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园林规划设计
灵隐寺的保护措施

灵隐寺的保护措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灵隐寺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意义。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灵隐寺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其长久的保存和传承。
灵隐寺加强了对寺庙建筑和文物的保护。
寺庙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古老建筑的完整性,灵隐寺对建筑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缮,确保其不受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
同时,寺庙还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建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对珍贵的佛像、经卷等文物进行科学保护和修复,防止它们被盗窃或损坏。
灵隐寺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作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一部分,灵隐寺周围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古树参天,碧水环绕。
为了保护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灵隐寺开展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游客爱护环境、文明游览。
寺庙还建立了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环境清洁和植树活动,保持寺庙周围的环境整洁和绿化。
灵隐寺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佛教文化和传统。
寺庙举办佛经讲座、法会等活动,传承佛教教义和信仰,吸引更多人了解佛教文化。
灵隐寺还开设佛学院,培养佛教僧侣和学者,传承佛法智慧。
同时,寺庙还建立了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开展佛教文化研究和保护工作,编纂出版佛经译本和研究成果,促进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总的来说,灵隐寺的保护措施综合而严密,涵盖了建筑、文物、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灵隐寺得以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宗教意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希望未来,灵隐寺能够继续加强保护工作,传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杭州有名的建筑

杭州有名的建筑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无论是在历史上的意义还是在建筑学上的价值都非常重要。
它们不仅代表了杭州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的重要景点。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座杭州有名的建筑。
首先要提到的是杭州的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中,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灵隐寺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包括大雄宝殿、藏经阁、药王殿等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藏经阁了。
灵隐寺的藏经阁,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藏经楼之一,被誉为“中国十大古建筑之一”。
灵隐寺的建筑庄重典雅,气势磅礴,无论是在外观设计还是内部布局上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在杭州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要数刘庄了。
刘庄是一位杭州知名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洋气、别致、有格调”而闻名。
刘庄的建筑常常带有一种现代化的感觉,同时又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他的设计理念是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刘庄的作品遍布杭州各个角落,例如他设计的杭州图书馆就是一座充满设计巧思的建筑。
从外观上看,这座图书馆呈现出了一种流线型的造型,非常具有现代感。
而在内部,图书馆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营造出宽敞明亮的阅读环境。
此外,杭州最著名的建筑之一要数西湖烟雨了。
西湖烟雨是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座传统宫殿式建筑,是享有盛誉的西湖十景之一。
其特点是建筑造型唯美,结构严谨。
西湖烟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在这里,游客可以赏美景、品古韵、寻古迹,体验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
除了灵隐寺、刘庄和西湖烟雨外,杭州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建筑值得一提。
例如,杭州城隍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它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城隍庙的建筑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彰显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此外,杭州还有六和塔、沈园、宋城等一系列的著名建筑,它们都在杭州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杭州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拥有众多著名的建筑。
