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采风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采风报告(精选14篇)

采风报告(精选14篇)

采风报告(精选14篇)采风报告什么是报告报告使用范围很广。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都规定了这个文种。

采风报告(精选14篇)风古指搜集民歌,现在是演员或作家等下到基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的意思。

采风的本意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素材,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中的“风”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采风报告(精选14篇),一起来看看吧!采风报告1采风时间:20xx年10月13日——20xx年10月27号采风地点:杭州考察对象:西湖,乌镇正文:20xx年10月13日——21日经历拉火车一夜的颠簸,我最终踏上这片如诗如画的江南土地——杭州,这座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

清新的空气,精致的城市布局,星罗棋布的街心公园,人们安逸闲适的神情,铅华淡去,浮躁尽无,这些无一不让我为之心动。

坐车的劳累抑郁之情一扫而空,带着清爽的心境,我游览这座夕年“暖风熏的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美丽城市,经过细心的体味,感悟,比较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资料,我有拉一些自我新的见识,现经过几个角度,对西湖境貌总结如下:一、从自然地理气候角度看西湖环艺旧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古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而今,西湖水域面积扩展为约7平方公里,三面云山环绕,东部紧临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构成以秀美为极致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

从地理上看,西湖有天目山余脉和钱塘江的山川作为依托,构成三面环山,中涵碧水的湖泊地貌。

山不高而层峦叠翠,水不广而平湖如镜。

湖外有山,山外有江,江湖相映,山川并秀。

山水比例尺度恰到好处,给人以自然亲切秀逸清雅的美感。

湖区附近建筑充分尊重自然地势的起伏陡缓,因地制宜,或在湖傍筑一水榭(平湖秋月),或在峭壁之侧做半亭之景(六一泉),或在悬崖之畔做吊脚楼(四照阁),建筑与自然气韵相互渗透,色彩调和,淡雅,最大可能的融入拉周围环境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贵州少数民族艺术采风实习报告

贵州少数民族艺术采风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贵州少数民族艺术采风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在我国广袤的疆域内,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资源。

为了深入挖掘和传承贵州少数民族的艺术精华,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10月12日至10月27日,前往贵州苗寨和云南丽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艺术采风实习。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贵州苗寨、云南丽江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通过对当地民族艺术形式的观察、体验和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了少数民族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1. 贵州苗寨:我们参观了贵州苗寨的鼓楼、银饰、刺绣等具有苗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鼓楼是侗寨最显著的标志,雄伟壮丽;银饰和刺绣则展现了苗族精湛的工艺技术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此外,我们还欣赏了苗族的歌舞表演,感受到了苗族民众的热情和奔放。

2.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在这里,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四方街、木府等景点,了解了纳西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

特别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字、绘画和舞蹈形式,展示了纳西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艺术采风实习,我们不仅领略了贵州少数民族艺术的魅力,还加深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反思:1.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贵州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是其民族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应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2.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贵州少数民族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

我们应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让世界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民族艺术。

3. 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

本次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必须不断积累和实践,深入了解和掌握艺术规律,才能在艺术创作中游刃有余。

四、总结总之,这次贵州少数民族艺术采风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还加深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采风报告(通用15篇)

采风报告(通用15篇)

采风报告(通用15篇)采风报告篇1x年2月22日,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11天的采风旅途。

我们的目的地是湖南凤凰和贵州苗寨。

对于湖南凤凰古城和贵州苗寨我们都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理。

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旅途的颠簸与劳累都不能阻挡我们的热情。

第一站,我们来到的是湖南怀化,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下车就寒气逼人。

在云南这个月份几乎过着夏天了,但是这边依旧像冬天一样寒冷。

但是寒冷不能阻挡我们的热情。

我们在怀化市溜达了一小圈,毕竟是第一次出省,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和好奇,在怀化的最大感触就是人多,车多,没有想象中的好,但也不差。

