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050能源路线图
欧盟发布工业碳管理战略

欧盟发布工业碳管理战略2024-02-21欧盟发布工业碳管理战略2024年2月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工业碳管理战略,阐述了如何可持续地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以实现2040年减少90%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2050年“净零”目标。
(1)欧洲工业碳管理现状欧盟已经制定了多项支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相关基础设施需求的政策,如制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相关监管规则的“CCS指令”(2009/31/EC)、支持二氧化碳运输基础设施项目的“TEN-E法规”、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定价的“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碳去除认证框架提案”、承认碳捕集与封存是战略性净零技术并提出到2030年每年封存5000万吨二氧化碳目标的 “净零工业法案”等。
基于这些政策,已有20个成员国将工业碳管理解决方案纳入其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草案,7个成员国也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纳入其恢复与复原力计划。
丹麦和荷兰已经制定了有效的碳捕集国家补贴计划,并与挪威、冰岛一同率先进行工业规模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对陆上和海上封存许可证的商业兴趣越来越大。
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目前也正在制定碳管理战略。
此外,为了支持碳捕集与利用,欧盟于2021年成立了利益相关者对话平台CCUS论坛。
尽管有支持工业碳管理的政策和规划的项目,但欧洲可运营的大型项目仍然有限,面临着以下挑战:①由于面临着前期投资成本高、二氧化碳定价的不确定性以及低碳产品供需匹配的关注度低等问题,因此在建立可行的商业案例方面存在挑战;②缺乏贯穿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监管框架,特别是在工业碳去除和某些二氧化碳利用方面;③首批参与构建碳价值链的企业还面临二氧化碳特有的跨价值链风险,如泄漏责任、运输或封存基础设施的不可用性等。
④协调和规划不足,特别是在跨国界情况下;⑤对私人和公共投资的激励措施不足。
(2)欧盟工业碳管理的愿景目标欧盟工业碳管理的愿景是建立工业碳管理解决方案的单一市场,并作为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关键组成部分。
欧盟碳中和之路专题研究报告能源、工业转型的过程与博弈

欧盟碳中和之路专题研究能源、工业转型的过程与博弈1、欧盟:1990 年碳达峰,2050 年碳中和1.1、《欧洲绿色协议》:八项目标与三项保障欧盟整体于 1990 年实现了碳达峰,其中各个国家普遍于 20 世纪 90 年代实现了碳达峰,德国等9个成员国于1990年碳达峰,其余18个成员国分别在1991-2008 年碳达峰,时间横跨约 20 年。
尽管在 2011 年,欧盟委员会就提出了针对 2050 年的低碳路线展望(较 1990 年下降80%-95%的减排目标),但直到 2018 年 11 月,“碳中和”的愿景才被首次提出。
在 2050 年欧盟实现碳中和的长期战略愿景提出一年后,2019 年 12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成为新时期欧盟气候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旨在使欧洲到 2050 年成为变化总体影响为零的气候中和第一大陆。
具体目标为:2030 年欧盟必须缩减碳排放至少55%(相较 1990 年),并在 205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还提出了一系列关键政策和措施的初步路线图。
《欧洲绿色协议》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提高欧盟在 2030 年和 2050 年的气候目标;(2)提供清洁、负担得起和安全的能源;(3)动员工业发展清洁循环经济;(4)以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方式建造和翻新;(5)加快向可持续和智能交通的转变;(6)从“农场到餐桌”:设计一个公平、健康和环境友好的食品系统;(7)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8)实现无毒环境的零污染目标。
为了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欧洲绿色协议》还设计了一套保障性框架:(1)将可持续性纳入所有欧盟政策(包括投资、预算、研究创新、培训等);(2)气候外交;(3)《欧洲气候公约》。
2020 年 12 月,欧洲议会、欧洲联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签署了关于 2021 年立法优先事项的联合宣言,将《欧洲绿色协议》列入欧盟委员会 2019-2024 年度六项委员会优先事项之首。
欧洲碳中和路径

欧洲碳中和路径
为了实现碳中和,欧洲联盟(EU)和欧洲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目标。
其中,最重要的是欧洲绿色协议和欧洲绿
色新政。
欧洲绿色协议是欧盟为了实现碳中和而制定的一项具
体计划,旨在在2050年之前将欧洲的碳排放量降至净零,并
致力于提高可持续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欧洲绿色新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包括提高能源效率、
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低碳交通等。
这些政策强调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欧洲国家还采取了其他一些重要的
措施。
例如,加强碳定价和碳市场的运行,通过给排放企业定价,鼓励他们减少排放。
此外,欧洲国家还在推动能源转型,
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
此外,通过鼓励绿色创新和技术发展,欧洲国家正在加快推动
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进程。
为了实现碳中和,欧洲国家还与其他国际伙伴合作,通过国
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例如,欧洲联盟与其
他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
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欧洲联盟还积极开展国际间碳交
易和碳市场合作,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全球碳中和的实现。
可持续发展路线图

