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突出中医特色
(1)体质辨识调养 (2)饮食调养 (3)情志调摄 (4)运动调养 (5)四时养生 (6)传统养生十六宜
(1)体质辨识调养
体质指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相 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
体质不仅表现为个体差异性,而且 具有群类趋同性。
研究体质分类及其疾病的相关性, 对于改善体质偏颇,防病治病、促进健 康具有重要意义。
(6)传统养生十六宜
7 津宜数咽
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 下。能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
8 浊气常呵
体内浊气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浊气、补 益脏腑的作用。
(6)传统养生十六宜
9背宜常暖
背主一身之阳气,是督脉所在处,常暖 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起防病 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方法 。
牛膝各等份,研粗末,装入药袋,煮沸后冷至温度适中热熨患处, 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
食疗药膳:

平和稳定性:
• 杜仲炖猪腰:杜仲10-15克,生姜2-5克,大枣10枚,猪 腰(肾)1个。将猪腰切开,去肾盏筋膜,净切片。
将猪腰及药材、配料放入锅内,注入清水适量,武火煮 沸后改文火炖,食时加盐调味,佐餐食之。
10胸宜常护
胸为心、肺所在,需特别保护,以防外 邪侵袭。
(6)传统养生十六宜
11腹宜常摩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 利消化。。
12谷道宜常撮
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撮提肛门,可 防治痔疮、肛裂等疾病。
(6)传统养生十六宜
13肢体宜常摇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 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 动,增强体质。
• 腰腿部外伤后及时诊治。
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指导:

全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总结

全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总结

全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总结一、引言全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中医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康复指导。

本文总结了全年开展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工作,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背景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是为了推广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养生理念,增强民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而设立的。

全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工作主要包括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中医养生体验活动、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进行具体的总结。

三、健康讲座在全年的工作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健康讲座,旨在通过专业知识的分享,提高民众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和理解。

讲座内容包括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饮食调理和养生保健等。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案例讲解,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

四、中医养生体验活动为了让民众更直观地感受中医养生的效果,我们在全年开展了中医养生体验活动。

参与者可以亲身体验中医的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感受中医疗法对身体的全面调理作用。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民众对中医养生的信任度,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医养生知识。

五、个性化康复计划为满足患者康复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制定了个性化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我们结合中医药康复理论,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方案。

康复方案涵盖了中医针灸、中药疗法、饮食调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

同时,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定期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六、总结与展望全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健康讲座、养生体验活动和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开展,我们提高了民众的中医健康意识和养生能力。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的健康需求。

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

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

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标题: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引言概述: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药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促进人们健康、预防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一、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及原理1.1 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中医药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

1.2 中医药的基本概念: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平衡调节和预防为主。

1.3 中医药的治疗原理:中医药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证施治,强调个性化治疗。

二、中医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2.1 中医药的预防保健作用: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体质、调节饮食、锻炼身体等方法,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2.2 中医药的康复作用:中医药在疾病康复阶段也有重要作用,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促进病情康复。

2.3 中医药的心理疏导作用:中医药注重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三、中医药在健康教育中的普及推广3.1 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健康教育中应当加强对中医药知识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治疗原理。

3.2 中医药的科普活动:组织中医药科普讲座、健康讲座等活动,向社会传播中医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3 中医药的推广应用:在健康教育中,应当鼓励人们积极尝试中医药的治疗方法,推广中医药在健康保健中的应用。

四、中医药在健康教育中的挑战与机遇4.1 中医药的认知度不足:部分人对中医药存在认知误区,需要加强对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度。

4.2 中医药的科学性争议: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在科学性上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医药的治疗原理和效果。

4.3 中医药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1. 中医药基本知识:介绍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重要概念,以及中医药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

2. 健康养生知识:介绍中医药养生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包括饮食调养、精神调适、适度锻炼等,以及各种中草药的功效与使用方法,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3. 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介绍中医药在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如感冒、消化不良、失眠等。

重点介绍中药的处方、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4. 中医药养生调理方法:介绍中医药的调理方法,如针灸、拔罐、推拿、中药浴等,帮助人们通过调理身体气血、经络、脏腑等方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5. 中医药知识普及:介绍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应用与发展情况,以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

6. 安全用药指导:强调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包括警示人们注意中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正确使用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因不当使用中药而引起的健康风险。

7. 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的经典和传统疗法,加深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综上所述,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了中医药基本知识、健康养生、疾病预防与治疗、调理方法、知识普及、安全用药指导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旨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生活品质。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传统中医药的保健理念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

与此同时,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作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与西医的健康教育有所不同。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强调了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它不仅关注了疾病的治疗,更注重了保健的方法和养生的原则。

这一理念在现代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起居作息、锻炼身体等方面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达到身心的健康。

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中,饮食调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医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根据人体的阴阳五行理论,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达到平衡和调节体内的功能。

例如,中医认为,雪梨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苦瓜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因此,在特定的疾病或健康问题上,我们可以根据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保健。