在怀化市逗留了一会儿,旅游车就来了,我们就坐上车去往首站目的地——凤凰古城。

导游是一个开朗和热情的小伙,跟我们说了许多关于凤凰好玩的,好吃的和有趣的事情。

约莫过了3个多小时,导游小伙说我们到美丽的凤凰了。

我往车窗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子,看上去很奇特,很美观。

房子周围有一条江,江水很清,里面稀稀落落的有几只小船,感觉很有诗情画意,在当地称这条江为沱江。

在凤凰古城,建筑物就是在沱江的两侧,然后像江水一样蜿蜒盘旋着下去。

我们来到凤凰古城,下车后在县城找了一家旅馆住下了,叫什么名字我忘了,我只知道是在桔园路。

旅馆距离古城约莫十多分钟的路程。

我们放下东西,小憩了一小就拿好相机背上包出去了。

凤凰县城感觉也挺古老的样子,就像一个慈祥的老人,看上去很宁静,安详。

在那里我和朋友找了一家快餐店吃了我们到凤凰的第一餐饭,是一家自助快餐,第一次听说。

菜很丰富,人也挺多,我们吃的很饱。

我们漫无目的的溜达着,竟然不经意间就来到了古城,我来到城门的面前感觉很新鲜,感觉第一次出远门旅游挺好玩的。

我们爬上古城,很好奇的,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看到这些我再想历史和现在,跨度很远,但是似乎又很近。

我们的游览路线是沿着城门的右侧慢慢的逛着下去,当时天很冷,但我们热情很高。

我们就拿着相机这里那里的拍。

我们从一些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着还遇到了一些和我们一样的背包客。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采风调查报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采风调查报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采风调查报告调查时间: 2012年3月22日至2012年3月26日调查地点:广西南丹、贵州黔南州等地带调查对象:白裤瑶、毛南族、苗族、侗族调查方法:走进瑶族、走进毛南民族村、走进苗寨调查人:黄琳、兰婧、邓淑仪调查分工:黄琳——资料整理;兰婧——论文编写;邓淑仪——论文修改整合一、前言学校为了使我们音乐生对民族民间音乐初步有所了解,组织我们对贵州一带一些少数名族进行采风。

通过采风,使我们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原生状态,使我们能更直接地体验民族民间音乐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让我们丰富和提高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知识。

同时在采风过程中培养我们敢于克服困难,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民族特色为期5天的贵州采风活动已经结束了。

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

跟着导游,一路往贵州走,南丹、荔波、西江、岜沙、肇兴,都印上了我们的足迹。

<一>、白裤瑶第一天早上8点我们从学校出发前往南丹,经过7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南丹,然后前往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了解白裤瑶的节庆仪式、民族歌舞、染织工艺,谷仓和各式民居等。

我们到了白裤瑶博物馆看到白裤瑶族人的热情,她们在门口给我们唱了歌,白裤瑶有个习俗,就是在进去博物馆之前要喝一杯玉米酒,喝了这杯酒,就等于接受了他们的祝福。

进去之后我们根据墙上的照片,绘画,和解说员的解说了解了一些白裤瑶人们的生活文化等。

之后,白裤瑶的村民们还给我们表演了打铜鼓、打陀螺、吹牛角、吹拉利、吹木叶,女人织布、纺纱、画裙相关的舞蹈,我们还参与了瑶民打陀螺民族娱乐活动,同学们屡试不爽。

白裤瑶的音乐多与鼓为主。

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常见的神器,白裤瑶的铜鼓表演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演奏时把铜鼓悬挂起来,演奏时每面铜鼓由两个鼓手组成,前面的鼓手持鼓槌敲击铜鼓,主要敲打在鼓面上,两拍都打在鼓心,后面的鼓手则拿木桶对着铜鼓的底口,配合作前面的鼓手击作前后运动摇气,增加共鸣并将声波冲回鼓中,使鼓声发出带波浪起伏样的声音,声音浑厚深沉,能传远处的声音。

贵州采风报告

贵州采风报告

贵州采风报告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进行了一次难忘的采风之旅。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贵州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美味的特色美食。