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可持续发展路线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能源路线和环境路线,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一)能源路线1.能源路线最主要坚持的原则是:开源节流。
2.能源路线的主要内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使用●采用碳捕捉与储存技术(CCS)●智能电网的实现与构架●实现全面节约能源的方案3.能源路线的具体实施:●2020年前后,突破新型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初步形成煤基能源与化工的工业体系;突破新型轨道交通技术、纯电动汽车,初步实现地面交通电动化的商业应用;在充分开发水力能源和远距离超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技术的同时,突破太阳能热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初步形成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的技术体系和工业体系;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重点提出必须搞好能源供应多元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
●2035年前后,突破生物质液体燃料先进技术并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突破大容量、低损耗的电力输送技术和分散、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技术以及分布式电网技术,电力装备安全技术和电网安全新技术比重将达到90%,初步形成以太阳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等为主的分布式、独立微型电网的供电和输电系统;突破新一代核电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为形成中国特色核电工业提供科技支撑。
●2050年前,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海洋能发电等技术,基本形成化石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核能、水能等多元能源结构,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支撑的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体系。
●碳捕捉和储存技术贯穿于技术发展的始末,实现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大气含量。
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在化石燃料使用比例较高的情景下将有助于减少32%的碳排放,在另一些情景下将有助于减少19%至24%的碳排放。
●大力提倡能源节约意识,制定配套的能源使用制度和奖惩措施,保证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从目前的高燃料成本、低设施支出转向高设施支出、低燃料成本。
欧盟碳减排目标的经济可能性评估

欧盟碳减排目标的经济可能性评估作者:石莹刘昌新吴静王铮来源:《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选取1994年至2009年欧盟27国的人口、经济和能源数据,利用碳排放动力学模型对欧盟关于2050年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80-95%的承诺进行预测,并对欧盟目标下的减排情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以当前的技术进步速率下,沿最优平稳经济增长路线,到2050年欧盟的碳排放量将为775.608MtC,达不到预定的减排要求;(2)在最优经济增长速度得出总能源消费量的基础上,采用调整能源结构与碳捕捉技术,预期可以达到设定减排80%的任务。
其每一期的煤炭占比、石油占比、天然气占比应分别有4%、2.26%、1.23%转移至非碳能源占比,非碳能源的上升速率应达到2.21%/年;(3)若以历史的能源结构转移趋势预测未来的能源结构占比,即使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捕捉技术的预期目标,欧盟仍然达不到在2050年的减排目标;(4)考虑欧盟提出的四种减排路径上下限组合,可预计出到2050年欧盟的减排范围在80.51%-87.16%;(5)若欧盟重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即使考虑欧盟制定的减排路径,仍存在着达不到减排预期的可能。
关键词:碳排放;欧盟;能源结构;情景分析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3.0031 引言减缓气候变化、防止全球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国应该分别承担多少碳减排的义务,成为争论的焦点。
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欧盟承诺碳排放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80-95%[1],2011年12月15日欧委会发布―2050能源路线图‖,并为实现到205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下降80%至95%这一目标的设置了具体路径。
同时,在2012年的《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到期后,欧盟愿意继续签署第二阶段承诺期。
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

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
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提出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计划),其目标是加速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实现欧盟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80-95%的目标。
计划确定了六大优先技术领域:
1. 风能
2. 太阳能
3. 生物能
4. )
5. 智能电网
6. 核裂变能
计划为这些技术领域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和投资目标。
例如,到2020年使风能发电量达到欧盟用电量的14%,太阳能发电量达到3.5%。
同时还设立了财政支持计划,以激励私营部门和成员国政府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力度。
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方面,欧盟提前实现了2020年的目标。
生物燃料的使用也有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正在加速开发。
智能电网的示范项目也在欧洲各地展开。
总体来说,计划为欧盟实现低碳经济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在不同技术领域,克服了技术和经济障碍,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
计划的成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欧盟发布2050年氢能路线图

