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基本程序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程序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程序

第一部分反应时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 RT)是指从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即刺激-反应的时间间隔,又叫潜伏期。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讲,一个完整的刺激-反应过程通常由如下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上行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下行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作出反应时间。

反应时测量技术是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

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指标在认知加工过程和个体差异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反应时实验中要求被试的反应要符合“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原则,即要求被试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反应越快越好。

因此,被试在实验前必须清楚刺激的呈现形式和反应原则,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真实地反映出被试内在的心理加工过程。

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 F.C.Donders 1818--1889 )将反应时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

三种反应时关系如下:简单反应时 A 基线时间选择反应时 B 基线时间辨别时间选择时间辨别反应时 C 基线时间辨别时间Donders根据减数法则分析A、B、C三种反应,C减A得到辨别时间,B减C得到选择时间。

从而得出B类反应时间最长,C类次之,A 类最短。

唐德斯的减数法在实验心理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他的三成分说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今天,认知心理学正是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现象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

视觉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Simple Reaction Time)又称A 反应时。

是指呈现单一刺激,要求被试立即做出固定反应的时间。

由于这种反应时间是感知到刺激就立即做出反应,中间没有其它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也称为基线时间(Baseline Time)。

任何复杂刺激的反应时间都是由简单反应时和其它认知加工过程所需时间合成的。

本实验通过计算机呈现的视觉材料,测定视觉简单反应时。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是一门涉及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学科,它旨在通过操纵生物体的基因组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基因工程的应用广泛,涵盖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帮助读者了解基因工程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基因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基因工程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要研究的基因或基因组,并确定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2. 设计引物和探针:根据目标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用于PCR扩增和检测目标基因。

3.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DNA样本、细胞培养基、试剂盒等。

4. 搭建实验平台:设置实验室内的工作区域和实验台,准备所需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1. DNA提取DNA提取是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之一,它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DNA,并用于后续的基因操作。

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盐法和商业DNA提取试剂盒等。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扩增目标DNA片段的技术。

通过引物的选择,可以在PCR反应中扩增目标基因的特定片段。

PCR 反应的步骤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

3.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具有特异性切割DNA的酶,它能够将DNA切割成特定的片段。

在基因工程中,研究人员常用限制性内切酶对目标基因进行切割,以实现特定序列的插入、删除或替换。

4. DNA连接DNA连接是基因工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将目标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DNA连接需要借助DNA 连接酶和连接缓冲液,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

5. 转化转化是将重组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的过程。

通过处理细胞使其变得可接受外源DNA,然后将重组DNA导入细胞。

常用的转化方法包括热冲击法、电穿孔法和化学法。

6. 筛选和鉴定筛选和鉴定是判断基因工程实验是否成功的步骤。

储氢实验基本操作流程

储氢实验基本操作流程

储氢实验基本操作流程1.检查储氢实验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Check if the hydrogen storage experiment equipment is intact.2.准备好储氢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

Prepare the materials and reagents required for the hydrogen storage experiment.3.戴上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安全进行实验。

Put on protective gloves and goggles to ensure safe experimentation.4.将储氢实验设备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中。

Place the hydrogen storage experiment equipment in a well-ventilated laboratory environment.5.打开实验设备的排氢阀,确保设备内部的氢气排出。

Open the hydrogen exhaust valve of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o ensure the discharge of hydrogen inside the equipment.6.在实验设备中加入适量的金属氢化物作为氢气储存材料。

Add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metal hydride to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s th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7.密封好实验设备,确保内部氢气不会泄漏。

Seal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o ensure that the internal hydrogen will not leak.8.开始观察实验设备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变化。

Begin to observe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hanges inside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9.定期检查实验设备,确保储氢过程安全稳定进行。

生理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生理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生理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生理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生理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4.1 生理科学实验研究基本程序生理科学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即研究正常的、疾病下及用药后的机能活动变化及其规律。

实验生理科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生理科学从概念的建立到基本规律的概括必须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并接受实验及临床的检验。

实验生理科学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动手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三严作风(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素质、智能和探索、求实、协作的精神。

实验研究有一定的程序,这里的“程序”指过程、顺序、步骤之意,而非计算机指令组成的程序。

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大致包括立题、实验设计、实验及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研究结论。

有人将研究设计(或实验设计)包括上述各程序,但本文中“实验设计”指其中一个步骤。

一. 立题立题即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是研究设计的前提,决定科研方向和总体内容。

