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
五年级下语文期末课外阅读提升卷3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期末课外阅读提升卷(一)追赶风筝的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断了线的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快变成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的断了线的风筝的那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世界上第一架螺旋桨飞机诞生于_______年,发明者是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中的“这番情景”指的是_______。
3.请仔细地读短文,把描写莱特兄弟努力把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的语句用“____”画下来。
4.读了短文,你想对当初挖苦莱特兄弟的过路人和莱特兄弟分别说什么?请写下来。
对过路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莱特兄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小发明家马力在三星小学,同学们都称马力为“小发明家”。
马力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小女孩,她的小发明故事真的很多呢!温岭地处.(chùchǔ)浙江东南沿海,一到夏季经常断电断水。
马力就想:能不能利用温岭海洋性气候的风力和白天的太阳能来解决断电问题?能不能利用屋顶集雨来解决抽水马桶用水问题?她觉得在房屋建筑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实施“风雨光环保一体建筑设计”计划,既能解决断电断水问题,又能节约能源。
几天后,一个美妙的构思就这样产生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想法付诸实践。
一向追求完美的小马力总是苛.(kēkè)求做到最好,光草图都不知道画了多少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专项三课内阅读(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三课内阅读(一)松鼠(节选)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驯.良( ) 矫.健( ) 帽缨.( )2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松鼠的特点是、、。
本段从面容、、、、和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4.“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二)慈母情深(节选)“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大声问:“你来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1.在“□”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读短文中画浪纹线的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在这段文字里三次写“我的母亲”这句话?3.这段话表现了母亲的与。
(三)四季之美春天最美是黎明。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一)重阳节的传说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
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
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
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
”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
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
我给你一把茱萸叶、一瓶菊花酒。
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再去斩妖除魔。
”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让桓景骑在仙鹤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
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
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
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
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袭扰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壮举。
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重阳节”。
小学语文五年级期末阅读理解专项练习3(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3一、谁说我是“小皇帝”知心姐姐:您好!我给你写这封信,是想向你说说我心中的苦恼。
我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女、小宝贝。
他们什么事情都依着我,向着我,可我却越来越苦闷了。
因为他们什么都不让我干,我长这么大,还没洗过衬衫。
我对爸爸说过:“爸,让我来帮你擦地、洗衣裳好吗?”爸爸却说:“去去去,现在你还小,要学习,数学题做了没有?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家务活不是你干的。
”我对妈妈说过:“妈妈,您教我做饭吧,班上的同学都说我这个大队委不会做饭、洗衣,简直是个奶油公主。
”妈妈却说:“学生的任务是学习,靠做饭能考上大学吗?再过两年就毕业了,万一在中年级滑下去,到高年级就完了。
”唉,我,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快被爸爸妈妈改造成一个“小皇帝”了,我多么讨厌“小皇帝”的生活,我渴望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可爸爸妈妈好像一点也不理解我。
把我捆在一个舒适而令我讨厌的环境里。
就拿上个星期天来说吧:我轻松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看表才9点钟,妈妈买菜去了,爸爸值班。
我想把爸爸不在家,我来帮他擦地吧。
我把拖把放在桶里泡湿后笨手笨脚地擦起地来,才擦了几下,雪白的衬衫上沾上了许多黑点,鞋子也打湿了。
这时,妈妈回来了,她伸手抢过拖把,使劲擦起来。
边擦边说:“谁让你干的!这是你干的事吗?再过一星期就要比赛了,今天这么早,再写篇作文!”“啥题?”我简直要哭出来了。
“看你,什么事都不会干,就写一篇‘小皇帝’吧!” “什么?‘小皇帝’?谁说我是‘小皇帝’?我爱劳动,我不是‘小皇帝’!”知心姐姐,请你尽快给我回信,我不想成为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
祝您愉快!一个苦恼的女孩··年·月·日1、辨字组词。
裳()滑()湿()赏()猾()温()2、用下列词语造句。
