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key)
从文化翻译角度浅谈景点名称的翻译———以扬州瘦西湖为例

外语翻译摘要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希望能够通过来中国旅游这一方式增进对这个国家的了解。
但就翻译质量而言,目前我国的旅游外宣材料,尤其是景点名称的英译还存在诸多问题,翻译过程中文化内涵大量流失。
本文以文化翻译理论为视角,以扬州瘦西湖景区景点名称为例,归纳并总结其文化特色、翻译现状和相关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旅游景点英文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文化翻译瘦西湖景点名称文化内涵On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of Scenic Spo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Taking Yangzhou Slender West Lake as an Example//Wang Yi Abstract More and more foreign tourists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China by traveling in China.However,in terms of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a's tourism propaganda materials,especially names of scenic spots,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is los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and taking the names of scenic spots in Yangzhou Slender West Lak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concludes thei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atus,as well as re-lat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hem,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Key words cultural translation;Slender West Lake;names of scenic spots;cultural connotation1引言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兴盛,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浅谈中国景点名称的翻译

浅谈中国景点名称的翻译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众多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这些景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景点名称的翻译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篇论文将探讨中国景点名称翻译的问题,以及翻译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策略。
一、中国景点名称翻译的现状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景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许多中国景点的名称在翻译成外语时难以准确表达其内涵。
例如,“长城”一词被翻译成英文后是“The Great Wall”,然而,“great”这个词可能不能准确地表达中文中“长”的含义,同时也无法体现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因此,翻译中国景点名称需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内涵。
二、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文化内涵的传达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景点名称通常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如何传达这些内涵。
例如,“故宫”一词,直接翻译成英文是“The Forbidden City”,虽然能够传达“禁止入内”的意思,但无法体现宫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尽可能传达这些信息。
2.音译和意译的选择在翻译景点名称时,常常需要考虑是否采用音译或意译的方式。
音译是指直接将中文名称翻译成外语的音节,如“长城”翻译成英文的“The Great Wall”就是一种音译。
意译则是将中文名称翻译成外语的意思,如“故宫”翻译成英文的“The Palace Museum”就是一种意译。
在选择翻译方式时,需要考虑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对于比较独特的中文名称,采用音译可能更容易为外国人所理解,但有时也可能会造成语义不清的问题。
因此,在选择翻译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名称本身的含义、外语的特点以及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
3.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的考虑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的存在,中国景点的名称在翻译成外语时,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同的表达方式。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方法浅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方法浅析作者:曹野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2期【作者简介】曹野,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学研究。
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来华旅游的国外游客更是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对这些景点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旅游景点的名称,因此,这些景点名称翻译的好坏便直接影响到游客对中国的印象,这些翻译也起到着传递中国文化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对旅游景点英译方法的探论。
我们在无论是在阅读旅游资料时还是在各种旅游景点旅游观光时,各个旅游景点的名字是最先跃入眼帘的。
景点的名字都是有所起源,有所根据的。
人们通过这些名称就会对这些景观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理解。
对旅游景点名字的翻译最好就是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深层次的每一个景点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针对景点名称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四种翻译方法。
一、音译法通常当遇到用人名和地名来命名的旅游景点,还有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特定景区名称,由于在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语义空白,两种语言的语义不对等,会采用音译法来翻译,这是景点名称翻译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根据汉语读音,将景点名直接用汉语拼音标注。
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不能传递出更多的关于景点的信息,但也能够让其他国家的人们体会到中国汉字发音,对引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是大有好处的。
旅游景点以人名来命名时或者与某些历史人物相关联时,我们常常对这些人名采用音译法。
如,“李白”译为“Li Bai”,“周恩来”译为“Zhou Enlai” “毛主席纪念堂”被译为“Chairman Mao Zedong Memorial Hall”里面的毛主席就被直接音译成人名,对这个历史景点的译名也采用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
总的来说,对人名的翻译使用该种方法是比较直接有效的。
以本地地名来命名的旅游景点,一般按汉语拼音字母来直接音译命名。
如“北京”译为“Beijing”,“桂林”译为“Guilin”,“乾清宫”译为“Qian Qing Gong”。
从文化视角谈旅游景点介绍的汉译英