除了饮食调养,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也强调起居作息的调整。

中医认为人体有四季变化,因而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的作息也需要有所调整。

例如,在夏季,我们要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清淡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中医提醒我们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夜晚熬夜等不良习惯。

锻炼身体也是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医推崇的养生之道——太极拳、气功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

此外,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还提倡适量运动,例如散步、慢跑等,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总的来说,中医特色健康教育通过保健的方法和养生的原则,促进身心健康。

它不仅关注治疗疾病,更重视了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做到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整改措施及效果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整改措施及效果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整改措施及效果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是指基于中医药理论和健康保健经验,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医学知识,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形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中医知识的复杂性和特色,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需要进行整改措施的实施和评估。

一、整改措施1.培训师资力量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需要加强对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培养。

这包括提高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师资的中医药学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的培训,以及加强师资队伍的选拔和管理。

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中医特色健康教育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包括书籍、视频、演讲、实践体验等形式的教学资源。

还需要积极与中医药企业和中医医院合作,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案例。

3.加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需要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充分挖掘中医在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和康复中的优势。

通过加强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整改效果通过上述的整改措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得以改进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提高学生的中医药知识水平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巧,从而更好地运用中医药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2.增强公众对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认知和关注通过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和合作,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公众对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认知和关注度得到了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保健价值。

3.促进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整改措施的实施和整体效果的评估,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得以促进。

学校和社区的健康教育机构开始重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日常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讲课文档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讲课文档
案例分析
该社区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培训项目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为居民提供了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的平台,有助于提高 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案例四:某企业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计划
背景
健康管理计划
案例分析
某企业为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健康 素养,关注员工的亚健康问题,开展 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中医特色健康管 理计划。
03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课 程设计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内容分类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 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部分,涵 盖中医健康理念、中医养生方法 、常见疾病的中医防治、健康生
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知识点编排
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和接受 能力,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编排, 形成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知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中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 的教学水平和临床经验,为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教学方法
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 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
多元化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 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如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以满足不 同人群的需求。
案例分析
该学院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同时结合现代 医学技术,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医养生方法。
案例二:某中医院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探索
背景
某中医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经验。该医院注重将中 医特色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 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员的 学习效果。

中医特色健康宣教实施方案

中医特色健康宣教实施方案

中医特色健康宣教实施方案中医特色健康宣教是指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向公众传播中医特色健康理念和方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素养,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健康行为的改变。

中医特色健康宣教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宣教内容。

1. 传播中医养生理念。

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宣传中医养生理念,引导公众注重平衡饮食、适度运动、调适作息,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介绍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药有着丰富的养生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中药熏蒸等,这些方法在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脏腑功能协调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需要通过宣教向公众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这些养生方法。

3. 弘扬中医养生文化。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实践经验,通过宣教向公众介绍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让更多的人受益,从而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宣教对象。

1. 学校。

中小学和大学是宣传中医特色健康宣教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开展中医健康讲座、举办中医养生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

2. 社区。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等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健康宣教活动,向居民宣传中医养生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3. 医疗机构。

医院、诊所是人们就医的重要地方,可以通过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健康宣教活动,向患者宣传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中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三、宣教方式。

1. 举办健康讲座。

可以邀请中医专家、名医传人等人士,就中医特色养生理念、方法进行讲解,向公众传播中医养生知识。

2. 制作宣传资料。

可以制作中医特色健康宣教手册、宣传画册、宣传海报等宣传资料,通过发放、张贴等方式,向公众传播中医特色健康宣教内容。

3. 利用新媒体。

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中医特色健康宣教活动,制作推文、视频等形式,向公众传播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医特色: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供养情志指导七情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

(损伤五脏)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诚挚体贴全面关心有的放矢,因人施护清净养神宁心寡欲怡情畅志乐观愉快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七情致病悲惊饮食调护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按时定量调和四气谨和无味饮食清淡吃忌厚味卫生清洁习惯良好辨证施食相因相宜辩药施食特殊忌口因人施食因时施食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食物的性能1、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

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

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2、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

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

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3、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

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4、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

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5、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

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

6、发散性食物: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 ,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

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

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按食物的味分类分为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

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等,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类:杨桃、茶叶、豆豉等,用于风热感冒。

清热泻火类:苦瓜、苦菜、蕨菜、芦根、西瓜等,用于实热证。

清热燥湿类:茄子、荞麦、马齿苋等,用于湿热病证。

清热解毒类:绿豆、赤小豆、马齿苋、苦瓜、蓟菜、豆腐、豌豆等,用于热毒证。

清热解暑类:西瓜、绿豆、绿茶,用于暑热证。

清热利咽类:荸荠、罗汉果、青果、无花果等,用于内热咽喉肿痛。

清热凉血类:茄子、藕节、丝瓜、黑木耳等,用于血通便类:香蕉、菠菜、竹笋、蜂蜜、黑桃仁、黑芝麻等,用于便秘证。

祛风湿类:薏仁、木瓜、樱桃、鳝鱼等,用于风湿证。

芳香化湿类:扁豆、蚕豆等,用于湿温、暑湿、脾虚湿盛证。

利水类:玉米、玉米须、黑豆、绿豆赤小豆、冬瓜、冬瓜皮、白菜、鲤鱼等,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病、痰饮等。

