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浅析旅游开发中的佛教文化资源保护

浅析旅游开发中的佛教文化资源保护作者:杨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7期摘要:我国的佛教文化,是外来的佛教与固有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游客。
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破坏。
而文化资源的破坏,则是不可重塑的。
本文就我国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保护作者简介:杨燕,1975年出生,女,职称文博馆员,中文本科学历。
[中图分类号]:K8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230-01一、佛教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关系1、佛教文化资源我国的佛教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我国佛教的传入主要分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三种。
这三个流派由于学说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使得每一个派别在与地区内的固有文化融合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引发出的衍生物也各有特点。
例如北传佛教的雕塑造型与南传佛教的雕塑造型就不同,而北传佛教在与儒家文化的融合方面,对文人的思想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佛教建筑的整体形态。
在我国,佛教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我国各个朝代均有具有时代特色的寺庙、佛塔、石窟等,也有佛教题材的碑文、雕塑、壁画、法器、书画作品等。
2、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刺激点佛教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随着地域和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色。
例如寺庙建筑,北传佛教较多采用八角的佛塔,南传佛教则钟爱六角或双檐的佛塔。
而佛教中的出世、崇尚自然的思想观念,也使得大多数的佛教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在一起,较多的寺庙、佛塔、佛堂都在深山之中,有着人文和自然的双重观赏价值,形成了对游客的双重吸引。
佛教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神秘气息,且源远流长。
如同中国的陶瓷、丝绸这些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一样,对不了解或者接触较少的游客而言,是异域别样的文化吸引,吸引着各方游客进行观赏、探究与了解。
杭州灵隐寺古建艺术游

杭州灵隐寺古建艺术游杭州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郊的灵隐飞来峰下,是中国佛教古寺之一,也是临济宗三十七祖之一的道信的道场。
灵隐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寺庙的柔美和北方寺庙的雄伟,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将一同来探索杭州灵隐寺的古建艺术。
一、灵隐寺的历史和背景灵隐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26年,当时道信禅师创建了此寺。
随着时间的推移,灵隐寺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复,成为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省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灵隐寺的背景与杭州西湖的山水相得益彰,风景秀丽美妙。
寺庙建在飞来峰下,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湖山之间,更增添了灵隐寺古建的韵味。
二、灵隐寺古建的特点灵隐寺古建艺术集综合性、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独具魅力。
寺庙内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之前的天王殿、千佛殿、佛殿后面的广场等多个建筑。
1.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灵隐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寺庙的主体建筑。
大雄宝殿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风格,富有雄伟的气势。
殿内的佛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2. 天王殿:天王殿是大雄宝殿之前的重要建筑,寺庙正门之一。
天王殿的外观以古代建筑的特点为基础,屋顶的翘角和斗拱构造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
3. 千佛殿:千佛殿是灵隐寺又一重要建筑,殿内供奉了许多佛像,数量庞大。
殿内的佛像造型栩栩如生,石刻手工精湛,给人以深深的敬仰之感。
4. 佛殿后面的广场:佛殿后面的广场是寺庙中一个重要的开放空间,常常举办庆典和佛事活动。
广场宽阔开阔,平整整齐,为僧俗信众提供了一个休憩和聚会的场所。
三、灵隐寺古建的艺术价值灵隐寺古建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 建筑构造:灵隐寺的建筑构造采用了古代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点,结构稳定、坚固耐久。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其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2. 雕刻工艺:灵隐寺古建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佛像的塑造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石刻手工精湛,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佛教文化对现代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旅游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佛教资源,对推进当地的旅游有积极的作用。
“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
”出家人云水一身,无牵无挂,以参访善知识、弘扬佛法、化导众生为务。
因此,长期以来,僧人“行万里路”,参礼名师和圣迹,一直是受到重视和推许的,我国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只是在近十年中,由于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才使旅游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在佛教方面,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名山大寺修复开放,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和香客。
广大佛教徒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寺庙的开放,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许多外国友人到寺观教堂参观,见到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和保护,感到十分高兴;大批的华侨、台港同胞回到大陆寻根问祖,见到千年古刹保存完好,感到欣慰,其中许多教徒积极为寺庙的修复做功德,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出力;各地的信教群众在生产劳动之余,朝山礼佛,精神上得到满足,生产积极性更高。