杭州灵隐寺(2)

杭州灵隐寺(2)【6】大雄宝殿正殿大雄宝殿是灵隐寺最雄伟的建筑,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清宣统二年重新修建,是一座重檐三叠式歇山顶建筑,高大雄伟、气势恢宏,长24米,高达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
大雄宝殿正面有两匾额,“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雄宝殿”是著名书法家、原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书写。
大雄宝殿南入口台阶两侧有经幢,六角形莲花底座与宝顶,雕刻精美。
大门有楹联:“合三百六十古精庐,此云祖山应得殊胜,利益安乐;积无量千万诸善根,故名佛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由民国第一任杭县县长汪钦撰,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书法鉴藏大家胡宗成书写。
进入大雄宝殿,正中莲花石座上趺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
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为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
他出生于公元前6-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这尊佛像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
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
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由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
殿内东西两边有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
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
在东侧的雕像中,有一尊携小孩的女神是鬼子母神,这个鬼子母神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文档1: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1.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该园始建于明代,曾多次修缮和扩建。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廊宇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2.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
园内有山水、宫殿、寺庙等,构成了一幅宏伟而和谐的画面。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设计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3. 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它以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闻名。
西湖周围有山峦、湖泊、岛屿和古建筑等,构成了一幅美丽而令人心醉的画卷。
4. 苏州留园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园内有曲水流觞、亭台楼阁、花坛和假山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湛技艺和雅致氛围。
5. 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的场所之一。
该建筑群以其宏伟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天坛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6. 苏州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这座园林以其独特的奇山怪石和精巧的水系而著名。
园内有石径、水泉、假山和廊亭等,构成了一个精心布置的景观。
7.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寺内有古建筑、佛塔和群山等景观,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
灵隐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
8. 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
故宫包括乾清宫、中和殿、宜和宫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高度发展和不朽魅力。
9. 苏州虎丘虎丘是苏州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虎丘以其陡峭的山峦和古老的建筑而著名。
杭州灵隐寺园林规划设计

浙江杭州灵隐寺主要景观一、三大殿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1.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
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
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
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2.正面是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
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
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
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
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
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
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3.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
