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北迁西近百万亩板栗园区变身风景区
迁西板栗调研报告

迁西板栗调研报告迁西是中国板栗主产区之一,板栗种植历史悠久、地理气候优越,板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次调研旨在进一步了解迁西板栗的种植情况、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迁西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迁西板栗的种植情况迁西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适合板栗的生长。
迁西的板栗种植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乡镇和农村地区,其中以杨村、冯村等地为主要板栗种植基地。
在这些地区,板栗种植已经成为村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二、迁西板栗产业的发展现状迁西板栗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板栗的品质逐年提升,产量也有所增加。
目前,迁西的板栗主要以生鲜板栗为主要销售品种,销售范围主要集中在当地市场和周边城市。
此外,部分板栗种植户也进行板栗深加工,生产板栗系列产品,如糕点、蜜饯等。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 种植技术需进一步提升目前迁西的板栗种植技术水平还较低,种植户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种植管理的情况。
为了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可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供种植咨询服务,提高种植户的综合种植管理水平。
2. 市场拓展需加强目前迁西板栗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当地市场和周边城市,市场覆盖面较窄。
建议加大对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参加国内外食品展览会,做好农产品宣传推广,积极开展电商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 品牌建设亟待加强迁西板栗是优质的农产品,但缺乏一个统一的品牌推广,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有限。
建议加强迁西板栗的品牌建设,建立板栗品牌联盟,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
4. 科研力量需加强迁西板栗产业的科研力量较弱,缺乏对板栗种植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建议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引入专家学者开展板栗产业的研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迁西板栗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迁西板栗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种植技术、拓展市场、强化品牌建设和推动科研创新,可以进一步促进迁西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
迁西旅游景点

中国板栗公园迁西是驰名海内外的“中国板栗之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出口量最多。
中国迁西板栗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板栗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迁西县城区,占地面积7.26亩,建筑面积6828平方米。
板栗馆围绕板栗的历史价值,板栗销售、品牌特色等主题展开建设,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影像等多种展示手段,重点展示板栗文化、板栗培育、板栗加工、板栗产业发展、国内外板栗产业状况等方面内容,进一步打响迁西板栗品牌。
栗乡风情旅游区位于迁西县北部的板栗主产区--杨家峪,是以板栗文化为主题,集旅游观光、板栗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区。
“中国板栗数京东,京东板栗数迁西”。
迁西板栗以高产质优而蜚声遐迩,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东方珍珠”的美誉。
若在金秋时节来到这里,举目望去,满山遍野的栗林。
宛若万千孔雀开屏,在欢迎远方到来的客人。
现在正是栗花盛开的季节,步入栗林间,像是走进了绿色与金黄镶嵌的殿堂。
在这里,您可以住在返璞归真的森林树屋,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享受丰富可口的“板栗宴”和“栗蘑宴”。
优雅的环境,和谐的氛围,让您充分享受回归自然,闲适静谧的田园生活。
景忠山景区景忠山景区位于迁西县三屯营镇,距县城14公里,清康熙皇帝曾御题“天下名山”,目前为国家AAAA级景区。
景忠山旅游区有三大特色:一是自然景观秀美旖旎。
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3000多株,清代大诗人张太复有诗赞曰“万松穿石立,一径与天争。
”沿着1872级台阶拾级而上,万壑松风,步移景异。
二是人文古建蔚为壮观。
早在宋代,山上就有古建庙宇,明末清初达到鼎盛,形成了山脚、山中、峰顶三个完整的宗教建筑群。
“庙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形象地概括了景忠山当时的盛景。
三是宗教文化博大精深。
景忠山集儒、释、道三教于一山,清初,顺治、康熙两位皇帝曾六次登临,顺治帝诏请一代高僧别山慧善普应禅师到皇宫大内,讲禅礼佛,开创了清代高僧进宫之先河。
数百年来,景忠山一直香火绵延,特别是一年中的“四月十八”、“十月十五”两大庙会各路商贾云集,朝山进香者达数十万众,更是热闹非凡。
河北迁西国家板栗公园杨家峪村植物种类调查与发展建议