在现在的旅游中,有着很多的宗教文化,有道教、佛教、儒教等,重点说在佛教文化,现在旅游景点中,有很多佛教文化大山,佛教名山大寺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也是国内广大游人乐于登临造访的名胜。
佛教名山,顾名思义,是因为有了佛教才成为名山的;因为是佛教名山,才有成千上万的人慕名游访。
因此,正确认识佛教名山与旅游事业的关系,并加以妥善规划和安排,就能使佛教名山与旅游事业相得益彰;如果像本文列举的那些损害佛教名山大寺宗教气氛、不顾宗教特点大搞违章建筑等现象不及时纠正,就会使佛教工作与旅游事业两败俱伤。
这种简单明瞭的道理,人们是容易理解的。
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使佛教工作与旅游事业能够协调发展。
佛教文化与峨眉山旅游资源的发展:峨眉山是佛教文化突出的名山,千百年来,峨眉山因佛教香火之盛闻名天下。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历史上祖庭众多,高僧辈出,香火鼎盛,梵音不绝,是普贤信仰的中心。
杭州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之旅

杭州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之旅杭州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是一座历史悠久、庄严肃穆的佛教寺庙。
它以千年古刹的磅礴气势和悠久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探索。
一、灵隐寺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康四年(326年),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
在长久的发展中,灵隐寺融合了多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1. 建筑风格:灵隐寺建筑以古朴典雅的风格为主,融合了佛教文化、道教元素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著名的“飞来峰”和“直升峰”作为背景,增添了灵隐寺的神秘感和美感。
2. 佛教文化:灵隐寺是中国南方佛教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寺内有大量的佛像、经典和法器,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尊披甲斗篷的“大雄宝殿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雕像,被誉为“南方观音”。
这些宝贵的文物代表了佛教的深厚历史及其重要的精神意义。
3. 文化活动:每年的佛诞日和节日,灵隐寺都会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
游客和信徒可以参加佛教法会、诵经、念佛等活动,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喜悦。
二、佛教文化之旅的行程及体验1. 寺庙参观:游客可以先参观灵隐寺的主要建筑,如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殿和普贤塔等。
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寺庙的庄严气氛和静谧环境,体会佛教信仰的力量。
2. 诵经礼佛:在寺庙内,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场所,选择自己喜欢的经文进行诵读。
这样的经验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增添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3. 参与佛教法会:如果碰巧遇到佛教法会,可以悄悄地坐在一旁,聆听僧人的讲解和念经声,感受佛教的智慧和教导。
参与佛教法会可以让人更加了解佛法的深意,以及修行的方法。
4. 寺庙周边探索:灵隐寺附近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地方,游客可以顺便探索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比如,可以登上飞来峰,俯瞰整个灵隐寺的美景;也可以前往曲院风荷,欣赏盛开的荷花和古雅的园林。
三、佛教文化之旅的意义与影响1. 修身养性:佛教的核心理念是“修心养性”。
通过参观灵隐寺、学习佛法等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放下浮躁的心情,修正错误的行为,并且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
唐诗之路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唐诗之路,又称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以来,众多文人墨客在浙江东部地区所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
它以山水风光为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唐诗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唐诗之路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唐代文人墨客的足迹。
2. 探寻唐诗之路的自然风光,体验山水之美。
3. 学习唐诗之路上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第一天:我们从杭州出发,首先参观了灵隐寺,了解了佛教文化在唐诗之路上的影响。
随后,游览了西湖,欣赏了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美景,感受了“白堤如带,苏堤如虹”的韵味。
(2)第二天:我们前往绍兴,参观了鲁迅故里,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活轨迹及其对唐诗之路的贡献。
随后,游览了兰亭,欣赏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领略了“曲水流觞”的雅韵。
(3)第三天:我们前往宁波,参观了天一阁,了解了古代藏书文化。
随后,游览了东钱湖,欣赏了“东钱湖畔,渔舟唱晚”的景色。
(4)第四天:我们前往舟山,参观了普陀山,了解了佛教文化在唐诗之路上的影响。
随后,游览了舟山群岛,欣赏了海天一色的美景。
(5)第五天:我们前往台州,参观了天台山,了解了道教文化在唐诗之路上的影响。
随后,游览了仙居,欣赏了“仙居仙境,人间天堂”的景色。
2. 采访与交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导游以及游客,了解了他们对唐诗之路的认识和感受。
同时,我们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传承。
3. 文学创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所见所闻,创作了多篇关于唐诗之路的诗歌、散文和游记,以此记录下我们的实践经历。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
2. 深入了解了唐诗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3. 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杭州灵隐寺的佛学体验

杭州灵隐寺的佛学体验杭州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
