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蒸腾作用生理意义
植物的蒸腾作用

与K+交换的H+来自苹果酸:
保卫细胞中存在着PEP羧化酶和淀粉磷酸化酶
淀粉磷酸化酶 pH 6.1~7.3时促进淀粉水解成磷酸葡萄糖
pH升高(6.1~7.3)
淀粉+Pi 淀粉磷酸化酶 葡萄糖-1-磷酸 pH降低(2。9~6。1)
己糖+磷酸
水势高,细胞失水
水势低,细胞吸水
白天:光合作用,CO2浓度降低,pH升高,淀粉水解
2. 蓝光信号对气孔运动的调控
当用饱和红光照射蚕豆叶片保 卫细胞原生质体时,再增加蓝 光照射会引起蚕豆叶片保卫细 胞原生质体的质子外流,使原 生质体的悬浮介质pH下降
在这一种定蓝的光光引强起范的围酸内化,过蓝程光可诱 导以的被酸H+化-A效TP应酶是的和抑蓝制光剂的和强破度 成坏正跨比膜的质,子并梯随度着的蓝抑光制强剂度所的 增抑加制而。逐渐趋于饱和。
内生节奏
高温低湿条件下 中午气孔关闭的可能原因?
①气孔对中午时VPD(叶片-大气水分亏缺)的增高做 出的前馈或反馈调节 ②中午高温导致光合能力下降,呼吸速率升高,细胞间 隙CO2浓度升高pH下降,对气孔产生反馈作用使之关闭。 ③叶片周围湿度小,影响到保卫细胞壁的弹性,细胞壁 的弹性下降时,导致气孔关闭。
五、影响气孔蒸腾的内外因素与调节
蒸腾速率=扩散力/扩散阻力
1.影响气孔阻力的因素 2.影响边界层阻力的因—素—气孔开度(光) 所谓边界层阻力是指叶片表面—一—层风相对静止的
空气对气体进出叶片所产生的阻力
3.影响叶片-大气水气压差(VPD)的因素
——大气温度、大气湿度
五、影响气孔蒸腾的内外因素与调节
抗蒸腾剂的种类:
代谢型抗蒸腾剂能减小保卫细胞膨胀,使气孔开度变小。如黄 腐酸。
薄膜型抗蒸腾剂在叶面形成分子薄层,阻碍水分散失。如丁二 烯丙烯酸。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蒸腾作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蒸腾作用蒸腾作用:1.概念:是指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活植物(主要是叶子)表面流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它是矿物质营养吸收的动力源。
2、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下列三点:(1)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高大植物。
如果没有蒸腾作用,就无法产生由蒸腾张力引起的吸水过程,植株的较高部位也无法获得水分。
(2)由于矿质盐类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
(3)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当太阳照在树叶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如果叶子没有冷却能力,而且叶子温度过高,叶子就会被烧掉。
在蒸腾过程中,水变成蒸汽时需要吸收热能(1g水变成蒸汽需要能量,20℃需要能量2444.9j,30℃需要能量2430.2j)。
因此,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蒸腾作用与蒸发的区别:蒸腾和蒸发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尽管在这两个过程中水分都以气态流失。
蒸腾作用是植物自身调节的生理过程。
蒸发是一个纯物理过程,主要取决于蒸发面积、温度和大气湿度。
知识点拨:1.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1)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
(2)水分状况: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毛孔的张开,过多的水分反而会堵塞毛孔。
(3)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
(4)风:微风有利于蒸腾,强风则减少蒸腾。
(5)co2浓度:co2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
2.蒸腾指数:蒸腾强度(蒸腾速率)、蒸腾效率、蒸腾系数3、降低蒸腾的途径:(1)减少蒸腾面积;(2)改善植物生态环境;(3)应用抗蒸腾剂。
相关的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吸水和流失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损失(1)植物细胞就相当于渗透装置。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
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
2.由于矿质盐类必须溶水中就可以被植物稀释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就是对水
分稀释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其水分的稀释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原产至植物体各
部分中回去。
所以,蒸腾作用对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就是存有协助的。
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热能,如
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
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蒸腾作用