温里类:干姜、肉桂、花椒、茴香、胡椒、辣椒、羊肉等,用于寒证。

行气类:香橼、佛手、刀豆、玫瑰花等,用于气滞证。

活血类:山楂、茄子、酒、醋等,用于血瘀证。

止血类:藕节、黑木耳等,用于出血等证。

化痰类:海藻、昆布、海带、紫菜、萝卜、橘络、杏仁、生姜等,由于痰证。

止咳平喘类:杏仁、梨、枇杷、百合等,用于咳喘证。

安神类:莲子、小麦、百合、龙眼肉、酸枣仁、猪心等,用于神经衰弱、失眠。

收涩类:乌梅、莲子等,用于泄泻、尿频等滑脱不禁。

辨证施膳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

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

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

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用药指导给药时间1、一般药,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2、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3、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4、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5、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6、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7、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 8、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9、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遵医嘱。

给药方法1、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或遵医嘱服用;2、急症、高热、危重病人遵医嘱服用;3、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4、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5、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6、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7、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8、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以预防呕吐;9、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神昏病人可给予鼻饲。

服药温度1、一般汤剂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道产生刺激;2、寒证用热药宜热服;3、热证用寒药宜凉服;4、一般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发汗解表药宜热服;5、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暑药等宜凉服。

中药内服法与护理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温服,服后加被并进热饮,已达到发汗驱邪的目的,但发汗不宜太过,以免损伤正气,伤耗阴液。

2、患者应避风寒,禁冷饮。

3、应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以防汗出过多。

4、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品。

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空腹服用,因其易伤脾胃,停泻即止,不宜再服。

2、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润下药,应于睡前服用。

3、服泻下药后注意观察大便的质、量、次数等变化,以免虚脱。

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辣之品。

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温里药的服法与护理1、服药期间宜保暖,防止风寒侵袭。

2、宜进温热饮食以加强药效,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3、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清热类药多属苦寒,易伤阳气,应中病即止,以免损伤脾胃。

2、清热类药宜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宜服清凉食品,忌辛辣油腻。

3、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用或慎用。

理气活血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理气活血类药多辛香燥烈,入药以丸剂多见。

2、理气活血类药性多走窜通行,易于耗血、动血,虚症患者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3、服药期间忌生冷寒凉,脾胃虚弱者应注意饮食调护。

补益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补益类药应于饭前空腹服用,以利药物吸收。

2、补益类药易使胃气壅滞,而造成消化不良,故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者慎用,或同时配用消导药。

3、外感期间不宜使用补益类药。

4、补益类药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应鼓励病人坚持服药。

5、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辛辣、生冷及纤维素多而不易消化食品。

安神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安神类药应于睡前半个小时服用,患者的病室应保持安静。

2、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好精神护理,特别应使患者在睡前消除紧张、激动情绪,保持平常心态。

3、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酒、茶等刺激性食品,晚饭不宜过饱。

康复护理指导、中医药特色的康复护理(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心理康复等)太极拳八段锦推拿按摩音乐疗法中医保健操中医特色专科护理重点专科专病的管理熟练开展辩证施护和专科(专病)特殊护理工作1、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五表书写合格率≥ 95%2、制定单病种护理常规并开展单病种护理工作(三级医院甲单≥2个,乙单≥4个;二级医院甲单≥1个,乙单≥2个)3、开展健康教育工作4、配备适应专科(专病)业务工作需要的专科设备。

(设备完好率100%,进行专科设备使用效益分析)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测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40分)1、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2、七情指(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七种情志表现。

3、给药时间而言,一般药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4、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温性)、(寒)、(凉)、(平)、(补益)(发散类)共七类。

5、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壮阳)、(滋阴)、(养血)的作用。

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平补)三类。

6、中医药特色的康复护理(语言)、(肢体功能)、(心理康复)三个方面7、服泻下药后注意观察大便的(质)、(量)、(次数)等变化,以免虚脱。

二、选择题(30分)根据食物的性质对下列食物进行分类止咳平喘类:杏仁、梨、枇杷、百合利水类:玉米、玉米须、黑豆、绿豆赤小豆、冬瓜、冬瓜皮、白菜、鲤鱼等清热解暑类:西瓜、绿豆、绿茶补血类:猪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发散类食物:猪头、鸡头、公鸡、各种野味、蘑菇、香椿、虾、蟹通便类:香蕉、菠菜、竹笋、蜂蜜、黑桃仁、黑芝麻等,用于便秘证。

三、简答题(30分)1、简述辨证施膳的具体内容(20分)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

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

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

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2、理气活血类药的服法与护理有哪些(10分)(1)理气活血类药多辛香燥烈,入药以丸剂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