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刹之一,灵隐寺吸引着众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和信徒,他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欣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为了追寻内心的宁静与佛学的智慧。
佛学,作为东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而深远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杭州灵隐寺作为佛教的圣地,为游客提供了深度的佛学体验。
一步进入寺庙,你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古代的佛教圣地。
在灵隐寺的佛学体验中,首先可以参观寺庙内的佛殿和佛像。
佛殿是佛教寺庙中供奉佛祖的场所,灵隐寺的佛殿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各种造型各异的佛像,沉浸于宁静的氛围中,感受到佛祖的慈悲和智慧。
除了欣赏佛殿和佛像,灵隐寺的佛学体验还包括参与佛教的法会仪式。
法会是供奉佛教菩萨的一种庄严而庄重的仪式,寺庙会定期举行,信徒可以前来参与。
在法会中,你可以倾听僧侣的佛教经文朗诵,感受其悠扬的声音和深邃的意境。
同时,你还可以参与到共同诵经、礼佛等仪式中,与其他信徒一同抒发内心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此外,灵隐寺还提供禅修体验,帮助游客和信徒们深入领悟佛学的智慧。
禅修是佛教中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静坐和观想的方法,寻求超越物质世界的心灵解脱。
在灵隐寺的禅修体验中,你可以在僧人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打坐姿势和呼吸方法,进入静心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慢慢沉浸在自己内心的宁静之中,体验到平和、清明的内心境界。
此外,灵隐寺还设有佛学讲座和讲堂,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佛学专家的讲解,了解有关佛教思想和教义的更多知识。
讲座内容包括佛学经典的解读,佛教历史与文化的介绍,以及与参与者的互动交流。
参加这些讲座和讲堂,可以让你更加全面地认识佛教的智慧和生活哲学,进一步深化对佛学的体验和理解。
总之,杭州灵隐寺的佛学体验不仅是一次对佛教文化的了解,更是一场涤荡心灵的修行之旅。
灵隐寺总结

灵隐寺总结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天籁灵隐山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庙之一。
自从建成以来,灵隐寺一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信徒。
在这里,我有幸感受到了宁静与信仰的力量。
历史与文化灵隐寺建立于东晋咸康元年(326年),已有近1700年历史。
相传,寺庙的建造是由印度神僧深秀大师创建的,使得寺庙与印度佛教文化相融合。
灵隐寺还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之一,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对于佛教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寺内有众多的佛殿和建筑,其中最有名的是刻有佛像的飞来峰石窟。
石窟中有着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佛教教义和宗教文化。
灵隐寺还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珍贵的佛教经典,对于研究佛教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寺庙布局灵隐寺占地广阔,整个寺庙被山势环绕,形成一种静谧的氛围。
寺内建筑主要分为前寺和后寺两个部分。
前寺主要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等建筑。
其中,大雄宝殿是整个寺庙的主体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大雄宝殿佛像。
佛像高约24米,金光闪闪,气势宏伟。
旁边还有两尊护法佛。
后寺是灵隐寺的核心区域,被山岩、瀑布和茂密的树木环绕。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佛教的智慧。
最有名的景点是飞来峰石窟,石窟中有上百尊佛像,以及壁画和石刻。
这些佛像和壁画充满艺术气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寺庙活动灵隐寺是中国佛教界的重要活动中心之一。
在一些佛教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寺庙会举行一系列庄严的仪式和法会。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僧众和信众前来参与。
此外,灵隐寺也提供禅修班和佛教学习班等活动,为有兴趣的人们提供了学习和修行的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佛教的智慧,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游客体验作为一位游客,我对灵隐寺的体验非常深刻。
寺庙的宁静和祥和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
在灵隐寺漫步,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力量,也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智慧。
此外,公园还设有休息区和茶室,提供给游客一个悠闲的空间,可以品茶、阅读或休息片刻。
杭州灵隐寺禅意文化游

杭州灵隐寺禅意文化游禅意文化,是一种融合了佛教禅宗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独特境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禅意文化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杭州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中,有一个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地方,那就是杭州灵隐寺。
无论是身临其境的游客,还是追求心灵寄托的信徒,都能在灵隐寺中感受到禅意文化的独特魅力。
灵隐寺地处山水之间,背靠飞来峰,面向北高峰,山环水绕,景色如画。
作为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灵隐寺自晋代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和游人,他们追寻着禅宗的真谛,品味着精神的寄托,仿佛穿越时光,与古人共鉴禅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此,灵隐寺成为了杭州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杭州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步入灵隐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雄伟大殿,这就是著名的雷藏寺。
作为灵隐寺的核心建筑,雷藏寺古朴典雅的外观散发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进入大殿内部,只见金壁辉煌,佛像庄严,弥漫着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气息。
在这里,人们可以静下心来,聆听佛经的诵读,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净化。
除了雷藏寺,灵隐寺还有其他许多独特的建筑。
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曲径通幽的藏经阁。