植物经常处于吸水和失水的动态平衡之中。
植物一方面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另一方面又向大气中蒸发水分。
陆生植物在一生中耗水量很大。
据估算,一株玉米一生需耗水200kg以上。
其中只有极少数(约占1.5%~2%)水分是用于体内物质代谢,绝大多数都散失到体外。
其散失的方式,除了少量的水分以液体状态通过吐水的方式散失外,大部分水分则以气态,即以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
所谓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与一般的蒸发不同,蒸腾作用是一个生理过程,受到植物体结构和气孔行为的调节。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方式(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陆生植物在进行光合和呼吸的过程中,以伸展在空中的枝叶与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地丢失水分。
蒸腾作用消耗水分,这对陆生植物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它既会引起水分亏缺,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甚至引起祸害,但同时,它又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1.蒸腾作用能产生的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是植物被动吸水与转运水分的主要动力,这对高大的乔木尤为重要。
2.蒸腾作用促进木质部汁液中物质的运输土壤中的矿质盐类和根系合成的物质可随着水分的吸收和集流而被运输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去。
3.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水的气化热高,在蒸腾过程中可以散失掉大量的辐射热。
4.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CO2的同化这是因为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气孔是开放的,开放的气孔便成为CO2进入叶片的通道。
(二)蒸腾作用的方式蒸腾作用有多种方式。
幼小的植物,暴露在地上部分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植物长大后,茎枝表面形成木栓,未木栓化的部位有皮孔,可以进行皮孔蒸腾(lenticular transpiration)。
但皮孔蒸腾的量甚微,仅占全部蒸腾量的0.1%左右,植物的茎、花、果实等部位的蒸腾量也很有限,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绝大部分是靠叶片进行的。
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cuticular transpiration);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stomatal transpiration)。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初中生物: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它是指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经过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最终蒸发到空气中的过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蒸腾作用的过程。
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片上。
当植物根部吸收到水分后,水分会通过茎部和细胞间隙进入到叶片的细胞内。
叶片内的细胞含有丰富的水分,这些水分会通过植物细胞内的细胞间隙和气孔蒸发到空气中。
而气孔是植物叶片上的微小开口,通过它们,植物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当水分从气孔蒸发出去时,空气中的水分浓度会降低,而叶片内的水分浓度会增加,这就形成了浓度梯度。
根据浓度梯度的原理,水分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叶片内)流向浓度低的地方(空气中),从而形成了水分的流动。
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通过蒸发水分的方式,降低植物体内的温度,保持植物体内的适宜生长环境。
其次,蒸腾作用可以帮助植物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
当水分从根部吸收到叶片后,它会通过植物的导管系统向上运输,进而输送到整个植物体内的各个部位。
此外,蒸腾作用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它可以将阳光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
而蒸腾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叶片内的水分浓度,使叶片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得到调节,从而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适宜环境。
除了对植物自身的影响外,蒸腾作用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蒸腾作用可以通过蒸发水分的方式,增加大气中的水分含量,从而增加降水的可能性。
其次,蒸腾作用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循环,使水分在植物体内得到合理的分配。
这样一来,即使在干旱的环境中,植物也能够通过蒸腾作用,保持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最后,蒸腾作用还可以通过蒸发水分的方式,调节大气中的温度和湿度,影响气候的变化。
总结起来,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它可以通过蒸发水分的方式,降低植物体内的温度,保持植物体内的适宜生长环境;它可以帮助植物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蒸腾作用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加降水的可能性,调节大气中的温度和湿度,影响气候的变化。
蒸腾作用的生理学意义

蒸腾作用的生理学意义
1. 水分吸收与输送,蒸腾作用通过叶片的气孔释放水蒸气,形
成负压,促使水从根部吸收并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向上输送。
这种水分的上升使得植物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分压力,维持细胞的正
常功能和组织的结构稳定。
2. 养分吸收与转运,蒸腾作用通过水分的上升,带动了溶解在
水中的养分向上输送,使得植物能够吸收到根部周围的土壤中的养分。
这样,植物能够获取到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3. 温度调节,蒸腾作用通过释放水蒸气,起到了植物体内的散
热作用。
当植物受到高温环境的影响时,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能够降低叶片温度,防止叶片受热而受损。
4. 气体交换,蒸腾作用通过气孔的开闭调节,使得植物能够进
行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释放。
这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光合作用是植物能够利用阳光能量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而二氧化
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5. 维持植物体的结构稳定,蒸腾作用通过水分的上升,使得植物体内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能够保持一定的张力,维持植物体的结构稳定性。
这种结构稳定性使得植物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风吹雨打等压力,保持正常的形态和生长。
总结起来,蒸腾作用在植物生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参与水分吸收与输送、养分吸收与转运、温度调节、气体交换以及维持植物体的结构稳定等多个方面。
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