河北迁西国家板栗公园杨家峪村植物种类调查与发展建议【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迁西国家板栗公园杨家峪村植物种类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开发潜力。
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旨在推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对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杨家峪村的植物资源状况,为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结论部分总结了调查结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
本研究对于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杨家峪村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关键词:河北迁西、国家板栗公园、杨家峪村、植物种类调查、植物资源利用、开发潜力、发展建议、可持续利用、总结结果、未来发展、目标实现。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北迁西国家板栗公园杨家峪村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杨家峪村植物种类调查并提出发展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家峪村位于河北迁西国家板栗公园内,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植物种类受到了威胁,有些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进行村内植物种类调查,了解植物资源的分布和状况,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通过对杨家峪村植物种类的调查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村内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为未来的资源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植物资源利用现状,为村内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杨家峪村的植物种类分布情况,探讨其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村庄植物资源的开发潜力。
通过对植物种类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杨家峪村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推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当地村民对植物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保护,实现村庄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村庄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中国重要有13个板栗产地 越南板栗产地规模较小

河南板栗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的信阳、驻马店等地,其中以信阳 地区最为集中。
生产情况
河南板栗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其中信阳地区板栗种 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年产量超过3万吨。
安徽板栗
1 2
品种特点
安徽板栗以果实大、皮薄、肉质细腻、甜度适 中、香味浓郁而受到好评,其中以舒城板栗最 为知名。
产地介绍
莱阳板栗产于山东省莱阳市,莱 阳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气候适 宜,土地肥沃,为莱阳板栗的生 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历史渊源
莱阳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清 时期就已广泛种植,是山东省重要 的农产品之一。
邹平板栗
品种特点
邹平板栗以果实大、皮薄易脱、果肉细腻著称,其口感香甜,品 质优良。
产地介绍
邹平板栗产于山东省邹平市,邹平市位于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的 过渡地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为邹平板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 的环境。
产地特点
华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非常适合板栗的生长。华坪板栗的产地以华坪县的乌木河流域为主,该地区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海 拔在1000-1500米之间,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板栗的生长。
富民板栗
品种特点
富民板栗以果大、饱满、甜度高而著称, 是云南省富民县的特产。其品种有富民大 油栗、紫油栗等,其中富民大油栗为目前 的主栽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果大、饱满、 甜度高、涩皮易剥等特点。
VS
产地特点
富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属于滇中高原盆 地地形。这里地形复杂,海拔在15002400米之间,气候条件较为复杂。富民 板栗的产地以富民县的螳螂川流域为主, 该地区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海拔在 1500-2000米之间,气候条件较为适宜于 板栗的生长。
唐山市迁西县环境人文简介

唐山市迁西县环境人文简介唐山市迁西县是河北省唐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北方的华北平原上。
作为唐山市的一部分,迁西县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为您介绍迁西县的环境特点和人文景观。
一、自然环境迁西县地处中国的东经118°01'18"至118°32'28"、北纬39°40'15"至39°58'53"之间。
县境呈东南西北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形,为山地、丘陵和河川构成的复杂地貌。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1.1℃,降水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迁西县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而被誉为“华北水源涵养区”。
迁西县盛产于农作物,尤其是小麦、玉米和大豆。
农田和果园分布在县境的各个角落,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县政府推行了可持续农业发展政策,并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耕作和生态种植方式。
此外,迁西县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4.6%,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众多生态服务。
二、历史文化迁西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据历史记载,早在西周时期,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聚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迁西县逐渐成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文化枢纽之一。
迁西县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大宅之一,它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明代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
此外,迁西县还有许多庙宇和寺庙,如草市观音寺、正觉寺等。
这些古老的宗教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当地居民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
三、民俗风情迁西县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
民俗节庆活动是了解迁西县民间文化的最佳途径之一。
例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当地的居民会举行灯笼舞、猜灯谜等传统庆祝活动。
河北:迁西打造中国板栗交易经济圈