越来越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笨手笨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3 桂花雨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类文阅读-3 桂花雨故乡的芦苇(节选)樊发稼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
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
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
形容思念情切。
()2.“小心翼翼”是形容。
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参考答案】1.(1)朴实无华(2)魂牵梦萦2.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孩子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3.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类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3 白杨

类文阅读-3 白杨胡杨树(节选)肖复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
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
这便是胡杨树!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
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如同那汹涌的河水冲击着我的心房。
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
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
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里最为醒目的风景线。
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
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小扇子扇着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
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如叶针般坚贞不屈,能比得上胡杨吗?胡杨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
松柏抵得上它这三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了腰肢的杨柳;一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冷雪花的柠檬桉;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树……(选自《快乐大阅读五年级》,教育科学出版社)1.文中形容心情激动的四字词语有、,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等。
2.作者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指的是树。
“从来没有见过”是因为。
3.找到文中第3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读一读,说说这样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什么。
4.在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胡杨和哪些树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举例介绍你身边的具有胡杨树一样品质的人。
【参考答案】1.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示例:热泪盈眶欣喜若狂2.胡杨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3.这样写介绍了胡杨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被浓重的浑黄色的沙漠包围着,这样的绿色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
4.作者把胡杨和银杏、松柏、杨柳、桃李等树进行了对比。
这样写突出了胡杨历史悠久、不畏严寒酷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
2020秋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训练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阅读训练三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慧生救旱盗仙水不知是多少年以前,大理坝子突然大旱。
庄稼干枯了,树也干死了,人们无法生活下去,只得四处流浪。
苍山脚下的阳乡村里,有个叫慧生的小伙,与年老的父亲一起生活,因为连年遭旱,日子变得难过起来。
慧生决计上苍山找水,消除大理坝子的旱灾。
可是,他走遍了十九峰,历尽千辛万苦,也没找到一滴水。
他仍不死心,继续找啊找。
一天傍晚,慧生来到山尖,只见一个白胡子老人站在岩石上,呆望着远方。
慧生上前施礼,向老人请教。
老人慢吞吞地告诉他:“如想找水救大旱,只有上天去偷王母娘娘的仙水瓶。
”慧生看看天,问:“可是怎么才能上天呢?”白胡子老人不答话,只见他脱下一件破衣,扔在地上,一晃眼就不见了。
慧生正在疑惑,忽然一阵寒风袭来,他全身冷得发抖,忙拾起老人的破衣披在身上。
说也奇怪,慧生穿上破衣,全身又热得受不住。
他发现破衣口袋里还有一把破羽扇,便取出打开,猛扇起来。
忽然,他像长上翅膀的鸟一样,径自向天上飞去。
不一会儿,慧生来到南天门。
许多天兵天将在这里把守,慧生心里有些害怕,但又有什么法子呢?他只好壮壮胆子,硬着头皮过去。
可也怪,天兵天将没有阻拦他,好像没有看见他。
原来,那件破衣是件能隐身的宝衣。
慧生好生喜欢,直往王母娘娘的瑶池奔去。
王母出巡去了,瑶池两侧,鲜花千簇,金光闪闪的大殿中,置有一张金桌,上面放着两个银瓶。
慧生料想是仙水瓶了,就急忙上前。
拿起一个银瓶,打开盖子,往凡间倒去。
小小的瓶子不知装着多少水,总是倒不完,一直倒了十四天,雨水汇成苍山十八溪流向坝子,成了洱海,并永世不竭。
王母娘娘知道了慧生盗仙水的事,命天兵天将把他因禁起来,罚他永远坐牢。
大理坝子的百姓们靠着洱海水又过上了五谷丰登的好日子,阳乡村的乡亲为了纪念慧生的功绩,就把他奉为本主。
1.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2.白胡子老人给慧生的破衣的奇特之处不包括()A.能发热B.口袋里的羽扇能助人飞上天。
C.能长出翅膀D.能隐身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破衣”是民间故事中典型的“宝物”、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能帮主入公实现愿望B.故事表现了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C.故事中的王母娘娘与《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都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D.大理坝子的百姓奉惠生为本主的原因是慧生为他们开凿了洱海4.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可以让故事更有新鲜感、请你说说慧生上苍山找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3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记事文阅读专题3知识要点: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重新感受这些事情。