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线刻石像。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
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
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
灵隐寺旅游调研报告

灵隐寺旅游调研报告灵隐寺是杭州市的一座古刹,位于风景秀丽的西湖风景区,背靠灵隐山,南临西溪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杭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灵隐寺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灵隐寺的旅游现状、游客满意度、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灵隐寺入口处向游客发放问卷,并邀请游客填写调查问题。
问卷设计了问题涉及到游客对灵隐寺的印象、游览体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方面。
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80份有效问卷。
二、调研结果1. 游客印象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对灵隐寺的印象非常好。
超过90%的游客认为灵隐寺的环境优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他们认为灵隐寺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景点,并且对灵隐寺的建筑风格和佛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
2. 游览体验在游览体验方面,游客的反馈意见较为一致。
他们认为灵隐寺的规划和布局比较合理,可以很好地游览整个寺庙。
游客也对灵隐寺的景色和建筑风格表示赞赏。
然而,也有少数游客提到在旺季时游览人数过多,导致游览体验不佳。
3. 旅游设施在旅游设施方面,尽管灵隐寺有一些设施如博物馆、茶室等,但是游客对旅游设施的满意度并不高。
其中,一些游客认为寺庙内缺乏指示牌和说明,导致游览时较为迷失。
还有一些游客指出公共厕所的数量不足,特别是在旺季时,会导致游客拥堵。
4. 旅游服务关于旅游服务,大部分游客对灵隐寺的工作人员给予了积极评价。
他们认为工作人员态度友好、服务热情,并且会主动提供游览建议和解答问题。
然而,有部分游客提到寺庙内的导游服务较为缺乏,希望能有更多的讲解和介绍。
三、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1. 灵隐寺的旅游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旺季时应增加公共厕所的数量,以缓解游客拥堵问题。
2. 寺庙内应增加指示牌和说明,方便游客游览和了解。
3. 寺庙应增加导游服务,提供更多的讲解和介绍,增加游客对灵隐寺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寺庙园林景观设计建设五元素探究

负担。针对这种市场现象,政府必须严格规范相关的法律, 严格规范相关的管理,严厉打击一切恶意提价行为。 三、结语
近年来,该地区的住房热已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愈来 愈多的新闻报道揭示学区的住房现象。主要原因是供需之 间的不平衡,即需求逐渐增加,供应不足和灵活性不足。同 时 ,这是由教育资本化引起的现象。学区的住房价位高将加 剧 教 育 不 公 ,加 剧 城 市 ,贫 困 和 富 裕 地 区 的 “障 碍 ”,加剧社 会不平等,并影响社会和谐及其他问题。学区房的最基本问
关键词:寺 庙 园 林 景 观 设 计 建 设 风 格 连 通 古 今 弘 扬传承
“寺 ”与 “庙 ”在 中 国 历 史 沿 革 中 ,产生了不同概念与功 能的变化,自从汉明帝梦佛求佛,并将佛教请入中国之后, 直至北周时期形成儒释道的大宗教理念,寺庙就有了不同 以往的特定寓意,成为传播宗教的专属寓所,于 是 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大局面,就开始装点着 中国的名山大川、湖边江畔、闹市街景、城镇乡里,成为中国 所独有的寺庙文化。历史沿革至今,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 当下,在尊重宗教信仰政策的扶持下,遍布在大江南北的寺 庙文化,不仅仍然发挥着古朴的本质作用,向世人传递着儒 理 、佛音、道德、经 传 ,还成为人们休闲游历、赏景观光的好 去处 ,成为人们感悟文化、品读历史的首选场所,为此,维护 已有寺庙的风貌,修建(复建)寺庙也就有了应有的条件,随 之也就形成寺庙园林景观设计建设问题。由于我国在历史 的绵延中,形成儒释道的大宗教理念,尤其是在地域宽广辽 阔、东西南北因素诸多的影响下,导致寺庙园林景观设计建 设 ,在各地有不同看法和实操。所以,在尊重寺庙文化本身 特殊性的同时,在考虑域异有别特点的基础上,还要从儒释 道的大宗教理念着手,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历史融入 与现代时尚的考量,生态与特质的结合,确保寺庙园林景观 设计建设风格,能够展现出应有的历史底蕴与园林风貌。以 下 ,对我国寺庙园林景观设计建设风格,提出五点考量。 _ 、传承为本,因地制宜
(完整)园林风格和园林规划形式艺术分析

项目一园林风格和园林规划形式艺术分析一、园林概说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但是对于它的基本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园林,在我国古代文献有许多类似的名称。
如,园、圃、苑、囿等。
前者是种植果树、蔬菜、花卉的地方,后者则是种养奇花异卉的地方。
从规模上讲前者小,后者大,从享用对象上讲,前者为民间,而后者为帝王。
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园艺栽培与绿化环境、或者供人游赏的园林绿地性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开来,二者统称为园,或者混称为囿.当时,囿已经带有游赏的性质。
但那时只是帝王的专用名词。
据文献记载,“园林”一词是从东汉园、圃和游赏园林在名词上严格区分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也是游赏园林从“园"字上分化出来以后,最早使用的传统名词。
至唐代,园林即游赏园林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应用.元末明初,又有了“造园”代替了“园林”一词.至本世纪初,造园一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与欧美国家的交流,其常用术语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建筑或造园学。