2023年第40卷第09期36个水果类基地入选创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日前农业农村部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共178个,其中,水果类基地36个,分别为河北省宁晋县民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梨基地,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大樱桃协会的大樱桃基地,辽宁省东港市草莓协会的草莓基地,上海市蟠桃研究所的蟠桃基地,上海马陆葡萄公园有限公司的葡萄基地,江苏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草莓基地,江苏句容市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基地,浙江建德市草莓产业协会的草莓基地,浙江柚香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香柚基地,安徽长丰县草莓协会的草莓基地,安徽省砀山县园艺场的酥梨基地,安徽怀宁县乡村建设发展有公司的蓝莓基地,安徽福安市葡萄协会的葡萄基地,江西绿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柑桔基地,山东滨州市沾化区枣富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冬枣基地,山东费县绿缘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核桃基地,河南灵宝市高山天然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苹果基地,广西桂林恭城丰华园食品有限公司的柿子基地,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火龙果基地,广西那利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杧果基地,海南雷丰杧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杧果基地,四川蒲江县天府农创园管理委员会的柑桔基地,四川攀枝花市锐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杧果基地,四川井研县柑桔现代农业园区的柑桔基地,重庆市万州玫瑰香橙协会等单位的柑桔基地,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刺梨基地,云南石林利民人参果协会的人参果基地,云南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的苹果基地,云南蒙自市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石榴基地,陕西大荔县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冬枣基地,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苹果基地,陕西西安市鄠邑区品创源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基地,陕西眉县金桥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猕猴桃基地,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的苹果基地,宁夏皇蔻酒庄有限公司的酿酒葡萄基地和新疆建设兵团众致恒创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葡萄基地。
万亩板栗山茶园简介

万亩板栗·山茶园简介
万亩板栗〃山茶园核心区位于留虎峪村,系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园区内板栗树漫山遍野,层层梯田种满山茶,地域特色鲜明。
整个园区包括国家4A级景区——天然地下画廊、五星级农家乐——怡然居度假村、万亩板栗〃山茶园、沂蒙生态谷四部分。
万亩板栗〃山茶园大气负氧离子高,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宜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园区内有一棵对生银杏树,已有500年树龄,高30米,胸围5米。
2002年以来,该镇积极发展“沂蒙山乡生态休闲旅游”,遍山是板栗,梯田是茶园,在地下画廊景区,车在栗园行,游百年栗林、赏奇石、品野果、尝农家风味;人绕茶园走,晨曦、薄雾、农家小院、采茶姑娘,构成了独具“沂蒙山”特色的山风乡情。
迁西县特色农业促民富

