、危险系数小,而且食用植物疫苗不需要注射器,可以避免注射器传染疾病的威胁。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一、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体状况近年来,转基因作物种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
据ISAAA统计,无论从种植面积、种植区域、种植国家或增长速度上,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相比1996年都有很大的提高。
从增长速度上看,从1996年至2003年,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面积连续7年保持超过两位数的增长率。
2003年,18个国家的700万农场主种植了6770万公顷(相当于16700万英亩)的转基因作物。
相比2002年,2003年的种植面积增长了15%,相当于增加了900万公顷或2200万英亩。
从种植面积上看,1996年至2003年的8年间,转基因作物的全球种植面积增加了40倍,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了2003年的6770万公顷;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种植面积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在2003年677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的全球种植面积里,发展中国家几乎占三分之一,且其发展势头持续走强。
从种植的区域来看,2002年至2003年转基因作物的绝对增长率,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工业国家几乎一样,但发展方式却有差异,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增长率(28%)是经济发达国家(11%)的二倍多。
从种植的国家来看,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持续增加。
1996年6个,1998年9个,2001年13个,到2003年就增加到18个。
从主要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来看,2003年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植国家从2002年的4个增加到了6个,种植面积占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的99%。
其中,美国种植了4280万公顷,其次为阿根廷1390万公顷,加拿大440万公顷,巴西300万公顷,中国280万公顷,南非40万公顷。
二、转基因可能会带来的有利方面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翻一番,达到130亿,而从1996年起到2025年的30年间,世界上粮食需求将增长一倍。
我国的粮食问题更为严重,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而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供需差距会更巨大。
生物的生物技术与转基因

生物的生物技术与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门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分子和细胞结构来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和解决生物相关问题的技术。
转基因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将一种物种的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物种中,从而使得目标物种获得新的特性或功能。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与转基因的相关概念、应用和伦理问题。
一、生物技术概述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它包括多种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工程和组织工程等。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生物体的研究和改造,提高产量、产品质量和抗病能力,满足食品、医药、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需求。
二、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物种中,从而使得目标物种获得新的特性。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在农业领域中,转基因作物能够提高产量、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使用,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争议。
支持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可以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的抗虫能力。
然而,反对者担心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政策各不相同。
四、伦理问题转基因技术涉及到一系列伦理问题。
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关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其次是环境影响问题,转基因作物的引入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另外,转基因技术还涉及控制和监管问题,如如何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合理使用和防止非法种植。
面对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各国政府建立了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体系,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此外,一些国际组织也发布了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准则和指导意见,用于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生物技术与转基因

生物技术与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改变或利用生物体的科学技术。
而转基因技术则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目标生物体具有新的性状或特征。
本文将讨论生物技术与转基因的相关概念、应用以及争议。
一、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应用生物技术是一门通过运用生物医学和工程学的原理来改良和利用生物体的学科。
它可以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来创建新种类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或者通过改变生物体自身的基因来增强其某种特征。
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生物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生物技术也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改良农作物,使其具备抗旱、抗盐等逆境的能力,从而增强了作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在医学领域,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基因诊断、基因治疗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
通过基因诊断技术,医生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序列来判断其是否患有遗传疾病,从而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措施。
而基因治疗则是一种通过替换或修复患者的异常基因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遗传性疾病治疗等方面。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帮助研发新药物,加速药物研发的进程,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二、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目标生物体具有新的性状或特征。
转基因技术可以应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应用于改良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向农作物中导入具有抗病虫害基因的转基因,可以使作物具备更强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使农作物更加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在医学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应用于基因治疗方面。
通过将健康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可以修复或替换患者体内异常基因,从而治疗遗传性疾病。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例题1、转基因作物例题:科学家将一种能够抗虫的基因导入到棉花植株中,得到了抗虫棉花。
这种抗虫棉花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抵御害虫的侵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人工方法导入到受体生物的基因组中,从而赋予受体生物新的性状。