解放初期五十年代,造园学受当时苏联城市绿化的影响,提出了大地园林化的口号,此时“园林学”又代替了“造园学”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英语术语又改为Parks and Gardens 花园或公园。
文化大革命又提出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口号.将游赏功能与园艺栽培结合在一起。
由此我们看出,园林从最早的庭院开始,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所包括的内容也日益发展。
如从最初的宅第园林到东汉佛教传入以后的寺庙园林.从唐代的风景式园林到明清时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逐渐包含了从古代家园、宅第园林、寺院、陵园、御苑,一直到近代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现代的森林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还有翻译成Landscape Garden 即风景园林。
各种园林均是由植物、水体、道路、广场、各种设备因素和装饰物的综合体。
因此可以这样说:园林是由地形、地貌、水体、建筑物、道路、植物、动物等要素,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组成的统一体(四维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杭州灵隐寺主要景观一、三大殿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1.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
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
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
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2.正面是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
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
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
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
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
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
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3.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
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线刻石像。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
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
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
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杭州市政协建言灵隐景区整治规划时间: 2006-03-09 07:28:41 | [<<][>>]“在充分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保持和发展灵隐特色,完善宗教朝觐功能,恢复特色旅游服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历史的连续和发展,加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远近结合,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昨日下午,市政协召开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协商会,为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工作建言献策。
市政协副主席马时雍主持协商会,副主席施锦祥、曾东元、韩国熹,秘书长徐泉海出席。
作为我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驰名海内外的佛教胜地,灵隐景区的保护与开发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以来经过多轮的规划编制,各有关部门在农居拆迁安置、法云弄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充分体现生态型宗教文化景区的特点,日前又推出了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专题协商会上,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和杭州园林设计院总工程师等介绍了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工程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情况。
与会委员、专家充分肯定了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建言献策。
马时雍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规划”,把灵隐景区建设成一流的生态型宗教文化旅游区。
新闻链接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东起一一七医院西围墙,南起普福岭寺至上天竺,西起天喜山脚,北过枫树岭、石人岭等至韬光,沿“五代坟”、灵隐寺后山墙至一一七医院西围墙。
规划总面积为257.7公顷。
景区性质:以林幽溪清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集佛教文化、石刻艺术、民俗风情于一体,以观光游览、宗教朝觐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宗教文化旅游景区。
结构布局:景区总体划分为游览区和服务区两大块。
游览区和服务区的分界自梅竺隧道沿梅灵北路,经南涧至合涧桥,再沿北涧至灵隐寺东围墙。
游览区位于西侧,面积约145.36公顷,服务区位于东侧,面积约为11 2.34公顷。
导航:(通讯员欧燕萍记者张寅杭州日报)(2006-3-9)现在的灵隐寺园林,除寺内殿前殿旁还保存有一些假山、古树林木外,主要在于寺前的清溪流水沿岸,山泉之间曲径通幽,小桥飞跨。
