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

合集下载

中华鲟饲养方法

中华鲟饲养方法

一、人工养殖鲟鱼条件鲟鱼对于水的温度适应能力比较强,低至零度都可以生长,高到三十五度之内,为了更好的生长,最好是把水温控制在二十度左右,孵化繁殖期间温度恒定在十九度最佳。

而水中的溶解氧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每升控制在五毫克左右,低于三毫克的话,会直接影响鲟鱼的生长。

水体不能是酸性的,最好把ph值控制在7.5左右,因为酸性水体会增加水中二氧化碳成分,那么溶解氧成分会减小,而透明度保持在五十厘米左右便可。

二、鲟鱼的选池整池一般池塘面积控制在六到九亩之间最为合适,过大后期的管理不方便进行。

而水深要在两米或者两米半之间,附近最好是比较安静的环境,且要准备好增氧等器材。

选好池塘先把水体排出在进行全面消毒工作,之后可以晾晒四五天注入清水,在水中加入一些粪便培养一些浮游生物,作为后期投放鲟鱼的饵料。

三、鲟鱼的选苗投放选择鱼苗当然要挑游动活波的幼仔,且鱼体表面完整没有损伤,包括外观颜色看着要纯正,没有斑点之类的,一般都是选择鱼体长度在二十厘米左右的。

如果想要确保不会出现水质不合适的情况,可以先购买一小部分,投放两三天,正常且没有病态鱼出现,在大面积进行投放,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重新做消毒换水等工作。

投放之前需要对鱼苗进行消毒哦,如果不想消毒的话,可以在放养池内放一些盐,主要也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但是用量不能过多的,盐分过量的话,鲟鱼会出现厌食情况。

四、鲟鱼饲养的日常管理鲟鱼对于水质要求比较高的,一般一两天要更换一次水,慢慢鱼苗适应这种环境就可以减少换水频率。

一般都是十天左右会适应下来,后期改成半个月左右换水一次。

为了保持更好的水质情况,每次投喂之后要把剩料打捞一遍,且及时清理渔具。

鲟鱼是一种惧光鱼类,一般不喜欢光线较强的环境,但是其他季节还好,在炎热夏季最好做好遮阳措施,搭建遮阳棚之类都是可以的。

而鲟鱼平时饵料就是一些轮虫、卤虫、水蚤以及蚯蚓之类的,如果人工饲养的话,不仅投喂前期用活饵开胃,后期要适当的增加一些饲料,一般是用鱼粉、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混合而成。

养鱼经验:鲟鱼的养殖条件

养鱼经验:鲟鱼的养殖条件

鲟鱼是现在所存鱼类中最早的脊椎鱼类之一,很多朋友都以为鲟鱼就是中华鲟,其实是错的。

中华鲟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因此是不可以吃的。

所以我们现在吃到的鲟鱼都是可吃的品种,我国现在鲟鱼的养殖面积也比较广,不过养殖鲟鱼是有一定的养殖条件的。

1、水温鲟鱼对水温的要求不高,能够较快适应各种水温,最低可承受0度的水温,最高不超过35度即可。

不过人工养殖的时候最适宜的水温在20度左右,在生产期与孵化期的时候将水温控制在19度左右。

当冬季温度较低的时候,鲟鱼的食欲下降甚至停止进食,因此要将水温控制在15度左右,保证鲟鱼正常进食。

2、溶氧量鲟鱼对溶氧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养殖的时候,如果水体中溶氧量含量不稳定的话是不适宜养殖鲟鱼的。

养殖时要将水体中的溶氧量控制在5mg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值,那么将会降低鲟鱼的食欲。

如果低于3mg的时候,鲟鱼停止进食,出现缺氧症状,导致鲟鱼移动缓慢、出现昏迷甚至是死亡现象。

3、酸碱度养殖水体的酸碱度对鲟鱼的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鲟鱼不能生长在偏酸性的水中,我们要将水体PH值控制在7.5左右,偏碱的水体是比较适合鲟鱼的生长的。