在农业中,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培育抗虫、抗病、抗除草剂、优质高产等特性的作物品种。
2、生物农药例题: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制成的生物农药,能够有效地防治害虫,且对环境友好。
知识点: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农药。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
3、组织培养例题: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名贵花卉和珍稀植物,满足市场需求。
知识点: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快速繁殖、脱毒苗培育、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基因编辑例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精确修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知识点: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确修饰的新技术。
与转基因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不引入外源基因,而是通过对生物体自身基因的修饰来实现性状的改良。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知识点总结1、生物技术的概念和范畴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细胞)来生产有用物质或进行有益过程的技术。
生物技术涵盖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等多个领域。
传统育种与转基因的比较

传统育种与转基因的比较转基因技术又与传统育种技术明显不同。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实现传统育种技术不能做到的物种间的基因转移,理论上可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其次,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对具体基因进行精确操作。
传统育种技术通常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的,对于目标物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相对较差;而转基因技术则是针对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可以准确地预知转基因后代的性状。
就是由于转基因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间存在的这两个明显的不同,使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改变目标物种的性状特征,从而极大地加快了育种的速度、提高了育种的效率。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通过随机和自然方法积累优良基因。
在遗传学建立近百年后,动植物育种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通过重组优良基因和引入外源基因来实现遗传改良。
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
比如一个作物(品种)高产但不优质,另一个作物优质但不高产,科学家就很自然会想到要让这个作物既优质又高产,就利用杂交的办法,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杂交后代既继承了一些我们希望得到的性状,同时也继承了一些不需要或不好的性状,这就需要通过长期的育种筛选把不希望的性状筛掉,这使得杂交育种的成功率很低、年限很长。
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我们可以把优质的基因找出来,导入到高产的作物中,准确、高效地实现基因的交换,也可以把高产的基因导入到优质的品种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基因技术跟传统技术没有本质的区别,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生物转基因技术利与弊

发明与创新2010.07INVENTION&INNOVATION走进科学生物转基因技术利与弊陈亚光生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遗传工程,改变植物种子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然后把这些修改过的再复合基因转移到另一些植物种子内,从而获得在自然界中无法自动生长的植物物种。
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把10多年分子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转基因食品上,1995年成功地生产出抗杂草黄豆,并在市场上出售。
现在他们利用基因技术已批量生产出抗虫害、抗病毒、抗杂草的转基因,如玉米、大豆、油菜、土豆、西葫芦、棉花等。
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主要产地是美国、加拿大、欧盟、南非、阿根廷等国家。
中国也开始实验并种植一些转基因农作物。
在科研方面,中国的生物转基因技术水平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在世界上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要通过生物科研手段研究、开发转基因植物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为了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抗逆的能力,而采用人工杂交、远缘杂交等方法来育种,希望将不同品种的作物,甚至是采用野生近缘物种中间的有益基因,转移到推广品种中间去。
为了实现这些问题,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将我们所需要的基因进行定位,分离克隆,然后再将这个目的基因,通过载体转移到我们的目标生物品种中去。
这种以生物技术的手段来转移基因的过程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与自然杂交的或传统的通过人工杂交转移的基因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这种用生物技术来进行转基因有很强的目的性———只转移需要的基因,而将不需要和有害的基因统统拒之门外。
同时,现代的转基因技术还可以从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中的基因,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我们需要的品种中,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
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一些生物技术方式,修改动物、植物基因,使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次特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转基因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的异同李嘉伟摘要: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没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几乎涉及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组成的各个方面,而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在本质、发展以及应用领域上存在着与其他生物技术的差距,彰显转基因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生物技术异同2013年9月22日,崔永元录制完了他在央视的最后一期节目,之后开始了他自费的前往日本,美国等地调查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孤独之旅。
此事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于是“转基因”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词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里,今天且不争论其到底安全与否,我们姑且先探析下转基因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的异同。
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它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酿造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就是以基因工程为首要标志。
而转基因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换句话说,转基因技术是进行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
在生物学上,通常将把转基因技术定义为: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其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
人工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具有不确定性。
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
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与近代生物技术在本质上有巨大差别。
