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后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历程
八年级历史 中美关系正常化

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
么? 阻力是如何被冲破的以及意义何在? 4、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主要 原因)。 (2)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3)中国奉行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材料三:为增进中美两国青年以及教育界的相互了解,我高兴 地宣布,中方决定邀请100名耶鲁大学师生今年夏天访问中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青年人是世界的 希望和未来,青年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和无穷的创造力。
能力挑战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了那些 敌对行动? (2)请用史实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 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作为一名中国中学生,请就中美两国关系 的发展前景,谈谈你的愿望。
19721972年年99月月2727日日接见日本接见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19721972年年9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月周恩来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祝酒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祝酒南京条约签字马关条约签字辛丑条约签字根据第一组图片请你说明各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1978年12月16日凌晨2点,台北总统府。美 国驻台湾“大使”约见蒋经国,宣布了美国的一 个决定。突如其来的通知令蒋经国大为震惊,随 即国民党所有高级人员全被叫醒,要求他们去参 加在早晨7时开始举行的一次紧急会议。据外国 通讯社报道,会上这些高级人员一个个“呆若木 鸡、精疲力竭”。
此刻,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反复播报 一条消息提醒群众:上午10时将有“重要广播”。
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重大事件
历史上的中国与美国

3、“追随”的原因: 当时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无法与英国等资 本主义强国
第三阶段:1899---1949年;
----美国对华政策新阶段
以经济扩张和政治控制为 主、以 (一)主要政策: 军事征服为辅的政策 (二)主要标志: 189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
(三)原因:
1、当时的美国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工业 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2、当时美国的外交政策正从孤立向开放转变; 3、因军事实力暂时无力与欧洲列强相抗衡,采取门 户开放政策,以求从经济上进入中国市场
思 考
历史上的中俄(苏)关系.
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第四阶段:1949---1972年;
1.特征: 2.原因:
对中国孤立\封锁\包围\敌对
(1)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霸主,实行全球扩张政 策,企图控制全世界; (2)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
3.重大事件:
(1)抗美援朝 (2)战争期间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3)抗美援越
第五阶段:1972---现今。
中美关系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784---1840年;
第二阶段:1840---1899年; 第三阶段:1899---1949年; 第四阶段:1949---1972年; 第五阶段:1972---现今。
第一阶段:1784---1840年;
中美关系历史

中美关系历史
1949-1979年期间,即二战结束后至中美建交之前的三十年,美国国内始终存在关于“如何对待红色中国”的辩论。
国际大环境和双方共同利益,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979-1989年是建交初期,中美双方开始经贸和人文交往的谈判,以人文交流为例,1979年后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大大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了解。
与此同时,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也逐渐演变成了中美冲突的两大症结。
1989-2009年期间是中美建交基础消失又重建的过程,1991年苏联解体,中美建交最重要的基础和共同利益消失,双方关系岌岌可危。
而第三次台海危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在人权和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长期拉锯战等历史事件更是对中美关系构成很大
的冲击。
在此阶段,双方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2009-2018年是中美全面竞争的时期,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中国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国,开始对美国的地位发起挑战。
随着各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美关系呈现出竞争大于合作的特征。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率提高、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冲击。
中国则在此时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仍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三个阶段1949-1978

中美关系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1)为敌对和隔绝期。
这一时期美国的外交战略是基于反苏反共的遏制—威慑战略,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中国自然就成了美国的敌人。
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主要是封锁、孤立和遏制,把台湾作为反华反共的前沿。
中国的国家战略因此陡然发生了变化,为了保障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在美国的敌视和包围之中,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
第二阶段(1972—1979)为“破冰”、“解冻”期。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对中国的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1978年底中美发表了《建交公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确认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撤军”、“废约”和“断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第三阶段(1979—1989)为“准战略同盟”期。
里根上台后逐渐认识到中美关系的战略重要性。
1982年,中美签订了《八一七公报》,美国承诺逐步解决对台军售问题。
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汪堂峰内容摘要:60年来,中美双方间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巨变,既是新中国60年来国力由弱变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产物,同时也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这种巨变,既反映了中美间的互动,也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永恒定的主题——对现实利益的追求。
对于美国外交政策中这种永不改变的主旋律,我们应该抱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必要的警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不仅在国内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外交领域的各条战线上,也是硕果累累。
就中美关系而言,60年来双方间关系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巨变,既是新中国60年来国力由弱变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产物,也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
本文拟通过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美关系的回顾,来见证新中国由弱变强的伟大历史进程。
一、从《别了,司徒雷登》到美国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舞台之外”幻想的破灭1949年8月5日,就在司徒雷登抵达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的当天,美国国务院就中美关系问题发表了一部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的白皮书。
8月18日,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开宗明义地宣称,“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①就中美关系而言,司徒雷登的离开,同样正式宣告了美国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建交的可能已经荡然无存。
就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之时,司徒雷登并未随国民党政府前往广州,而是选择留在南京。
鉴于此,毛泽东也曾对司徒雷登寄予厚望,在6月份得知其打算到北京拜见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380页。
中共领导人,以便共同探讨新时期的中美关系时,称他“会被作为许多中共人士的老朋友而受到欢迎。
”①然而,由于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否决了司徒雷登的北京之行,最终不仅使他满怀遗憾地离开中国,也使美国失去了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建交的机会。
美越关系的历次关键转折及其决定因素