如果偏酸的话,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大大增加,导致溶氧量急剧下降。

对鲟鱼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还会增加氨氮等气体,导致鲟鱼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4、光照鲟鱼对光照的需求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在垂直游泳的时候,鲟鱼对光照会有一定惧光性。

不过随着鲟鱼慢慢进入底栖阶段后便会逐渐消失,通常光照不会对鲟鱼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但是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太阳直射水面会提高水温,对鲟鱼的生长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要在养殖池上合理搭建好遮阳棚。

5、透明度在养殖的时候,为了保证鲟鱼的健康生长,在培育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养殖池至少有50厘米左右的透明度。

及时清理鲟鱼的粪便及残留饵料,避免降低水体透明度,控制浮游生物及其他物质的数量,保证水质。

当鲟鱼逐渐成年后,可将透明度降低至30厘米左右,这样才可观察鲟鱼的生长,以便出现问题时可及时处理。

中华鲟养殖技术要点

中华鲟养殖技术要点

中华鲟养殖技术要点中华鲟养殖池塘条件(1)面积和水深一般适宜的池塘面积为5~15亩,水深为2.5~3米。

(2)土质和底质池塘土质以黑壤土**好,因其黏度和通气性比较适中,有利于保水和有机物分解。

塘底要求平坦,底质少淤泥,淤泥层控制在10厘米以下,以利于水质调控。

(3)水质要求池塘应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水质清新无污染,以保障养殖过程中进水需要。

水源溶氧应在5毫克/升以上。

(4)配套设施必须具备完善的进排水设施,配备水泵及增氧机,设立5~10个饵料台,以及养殖过程中必需的其他设施、设备、工具等。

a.池塘的修整和消毒饲养前需对鱼池进行清整,然后再使用药物清塘,一般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b.鱼池注水和施基肥清塘后,在鱼种下塘前一周左右放水进池,注水时必须在进水口用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随水混进池中。

在鱼种下塘前3~4天,每亩可施入粪尿200~250千克,或畜禽粪400~500千克,将肥料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发酵后,对水搅匀后全池泼洒。

化肥每亩可用氮肥和磷肥各5~7.5千克,对水溶解后,全池遍洒。

中华鲟幼鱼放养选择优质鲟鱼种,按不同规格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混养时,应选择滤食性鱼类(如鲢、鳙),不可搭配与鲟鱼争饵的种类。

放养时先取几尾鱼“试水”,即先放几尾鱼,1~2小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将鱼种用2%~3%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后放入。

中华鲟饲养管理(1)投饵管理鲟鱼养殖饲料应以配合饲料为主,其营养标准为:蛋白质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占15%以上,脂肪9%左右,碳水化合物30%左右,以及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将配合饲料制成适合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鲟鱼口径的颗粒投喂。

日投饵4~6次,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鲟鱼放养密度、个体大小、活动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白天少投,占1/3,晚上多投,占2/3。

投饵时,应严格按照“四定”原则,并随时注意检查鱼苗吃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保持食台周围的清洁卫生。

(2)水质管理鲟鱼不同于常规鱼类,对水质的反应比较敏感,因水质恶化导致常规鱼类浮头缺氧现象容易观察,而鲟鱼属底栖鱼类,一般都在池底活动,即使在溶氧不足时,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浮头现象。

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对水质有什么要求1、苗种培育:刚开始,每平方米放养600尾,投喂轮虫和水蚤,16天后,每平方米放养480-540尾,投喂轮虫、水蚤或切碎的水蚯蚓,每天投喂饵料8-12次。

2、商品鲟鱼养殖:每平方米放养10-30尾,入池后第二天开始进行饲喂,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总体重的2-3%。

一、人工鲟鱼养殖技术1、苗种培育(1)培育池选择室外普通水泥池,水源应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刚开始的时候,每平方米放养600尾,投喂轮虫和水蚤。