首先,我被贵州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

这里有壮丽的山川、清澈的河流和奇特的地貌。

我游览了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荔波小七孔等著名景点,每一处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黄果树瀑布,那磅礴的水势和壮观的景色让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镇远古镇,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古老的建筑、青石板街道,仿佛让我穿越到了过去。

而荔波小七孔的溶洞景观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那奇特的地下溶洞景观,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奇幻。

其次,贵州的民族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传统习俗。

我参观了黔东南的苗族风情,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服饰、舞蹈、歌曲都展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贵阳的花溪牛年文化广场,我欣赏到了精彩的侗族歌舞表演,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让我陶醉其中。

此外,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酸汤鱼、黔味鸡、酸汤粉等,每一道菜肴都让我回味无穷。

最后,我要说的是贵州的特色美食。

贵州的酸汤鱼、黔味鸡、酸汤粉等美食让我流连忘返。

这些美食不仅口味独特,而且健康营养。

在品尝这些美食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用心制作每一道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这次贵州之行让我收获满满。

我不仅领略了贵州的壮美风光,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贵州,我一定会再来的!。

贵州采风报告

贵州采风报告

贵州采风报告贵州,这块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神秘之地,是一个充满着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历史的宝藏。

我有幸有机会前往贵州进行采风,探索这片土地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在我一段时间的探索中,我深深地被贵州的多样性和热情所吸引。

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我的贵州采风报告。

贵州的自然景观让我叹为观止。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贵州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被誉为“岩溶王国”,在贵州可以找到许多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黄果树瀑布、龙宫、天星桥等。

我亲眼目睹了这些自然奇观,仿佛置身于仙境中。

黄果树瀑布水势磅礴,威力惊人,犹如天上的神奇飞瀑。

而龙宫则是一个神秘的地下大理石洞穴,内部宛如迷宫,是水下漂流的绝佳去处。

这些景点不仅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美妙。

除了喀斯特地貌,贵州也以其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于世。

贵州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如织金洞、春雷水库、黔江等。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养料,而且也创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例如,织金洞是一个以地下河为特色的溶洞,洞中有清澈的地下河流穿过,让人感到奇妙和神秘。

我也有幸参观了春雷水库,这座水库不仅是一个防洪治理工程,还是一个壮丽的旅游景点,让人们享受到了湖光山色与舒心的旅行体验。

除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贵州还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贵州的布依、苗族、侗族等民族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我参观了凯里市的侗寨,那里的侗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歌舞、手工艺和民居建筑而闻名。

我有幸观赏到了侗族的蜡染表演,他们运用传统技艺,一丝不苟地染出美丽的色彩,让我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同时,我还深入了解了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有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芦笙、土家族木鱼、侗族踩歌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表现了当地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更是他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有幸观赏了当地居民的演出和展示,在欣赏过程中,我被他们热情、真实的表演所打动,更深入地了解了贵州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贵州采风报告总结

贵州采风报告总结

贵州采风报告总结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贵州的采风之旅,这是一次充满了惊喜和感动的旅程。

在这次采风中,我深入了解了贵州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以下是我对于贵州的采风报告总结。

一、贵州的自然风光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其山水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我游览了黄果树瀑布、龙岩梯田和荔波小七孔等景点,每个地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果树瀑布的水势磅礴,气势恢宏,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龙岩梯田的层层叠叠的梯田景观,展现出了农民智慧的结晶;而荔波小七孔则以其奇特的地质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这些自然景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

二、贵州的人文历史贵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

我参观了贵阳的黔灵山和遵义的红军长征纪念馆,深入了解了贵州的革命历史。

黔灵山是贵州的名山之一,也是黔灵山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而遵义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事件,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

这些人文历史的遗迹让我对贵州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贵州的独特民族文化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游览了黔东南的侗族风情园和黔西南的布依苗族风情园,深入了解了侗族和布依苗族的传统文化。

侗族风情园中展示了侗族的传统建筑和民俗活动,而布依苗族风情园则展示了布依苗族的服饰、音乐和舞蹈等。

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让我感受到了贵州的多元和包容。

贵州的采风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独特民族文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贵州的魅力。

