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可爱的家》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可爱的家教案

五年级可爱的家教案

五年级可爱的家教案【篇一:五音上可爱的家3】第课时第四课可爱的家(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聆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熟悉萨克斯管独奏《回家》;熟悉歌曲《可爱的家》。

情感目标:本课乐曲是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能力发展目标:理解现代爵士乐对于家这个主题的表现。

? 教学重点:熟悉萨克斯管独奏《回家》,了解乐曲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现代爵士乐对于家这个主题的表现。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聆听《可爱的家》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

可以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可以范唱《可爱的家》,如有时间还可让学生哼唱。

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竖笛长音吹奏练习?1、1=f 音阶练习。

?2、1=f 三度音程练习。

?3、1=f 歌曲《大长今》?4、乐曲练习:?(1)《剪羊毛》。

?(2)《别处哪儿有》。

二声部吹奏,注意声部的和谐与节奏的准确。

?五、课堂检测:乐曲《回家》有什么乐器演奏?【篇二:《可爱的家》教学实录祥案】上海市二期课改案例温馨的家园唱——《可爱的家》教师指挥,学生演奏《真善美小世界》音乐进场,口风琴吹奏旋律,军鼓伴奏师:请坐,我们生活在真善美的世界里,这里有温馨的家园,美丽的校园还有我们各自可爱的家(出示ppt)。

《可爱的家》优秀教案(通用

《可爱的家》优秀教案(通用

《可爱的家》优秀教案(通用《可爱的家》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家》。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和演唱,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通过音乐表达对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可爱的家》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b. 分组练习,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c.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照片,讲述家庭的故事,增强对家的感情。

4.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可爱的家》中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可爱的家》2. 歌曲旋律3. 歌词4. 家庭重要性5. 亲情可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可爱的家》,录制视频,分享给家人。

2. 答案:视频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组织一次家庭音乐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演唱《可爱的家》。

b. 开展以“家”为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c. 鼓励学生关爱家人,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评价。

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可爱的家-人音版(2022)]五年级上册音乐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可爱的家-人音版(2022)]五年级上册音乐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可爱的家-人音版(2022)]五年级上册音乐人教版4可爱的家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2、通过欣赏乐曲,能够感受乐段特点,了解弱起小节。

3、引导学生用气息支撑声音,能有感情的唱出《可爱的家》主题旋律。

2、学情分析关于“家”的音乐主题,在低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基本能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对管弦乐中的中提琴、弦乐的音色也有了一定的辨识,钢片琴的音色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特别的记忆识别。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不能深切的够体会思乡的情感,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父母、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听辨主奏乐器,划分乐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2、通过欣赏乐曲,能够感受乐段特点,了解弱起小节。

3、引导学生用气息支撑声音,能有感情的唱出《可爱的家》主题旋律。

4.1.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父母、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4.1.3学时难点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听辨主奏乐器,划分乐段。

4.1.4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新课导入活动一:设境引情、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师:hello,hello,同学们你好!生:hello,hello,邸老师您好!齐:hello,hello,音乐殿堂在欢迎你,欢迎我!hello,hello,乘着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根据歌曲《音乐小屋》改编歌词,作为问好歌。

通过歌声问好,创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

)2、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请看,小白鸽给我们带来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信中究竟是怎样的内容?谁愿意为同学们读一读?(2)师生交流:佩恩在信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呢?生答师:是的,佩恩将自己对家的怀念写在了信中。

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家,你觉得家是怎样的呢?生答(温馨、幸福……)对,作家佩恩和你们有同感,觉得家是温馨的、幸福的。

五年级音乐 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

五年级音乐 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

五年级音乐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感受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熟练地为歌曲编创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把握和节奏控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歌曲学唱(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演唱,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

3.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如: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

(2)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4.歌曲表现(1)教师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饱满和情感的投入。

(2)学生自由发挥,为歌曲编创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5.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其他版本的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风格。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演唱风格的优缺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演唱技巧。