16天后,每平方米放养480-540尾,投喂轮虫、水蚤或切碎的水蚯蚓,每天投喂饵料8-12次。

(3)45天过后,培育成幼鱼,体长9.3cm,体重3.2g。

2、商品鲟鱼养殖(1)如果是室内,水泥池规格为3.5-3×4.5-6m,如果是室外,水泥池规格为1.5-2×8-12m,水深为1-1.2m。

(2)放养之前,使用5%食盐水浸浴15分钟左右。

每平方米放养10-30尾,规格保持一致。

(3)入池后第二天开始进行饲喂,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总体重的2-3%。

饲料配方:鱼粉45%,饲料酵母15%,豆饼15%,玉米面5%,干乳5%,混合盐3%,氨基酸2%,粘合剂2%,引诱剂5%。

(4)养殖11月龄的幼鱼体重可达1053g,平均体长约为56.9cm,已经接近商品鱼规格。

(5)如果养殖过程中患上了水霉病,使用0.08%孔雀石绿浸浴20分钟左右。

如果患上了小瓜虫病,使用0.0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30060分钟左右。

二、人工养殖鲟鱼对水质有什么要求1、水温(1)鲟鱼最低可以忍受0°C的水温,最高不能超过35°C。

(2)人工养殖鲟鱼,适宜水温为20°C,生产期和孵化期的时候,水温控制在19°C,冬季的时候,水温控制在15°C。

2、氧气溶解量人工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氧气溶解量保持在5mg/L以上。

如果氧气溶解量低于5mg/L,鲟鱼的食欲会有所下降。

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条件

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条件

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条件
1. 鲟鱼养殖技术:
(1)养殖池建设:鲟鱼养殖池应具备良好的水质、温度、溶氧、淡水量等环境条件,最好采用经济实惠的自然池建设方案,以保证池塘的质量和稳定性,并节约建设成本。

(2)投喂管理:鲟鱼的投喂量应根据鱼体大小、饲料质量、
水质状况及季节变化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证鲟鱼的良好生长。

(3)鱼苗养殖:鲟鱼的鱼苗养殖应采用良好的饲料,注重鱼
苗的健康和生长,定期进行鱼苗的检测和抗病毒接种,以保证养殖效果。

2. 鲟鱼养殖条件:
(1)水质:鲟鱼养殖池的水质应保持稳定,水温适宜,溶氧
充足,水质洁净,无有害物质。

(2)饲料:鲟鱼的饲料应选用优质的鱼粉,以保证鲟鱼的营
养健康。

(3)渔具:鲟鱼养殖池应采用合理的渔具,以防止鲟鱼的逃
跑和损伤。

鲟龙鱼养殖条件

鲟龙鱼养殖条件

鲟龙鱼养殖条件1.引言鲟龙鱼(Sturgeon)是一种宝贵的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大陆水系中。

由于它们的珍贵鱼翅和鱼肚被广泛用于烹饪和中药材料,鲟龙鱼的养殖逐渐成为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

然而,鲟龙鱼的养殖需要特定的条件和技术,本文将针对鲟龙鱼的养殖条件进行详细介绍。

2.水质要求鲟龙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以下是适合鲟龙鱼养殖的水质条件:•温度:鲟龙鱼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C至18°C。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鲟龙鱼的生长和繁殖效果最佳。

•PH值:鲟龙鱼对水质的PH值要求相对较高,最适宜的范围为7.0至8.0。

过低或过高的PH值都会对鲟龙鱼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溶解氧:鲟龙鱼是一种耐氧性较强的鱼类,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7毫克/升以上,以满足鲟龙鱼的需求。

•清澈水质:鲟龙鱼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质中,所以水质中的悬浮物和浑浊度要尽量降低。

3.水体要求除了水质要求之外,鲟龙鱼对水体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鲟龙鱼养殖中水体的要求:•池塘大小:鲟龙鱼需要较大的水域来生长,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进行合理设置。

一般来说,每亩池塘适宜养殖鲟龙鱼数量为1000至2000尾。

•池塘深度:鲟龙鱼喜欢水深,一般池塘的深度应在2米以上,以提供足够的游动空间。

•池塘底质:池塘底质要以沙质为主,这样有助于鲟龙鱼的觅食和生长。

4.饲料要求鲟龙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要求也不同,以下是鲟龙鱼的饲料要求:•幼鱼期:幼鱼期的鲟龙鱼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型昆虫为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水生植物作为辅助饲料。