欧盟发布2050年氢能路线图欧洲燃料电池和氢能联合组织(FCH-JU)在2月下旬发布《欧洲氢能路线图:欧洲能源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了面向2030、2050年的氢能发展路线图,为欧洲大规模部署氢能和燃料电池指明方向,阐明了发展氢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为欧盟创造约1300亿欧元产值,到2050年达到8200亿欧元。
报告最后为氢能产业各利益相关方提出了战略性发展建议。
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欧洲能源转型必须大规模部署氢能1、氢能是建筑、交通和工业大规模脱碳的最佳选择(1)欧洲建有庞大的天然气供应网络为工业、家庭供暖和发电提供服务,氢能将为这一网络脱碳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将氢气混合到现有天然气网中进行输配,甚至直接输送纯氢气,或者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制成的合成天然气代替天然气。
使用基于燃料电池的热电联产技术可提高天然气供暖系统的能效。
(2)在交通运输部门,氢气是卡车、公共汽车、轮船、火车、大型汽车和商用车最有前途的脱碳选择。
燃料电池比电动汽车电池和内燃机消耗的原材料少得多;与快速充电相比,氢燃料补给设施仅需要城市和高速公路的十分之一空间;供应商可灵活供应氢气,而大规模部署快速充电设施需对电网进行重大升级。
在航空领域,氢和合成氢燃料是大规模脱碳的唯一选择。
(3)工业领域可以燃烧氢气供热,并可将氢气或氢基合成燃料作为原料。
例如,氢气可作为炼钢过程中的还原剂,还可用作炼油厂氨生产和加氢处理的原料。
氢气与二氧化碳一起,可取代烯烃和烃类溶剂生产中的天然气。
2、氢能可实现跨部门、时间和地点灵活转移能源,在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发挥系统性作用氢能是实现终端用能耦合的唯一大规模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可进行灵活存储,并分配至终端用能部门满足能源需求;电网融合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加大短期和长期供需不平衡,虽然储能电池和需求响应可提供短期灵活性,但氢能是唯一可长期储能的大规模技术;通过管道、船舶或卡车中长距离输送氢气,可将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地区与需求中心连接起来,且成本远低于输电线路。
欧盟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欧盟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欧盟作为全球经济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欧盟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和技术的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普及。
本文将从欧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程、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程1.1早期阶段欧盟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初。
当时,欧洲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成为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因此,在1970年代末期和1980年代初期,欧盟开始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进行投资和支持。
此阶段主要关注于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尝试。
1.2中期阶段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欧盟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逐渐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在此期间,欧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包括资助新能源汽车研发、建立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制定新能源汽车标准等。
1.3现阶段目前,欧盟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旨在通过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重手段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2013年,欧盟提出了《2050年低碳路线图》,明确提出要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0%至95%,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的减排手段之一备受重视。
欧盟通过建立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制定新能源汽车标准和规范,资助相关政策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二、政策支持2.1资助政策欧盟通过设立多项资助计划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
例如,欧盟设立了“清洁能源未来计划”以及“欧洲清洁交通平台”等资助项目,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进行支持和投资。
2.2法律法规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和规范,包括新能源汽车排放标准、充电设施标准等,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改进和市场普及。
2.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欧盟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资助来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委员会15日发布“2050能源路线图”,即实现欧盟到2050年碳排放量比1990
年下降80%至95%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
据欧委会介绍,欧盟将通过四种路径的组合来实现这一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使用以及采用碳捕捉与储存技术(CCS)。
欧委会设计了不同的情景,以预测不同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在未来所占的不同比例。
这几种情景的最终结果都是实现减排80%至95%的目标。
欧委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京特·奥廷格说:“只有采用新的能源模式,才能保证我们的能源系统在未来具有竞争力与可持续性。
”
欧委会表示,研究结果表明依靠目前的技术达到2050年的减排目标是可行的,且成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
预计到2050年,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情况下,欧盟能源系统完全成本(包括燃料、电力、资产成本以及购买设备和节能产品的费用)将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4.6%,而2005年的这一比例为10.5%。
在路线图中,可再生能源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欧盟预计,到2050年其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需求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0%上升到55%以上。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欧盟同样雄心勃勃,希望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
欧盟预计,到2030年其初级能源的需求将比2005年的峰值下降16%到20%,到2050年时下降32%到41%。
至于核能,欧盟对成员国是否使用核能持中立态度,但其设计的一个情景预计核能仍将在未来的能源版图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即到2050年核能占全部能源需求的比例仍将维持在15%至18%之间。
欧盟还将大力发展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特别是当核能及可再生能源不能大量替代现有化石燃料的情况下,更会通过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实现减排的目标。
欧盟预计,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在化石燃料使用比例较高的情景下将有助于减少32%的碳排放,在另一些情景下将有助于减少19%至24%的碳排放。
从能源成本结构看,欧盟将从目前的高燃料成本、低设施支出转向高设施支出、低燃料成本。
设施支出包括电厂、电网、工业能源设备、加热及制冷系统、智能电表、绝缘材料、效率更高的交通工具、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等。
欧盟预计2011年到2050年,用于电网系统的建设支出将高达1.5万亿至2万亿欧元,同时化石燃料进口的支出将大大低于目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