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典型土壤剖面的观察,每个人写2-3个剖面,可以写重庆地区主要的,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手写。实验报告纸或者a4纸。照片可以不拍,可以在报告后面加一个心得体会之类的。

区域性分布

在同一土壤地带内,由于地貌、母质、气候水文等各自然因素的差异,特别是重庆市地形复杂,微地貌变化大,母质类型多样,出现不同的基带土壤和相应的垂直带谱。

黄壤是重庆市重要的土壤资源。占土地总面积的28.78%。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500m的低、中山及丘陵地带和长江及大支流沿岸的二、三、四、五级阶地上。其中以海拔400m~1200m 的分布面积最大,占黄壤总面积的75.22%。黄壤是重庆市山区的重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林业基地。

发生分类中文名:黄壤

发生分类英文名:Yellow Soil

系统分类中文名:铝质常湿淋溶土

系统分类英文名:Ali-PerudicArgosols

土壤剖面层次

黄壤土体较厚,一般在0.5~1m左右,通体呈黄色,在高湿环境下呈黄色或橙色,质地以壤质黏土为主,剖面层次分化明显,具A-B-C构型。

A层为淋溶土,腐殖质层厚度达10-30cm,其上未分解或半分解枯枝落叶腐殖质层,其下为粘重、紧实的土层,颜色为黄至棕黄色。

B层沉积层,以黄、红杂色为主,厚度1m左右,块状结构,较紧,具明显铁胶膜、或铁子层或铁盘层,厚度不一,厚者可达10~30cm。

C层为夹有岩石碎屑的半风化体母质层,厚度变化较大。

土壤类型特征与分布

黄壤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下,发生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而发育成的深厚层的黄色土壤,其主要特征是: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故而得名。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部分黄壤相当于铝质常湿淋溶土、铝质常湿雏形土和富铝常湿富铁土。

黄壤广泛分布于中国亚热带的山地和高原,以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和贵州高原为多,此外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的山地均有分布。大部分黄壤与红壤同属一个纬度带,生物气候条件也大体相近。惟黄壤区的湿度大,雾日比红壤地区多一半以上,日照比红壤地区少30%~40%,干湿季不明显。黄壤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19℃,≥10℃的积温为4500~5500℃,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年降水量1000~2000mm,相对湿度很大,为70%~80%。黄壤是重庆市重要的土壤资源,其面积为23.72万h㎡,占土地总面积28.78%,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500m的低、中山及丘陵地带和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二、三、四、五级阶地上。其中以海拔400m~1200m的分布面积最大,同时也是重要的林业基地。

黄壤除具有热带、亚热带土壤所共有的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外,还有黄化作用。由于

成土环境条件相对湿度大,土层经常保持潮湿,致使土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涂层。铁的水化物,以含化合水的针铁矿、褐铁矿和多水氧化铁为主。

黄壤的质地多为中壤土至重壤土,但川、黔境内由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黄壤也较粘重,粘粒含量可达50%~70%。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4.5~5.5,交换性盐基含量很低;盐基饱和度一般不超过20%,因此垦殖后,施用石灰的较多。又与分布地势较红壤高,植被相对较好,故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红壤为高,植被相对较好,故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红壤为高,粘粒的硅铝率为2.0~2.5。

黄壤分布地域广阔,条件复杂,应因地制宜实行综合利用。一般说来,山地以发展林业为主,造林主要树种为杉木,还可发展毛竹、茶叶、油茶等。丘陵地区的黄壤可以粮为主,多种经营。但均应注意水土保持,农地要增施有机肥,并施用石灰,以改良土壤酸性。

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主要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在中低山处块状分布,大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内。

紫色土分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其中酸性紫色土包括红紫泥土和酸紫泥土,中性紫色土包括暗紫泥土、灰棕紫泥土和脱钙紫泥土,石灰性紫色土包括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砖红紫泥土和原生钙质紫泥土。

发生分类中文名:酸性紫色土

发生分类英文名:Acid Purpil Soil

系统分类中文名:酸性紫色湿润雏形土

系统分类英文名:DystricPurpil-Udicambosols

土壤剖面层次

红紫泥发育浅,剖面层次无明显分化,剖面构型一般为A-C型或A-B-C型。土层厚度多在50cm 以下,剖面通体呈红紫色,与母岩相似。质地沙壤至轻壤,耕作层松泡,呈粒状结构,心土层松散,小块状结构,土壤呈酸性。

A层为耕作层,厚度10~20cm左右,红紫色,粒状结构,松散。植物根系多。

B层为心土层,厚度20~30cm左右,红紫色,小块状结构,较疏松。

C层为红紫色砂岩的半风化体母质层。

土壤类型特征与分布

红紫泥由白垩系上统窝头山组、中统夹关组和正阳组红紫色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风化的坡积、残积母质发育而成。红紫色石英砂岩呈酸性,由其风化母质发育的红紫泥保留母质特征为酸性紫色土。红紫泥在森林植被下有较明显的二氧化硅淋失和氧化铁聚积,但在耕作土壤上则不明显。尽管呈强酸性,盐基流失强烈,而粘土矿物仍以蒙脱石为主,次为多水云母、石英和少量针铁矿,风化度不深,未达到富铝化阶段,其性质与母岩密切相关因而属于紫色幼年土。主要分布在向斜倒置山顶部,酉阳、黔江一带的向斜核部有零星出露。

红紫泥矿质养分含量少,加之所处地形山高雾多光照少,砂岩裂缝水丰富,因此土性冷凉,特别缺磷钾。生产上表现出低产、晚熟,却素症突出,宜种作物较少。

红紫泥宜多植树造林,大量发展针阔混交林、竹林,解决好采伐与保蓄的矛盾,防止植被破坏,对现有的采伐迹地,必须进行人工更新,尽快恢复林被。种植农作物时,应增施热性有机肥、磷钾肥和钼、硼等微肥,方能提高产量。

红棕紫泥土

发生分类中文名:石灰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