•成鱼期:成鱼期的鲟龙鱼对于饲料的要求更加丰富,可以适量添加鱼粉、虾粉、蛋白粉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5.疾病防控鲟龙鱼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疾病的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鲟龙鱼疾病和防控方法:•鲟龙鱼皮肤霉菌病:主要表现为身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霉斑。

可以通过控制水质清洁和使用适量的抗菌剂来预防和治疗。

•鲟龙鱼鱼霍乱:表现为鲟龙鱼食欲不振、体力衰退、呼吸困难等症状。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淡水鱼之一。

它在长江流域的水域中生活着,是中国自然资源丰富的象征之一。

然而,由于种群数量的减少和栖息地的退化,中华鲟濒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中华鲟这一珍稀鱼类,人们开始进行中华鲟的养殖工作,以期能够增加种群数量并且维持它们的生存环境。

而在中华鲟的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中华鲟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水质的要求符合中华鲟的生理特点和需求。

良好的水质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中华鲟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中华鲟对水温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在15℃至30℃之间。

水温对中华鲟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过低或过高的水温都会影响鱼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中华鲟的养殖中,必须保持水体的适宜温度,可以利用恒温设备进行调控。

水温的波动度也要尽可能小,以避免对中华鲟造成不利影响。

中华鲟对水质的溶氧量要求较高。

充足的溶氧可以保证中华鲟在水中呼吸正常,维持心跳和新陈代谢的稳定。

在中华鲟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水体的充氧状态。

可以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提高水面对气体的接触面积和增加水的运动性等手段提高水质的溶氧量。

中华鲟对水的酸碱度(PH值)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中华鲟适应PH值在6.5至8.5之间的水质环境。

过低或过高的PH值都会影响鱼体的消化和免疫功能,甚至导致中华鲟的生长受阻。

在中华鲟的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和调整水质的PH值,以保持其在合适的范围内。

中华鲟还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质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必须避免养殖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污染或溢出。

对于饲料的选用也要严格把关,避免过量或不合适的饲料导致水质的恶化。

中华鲟的养殖条件水质要求较高,主要包括适宜的水温、充足的溶氧、合适的PH值以及无污染的水质环境。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水质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

只有在合适的水质环境下,中华鲟才能健康地生长繁殖,实现种群数量的恢复和生态平衡的保持。

中华鲟饲养环境要求

中华鲟饲养环境要求

中华鲟饲养环境要求
中华鲟是一种珍稀的淡水鱼类,对于饲养环境的要求较高。

以下是中华鲟饲养环境的一些要求:
1. 水质要求:中华鲟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温在10-20摄氏度之间,酸碱度(pH值)在6.5-8.0之间,氧气含量要充足。

2. 水体要求:鲟鱼对水体要求较大,建议饲养容器最好是有一定深度和长度的水池或者鱼塘。

水池的深度要适当,可以提供足够的游泳空间。

3. 清洁要求:中华鲟在水质清洁方面要求较高,积累的废物和污染物容易导致疾病或死亡,因此需要定期清理饲养容器,并保持水体的良好循环。

4. 食物要求:中华鲟是底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富含蛋白质的小型鱼类、软体动物等。

在饲养过程中,为其提供均衡的饲料是非常重要的。

5. 温度和光照要求:中华鲟适应较为宽广的温度范围,但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5-18摄氏度之间。

此外,适当的光照也对其生长和活动有重要影响。

总之,中华鲟饲养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提供适宜的水质、水体、食物和温度等条件,同时定期清洁和维护饲养容器,确保其健康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鲟养殖条件水质要求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其独特的形态和悠久的生存历史使其备受人们的关注。

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中华鲟的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养殖中华鲟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

中华鲟的养殖条件需要严格掌握,其中水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水质对中华鲟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华鲟养殖中的水质要求。

1. 水温要求
中华鲟对水温的要求非常苛刻,它适应范围较窄,要求水温在15至22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中华鲟的生长和养殖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温,并设有合适的水温调节设备。