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教育。
1、把握记事文章中叙述的六要素。
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根据六要素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叙述的线索。
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
3、把握叙述的顺序。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
4.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
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
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想、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另外,记事文章常运用于运用综合表达,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
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记叙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意义揭示出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在运用抒情时,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融为一炉。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学习。
5、“句”“段”的作用、方法:(1)开头的作用: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中间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
(3)结尾的作用: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点明或深化中心。
6、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记事文阅读专题3知识要点: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重新感受这些事情。
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教育。
1、把握记事文章中叙述的六要素。
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根据六要素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叙述的线索。
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
3、把握叙述的顺序。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
4.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
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
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想、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另外,记事文章常运用于运用综合表达,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
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记叙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意义揭示出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在运用抒情时,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融为一炉。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学习。
5、“句”“段”的作用、方法:(1)开头的作用: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中间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
(3)结尾的作用: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点明或深化中心。
6、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1)定义: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
简单地说,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2)概括方法:分析题目概括法。
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从过渡句、段找中心。
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
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3)答题语言组织形式:记事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记叙了……事情,表现了……,赞扬了(揭露、批判......)……精神(品质、道理.......)。
”写景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阅读训练篇一:52张报纸袁老师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张报纸。
报纸是在班上丢的。
那天,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袁老师便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几张报纸。
谁知,收回的时候却少了一张。
袁老师本以为是某个学生拿去看,忘了还,也没太在意。
但后来,他几次在班上问起报纸的事,都没人吭声,才知道,报纸(bù yìér fēi)了。
“这张报纸只能是咱们班同学拿的,谁拿的,我就不信查不出来!”其实,袁老师绝对不是那种(lìn sè)到一张报纸都斤斤计较的人。
袁老师很大方的,只是这报纸是学校的,图书室也催了好长时间,袁老师实在是过意不去。
况且,学校“教师奖惩条例”与评称职的积分中有“教师保证学校图书资料完整”这一项。
教师奖惩倒没什么,但或许因为这张报纸,评称职时就会被扣分,而称职对一位教师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何况袁老师是这样一位年轻优秀的教师。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袁老师,你需要的是哪份报纸?我家或许有。
”“袁老师,我爸在机关,什么报纸都有。