立题的过程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它包括选题和建立假说。

实际上,这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假定的解释。

(一)选题的原则一个好的选题应该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1. 目的性选题应明确、具体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它必须具有明确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2. 创新性选题应有创新性,或提出新规律、新见解、新技术、新方法,或是对原有的规律、技术或方法的修改、补充。

没有新意的课题毫无价值。

3. 科学性选题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与已证实的科学理论、科学规律相符合,而非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4. 可行性选题应切合实验者的主、客观条件,盲目地求大、求全、求新最终只能纸上谈兵,无法实施。

因此,选题过程中要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实践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前人及别人对有关课题已作的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只有在充分了解目前的进展和动向、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要探索的研究课题的关键所在,进而建立假说、确定研究课题。

可靠性试验程序

可靠性试验程序

可靠性试验程序一、引言可靠性试验是评估产品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性能的一种方法。

本文旨在描述可靠性试验的标准程序,以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评估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性能,包括故障率、失效模式、寿命等指标。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为产品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三、试验准备1. 确定试验对象: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产品作为试验对象。

2. 确定试验条件: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预期工作条件,确定试验的温度、湿度、振动等条件。

3. 设计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条件,设计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时间、样本数量、试验方法等。

4. 准备试验设备:根据试验方案,准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振动台等。

5. 编制试验记录表:根据试验方案,编制试验记录表,用于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试验过程1. 样本准备:根据试验方案确定的样本数量,从试验对象中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试验。

2. 试验前检查:在试验开始前,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校准相关的测量仪器。

3. 试验执行: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将样本放置在试验设备中,设置相应的试验条件,并记录试验开始时间。

4. 数据记录:在试验过程中,按照试验记录表的要求,记录样本的工作状态、故障情况等数据。

5. 试验观察:观察样本在试验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记录相关的观察结果。

6. 试验结束:根据试验方案确定的试验时间,试验结束时住手试验设备,并记录试验结束时间。

五、数据分析1. 故障率计算:根据试验记录中的故障数据,计算样本的故障率,包括平均故障率和积累故障率。

2. 失效模式分析:根据试验观察结果和故障数据,分析样本的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

3. 寿命评估:根据试验结束时样本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评估样本的寿命分布和可靠性指标。

六、试验报告根据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编制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科学探究系列3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科学探究系列3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2)在应激状态下,可能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敏感性降低,使 GC负反馈调节功能下降,易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据图所示,随 热应激处理天数的增加,小鼠下丘脑miR­212的表达量增加。
(3)实验尚不完备,不能将miR­212直接用于临床,应进一步在 实验动物或者人体水平上进行相关实验。
(4)当小鼠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时,平均体重的耗氧速率会升 高,可以通过检测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来判断小鼠神经 系统兴奋性的高低。为了验证茶叶中的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 用,可设计如下实验:
(4)为缓解压力,人除了运动也常选择喝茶或咖啡来提高兴奋性, 但茶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效果不如咖啡显著。经研究发现茶叶和 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接近,有人认为可能是茶叶中的另外一种成分 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用。为验证上述假设,某研究小组发现, 可通过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来判断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高低,以健康成年雄性小鼠、生理盐水、试剂甲(蒸馏水配制
(2)GC是动物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存活所必需的信息分子,其过 度升高会影响机体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并大大降低机体的 免疫能力。在应激状态下,可能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敏感性降低, 使GC________调节功能下降,易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科研人员 希望找到其他调控HPA轴的机制。通过对热应激模型鼠的研究(如图 所示),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人在面对压力时身体会进入 应激状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被激活。一定强 度的应激反应有助于发挥潜力、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但应激时间过 长或者过于强烈,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大学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和实验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和实验基本要求
2.未定系统误差的处理 实验中使用的各种仪器、仪表、各种量具,在制造时都
有一个反映准确程度的极限误差指标,习惯上称之为仪器
误差,用来 仪表示。这个指标在仪器说明书中都有明确的
说明。
第五节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对一个量进行测量后,应给出测量结果,并要对测 量结果的可靠性作出评价。
近年来,引入了不确定度这一概念来评价测量结果的 可靠程度。
系统误差按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 原因可知,有规律
(1)仪器误差
(2) 方法误差
(4)环境 条件误差
注意:
依靠多次重复测量一般不能发现系统误差的存在。
(3)个人误差
2、随机误差
15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系统误差产生的因素
每次测量结果可能都不一样, 测量误差或大或小、或正或负, 完全是随机的
次数足够多
/94
所以
lim
n
A
A0
结论
可以用有限次数重复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A作为真值 A0
的最佳估计值。
由于平均值只是最接近真值但不是真值,因此, 误差也是无法得到的。在实际测量的数据处理中,用偏 差来估算每次测量对真值的偏差。偏差的定义为
i Ai A
4.有限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i 1,2, , n)
可以证明,当测量次数为有限时,可以用标准偏
1.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也称实验不确定度,简称为不确
定度,是对被测量的真值所处量值范围的评定。 不确定度给出了在被测量的平均值附近的一个范围,
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此范围中。 不确定度越小,标志着测量结果与真值的误差可能值
越小;不确定度越大,标志着测量结果与真值的误差可能值越
2.不确定度分量的分类及其性质 按照“国际计量局实验不确定度的规定建议书”

