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生物地理

生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摘要:在2010年浙江野外实习中,我们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了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认识,掌握了群落调查的方法,并调查了解了植被分布影响的主要因素,深入理解了地形、地貌与植物分布的关系,土壤与植被分布的关系,气候与植物分布的关系和人类活动与植物分布的关系。
关键词:西天目山、植被垂直分布、典型植物一、西天目山概况天目山为浙江省第一名山, 以“天目灵山”佛教圣地著称, 并以茂密华盖的森林而驰名; 是现代风景旅游名胜区, 更是国家级和国际“MAB”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位于抗州市西北94km , 地处东经119°24′11″~ 119°27′11″, 北纬30°18′30″~ 30°21′37″, 属浙江省临安县管辖。
天目山由东、西天目两部分组成, 两主峰相距8165 km。
山顶各有一池, 形似双目, 故名。
天目山古称“浮玉”。
天目山名始于汉代, 距今已1500 余年。
该山地处浙皖两省交界处, 为浙江西北部之最大山脉。
脉向自西南—东北。
南起安徽省绩溪, 入浙后向东北延伸, 经临安、安吉至德清境内, 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 m ) 是位于山脉部, 系长江与钱塘江分水岭。
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呈梯级下降, 消失于长江三角洲平原。
东天目山的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 西天目山的原生植被保存完好。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划定于西天目山双清溪峡谷一带。
占地面积1050 公顷, 为一坐北朝南的“中山峡谷区”, 相对高度1200 m。
(自350 m~ 1506 m ) , 山势陡峻、悬崖绝壁、沟谷错落、溪水清彻。
天目山植被天目山区域地质位于扬子准台地南缘钱塘凹陷褶皱带。
是我国地质最古老的地区之一。
于古生代下志留纪前加里东运动后上升为陆。
之后燕山期酸性和中酸性岩浆广泛喷发, 组成了天目山系主体。
地层以火山岩为主, 约占保护区90%。
全部由侏罗纪中统黄光组组成; 沉积岩只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和西南部边缘, 由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和西阳山组, 奥陶系下统印渚埠组等组成。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野外实习在生物学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探索生命奥秘,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3日至7月11日,前往浙江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场为期九天的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板块,我们将结合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总结本次实习的收获和感悟。
二、实习内容1. 植物实习在天目山,我们见识到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识别了许多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标本制作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制作植物标本,掌握了叶脉纹理、叶质、花序和果实类型等科学描述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分类学知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2. 动物实习在动物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扫网、空网、毒瓶毒箱等捕虫工具,对天目山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学会了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将捕获的昆虫制作成标本,为学校标本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多种鸟类和水生生物,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 微生物实习在微生物实习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土壤样本,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对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1. 知识层面: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学到了许多实践技能。
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方面,我们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完善,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实地考察、标本制作、土壤样本采集等多种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学术研究、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环保意识:在天目山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加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目录绪言实习简介。
1 实习目的。
1 实习路线。
1 西天目山简介。
1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1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
5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绪言实习简介实习目的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西天目山简介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
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
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
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
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811b2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5.png)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第一篇: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目录绪言实习简介。
1实习目的。
1实习路线。
1 西天目山简介。
1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1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
5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绪言实习简介实习目的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西天目山简介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
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
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
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
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前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区,是我国中亚热带具有代表性的山地。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自然地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以及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实习内容1. 样方调查我们采用样方法对天目山地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
于海拔500米左右处开始一天的实习,同学们分为五组,用明黄色玻璃绳围起5m×5m的样方,仔细清点样方内的乔木、灌木与草本。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对天目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有了初步了解。
2. 植被分析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天目山的古树、大乔木、稀有植物等,分析了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生态适应性。
3. 地形地貌观察天目山山地海拔在240-1506米间,相对高差达1200米。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地形地貌进行了观察,了解了天目山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目山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众多珍稀物种。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了天目山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样方调查、植被分析和地形地貌观察等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四、结论本次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了解了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目山综合实习报告

一、前言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江南第一山”。
2021年,我有幸参加了天目山综合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天目山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天目山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植被等。
2. 掌握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国生态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3. 学习天目山的文化传承,了解其历史、民俗等。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地质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的地质公园,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等。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岩石类型、分析地质构造,提高了自己的地质素养。
2. 植物调查我们深入天目山腹地,进行了植物调查。
通过观察、记录、采集等方式,了解了天目山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珍稀植物、药用植物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分类、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3. 生态保护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生态保护项目,了解了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我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文化传承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的文化遗址,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民俗等。
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感受到了天目山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5. 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解决,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四、实习体会1. 自然环境天目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质构造独特,植被类型多样。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宝贵,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国生态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文化传承天目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范文2篇