”“袁老师,你说是什么报纸,我可以跟报社联系邮购。
”……袁老师有些感动,但他还是坚决的说:“你们都别说了。
报纸并不重要,我只是希望拿了报纸的同学能给我个解释,丢了还是怎么了,我不怪你。
我是你们的老师,教你们知识,但更需要教你们做人的道理。
”一整天,班上都在议论那张报纸,也有许多同学向出黑板报的同学打听。
看者袁老师急,大家也急。
当天晚上,班长王小明来到袁老师家中。
“袁老师,那张报纸……是,是我拿的。
前些天见你要的不紧,我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袁老师看了看报纸,沉默了片刻,说:“谢谢你这么晚了还将报纸送来。
快回家吧。
”出了老师家门,王小明很(nà mèn):自己准备的台词怎么一句也没用上?老师怎么一点也不怀疑他这个品德兼优的学生呢?而且,自己来时,怎么好像看到班上的“捣蛋鬼”张强正从老师家出来?接下来一个多星期,没人再提起那张报纸。
直到称职评比结果公布,袁老师未能晋级,许多人便怀疑与那张报纸有关。
班会课上大家都低着头。
袁老师很平静地说:“同学们,这次我未能评优晋级,不是因为那张报纸,是我确实没资格评上……今天,我要给你们看样东西,请大家抬起头来。
”这时,袁老师捧出一叠报纸,声音有些颤抖:“上个星期,我一共收到了52张报纸……”袁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台下52双明澈的眼镜里也有异样的东西在闪烁。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子。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心中不安,形容抱歉。
()(2)形容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3)与急切的、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
()(4)形容流传迅速或突然消失。
()3、文中划线的句子中“自己准备的台词”指的是什么?4、最后一段加点词“异样”的含义是什么?5、本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心?36、文中有一个“捣蛋鬼”张强从老师家出来的细节。
请你展开想象,续写出张强当晚与老师见面的情景。
篇二:新德里的棕色阳光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我允许自己睡第一个懒觉的时候,是在终于拿到了微电子的博士学位之后。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可是给远在祖国的妈妈和导师打了电话报喜之后,我却开始思虑起一个问题。
可以说,一毕业,我就被那家大型公司相中了,优厚的待遇使我一向渴望回国的心动摇了。
原来信誓旦旦说一学成就回国的话突然之间变得那么遥远,不再清晰。
最后,我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理由:我学的专业必须在国外才有发展。
我在电话里对妈妈说:暂缓回国。
在公司,我干的如鱼得水,我沉浸在自己的骄傲里不可一世。
10月的时候,我被公司派到得克萨斯州出任技术指导。
闲暇之余,我喜欢到附近的华人广场去转一转,看见同胞总令我觉得温暖,我也不是不想家的。
遇到小雷尼的时候是在冬天。
雷尼一家就住在广场附近,我知道他是印度来的,今年7岁。
那一天特别冷,我急匆匆走过广场的时候,看到雷尼站在那里,不知道为什么那么高兴。
我停下来:“小家伙,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啊?”“我要回新德里啦!”好像他的幸福要让全世界知道一样。
我看着他笑,他继续说:“爸爸的工作完成了,我们就要回去了,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我说:“这儿不好吗?”他用纯净的眼睛看着我:"这里很好,可是这里的阳光没有新德里的阳光好,你知道吗,新德里的阳光可以把皮肤晒成棕色,爸爸说,棕色的皮肤是最漂亮的皮肤。
"我看着他,很久说不出话……“姐姐,你怎么了?”我一怔,对他笑了笑,站起身来,我拉着他的棕色小手,眼前的世界忽然模糊了。
是的,新德里的阳光可以把皮肤晒成漂亮的棕色。
可是谁能说北京的阳光不是世界上最好的阳光,黄色的皮肤不是世界上最好看得皮肤呢?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在机场送走了雷尼一家。
接着我坐上了回国的班机。
感谢那个7岁的小家伙,是他教会我热爱自己的祖国。
1、照样子,写词语。
(1)信誓旦旦(ABCC式)(2)急匆匆(ABB式)2、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闲暇之余()A.长久B.玉上的瑕疵,比喻缺点C.没有事的时候D.远(2)纯净()A.纯粹B.纯熟C.不含杂质;单纯洁净3、文中画“”的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手法。
4、第一段中“我却开始思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指什么?5、文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带有歧义。
应该怎样修改使它即符合文章的的意思又不带有歧义?6、有一句话强烈的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摘录下来。
篇三:改变一生的闪念那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多年前的一天,这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看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通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5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
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了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阿姨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多少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稳安详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着,但女孩却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朱。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明白过来,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刚从某名牌大学毕业,已找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当年情急之下的那个电话,幸亏打到您的家里。
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我的妈妈,解脱了我,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了一桩心愿:喊您一声‘妈妈’。
”话音刚落,女孩已泪流满面。
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忧郁起来,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疑惑——( ) 忧郁——( )呵斥——( ) 安详——(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 ) 陌生——( )粗暴——( ) 犹豫——(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