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导论 第三课 杂志1
大众传播学导论提纲

龙《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1、传播学研究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2传播学研究发端于30、40年代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3、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1)拉斯韦尔:五W模式(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3)卢因:守门人(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4、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容上看,有差别。
(4)从研究方法上看,单调(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5、传播学研究的方法(1)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容的反应。
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第一章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传播的定义:(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第二节传播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信号: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不仅表示……,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
区别:(1)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用,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
而符号具有超越时空力量。
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在广阔的空间围和时间围发挥作用。
(2)符号是人类独有的。
(3)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掩盖下的性质特征和围。
(指抽象能力)共同性:指说性3、意义理论、语言一般特性、传播互动障碍、语言互动原则(教材缺,参见大纲)第三节传播的基本要素及方式教材中九要求,与大纲八要素比(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传播效果、经验围、反馈)增加能力和行动。
大众传播学笔记

⼤众传播学笔记《⼤众传播学导论》——陈龙绪论⼀、内容提要,要点提⽰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的⼀门科学,具体地说,它要研..及规律究⼈类传播的内容、⽅式、⽅法,传播的社会作⽤,传播的效果、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它不仅要研究⼈们怎样使⽤媒介,⽽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义的传播学以⼈类⼀切传播⾏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以⼤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理学、政治学的⼀个分⽀⽽进⾏研究的,并诞⽣了传播学界“五⼤先驱”: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20C五六⼗年代传播学进⼀步发展为⼀门独⽴..的学科。
3.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
..学派和批判4.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批判..范式。
..范式、闸释5.传播学的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较。
第⼀节传播学界说⼀、什么是传播学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主流的现象..)的⼀门科学。
..及其规律传播学以⼈类传播的社会作⽤出发,利⽤社会⾏为科学的⽅法,研究⼈类传播的⼀般规律,其⽬的在于提⾼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传播的作⽤,促进社会发展(⼴义、狭义)⼆、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在⼆战以后出现,⼆战前⼣美国进⼊垄断资义阶段,社会⽭盾重重经济危机频发,⼯商业竞争激烈,⼯商业界便利⽤⼤众传播媒介竞争,美国政界也很重视⼤众传播媒介的作⽤。
⼆战刺激了西⽅传播学的研究。
△传播学界五⼤先驱:①(美)拉斯韦尔(政治学家):5W模式,从宣传..⾓度出发研究。
(社会传播三项功能)②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理学家):从社会学...⾓度,意见领袖,⼆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抽样调查,量化么分析)③卢因(社会⼼理学家):守门⼈(新闻传播过程内在机制理论)④(美)霍夫兰(实验⼼理学家):个⼈差异论,军队)⼼理实验⽅法引进传播学领域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⑤施拉姆(新闻学家)——传播学理论集⼤成者,开⼭..⿐祖:研究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定义要点: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要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人类传播活动但其它传播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作为研究对象。
其它传播现象:蝙蝠的超声波行为、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月亮引起地球潮汐等等。
传播发展的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信息接受规律二、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三传播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
2、互动性。
3、开放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四传播学的研究体系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传播学与社会学2、传播学与心理学3、传播学与人类学4、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体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5、传播学与历史学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绪论思考题]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3、解释概念并分别说明其创建者的主要贡献: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传播学奠基人简介[本章补充资料]传播学的奠基人1、拉扎斯菲尔德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研究的过程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三)文献综述 3、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1)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的内容
·每一项研究的理论背景 ·研究方法 究设计
(一)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 2、观察对象
被直接观察、分析、描述的变量 3、分析单位和观察对象的关系
(1)有时候,分析单位就是观察对象,比如“某某日报读者调查” (2)但有时候,两者不同,比如“我国城市家庭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调查”
分析单位:家庭 观察对象:个人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1、避免“虚假关系”