美越关系的历次关键转折及其决定因素作者:刘稚尹君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3期【摘要】自越南战争爆发至今,越美关系经历了从敌对到“全面伙伴关系”的蜕变过程,这主要还是受到美国全球战略和地区政策转变的影响。
基于战略利益的考量,越美两国2013年7月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两国在政治、安保和经济领域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但越南的民主、人权、民族和宗教等问题仍将持续存在并影响越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同时,越美关系受到经济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总体来看,越美两国想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加强双边合作,但制约两国关系的障碍并未真正消除。
【关键词】越南战争重返亚太全面伙伴关系南海问题【中图分类号】 D55 【文献标识码】A2013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共同宣布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以推动两国在经贸、科技以及防务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奥巴马在会后宣称,这标志两国关系“不断取得进展并得以巩固”,意味着越美关系走向成熟。
①从冷战时期美国直接介入越南战争,到去年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双边关系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
有学者认为,越美关系始终受到中国、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②也有学者认为,两国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苏联(俄)、美国、中国。
本文以越战的爆发、越美关系变化发展的影响因子为出发点,探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
越南战争的背景及其过程发生在1961年~1975年间的美越战争被称为“越南战争”,亦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格局因素。
冷战形势变化是导致越战爆发的最重要原因。
《日内瓦协议》签署后,1955年2月,美国正式从法国手中接过南越的财政和军援大权,并加紧对吴庭琰政府的扶持。
此时,美国处于全球战略缓和期,而苏联也在追求对美缓和,美苏双方力图把越南纳入缓和的轨道上来。
③同期,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也支持越南的和平斗争。
中美关系历经几个阶段

中美关系历经几个阶段1949-1972年,是以斗争为主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美是剑拔弩张、互不相让。
1972-1979年,是中美逐步由斗争转向合作阶段。
1979-1990年,是中美以合作为主、斗争为辅的阶段。
1990-2001年,是中美以斗争为主,合作为辅的阶段。
这阶段,美国妄图把中国塑造成等同苏联的敌人。
后来因为911事件,美国开始以反恐为主,中美冲突烈度才降低。
2001-2008年,是中美边斗争边合作阶段。
这一阶段,美国需要中国的商品,同时需要中国对美国入侵阿富汗、伊拉克的沉默。
所以是边斗争边合作阶段。
2008-至今,是以斗争为主,合作为辅的阶段。
因为美国再次把中国列为主要敌人,防止在自己衰退期间,中国崛起。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彻底遏制中国崛起的步伐。
在认识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前进过程,心中就有底。
要斗争,必须有筹码、有实力、有策略。
否则,斗争是无法展开的。
筹码,那就是要捏到美国的痛处,才能关键时刻围魏救赵、增大自己的战略自由空间。
实力,那就是有两败俱伤的勇气和力量,让美国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这个自2007年我们打卫星、反导和太空各种实验的战略威慑看,就是显示我们的军事实力。
策略,那就是善于结盟和拆盟。
咱们打架都清楚,双拳难敌四手,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朋友多份力。
先伐交伐谋,再谈伐战。
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常委,也不怕你美国佬整啥幺蛾子。
经济上,欧洲经济科技不比美国差,而且我们也到了该投资走自己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来,咱们也不怕美国搞所谓的封锁阴谋。
中美关系的三个阶段的原因

中美关系的三个阶段的原因
1、中美关系的三个阶段的原因?
【答案】(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
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的全球霸权政策。
在此期间,美国侵略朝鲜、侵略越南等,把斗争矛头指向社会主义中国。
(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主要原因①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动摇;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因此,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②从中国方面来看:当时,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明显;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有利,同时,对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有重要作用。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主要原因: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我国改
— 1 —
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地位的不断增强,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南战争后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历程
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衡量一个国家地位和实力的重要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华采取遏制政策,因而中国没有能够实行全面对外开放。
到了20 世纪60 年代末,中美两国的国内政治以及国际局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善成为可能。
中苏关系恶化,成为了中美关系转变的拐点,促进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提供了可能。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中美基于共同的战略、安全利益需要,两国关系开始解冻。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了著名的《联合公报》。
越南战争刚刚停止,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访问了中国。
美国由于过去长期陷入越战泥潭,元气大伤,不得不重新调整其全球战略。
而苏联则加紧分化西欧同美国的关系,频频向中东,地中海,印度洋,东南亚渗透,尤其在中苏边境上不断增兵等咄咄逼人的攻势,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
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如何对付苏联,正是中苏关系的破裂使得美国推动对华关系的改变。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开始重提“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准备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对于美国无疑是有吸引力的。
但中国优先同已建交的国家发展贸易,日本和欧
洲共同体在对华贸易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并且已经捷足先登,美国如再不采取行动,就有可能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巨大的经济利益,进一步促使了中美关系的深化和发展。
中国从封闭走向对外开放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中美关系正常化则直接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遏制当时苏联的扩张势头和越南的地区霸权主义起到了有力的作用,对维护和加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为美国重整国力赢得了时间和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