2. pH值要求
水质中的pH值是衡量酸碱度的因素之一。

中华鲟对pH值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在7.0至8.5之间,最适宜为7.5至8.0。

如果水质的酸碱度不符合要求,会引起中华鲟的生理紊乱,并进一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果。

3. 溶解氧要求
中华鲟对水中的溶解氧非常敏感,它需要大量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一般来说,中华鲟对溶解氧的要求为6至8毫克/升。

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会导致中华鲟窒息甚至死亡。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增加水中
的氧气含量,可以通过增加水中的水流或安装增氧设备来提高溶解氧
水平。

4. 氨氮和氮化物要求
氨氮和氮化物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对鱼类的健康状况
有很大影响。

中华鲟对氨氮和氮化物的耐受性较低,要求水质中的氨
氮含量低于0.05毫克/升,氮化物含量低于0.1毫克/升。

如果水中的
氨氮和氮化物超过了标准限制,会引起中华鲟的中毒甚至死亡。

及时
监测水质中的氨氮和氮化物含量,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必要的。

5. 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要求
水体氧化还原电位(ORP)是衡量水体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指标之一。

中华鲟对水体ORP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在+200至+300毫伏之间。

如果水体ORP过低,则表示水体富含还原剂,会对中华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回顾: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中华鲟养殖条件中水质的重要性,以及
中华鲟对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和氮化物、以及水体ORP的苛刻要求。

合理控制水质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个人认为,中华鲟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其保护和养殖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控制水质,我们可以为中华鲟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其繁殖和生长,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做出贡献。

中华鲟养殖条件中的水质要求对于保证中华鲟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控制水质,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中华鲟的繁殖和养殖效果。

通过加强对中华鲟养殖条件的研究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华鲟这一珍稀物种,并促进其繁衍生息,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中华鲟养殖条件中水质的重要性
中华鲟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对水质的要求十分苛刻。

良好的水质是中华鲟养殖成功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中华鲟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恶劣的水质会对中华鲟的免疫系统和健康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十分重要。

2. 中华鲟对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和氮化物的要求
中华鲟对水温的要求较高,一般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最好在
23-28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中华鲟的生长和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中华鲟对pH值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最适宜的pH值在7.2-8.4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中华鲟的鳃和皮肤产生刺激,导致呼吸困难和疾病的发生。

溶解氧是中华鲟生存所必需的重要物质,过低的溶解氧会导致中华鲟窒息而死亡。

保持合适的溶解氧水平至关重要,一般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

对于氨氮和氮化物的含量,中华鲟也有严格的要求。

过高的氨氮和氮化物含量会导致水体富含还原剂,对中华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要求氨氮在0.02毫克/升以下,氮化物在0.2毫克/升以下。

3. 水体ORP的要求
水体ORP(氧化还原电位)是评价水中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平衡程度的指标,也是评价水质优劣的重要参数。

中华鲟养殖中,水体ORP较高,一般要求在+200至+300毫伏之间。

如果水体ORP过低,则表示水体富含还原剂,会对中华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中华鲟养殖条件中水质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华鲟养殖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是中国珍稀物种的重要代表,对保
护生物多样性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控制水质,我
们可以为中华鲟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其繁殖和生长,为保
护这一珍稀物种做出贡献。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华鲟养殖,我们需要加强对水质管理技术的
研究和应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养殖系统,包括定期监测水质参数、控
制饲料投喂量和定期换水等措施,可以更好地维持中华鲟的生存环境
和健康状态。

加强对中华鲟养殖条件的研究和掌握,也可以为中华鲟的繁衍生息提
供必要的科学支持。

通过优化养殖环境条件、改进饲养管理方法,并
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提高中华鲟的繁殖成功率和生长速度,推动其养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鲟养殖条件中的水质要求对于保证中华鲟的生长和健康状况至关
重要。

只有合理控制水质,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中华鲟的
繁殖和养殖效果。

通过加强对中华鲟养殖条件的研究和掌握,我们可
以更好地保护中华鲟这一珍稀物种,并促进其繁衍生息,实现生态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