藏经阁坐落在山坡上,楼阁飞檐,曲径通幽,环境幽雅,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珍贵的佛经文献,还能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灵隐寺的东南角还有一座小巧别致的藏经楼,名为“枕幽楼”,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精美的佛教壁画,感受到艺术与宗教的完美结合。
除了寺庙建筑,灵隐寺的园林景观也是其独特之处。
寺内的乾澡山、飞来峰、虎跑岭等自然景观与古建筑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尤其是在夏日的暑热时节,这里的古木葱郁、清泉潺潺,令人感受到一丝丝的凉意,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除了景观之外,灵隐寺还有许多佛教活动。
每年农历的四月八日,灵隐寺都会举办盛大的浴佛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朝圣者前来。
浴佛节是佛教传统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通过洗浴来洁净心灵、净化身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题目: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专科生毕业论文手册系院旅游规划系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班级04景区(2)班学生1、毕业论文任务书专业旅游规划系班级04景区2 学生姓名一、论文选题方向: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析二、主要参考资料:[1]石高俊《中国旅游资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韦章尧《杭州旅游业未来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3]赵福莲《千年灵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4] /Article/flqy/200701/3439.html[5]/Article/view/zhejiang/200609/1709.html三、论文的主要内容:一简述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二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共生共荣性三灵隐寺的佛教文化对杭州旅游业的影响四关于灵隐寺的佛教文化对杭州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第一阶段;选题开题阶段2007年3月19日—21日第二阶段;搜集材料、编写提纲、写出初稿2007年3月25日--4月30日第三阶段;定稿和答辩阶段2007年4月30日—5月10日五、毕业论文工作期限:任务书发给日期 2007 年3月19日论文工作自 2007 年3月19日至 2007年5月10日学生常萍惠指导教师王昆欣系主任周国忠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下达人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和接受任务的学生均应签字。
2.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学生毕业论文开题前下达给学生。
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开题日期 2007年3月21日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04景区(2)班姓名常萍惠学号2004301021开题报告:公元一世纪中叶,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佛教文化早已渗入到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并已成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文明薪火传承的过程中,深深的浸润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在人类文明的大原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已经成为不替代的重要的人文旅游景观。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佛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佛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研究和弘扬。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对佛教文物古迹也起着保护、修缮的作用。
佛教文化包含很多,中国的佛教圣地也有很多,如杭州的灵隐寺,舟山的普陀山,安徽九华山等。
我曾去过这其中一处,所以我就举这一例说明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重要性。
杭州灵隐寺,是杭州市佛教寺院中最大的古刹丛林,也是东南佛国五山十刹之一。
她不但是广大佛教信徒朝拜敬奉的圣地,也是国内外旅游观光者必到的场所。
本文拟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的角度切入,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1]石高俊《中国旅游资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韦章尧《杭州旅游业未来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3]赵福莲《千年灵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4] /Article/flqy/200704/3439.html[5]/Article/view/zhejiang/200704/1709.html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04景区(2)班姓名常萍惠学号2004301021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佛教自古以来形成了与学术文化界友好交往的优良传统。
我国在世界上是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人们对一些新奇,刺激的事物也越来越感兴趣。
如佛教旅游,探险旅游,等等。
所以佛教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佛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
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吸引了海内外信徒、专家学者和一般游客。
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研究和探讨佛教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存在的问题:在佛教旅游开发中,游览区周围建造了高大的现代建筑物,古今混杂,中外混杂,项目设置要与主题不和谐一致,在形象上、气象上没保持佛教特色。
对重点文物,没增设钢网护罩,没妥善维护,污染了周围环境游客会越来越多,给交通、餐饮、住宿、游览、管理等带来了严重问题,应适当采取措施,引导和调节分流一部份游人去别的景区游玩,必要时对景区景点实行“轮休”,以保证其可持续发挥作用。