相对于其他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年龄比较年轻,它诞生于1974年,科恩(Cohen)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
仅仅在4年后,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因为发现了DNA限制酶一举摘得诺贝尔医学奖。
又是一个4年后,美国Lilly公司首先实现利用大肠杆菌生产重组胰岛素,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的诞生。
经历过先前十年的技术成熟期,接着在1992年荷兰培育出植入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转基因牛,由此开始进入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发展期。
转基因技术标志着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都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重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新的生命类型。
同时转基因技术在药物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
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 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而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是转基因技术的战略机遇期。
虽然年轻,但大体上来说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生物技术还是一脉相承的。
众所周知,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后,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作物的遗传进行改良。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人类对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通过对自然突变产生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
而转基因技术本质也与之相同,都是获得优良基因然后进行遗传改良。
这其实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自然驯化、人工选择、人工诱变、杂交育种,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的过程。
但是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和传统育种生物技术有两点本质上的区别。
其一,传统生物技术一般只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
其二,传统生物杂交与选择技术一般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
然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对后代表现性可以进行准确的预期。
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是对其他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补充。
将两者紧密结合,便可相得益彰,大大提高对作物基因改良的效率。
[1]在发展的速度、广度以及前景上,转基因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也存在差异。
转基因技术有两句话特别传神,一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技术,它每年面积的增长基本都在10%,并且经过短短数十年就完成了从抗病虫和除草剂等第一代特性向抗逆、改良营养品质、改变代谢途径、工业或医用生物反应器等第二、三代转基因作物的过渡,在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二是转基因产业在争论中飞速发展。
发展快与争论大”真实反映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到现在为止,从94转基因到现在,实际上只涉及到两类基因来自细菌的抗虫的基因,转移到四种作物,大豆、棉花、玉米、油菜,到2009年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3亿公顷,全球有25个国家种植面积是1996年的79倍。
全球的转基因作物里面,大豆面积的3/4,棉花的一半,玉米面积的1/4,油菜面积的1/5都是转基因品种,从这些数字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转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转基因产业已势不可挡。
当然,转基因技术还在我们今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转基因玉米可以提高产量,专家估计,生物技术对玉米产量的贡献今后可能贡献率要达到50%。
另一个例子,玉米根叶甲,这种害虫是在根茎,传统文化因素抗这种害虫的玉米品种,而农药由于很难进入到土壤里面去,对这样的害虫,转基因抗根叶甲玉米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解决了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农业生产问题。
另外一个转β-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的水稻,已经被称之为金稻。
这种水稻富含胡萝卜素,对于像维生素A缺乏者,对于老人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这种金稻可望在2012年批准上市,转基因可以培育成抗旱的作物,它的目标是减少10%—20%的灌溉用水,提高产量8~10%,这样的耐旱玉米也可望在今后实现商业化。
另外氮高效利用转基因作物,也可以提高产量,减少氮的使用量。
[2]因为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基因,从而达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目的,所以人类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的达到人类对一些作物的预期,比如减轻病虫害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拓展产业形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等。
所以转基因技术成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也当之无愧。
另外在应用的领域上,转基因技术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也存在着差异。
不同于上述的生物技术基本只应用于农业、食品学与医学上,转基因技术目前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环保、能源等领域。
转基因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82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人胰岛素商业化生产,是世界首例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产品。
此后,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药物层出不穷,如重组疫苗、抑生长素、干扰素、人生长激素等。
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的第二个领域在农业,包括转基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培育,其中转基因作物发展最快,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品质改良、养分高效利用、抗旱耐盐碱转基因作物纷纷面世。
转基因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也有长久历史,如利用转基因工程菌生产食品用酶制剂、添加剂和洗涤酶制剂等。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如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利用转基因生物发酵燃料酒精等。
综上所述,转基因技术在本质、发展以及应用领域上存在着与其他生物技术的差距,所以转基因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吴嘉麟.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性——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性.2011[2]林敏.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other biological technologyLi Jiawei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life science,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life science didn't set up the new subject and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almost covers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transgenic technolog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because it exists in the natu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fields of the gap with other biological technology,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