2024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范文 (2)2024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范文 (2)精选2篇(一)尊敬的导师:您好!我是XX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非常热爱动物与植物,并对天目山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非常荣幸地能够有机会参加2024年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项目,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我希望能够通过实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首先,我将尽全力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动物和植物学知识,包括天目山地区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
在实习期间,我会仔细观察和记录动物和植物的行为,了解它们与环境互动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同时,我会通过参与团队的科研项目,学习和运用科学实验技术方法,深入研究和分析动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其次,我将积极参与保护天目山生态环境的行动,在实习中主动参与天目山保护区的生态保护项目,给予动植物以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同时,我会积极宣传和推广环保意识,在实习结束后,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行动,为天目山的生态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最后,我会认真总结实习经历,撰写实习报告,并参与实习项目中的宣讲活动,与同学们分享我的实习心得和感悟,激发更多人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学习兴趣。
感谢导师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全力以赴,尽我所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通过这次实习,我相信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和植物,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对导师的支持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此致敬礼XX2024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范文 (2)精选2篇(二)尊敬的导师:您好!我是XXX,一个对动植物生态充满热爱和好奇心的学子。
非常感谢给予我这次到天目山进行动植物实习的机会。
我相信这将是一次对我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并且对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被大自然的奇妙和多样性所吸引。
我希望通过这次实习,能够深入了解天目山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其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材料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班级:理基111班生科112班命基102班组长:燊豪23210125组员:剑351101120 书10311105 婉菁10311107 杭新楠10311116 倪天鹰10311127 牛梦圆13211204马清越13211201 怡瑞18410214指导老师:新华胡金良戴伟民实习时间:2012年7月10日~7月16日目录一、前言二、实习时间与地点1.时间2.地点及其基本状况3.实习基础 .三、实习目的及意义.四、实习准备1.分工及职责(一)野外实习过程的分工(二)植物标本制作的分工(三)撰写实习报告2.实习的工具与方法(一)实习工具(二)实习方法五、实习路线及常见沿途植物1.天天乐农家-朱陀岭2.天天乐农家-红庙-忠烈祠-红庙3.红庙-朱陀岭水库-九思-朱陀岭4.红庙-忠烈祠-浮玉山庄-南大门-天目山管理局5.朱陀岭-火焰山-红庙6.红庙-青龙山-后山门-半山腰不到防火道处7.进山门-三里亭-七里亭-大树王-开山老殿-仙人顶-五世同堂-幻住庵-龙峰尖六、天目山实习拍摄植物七、植物标本制作1.标本采集与制作工具2.标本的选择与采集3.野外记录4.标本的鉴定5.标本的压制6.标本的装订7.标本的保存8.标本制作统计结果9.部分标本照片八、天目山植物资源与区系类型.(一)植物种类丰富.(二)区系的古老和孑遗植物(三)区系成分(四)特有植物九、天目山珍稀与濒危植物(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珍稀濒危植物(二)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植物(三)列入《珍稀濒危植物》的珍稀植物十、天目山资源植物1.药用植物2.食用植物3.油料植物4.纤维植物5.材用植物十一、实习总结与思考1.实习的收获与成果2.实习的不足与局限性十二、实习的探索性研究成果1.天目山的异形叶植物2.鸡屎藤和络石的叶的变异3.易混植物的区分3.1.八角枫与瓜木3.2.天目金粟兰与及己3.3.长叶赤瓟、赤瓟与南赤瓟4.天目山的悬钩子属植物的多样性5.天目山的荨麻科植物6.天目山具有唇形花冠的植物类群十三、参考资料1.参考书籍2.参考与数据库附录一、天目山野外实习植物名录(一)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二)裸子植物Gymnospermae(三)被子植物Angiospermae附录二、个人总结报告(一)杭新楠的报告(二)倪天鹰的报告(三)琬菁的报告(四)剑的报告(五)书的报告(六)燊豪的报告(七)怡瑞的报告(八)牛梦圆的报告(九)马清越的报告一、前言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与其他的课程不同,特别注重于实践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目山野外实习体会
自从听说有去天目山的野外实习,我就一直期待着。
进入生科院后就不停的听到这样的话:生物学的学习不是只有在实验室里研究就可以,还要到野外各种地方寻找素材。
现在终于有机会去体验一下了。
直到到了天目山后才知道,一切都比我想象得来得不易。
总是兴致勃勃地出发,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躺在床上时还不忘谈谈今天所见所闻。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找到黄裙竹荪时的兴奋,捉到青蛙时的惊讶,没能捕到凤蝶的遗憾,还有在那看到的各种植物,虽然有的现在又搞混了,但是我们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对路边的花草一无所知的孩子了,看到校园里叫不出名字的树时会站在一边几个人讨论好久。
我想这次野外实习带给我们最多的就是这种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吧。
还有,我最记忆犹新的是我们最后一天的登顶,当登到五里亭时我真的是感觉筋疲力尽,我不可以放弃,一路上一直在对自己讲这句话,也就是这样支持到了最后。
这是我第一次爬山,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种费尽力气得来成功地喜悦。
我想做科研应该也像这样吧,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走过一路艰辛的人才会收获最后最大的幸福。
在天目山就待了7天,但是那珊瑚菌,那树舌,那竹叶青,那松鼠,那绿鹦嘴鹎,还有何首乌,紫苏,柳杉等等却一直留在我脑海。
我知道学习生物并不容易,但是它带给我的乐趣一直支持着我一直为它而奋斗,而这次天目山之行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