寺之山门前有冷泉亭、壑雷亭、翠微亭诸景。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有《冷泉亭记》来描述这里的景色。
浙江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史上,是可圈可点的。
在这些或者华丽或者古朴的建筑中,没有哪一根椽木是无所谓的,没有哪一块砖瓦是无意义的。
每一块纹饰,每一处雕栏,都浸蕴着浙江的山水气质,凝固着浙江的文化风尚。
浙江园林的造园史要追溯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臣吴返越,命大夫范蠡“立苑于乐野”,在稽山鉴水之间建筑勾践小城和山阴大城,形成“八山中藏”的雄伟之势。
当时的苑囿虽然仅仅是供奴隶主们狩猎娱乐的场所,但已经显露出了“妙极自然”的园林艺术意境。
这种具有早期皇家园林性质的建筑,可视为浙江园林的滥觞。
到秦灭六国,天下归一,建宫立苑成了烘称大一统局面的最直接的方式,而汉承秦制,其宫殿苑囿的规模更为扩大,并开始四处寻觅造园良材。
绍兴东湖便是因采石日久而形成的湖泊,人工斧凿与周围自然风景相得益彰,宛自天成。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士大夫们崇尚清淡,礼佛养性,高逸循世,于是产生了数量相当多的寺院丛林园。
当时的杭州西湖就是“山绕重湖寺绕山”的“佛国”。
这一时期对艺术的要求是寄情山水,以隐逸、超脱为高尚。
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艺术追求深深地影响了寺院丛林园的造园理念。
但见那些雄伟庄严、金碧辉煌的宗教建筑皆被构筑于峰石古朴、洞壑深幽的茂密山林中,成就了“深山藏古寺”这一宜隐不宜露的早期浙江园林的主题。
处于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灵、竺两山深处的灵隐寺就是那个时期的大手笔,苏东坡诗句“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脯”中描述了寺院宏大的规模;天王殿上康熙帝“云林禅寺”匾额中可以领会到清佳自然的造园意境;而峰峦岩壑中的精美佛像更是营造出佛在灵山拈花微笑的境界。
魏晋风度,玄学大盛,士人以佛入玄,追求“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的人格之美,自然山水成为体现玄学佛理的媒介。
这就催化了自然山水园的产生。
两晋之间,永嘉乱中,衣冠南渡。
于是中州人物的狂放不羁、潇洒隽逸的林下风范与江南的雨丝风片、烟波画舫幻化为无数似水柔情,如梦佳期,消弭了永嘉之乱的创痛,开创了自然山水园林流播吴越的动人旅程。
晋迁江左,中原衣冠钟情会稽山水,盛萃于越中之地。
于是“惊龙浮云”的羲之笔势挥洒出山阴兰亭的“曲水流觞”,赏山鉴水的谢公《山居赋》留存下东山始宁的“幽居之美”,还有永嘉楠溪江胜景更是在百家争鸣中源远流长。
唐宋两代诗词极盛,浙江文物阜盛,名士云集,主政之中颇多雅客文人。
他们性喜游山历水,尽声色泉石之乐,为朝夕拥有诗情画意,不惜叠石造山,凿池引流, 将吟风弄月之作入园,从一角红楼、半清泉中流泄出以诗画为主题的写意山水园。
嘉兴五代时建造的烟雨楼取名于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宋代乡野小巧的落帆亭启迪了日后苏州耦园的建造;绍兴春波桥畔的沈园, 一壁两首《钗头凤》刻下陆游与唐琬的凄婉爱情。
湖州在南宋时筑园风气极盛,北沈尚书园、赵氏菊坡园,也都是当时诗文造园的生动例证。
写意山水园滞留于都市, 多人为情思,少自然兴趣。
于是人们将写意园林艺术植入自然胜区创造出各种意境的自然风景园(寺观园林)。
唐代诗僧韬光所建的韬光寺,虎跑水边的定慧寺,玉泉的玉泉寺,吴越国的南屏净慈寺、孤山智果观音院、报先寺,宝石山应天院以及宋代钱塘门边昭庆寺等等这些大型的园林组团成为灵隐寺之后的又一寺观园林艺术高标,有力地传承了西湖“东南佛国”的美名。
同一时期的杰作还有观世音菩萨应化圣地—舟山普陀山、乐清雁荡山的寺观丛林,均声势浩大地彰显了园林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高潮。
待到靖康之耻的南宋,洛阳名园仓皇南下,在临安一带落地生根,吐尽芬芳,也招致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慨叹。
时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旧事》、周尝的《临安志》以及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虽倾尽笔力也难书当时“丰亨豫大”的造园盛况。
清波门外的聚景园,嘉会门外的玉津园,钱湖门外的屏山园,钱塘门外的玉壶园,新门外的富景园,葛岭的集芳园,孤山的延祥园,还有琼华园、小隐园等大量的皇家园林,均在湖山之间齐齐绽放。
至于王公贵戚、富贾豪绅园林和寺观园林,更是不计其数。
如果说东晋时意气纵横的中州名士给浙江园林注入了更多的独立人格,那么南宋时才华淋漓的北方艺坛名家则给浙地山水带来了更多的艺术内涵。
赵宋王朝千里南避,大批文人聚集临安,虽然隔江是刀光剑影,但西湖还是令文人们熬不住作画赋诗的雅兴,隔江犹唱“后庭山水”。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点染西湖山水。
这期间,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得到了加强。
孤山的“梅妻鹤子”,苏堤的“六桥烟柳”, 三岛的蓬莱意境, 玉泉的净空禅韵, 以及根据南宋画院的水墨长卷题名的“西湖十景”。
这些设计构思,这种造园手法别有一种清丽隐秀、简淡玄远之美。
华彩出现在明清一幕。
风土清佳,园居为胜的私家宅园在明代兴筑一时, 人文富裕的越浙也又迎来了文人园的高潮,大小城郭庭院棋布。
南腔北调徐文长在绍兴僻巷东倒西歪的青藤书屋中的整治出了青藤画派“一尘不倒”的笔触;监察御史韩宜可褒奖建舍苦读的乘龙快婿,将别业取名“快园”;依河而立的百间楼深藏着礼部尚书董份的妩媚红颜,连绵的粉墙黛瓦的蜿蜒处分明隐约着小品的娇俏,长卷的沉静;兵部侍郎范钦修建了“天一生水”的天一阁守护他的心水收藏;西塘的西园则在几代文人园主的手里出落得墙角寒梅、空谷幽兰;还有明代处士骆骖的别墅--诸暨小天竺, 嘉兴彭氏园,都是这一时期的孑遗。
相似的书生意气折射出的一代士大夫的风仪。
明清鼎革之际,他们或披发归隐,或毁家纾难,以貌迂阔的方式为文人园的华彩乐章再添动人一笔。
在袅袅越音与札札机声相唱和的临安府,西湖宅园、书院各尽其妍,辉煌城郭,使得浙地更加楼台迤逦,泉石星罗。
万松书院是明代最有名的书院:理学家王阳明在这里讲学,写《随园诗话》的袁枚在这里读书,《梁祝》的爱情至今还在“十八相送”,舍不得化蝶远去。
清兵的沉沉铁蹄踏碎了京杭运河上的楼船箫鼓、西子湖畔的油壁香车。
百年后的清中叶,西风东渐,清风雅月的文人园的主流地位悄然松动;异军突起的是杭州吴山城隍阁前的万头攒动、湖州南浔古镇的鬓影衣香——身家浩荡的商贾园林在这里粉墨登场。
杭州丁家山麓“蕉石鸣琴”的“水竹居”、金沙港“小筑一方”的“金溪别业”、苏堤上的红栎山庄与收藏治园的蒋庄、南屏北麓今蜷还琴的汪庄,疏落绰约,傍山依水,与西湖诸胜相映,互斗其巧,各逞其胜,将大好湖山点缀得热闹非凡;南浔“鹧鸪溪”畔“诗窟净香”的小莲庄、皇御河畔“野寺神马”的颖园、篆书金刚的适园、“南楼春晓”的述园以及如今已是踪迹难寻的宜园和绍兴的省园都无不景象杂陈、个性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