课题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教学目标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知道气孔的分布情况,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完整的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重点、难点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考点一: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蒸腾作用的意义:(1)在高温时降低叶片的温度。
水分以气体形式向外散失时,带走了部分热量,使叶片不会因为气温太高而受伤害。
(2)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
叶片内水分大量散失,必然促使根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3)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体内的运输。
因为无机盐溶解在水中,水分运输的同时,无机盐也必然得到运输(4)对调节气候有一定的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
3、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建立假设:可能与光照的强度有关可能与温度有关可能与湿度有关可能与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等(2)实验结论讨论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1水银柱会上升春天阳光下,气孔张开,气温较高,蒸腾作用较强。
2水银柱不会上升夏天烈日下,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基本停止3水银柱缓慢上升,不易察觉阴湿环境湿度大,气孔张开程度小,蒸腾作用较缓。
4水银柱会迅速上升电吹风吹叶片,气温高水分散失快,蒸腾作用会增强(3)结论: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气温、光照、空气流动速度和湿度等,一般情况下,叶周围如果湿度大、气温低、光照弱,则蒸腾作用就弱;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就强典型例题例1: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
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项目表面积(mm2)表皮厚度( m)甲型叶292 14乙型叶144 24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D.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例2:当发生水灾的时候,农作物会被洪水淹没。
蒸腾作用的初中知识点总结

蒸腾作用的初中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结构与蒸腾作用1.1 叶片结构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的主要器官,其结构特点为表皮细胞多层、气孔分布。
叶片表皮细胞多层主要为了增强保护作用,防止过多水分流失。
而气孔则是用来进行气体交换和调节蒸腾作用的重要通道。
1.2 组织结构植物内部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导管组织、叶片组织和维管束组织等,这些组织对蒸腾作用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管组织通过负压作用,将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片,帮助进行光合作用。
叶片组织则是光合作用和蒸腾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气体交换和水的蒸发的关键部位。
维管束组织在这两者之间起着桥梁和支持的重要作用。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2.1 保持植物水分平衡蒸腾作用可以帮助植物维持水分平衡,通过调节叶片的气孔开闭和调整导管组织的水分输送量,使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适应和存活。
2.2 促进养分吸收和传输通过蒸腾作用产生的负压效应,能够帮助植物从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以及将养分输送到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3 消散植物体内过多热量蒸腾作用通过水的蒸发,可以帮助植物体内过多的热量得以消散,防止过热对植物造成伤害。
2.4 调节植物体内的温度蒸腾作用还能够帮助植物体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长。
三、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3.1 光照光照是影响蒸腾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充足的光线能够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叶片的气孔开放,从而加大蒸腾作用的强度。
而弱光则会减少蒸腾作用的强度。
3.2 温度温度是影响蒸腾作用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蒸腾速率较高,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量也较大。
而高温和低温条件下,蒸腾速率都会减缓。
3.3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也很大。
在干燥的环境下,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帮助保持水分平衡,而在潮湿的环境下,蒸腾速率会降低。
3.4 风速风速也是影响蒸腾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风速可以加速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促进蒸腾作用,而过大的风速则会增加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植物蒸腾作用生理意义
华中农业大学植保0905 李哲 2009301200907
【导语】
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方式是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生活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关键词】
蒸腾作用气孔水和矿质运输植物生理温度
【正文】
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成长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
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
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控制气孔蒸腾的量。
大多数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保卫细胞的内外壁厚度不同,靠气孔的内壁厚,而背着气孔的外壁薄,因而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壁易于伸长,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而体积缩小时,胞壁拉直,气孔即关闭。
稻、麦等的保卫细胞呈哑铃形,中间的胞壁厚,两头薄,吸水时就会两头膨大而使中间彼此离开,于是气孔张开,失水时两头体积缩小,而使中间部分合拢,气孔就关闭。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量是相当可观的,一株玉米在整个生长期由于蒸腾而丢失的水分约为200千克,作为组成的水分不到2千克,作为反应物水分约0.25千克。
由此可见,在植物吸收水分的总量中,能利用的只占1%左右,余下部分全部丢失到体外。
那么,植物的蒸腾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下列三点:
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高大植物的树冠部分水的获取,主要是依靠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蒸腾作用促进了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由于矿质盐类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而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流动,矿物质可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
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和有机物在体内运转也是如此。
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植物体和叶片的温度
绿色叶片在阳光下吸收的大量光能,除了有极少部分被植物的叶绿素所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外,绝大部分转化为热能。
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
而蒸腾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汽时需要吸收热能,因此,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适当地抑制蒸腾作用,不仅可减少水分消耗,而且对植物生长也有利。
在高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比较茂盛。
蔬菜等作物生产中,采用喷灌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蒸腾,一般比土壤灌溉可增产。
【参考文献】
1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孙鸿乔,水势和水流,植物生理学通讯,1982(1):80-88
3 李合生,水势和植物,植物生理学通讯,1981(3):53-60
4 王忠,植物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 武维华,植物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 曹仪植,宋占年,植物生理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7 张继澍,植物生理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8 斯拉维克B。
植物与水分关系研究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9 梁宗锁,康绍忠,高俊风等,控制性分根交替渗透胁迫对玉米蒸腾效率与根系生长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1998,31(5),88-91
10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