迁西县特色农业促民富“今年秋冬季雨水太少啦,夏天县里给我们打的机井、铺的管道正好派上用场。
”“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农产品能卖上好价钱,我们靠土地致富的劲头儿也就更足了!”迁西县东荒峪镇前韩庄村围山转板栗园里,正在劳作的几位大叔争先恐后地说。
近年来,迁西县大力发展沟域农业、园区农业,在强特色、扩规模、上水平、创品牌上求突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2010年,这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0元,今年,该县又确定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的目标,全县农业正逐步朝着产业层次高端化、产业形态链条化、产业聚集园区化迈进。
迁西县是个典型的“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县,山多地少曾一度阻碍了该县农业的发展。
“靠山吃山”“山不是障碍,只要科学开发,也是优良的资源”。
思想的解放很快变成了现实的行动,该县大力发展沟域农业,变山区劣势为发展优势,努力做好富民文章。
依托广阔的山场资源,在全国首创“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瓜果梨桃,树下间作豆、菜、药”的“围山转”治山植果模式,全县境内158万亩山场,宜林荒山80%得到开发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0年,仅板栗一项生产3.25万吨,产值5.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板栗收入超千元,昔日的荒山成为了百鸟翔集的“花果山”、农民增收致富的“藏金山”。
目前,太阳峪、大峪林场、凤凰山、青山关、榆木岭公园等5个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有了良好生态作基础,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保障,迁西集休闲、旅游、观赏、采摘、科普为一体的沟域采摘业异军突起。
2010年6月5日,首个沟域农业观光采摘园——兴城镇才庄大樱桃观光采摘园隆重开园,90%以上的大樱桃通过游客亲自采摘、现场销售,售价达到每公斤35元,相比往年,每公斤增收6—12元,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
继兴城镇才庄大樱桃观光采摘园之后,东莲花院黄岩水果采摘园、汉儿庄杨家峪板栗采摘园等沟域采摘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河北迁西近百万亩板栗园区变身风景区
作者: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年第10期
刚刚进入初秋,栗乡迁西就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尽管这里的板栗开秤价格比起全国多数地区价格要高出很多,但仍然吸引国内外的客商前来,板栗尚未落地就已被订购过半,板栗产业产值达12亿元;各个采摘园人头攒动,今年以来到迁西县旅游观光的游客已超过百万人次,“农家乐”真正让农民笑开了花。
农民深有感触地说:“迁西的绿水青山,真的就是咱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迁西县是唐山市范围内唯一的纯山区县,境内山岭纵横,耕地稀少。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
就是在那个时代,部分农民为了吃饱肚子,经反复试验,摸索出在山区中缓坡开挖“水平沟”(后被命名为“围山转”)栽植板栗树的成功模式,不仅绿化了荒山,涵养了水源,度过了饥荒,而且随着板栗出口的扩大,经济效益越来越高。
县乡干部发现这一农民创举后,及时组织力量总结经验,制定政策,把其作为全县治穷致富的翻身仗来动员部署,并且前后十届县委、县政府持续接力,一干就是四十年。
近年来,迁西县委、县政府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取缔了上千家铁矿采选企业,并恢复植被,掀起了一次“变黑色工厂为绿色银行”的新高潮。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8%上升到现在的63%,板栗林由10万亩上升到现在的近百万亩,板栗产量翻了几十倍。
迁西县也因此荣获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经济林建设百佳县、中国板栗之乡等荣誉称号。
要想让农民在治山植果中致富,光靠传统技艺不行。
迁西县请来懂技术、会管理的板栗专家,尊重他们的知识,支持他们的研究。
这些专家和技术人员苦心钻研,在国内率先研究出高端的燕山板栗生产成套技术和系列最优品种,并首先在这里得到全部转化和广泛普及。
目前,全县具有初级以上板栗生产技术的人才达万名,从栽植、嫁接、管护、灭虫、施肥、果实保管到加工食用,几乎家家都有土专家,这些明白人不仅能够把全县的板栗树栽培得硕果累累,而且经常被各地请去做技术指导,他们将迁西先进的板栗生产加工技术推广到了全国,使迁西由生产基地发展成了全国板栗技术示范传播中心。
随着全县种植量的扩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全县板栗產量迅速扩张。
为了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该县首先研究确立了一套绿色无公害板栗生产加工的方法,在取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可后,督促全县栗农无一例外地严格执行,确保迁西产出的每一颗板栗都对顾客负责,使得板栗市场有了“世界板栗看中国,中国板栗看迁西”的美誉。
其次,政府统一出人、出资、出设备,实施板栗销售“百千万工程”,即占领100个全国大中城市,开办1000家迁西板栗专营
店,培养1万个板栗销售能人。
同时由政府出资,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使“迁西板栗”成了中国驰名商标。
近几年,随着乡村游、生态游的兴起,迁西县着眼打造“京津唐”的后花园,围绕板栗园区春绿(芽)、夏白(花)、秋红(果)、冬黄(叶)四大看点,将板栗园由生态园、经济园进一步打造成风景园,在碧海森林中绘出最美的旅游图画。
为打造“全域板栗+全域旅游”模式,该县高起点规划,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把境内两百里长城文化长龙、100里滦河水上文化走廊、50里原乡民俗文化古道有机融入其中,打造出了3条栗乡文化观光产业带,附之以形式多样的板栗特色艺术文化、农耕文化、餐饮文化,推出丰富多彩的栗乡文化游园活动。
同时全力拓展旅游空间。
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开展旅游产业“围山转”活动,支持农民将每个板栗园区都打造成游人可游、可娱、可采、可吃、可宿的风景区。
目前,该县北部率先集约建成的杨家峪、尖山峪、太阳峪、石梯子等板栗田园游览区连片成线,总面积达到3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超3万元。
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型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县城成为全国十佳宜居县城和连续两届全国深呼吸小城,露营小镇成为国家首批5家标准化房车营地试点单位之一,花乡果巷成为国家级特色旅游小镇和首批10家农业综合体试点单位之一,全国唯一的板栗博物馆已建成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