我相信,贵州会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欣赏和体验这片美丽的土地。

8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精选]

8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精选]

8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精选]第一篇:8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精选]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2013年4月19日,我们扬州大学服装1001班的全体同学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乘上了K11列次火车,开始了为期九天的贵州采风之行。

次日下午,我们到达了此次采风之行的第一站—镇远。

二十多小时的火车,让大家都已疲惫不堪,但镇远这座自然之美的历史古城,以它清新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瞬间缓减了大家的倦怠。

镇远是中国文化古城之一,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城址未变,古韵悠然。

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儛洋河畔诗意盎然。

无论是青砖黛瓦,高封火墙,还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都让人心神畅然,流连忘返。

21日早餐后,我们出发前往凯里。

途中,我们参观了革家文化的代表—麻塘革寨。

关于革家人的种种传说,虽无法考证,却令人神往。

进寨的喝酒仪式让我们看到了革家人的热情好客,淳朴安逸的生活状态也让人印象深刻。

革家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古朴的民族。

革家女子的服饰比较奇特,少女戴红缨帽,结了婚的妇女头戴花冠帕,上穿蜡染绣花衣,并罩以铠甲式披肩,下着百褶裙,腰系丝带,流苏围腰巾,颈配银饰项圈,小腿扎刺绣绑腿。

值得一提的是,革家蜡染古朴大方,花纹精致多样。

入住凯里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小七孔景区。

景区内各个景点景色优美,趣味盎然。

小七孔景区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为道光十五年建,故得名“小七孔景区”。

景区内的水上森林让我难以忘怀。

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2013年4月23日,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台江姊妹节。

这一天,苗家的兄弟姊妹们身着各式精美服装游行在长街上,令人目不暇接。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服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从工艺技法上看,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各种手法相互穿插,或挑中带绣,或染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使得纹样百出,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用色上看,他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贵州采风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4.22---2012.4.27
调查地点:广西-贵州
调查对象:民族民间音乐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记录
调查人:蓝珊
前言
我们于2012年4月23日至4月27日进行了为期6天的采风活动。

音乐采风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了解、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方式,是对学生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创作能力的运用和考核,是音乐创作的根本源泉。

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有效途径。

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民间音乐和乡土气息的欣赏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创作和深入加工的能力。

深化对民间音乐的认识,锻炼掌握民间音乐的运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音乐创作的能力。

了解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和乡土气息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音乐采风的训练不断提高习作重要性,不断探索陶冶自己的审美意识。

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掌握音乐语言,锻炼成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观,提高自己以达到一个较新的高度。

第一天我们先从桂林驱车前往广西南丹县,抵达南丹之后前往中国——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了解白裤瑶的节庆仪式、民族歌舞、染织工艺,谷仓和各式民居等。

原始的生产方式,淳朴的民风。

可看到最具特色的白裤瑶风情,可看到男人打铜鼓、打陀螺、吹牛角、吹拉利、吹木叶,女人织布、纺纱、画裙,男女对唱白裤瑶情歌。

白裤瑶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

男装分为盛装和便衣,成年男子均蓄发,用白、蓝黑色长巾盘头。

上身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裤子用白布做成,裤裆大而宽,长度刚过膝盖。

下端渐窄,裤脚用黑布镶边。

盛装的上衣外沿都用蓝布镶边,腰部两边和背部下沿绣有图案。

女子服饰有夏冬两种,成年女子蓄发盘髻,用黑布包头,再用白布条裹紧。

夏装的上衣为前后两块方布缝合而成,之间留出一段,供套头穿用。

白裤瑶族妇女将画布用丝线绣上图案,再制成衣裙,非常精美。

每逢遇到重要节庆,便可感受白裤瑶民族最为热情独特的迎宾礼节——鸣鸟枪。

我们还参与瑶民打陀螺等民族娱乐活动。

观赏——白裤瑶歌舞表演。

白裤瑶的音乐舞蹈很独特。

委婉低吟的细话歌多用于恋爱、叙事。

铜鼓乐舞在葬礼中显得深沉、豪迈和风趣。

白裤瑶还有吹牛角号、喇利、木叶、打竹筒等娱乐形式,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内容。