四、作业布置1.回家后,将歌曲《可爱的家》演唱给家人听,感受家的温暖。

2.尝试为歌曲《可爱的家》编创更多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但在歌曲学唱环节,部分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歌曲学唱(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可爱的家》教案

《可爱的家》教案

《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3. 提高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知,学会关心家人。

二、教学内容1. 家的定义与功能: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

2. 家庭组成:父母、兄弟姐妹、长辈、亲戚。

3. 家庭生活:日常家务、家庭活动、家庭礼仪。

4. 家庭情感:亲情、爱情、家庭和睦。

5. 家庭责任:子女对家的责任、父母对家的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2. 教学难点:家庭礼仪的培养、家庭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生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4. 实践操作法:学习家庭礼仪,进行家庭角色扮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可爱的家。

2. 讲解家庭的概念与功能:讲解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3. 分析家庭组成:介绍家庭成员,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 讨论家庭生活:分组讨论家庭日常事务,让学生学会关心家人。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庭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型测验来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观察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家庭作用的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练习来评估。

4. 评价学生对家庭情感的体会,通过情感表达和家庭故事分享来评估。

5. 评价学生对家庭责任的掌握,通过家庭角色扮演和行为表现来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插图:有关家庭场景和家庭成员的图片,用于视觉辅助教学。

2. 视频资料:有关家庭生活的短片,用于情感启发和讨论。

五年级上册音乐《可爱的家》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可爱的家》教案

《可爱的家》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学习歌曲《可爱的家》,并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同情与恩情,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3、能力目标: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关爱父母和身边的人。

教学重难点:1、通过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和体会家庭的温暖,欣赏不同生活儿童的图片激发对弱者的同情,通过欣赏古诗歌曲《游子吟》进一步体会父母恩情。

2、试用两种不同的感觉演唱歌曲。

3、弱起小节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很高兴再次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希望在今天的音乐课中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收获知识,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在学习歌曲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同学们认真观察,等会说说你看了这些图片,心中想到了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

师:同学们,看完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吗?生:幸福,快乐,和谐,温馨……(师选择板书:幸福)师:同学们的感受是对的,这些家庭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幸福,快乐,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歌曲名字就叫《可爱的家》,一起读课题。

在学唱歌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歌曲的相关知识吧。

二、新授歌曲:1、歌曲词曲作者简介:2、初听歌曲:学生轻声跟着旋律哼唱,感受歌曲平缓,优美的旋律曲线。

师: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老师发现已经有很多同学可以哼唱一些句子了,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感觉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一种怎样的形式呢,是非常舒缓,还是起伏变化很大的呢?(生:比较舒缓)3、再听学唱:师:好,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这次同学们可以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学唱一下,学唱的过程中可以用手指画画歌曲的旋律线,感受一下它的旋律是怎样的平缓而优美。

(师生交流)4、师导入复习4/4拍的强弱规律及在节奏中的运用:师:同学们唱的真棒,老师也喜欢这些乐句,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感受一下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发言老师的声音有强有弱)师:对了,但一首歌曲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啊?生:节拍。

师:对了,是节拍,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几几拍啊?生:4/4拍。

可爱的家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可爱的家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可爱的家《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较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了解可爱的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引入新课,讲述什么是可爱的家。

介绍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小组讨论,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

小结本节课内容,提出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可爱的。

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

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四、教学步骤: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可爱的家的含义和重要性。

介绍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老师可以讲解家具摆放、装饰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创造可爱的家的方法。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创造可爱家的经验和想法,交流创造可爱家的方法。

小结本节课内容: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思考问题。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创造一个可爱的家。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听讲、思考、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学生的作业,包括创造可爱家的想法和成果,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家长的反馈,评价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责任感。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馨与美好。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制作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馨与美好。

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制作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家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引导和讨论进行深入思考。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独唱《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独唱《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独唱《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家》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独唱曲目,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家的眷恋和热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演唱、音乐知识和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对家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家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演唱,特别是音准和节奏。