“媒体接触行为会影响人际交往活动,接触媒体越多,则人际交往活动越多”
2、判断“谁因谁果” 标准:
第一,考察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第二,两个变量里,具备更大可变性的应该是结果,更不容易被改变的 变量应该是原因。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二、研究设计
(四)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收集或资料时所采用的具体手段。 2、选择研究方法要看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
(1)了解一群人的媒介接触行为和态度观念特征——调查法 (2)寻找因果关系——实验法 (3)考察一群人对生活世界和传播现象的解释,以及如何作出媒介选择——定性田野研究 (4)确认媒体产生了哪些内容模式——内容分析法 (5)理解媒体对话题的看法、立场、态度——文本分析法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二)研究问题 1、研究领域 (1)按照传播层级划分
人内传 播
人际传 播
群体传 播
大众传 播
第一节 研究的过程
(二)研究问题 1、研究领域 (2)按照研究对象划分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一、绪论复习提示本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以及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差异这几个大问题。
总体来说,这一章的内容属于传播学理论中最最基本的知识,知识点比较多,较偏重理论。
从历年的考试题目来看,涉及本章中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在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上。
其中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概率稍大,论述题的考察可能会偏重学派理论上,同时研究方法这一知识点较容易结合实践题考察。
在复习时,建议考生熟记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如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这些研究学派上,同时其中的代表人物一类的名词也极易出现,还要研究范式等这类直接给出概念的名词。
其次是清楚记忆研究方法步骤,能够在分析实际案例问题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再次是宏观的记忆,如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异同,这类问题容易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二、绪论知识框架图总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绪论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和批判研究方法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阐释范式和批判范式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步骤传播学研究的步骤西方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研究风格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三、绪论考点与解析(一)总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的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等,不仅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媒介,而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生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并诞生了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威尔•施拉姆。
大众传播学导论

传播学杨向敏绪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自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生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并诞生了传播学界五大先驱: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传播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有: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
4、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
5、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研究步骤:①研究论题的选定;②确定与论题相关的问题;③文献探讨;④拟定研究假设与研究问题;⑤调查与实验设计;⑥调查代理机构与外勤服务机构;⑦资料分析和解释;⑧重复实验【方法有四种——逐项重复;操作上的重复;测量工具的重复;建设性的重复】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①研究风格: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新闻学则以“术”为重点;②研究对象:新闻学研究的范围相对来说要窄,传播学研究的范围要宽的多。
③研究内容:新闻学侧重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各种内容;传播学除了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内容外,还把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其他各种信息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
④研究方法:新闻学研究方法十分单调,所接触的面也相对比较狭窄;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则比较多。
综上所述,在研究传播信息这一点上,传播学与新闻学是共性与个性、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的关系。
第一章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传播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①传播史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②传播是由传播关系组成的。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三章

第四节 信息与新闻
三、一致之处:信息量大的事件,通常发生的可能 性比较小,而越是不常发生的事越具有新闻的新鲜 性,所以信息量越大,越具有新闻报道的可能,新 闻传播中所含的信息量越大,消除受传者,不确定 性越多,就越能得到受传者的欢迎。
藏头诗与密码
《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 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取玉麒麟”的故事 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 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 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 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
第三章 传播与信息
内容提要 1、信息的含义及其与传播的关系 2、信息的传递 3、信息源与信息量 4、信息与新闻
第一节 信息的内涵