提纲:一简述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二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共生共荣性三灵隐寺的佛教文化对杭州旅游业的影响四关于灵隐寺的佛教文化对杭州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参考文献:[1]石高俊《中国旅游资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韦章尧《杭州旅游业未来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3]赵福莲《千年灵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4] /Article/flqy/200704/3439.html[5]/Article/view/zhejiang/200704/1709.html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审查表(指导教师填写)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专业班级学生姓名答辩学生人数答辩记录人答辩日期答辩小组成员组长职称;成员职称;成员职称;成员职称;成员职称;成员职称;课题名称:答辩成绩: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6、毕业论文(设计)评分参考)标准一、优秀1、能正确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题所规定的各项任务,表现出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在观点上有所创新。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精当,观点正确,论证严密,计算精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3、答辩时,表达能力强,阐释概念清楚,能正确流利地回答有关问题。
二、良好1、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好地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题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具有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论文(设计)理论分析和计算正确,图文清晰、完整。
3、答辩时,概念清楚,基本上能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三、中等1、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题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论文(设计)理论分析和计算基本正确,图文清晰、完整。
3、答辩时,基本上能回答有关问题。
四、及格1、基本上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教师指导下,基本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所规定任务。
2、毕业论文(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基本正确,但在某些方面存在非原则性错误,图文表述质量一般。
3、答辩时,基本上能回答有关问题,但不够完整准确。
五、不及格1、没有掌握必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未能达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所规定的最低要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
2、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原则性错误,图文等不全或不符合要求3、答辩质询时概念不清,不能回答主要问题。
4、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席1/3时间者。
5、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发生抄袭或弄虚作假者。
7、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评分参考标准8、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及评语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04景区(2)班常萍惠 2004301021摘要: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本文拟从杭州灵隐寺考察分析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的角度切入,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灵隐寺;佛教文化;旅游业;影响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文明薪火传承的过程中,深深的浸润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在人类文明的大原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已经成为不替代的重要的人文旅游景观。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佛教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佛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研究和弘扬。
一、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佛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佛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游客,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种佛教信徒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以朝圣、做弥撒和烧香拜佛、考察研究为主要内容,因为虔诚的佛教信仰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都会转化为旅游动机,我国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圣地如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都成了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方。
仅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各种佛教名胜古迹就有150多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古迹共有3000多处。
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吸引了海内外信徒、专家学者和一般游客。
佛教文化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佛教教规、礼仪和宗派,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寺院、石窟和佛塔,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历史之久是中外驰名的。
杭州的灵隐寺是非常典型的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的寺庙。
(一)灵隐寺的概况,杭州灵隐寺,是杭州市佛教寺院中最大的古刹丛林,也是东南佛国五山十刹之一。
她不但是广大佛教信徒朝拜敬奉的圣地,也是国内外旅游观光者必到的场所。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灵隐寺内佛像众多,佛教文化深厚。
(二)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佛教生活。
它是一类重要的旅游资源。
灵隐寺的佛教文化主要表现在:1.文学,美术包括对联、诗歌、佛教绘画、雕刻塑像等。
2.音乐有梵呗、佛曲等形式。
3.建筑主要为佛教寺塔、石窟、佛像等。
灵隐寺的佛像雕塑名目众多释迦牟尼佛像、弥勒佛、四大天王、观世音菩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