第二天我们前往的是贵州荔波的小七孔景区。

有著名的小七孔古桥,这是当年西南地区通往我们广西的唯一通道;秀丽的68级响水河瀑布、拉雅瀑布、龟背山原始森林等景点一派原始野趣;还有浪漫的鸳鸯湖,传说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人们有“下了鸳鸯湖,白发老翁变少年”之说。

更有景区的精华景点水上森林,若是夏天,我们可以享受一下“湿足”的乐趣,只是现在是比较冷的天气。

这里富含负氧离子,是旅游界公认的一个“洗眼、洗心、洗肺”的好地方。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我来之前就有听过“中国最美的湖叫西湖;中国最美的女人叫西施;中国最美的寨子就是我们眼前的西江了。

白水河蜿蜒而过,滋养着千户苗寨的世代子民。


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

雷山西江是全国仅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千户苗寨西江,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我们体验苗族的半吊角楼及苗家千人宴。

西江風味餐也是一大特色,还感受西江苗家的拦门酒。

然后欣赏原汁原味的——苗家歌舞表演。

苗歌悠扬婉转,舞步欢乐轻快,台上台下激情飞扬。

听,大红的锣鼓敲起来了,苗家儿女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跳起了《芦笙舞》,欢庆丰收的喜悦;欢快的芦笙响起来了,苗家小伙拿起芦笙,吹响了迎接客人乐章。

漂亮的苗家姑娘身着亲手缝制的五彩衣裳、踏着轻快的舞步,为大家表达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健壮的苗家小伙穿着阿妈在灯下纳好的“千层底”,为大家表演起了《滚山猪》,精彩的表演引起台下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尧舜恩难泽,三苗隐瘴蛮。

连江寨古旧,遍麓屋连环。

拦道劝清酒,闻歌见美颜。

三千年太久,何必计东还。

《西江千户苗寨》——支公鹤第四天我们来到了“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

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

岜沙是一个非常和谐的社会,他们自有一套解决问题的体系,年纪较大、代表权威的长老们便是这里掌管一切的人,就如同很多原始部落的酋长一般。

岜沙山寨植被茂密,这是几百年来自觉爱林护树保护生态的结果。

耕地稀少的岜沙苗人,多年来主要是靠卖柴维生,但寨中有严格的规矩:村人卖柴,一人一次只能徒步挑一担柴到城中,仅解决油盐之困,不许以此赢利;不许动用畜力车、机动车外运木柴,绝对不许外地汽车来寨子里收购木柴;绝对不允许在一个地方砍柴,确
保山寨周围树林能够休养生息、平衡发展。

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

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观看鸣枪迎宾,芦笙坪上歌舞表演。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全世界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侗寨(肇兴),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寨里有5座气势雄伟、建筑独特的鼓楼,这在侗族地区是罕见的,鼓楼、花桥、寨门更是肇兴侗寨的一大特色。

五座鼓楼、五座花桥大小不一,高低不等,风格各异,在建筑上别具匠心,不用一钉一铆,皆以木榫穿插而成,鼓楼、花桥的装饰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肇兴有两个很出名:美女出名,大歌出名。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行歌坐夜——中国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

又称行歌坐夜和坐妹侗语称“鸟蓊”,在不同地区又分别称为玩山或走寨。

玩山盛行于侗族地区北部。

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坡上、树下对唱情歌。

走寨又称走姑娘,盛行于侗族地区南部。

姑娘们结伴在屋中纺纱、做针线,客寨青年男子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

通过唱歌,互相倾吐爱情。

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生命不只是给人一种感觉,或是沧桑或是新生,或是繁华或是优雅。

艺术与心境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修了心,更要表现出自己的心里与感觉到的世界。

我们应多多休息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心回归到大自然的淳朴中。

音乐史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的,我们要记录它,传承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