一、信息的含义 维纳定义: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并且 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 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的名称。 申农定义: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 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较典型观点:信息的含义应包括①消除不确定性 ②事物的有序性、组织性形式③事物的表认为,信息应为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 广义:所有与信息有关的内容 狭义:研究信息量、信息源的统计结构以及信息 的编码问题(是脱离载体或依附物质的内容)。 二、信息与传播的关系 传播尤其是媒介传播中的信息是狭义信息。 3超创意可口可乐广告.flv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导论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为后续分析 做好准备。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的基 本情况和数据的分布特征。
结果解读
结合研究问题和假设,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推论性统计
运用推论性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 析等,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文本分析法的优点可以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揭 示文本中的潜在信息和含义。
文本分析法的缺点
对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分析过程可能较 为复杂和困难;同时,文本分析的结果也受 到分析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04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问题明确
确定研究主题
01
明确研究兴趣点和目标,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03
受众行为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
介绍受众行为研究的经典理论和 方法,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 分层理论等。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探讨新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在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大众传播学研究可以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如计算传播学、数据 驱动的传播研究等,以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在大众传 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的发展,这些技术将在大众传播 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自动化数据收集、智能数据 分析等。
结果呈现
将研究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 呈现,提高结果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时389.htm
网站
•
《新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
如何评价我国当代政经杂志的社会政治影响。
1998年秦朔的分析
政经杂志在杂志业中的地位(从杂志本身的popularity 来看)
• 党委主办
中共中央主办的 《求是》
• 行政机关和中央各部委的部门行业性刊物等等。 • 社团主办的刊物
《南风窗》:广州共青团委主办, 《知音》:湖北省妇联
• 出版社/通讯社办杂志 新华社主办:半月谈、《瞭望》周刊 • 科研院所的专业刊物 学术刊物
集中化的报业结构:党委刊物居于核心
• 影响力最大
• 但是较报业和电视业的集中特征要弱
最成功杂志的营业额
• 我国最成功杂志的年营业额在2000到3000万美元, • 相当于美国杂志排250位左右的水平。 • 美国最成功杂志的年营业额为11.7亿多元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杂志业还有很大的产业扩展空间
杂志业的增长
广告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997~2001)
• • • • 电视: 14.8% 报纸:15.6% 杂志:17.2% 广播: 16.6%。
《南风窗》
「傳播改革開放的新觀念,新事物,新潮流,新趨勢,做 政治與經濟、理論與實踐、領導與群眾、幾代人之間的橋 樑。」 /
《中国新闻周刊》
2000年创办 /wiki/%E4%B8%AD%E5%9B%BD% E6%96%B0%E9%97%BB%E5%91%A8%E5%88%8A
《知音》
《新周刊》
这是一本有态度的杂志。从“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 为了‘新’一点”,到“观点供应商”和“时代前沿 观察家”,它始终以“新锐”的旗帜励志奋进,为当 下的中国生活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气质,并在引领 主流的过程中,使自己成长为主流的一分子。 这是一本有温度的杂志。它敏感的神经连接着这 个十年里人民奔流不息的情感冷暖,一个时代的情绪 心态凝结在这本杂志当中,化为血液的粘稠度和身体 的温度,历史也因此成为有生命的活的历史。
三大新闻杂志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 Time时代周刊,News Week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三大财经杂志在商业和经济生活中的影响
• 三 大 财 经 杂 志 : Fortune ( 财 富 ) ; Forbes ( 福 布 斯 ) ; 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 • 社会影响 商业周刊:“We don’t just listen to the greatest minds in business.They listen to us.”
三大新闻与三大财经杂志的流行度
• 《时代》的发行量进入了前十名 • 都进入了美国杂志营业额的前15名
得到的认识
• 社会影响力建立在其商业成功的基础上
美国杂志营业额前15名(单位:千美元)
排名名称 1 电视指南 2 人物 3 时代周刊 4 运动画刊 5 好家与花园 6 新闻周刊 7 读者文摘 8 游行 9 商业周刊 10 财富 营业额 1,172,127 1,155,395 962,651 905,313 595,667 594,181 543,674 532,947 499,732 379,921
6 广东 《家庭》 (月发量) 7 广东 《第二课堂》 (月发量) 8 团中央 《青年文摘》 (月发量)
305
280
半月刊
半月刊
213
半月刊
半月刊 月刊
9 广东 《家庭医生》 192 (月发量) 10 浙江 《小学生时代》 160 (来源:中国期刊协会)
广告收入排行
广告收入最好的几类杂志
市场取向杂志的特点
市场类杂志的生态 按内容及趣味分
• • • • • 时尚 汽车 军事 财经 时政
按读者定位分(盈利模式)
• 大众化杂志 • 小众化 中产阶级属性 • 打工杂志 • 行业杂志
杂志数量的增长
1970年代末:不到1000种 1990年代后期:8000多种(尚不包括1万多种内 部期刊)。
《财经网》/ 胡舒立
• 创办的《财经》诞生不久即获得“muckraker(扒粪者)” 的公众印象。她也因此被美国的《商务周刊》评为胡舒立: 50位“亚洲之星”之一。她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记者, 获得的评语是“ 中国最危险的女人”。 • 她最大的贡献,“是最早系统化地引进现代新闻理念,并 且不遗余力地实践和推广”,由此,正如她自己所希望的 那样,不仅是历史的记录员,而且“推动社会进程”。
杂志的社会政治角色
主要表现在时政杂志和财经杂志的影响力上 两类时政杂志
传统的时政杂志
• 《半月谈》、《瞭望》、《时事报告》等 • 主要是党和政府声音的传递者。
新型时政杂志
• • • • 《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 所获得的影响力(影响政府和社会进程的能量)较为有限 与美国杂志的比较 与报纸的比较
排名名称 营业额 11 福布斯 374,029 12 好主妇 360,419 13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354,959 14 PC杂志 344,386 15 家庭圈 338,532
今天中国的政经杂志影响是不是在增强?
相对于报纸电视等媒体而言?