2.歌词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提高演唱水平。

3.情感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视频,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注意观察教师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演唱结束后,教师简要讲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歌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单独演唱歌曲,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学习歌曲《可爱的家》,并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同情与恩情,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3、能力目标: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关爱父母和身边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和体会家庭的温暖,欣赏不同生活儿童的图片激发对弱者的同情,通过欣赏古诗歌曲《游子吟》进一步体会父母恩情。

2、试用两种不同的感觉演唱歌曲。

3、弱起小节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很高兴再次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希望在今天的音乐课中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收获知识,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在学习歌曲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同学们认真观察,等会说说你看了这些图片,心中想到了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

师:同学们,看完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幸福,快乐,和谐,温馨……(师选择板书:幸福)
师:同学们的感受是对的,这些家庭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幸福,
快乐,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歌曲名字就叫《可爱的家》,一起读课题。

在学唱歌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歌曲的相关知识吧。

二、新授歌曲:
1、歌曲词曲作者简介:
2、初听歌曲:
学生轻声跟着旋律哼唱,感受歌曲平缓,优美的旋律曲线。

师: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老师发现已经有很多同学可以哼唱一些句子了,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感觉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一种怎样的形式呢,是非常舒缓,还是起伏变化很大的呢?
(生:比较舒缓)
3、再听学唱:
师:好,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这次同学们可以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学唱一下,学唱的过程中可以用手指画画歌曲的旋律线,感受一下它的旋律是怎样的平缓而优美。

(师生交流)
4、师导入复习4/4拍的强弱规律及在节奏中的运用: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老师也喜欢这些乐句,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感受一下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发言老师的声音有强有弱)
师:对了,但一首歌曲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啊?
生:节拍。

师:对了,是节拍,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几几拍啊?
生:4/4拍。

师:还记得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吗?用我们的身势表现一下吧。

5、节奏练习:
xx | x. x x x| x –0 ||
6、按节奏强弱读歌词。

7、按强弱规律跟琴学唱歌曲旋律,边学唱边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8、听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9、歌曲感情处理。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但老师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同学们唱的时候觉得这首歌每一句都是同样的感情吗,哪一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呢?哪一句最能体现对家的喜爱?
生:中间两句,开头和结尾都比较平缓,“可爱的家庭啊”最能体现歌者对家的喜爱。

师:歌曲的题目叫“可爱的家”,可爱的感觉该怎么用歌声表现一下呢?
10、演唱形式介绍。

师:唱歌我们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现,大家在一起演唱歌曲叫:合唱;一个同学演唱叫:独唱,你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
生答:对唱,领唱+合唱,轮唱。

(师选择板书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下面就让我们选择几种形式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吧!
(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1、观看感悟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从你们的歌声当中老师已经感受到那种幸福的
感觉,想象到克拉丽的家一定是非常和谐而美满的。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孩子,由于许多特殊的原因他们却过着不一样的生活,让我们跟随一组图片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课件播放一组生活比较困难的孩子图片,背景音乐选择《再见,警察》片段,学生认真观看)
师:同学们,看到他们你想到些什么了吗?你想说些什么吗?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答:可怜,悲惨,痛苦……师选择板书“可怜”。


2、诵读古诗
师:是的,同样是孩子,他们的生活却和我们截然不同,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日子里,他们只能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他们还是比较可怜的,其实很多爸爸妈妈离开孩子出去打工挣钱为的是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孩子长大了也会离开父母去追寻自己的生活,无论相隔多远,孩子永远都是父母最深的牵挂,就像唐代大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中写道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都学过这首诗吧,让我们一起诵读这首诗,回忆一下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吧!
(师生诵读古诗《游子吟》)
3、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父母,无论你们将来长成参天大树,还是一株无名小草,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关爱着你们,同学们也都深深的爱着你们的爸爸妈妈,相信在座的同学有很多都是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也有很多同学的父母和图片中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一样外出
打工,不能陪在你们身边,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对父母说说心里话,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师:老师发现你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觉得你们真的很棒,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是心怀感恩,充满爱的孩子,真的很棒。

好,让我们带这这颗感恩的心,想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再次演唱这首《可爱的家》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