做一个实验的具体流程

做一个实验的具体流程

做一个实验的具体流程Before conducting an experiment, it is important to first identify the specific question or problem the experiment aims to address. 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确定实验的具体问题或目标。

Once the problem has been clearly defined, the next step is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 and develop a clear and detailed procedure. 一旦问题明确定义,下一步是设计实验并制定一个清晰详细的程序。

This procedure should include a step-by-step outline of the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needed,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steps that will be taken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这个程序应该包括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的逐步概要,以及实施实验所需的具体步骤。

Nex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experiment and ensure that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in a responsible and respectful manner. 接下来,重要的是考虑实验的伦理意义,并确保研究以负责任和尊重的方式进行。

This means obtaining the necessary permissions and approvals, and taking measures to minimize any potential harm or discomfort to any subjects or participants involved in the experiment. 这意味着获得必要的许可和批准,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实验中任何受试者或参与者可能遭受的任何潜在伤害或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组实验的基本程序
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比较方法:前测-后测
例:某新的记忆方法对于提高中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效果的影响
实验假设:某新的记忆方法对提高中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有好的效果。

实验处理:在英语课上,教师运用新的记忆方法教授单词。

样本:高一年级一个班学生。

因变量测定:高一英语学习成绩测验。

实验设计:单组前后测
前测:在传统教学法下,对学生进行测试。

后测:使用新的记忆方法教学后进行测试。

这种实验操作程序比较简单,不用考虑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同质性。

如果采用新方法前,实验班平均成绩是80分,采用新方法后,测试成绩为90分。

这样,前后测比较,成绩提高了10分,说明实验假设成立,即新的记忆方法对提高中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有好的效果。

2、等组实验的基本程序
实验组:前测1→有实验处理→后测1
对照组:前测2→无实验处理→后测2
比较方法:(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例:语文教学中,阅读技巧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影响
实验假设:语文教学中,阅读技巧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实验处理1:实验班的语文教学中,在学生阅读材料前,教师讲解阅读技巧。

实验处理2:对照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同样的材料,但阅读前教师不讲解阅读技巧。

样本:在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随机编为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

因变量测试:高一学生语文成绩测试。

实验设计:前后测对照组设计
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使用新方法前进行测试。

后测:实验班在采用阅读技巧训练一个月后进行测试,对照班在相应的时间进行测试。

条件控制:1.同一教师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作业量相同。

3.学生学习语文时间总量相同。

在这项单因素对比等组实验中,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

前测时,实验班的成绩为70,对照班的成绩为73。

历时一个月后进行后测,实验班平均成绩为95,对照班平均成绩为80。

这样,分别将前后测进行比较,实验班成绩提高15分,对照班提高7分。

二者比较,说明语文教学中阅读技巧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循环组实验的基本程序
实验一组:前测→实验处理甲→后测(效果甲1)
实验二组:前测→实验处理乙→后测(效果乙1)
实验一组:前测→实验处理乙→后测(效果乙2)
实验二组:前测→实验处理甲→后测(效果甲2)
比较方法:(甲1+甲2)-(乙1+乙2)
例如,有甲乙两种教学方法,研究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实验一组与二组基础不同,初试自学能力作为前测,成绩分别为70分与60分。

一组先接受甲方法,二组接受乙方法,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一个月后测试自学能力,一组得80分,求出效果甲1为10分;二组得75分,求出效果乙1为15分。

紧接着进行第二轮实验,把一组的80分,二组的75分看作第二轮实验的前测成绩,一组接受乙方法,二组接受甲方法,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又一个月以后测试自学能力,一组得92分,求出效果乙2为12分;二组得83分,求出效果甲2为8分。

比较时用(10+8)-(15+12),结果乙教学法的效果比甲教学法的效果多9分,证明在培养自学能力上,乙教学方法优于甲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