《财经》是双周刊,发行量虽然只有10万份,常年广 告收入却达2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盈利最高的报刊之一, 并且在中国的决策圈中有一批忠实的读者
2003年,期刊广告收入已经增加为23.38亿 元人民币 ,比2000年增长了1倍多。 杂志的广告增长速度快
总结
虽然相对弱势 但成长空间比较大 且增长速度比较快
下一个问题
杂志行业内部,这种经营状况的分布如何?
发行量排行 编号 期刊名称
发行量(万册) 刊期
1 《半月谈》(含时事资料手册) 450 半月刊 (期发量 2 《读者》(含乡村版) 500 半月刊(月发 量) 3 《知音》 423 半月刊 (月发量) ) 4 《故事会》 372 月刊 5 《时事报告》(中学生、大学生版) 370 月刊
• 中国杂志发行量排行(参见表格) • 传统的政经杂志失去了读者的宠爱(主要靠行政订阅维 持)。 • 新兴的政经杂志尚未取得足够稳定的市场成功(在市场占 有和营业额上比不上通俗杂志)。 • 赢得读者青睐的主要是一些非政经的、以娱乐生活为内容 主导的杂志,如妇女杂志、文摘杂志、娱乐杂志、健康杂 志等。
杂志业结构的变迁
仍然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刊物数目在逐渐减少,影响力也在 减少
• • • • 党委的机关刊物 部分事业或行政单位支持的刊物 社团刊物 “内部刊物”
市场取向部门:市场取向的刊物大为增加
• 新兴的市场取向的杂志 《新周刊》:由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主办。 《财经》: • 有的从传统转化而来 《南风窗》 《瞭望》创办《瞭望东方周刊》
从广告收入来看,我国杂志的产业重要性略弱于三 大传媒 杂志的盈利模式
销售 广告
• DM杂志
与其它国家的比较(中美比较,参考秦朔的文章)
1998年
• 我国杂志业的广告额为8.9亿人民币 • 相当于美国杂志广告额的不到1%;
2000年
• 我国杂志业的广告额为美国杂志广告额的6%。 • 相对比重(杂志广告占媒体广告的份额) 我国杂志广告占媒体广告10%的份额;欧洲国家约占10%-15%; 美国约占20%-30%。
• 中国会变成一个热爱杂志的国度吗? • 城乡分化、阶层分化、年龄分化
二、中国杂志业的结构与制度变迁
变迁的基本动力过程
商业化/市场化 集团化/再集中化
改革之前中国的杂志业结构
事业单位,国家所有,由国家财政支持
杂志业的基本结构体系
按主办单位进行细分 党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都有自己的刊物:
6 广东 《家庭》 (月发量) 7 广东 《第二课堂》 (月发量) 8 团中央 《青年文摘》 (月发量)
305
280
半月刊
半月刊
213
半月刊
半月刊 月刊
9 广东 《家庭医生》 192 (月发量) 10 浙江 《小学生时代》 160 (来源:中国期刊协会)
在美国,杂志具有较大的社会政治影响。
DM杂志
中国 杂志与通俗文化
• 早年: 《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故事会》 • 近年 《知音》、《家庭》等大众化杂志的影响 中产阶层的消费杂志(包括一些兴趣杂志) 面向打工者人群的打工杂志
《读者》
“中国人自己的心灵读本” 《读者》1981年创刊以来,月发行量3万册。到 2005年,月发行量已超过900万册,跃居中国期 刊排名第一位,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位,世界综合 类期刊排名第四位。累计发行9亿册,具有亿万 读者所认可的文化关怀
与他国的比较
中国
• • • • • 中国居民平均每年每人拥有2.32册期刊(2003) 几乎每天都读杂志的固定读者占居民总数的4% 目前中国各类期刊所拥有的日均读者总数为2.31亿 期刊尚未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2003年,中国有杂志8000种左右。
美国:
• 美国人偏好杂志(The American People have a tremendous appetite for magazines) • 大约有90%的美国成年人每个月都阅读10本杂志或以上。 • 总体数量:1.8万种杂志左右 杂志的流行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富裕程度
时尚类
• 《时尚》、《世界时装之苑》《瑞丽》 • 2004年上半年,广告刊登总额占杂志广告总额的比例为38%
财经类
• 《财经》 • 2004年上半年,广告刊登总额占杂志广告总额的比例为14.59%
计算机类
萎缩的杂志
行业类期刊
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的未来?
个性化特征的媒体 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三、杂志的社会文化及社会政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