相关 的历史人物 、 事件 、 典故 、 神话传说 、 宗教 、 民俗 风情相关 联 。如“ 秦始皇兵马 俑 ” 、 “ 摩 岩石 刻 ” 、 “ 华 清 池”、 “ 平遥 古
道名菜 叫“ 红 烧狮子头”, 在 西方文 化里 , 狮子 是神力 和王
城” 等 。另外 , 一些景点融合 自然景观与人 文景观 , 名称也兼
力 。景 点 的 人 文 景 观 因 为 其 历 史 渊 源 和 文 化 内涵 , 其 名 称 与
了解 中国文化 。翻译 , 作 为一种 跨文 化交 际活 动 , 绝 不仅 仅
是两种语言简单机械地转换 , 它是语言 与文 化的融合 。译 者 的文化缺失必然会造 成外 国游客跨 文化 交 际障碍 和对 中 国 文化 的误读 。任何 国家 之间 、 民族之 间都存 在文化差 异。文 化差异反 映在语 言 、 习俗 、 饮食 、 宗 教等 方 面。例如 , 中国有
2 0 1 4年 6月 第3 3卷 第 6期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J u n . 2 0 1 4
V o 1 . 3 3 No . 6
鉴于文化与旅游之 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 英语 翻译 必须考虑 到 源语 的文化信息 , 译文应该呈现 出源语 的文化 内涵。 旅游活动是世界 了解 中国的一个途径 , 景点 是展示 中 国 自然与文化 的一个 窗 口, 外 国游客来华旅游 的主要 目的是 想
二、 旅游景点介绍翻 译策略
1 . 音译 从文化 的角度来考 虑 , 单 纯 的音译并 不可 取 , 因为它不
语用翻译视角下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研究

语用翻译视角下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研究作者:李燕娟苏文慧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4期[摘要]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而名称翻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名称翻译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名称翻译效果的好坏。
在名称翻译中,使用的翻译方法有很多,从语用翻译视角来看,语用学家何自然提出的名称翻译的“名从主人”的五个通则非常适合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研究,它不仅照顾了原语的文化以及语言特征,揭示了事物的属性,也从译文角度照顾到译文读者的因素,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黔东南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的音译过于简单,译文不统一和译文不恰当等问题,使用语用翻译视角的分析方法,即“名称+属性”这一模式,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名称,还揭示了事物的属性,又使译文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可见,这一模式是对景点名称翻译非常有用的,希望这一名称翻译的模式能够在景点名称翻译时起到一点作用。
[关键词]语用翻译;旅游景点;名称翻译;名从主人[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旅游景点的翻译,作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对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旅游景点翻译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比如,柴慧芳认为中国的翻译理论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更新,在原有的起点上提高。
乌永志的模糊对等、直译和意译、专名音译、增译、减译、顺译等原则,牛新生的译音、译意、音义兼顾等原则,田传茂的替换、仿拟、求雅、音译+解释+直译等方法,以及李敏杰,朱薇以及孙洁菡等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翻译方法。
我们认为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不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翻译的过程更是一种创造性过程。
在这种创造性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译者要充分考虑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因素,更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因素。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我们发现虽然对旅游景点翻译的研究有很多,但对黔东南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研究却很少。
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有关翻译理论,对黔东南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策略,以便为旅游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方法浅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方法浅析id=“artibody”>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来华旅游的国外游客更是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对这些景点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旅游景点的名称,因此,这些景点名称翻译的好坏便直接影响到游客对中国的印象,这些翻译也起到着传递中国文化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对旅游景点英译方法的探论。
我们在无论是在阅读旅游资料时还是在各种旅游景点旅游观光时,各个旅游景点的名字是最先跃入眼帘的。
景点的名字都是有所起源,有所根据的。
人们通过这些名称就会对这些景观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理解。
对旅游景点名字的翻译最好就是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深层次的每一个景点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针对景点名称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四种翻译方法。
一、音译法通常当遇到用人名和地名来命名的旅游景点,还有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特定景区名称,由于在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语义空白,两种语言的语义不对等,会采用音译法来翻译,这是景点名称翻译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根据汉语读音,将景点名直接用汉语拼音标注。
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不能传递出更多的关于景点的信息,但也能够让其他国家的人们体会到中国汉字发音,对引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是大有好处的。
旅游景点以人名来命名时或者与某些历史人物相关联时,我们常常对这些人名采用音译法。
如,“李白”译为“Li Bai”,“周恩来”译为“Zhou Enlai” “毛主席纪念堂”被译为“Chairman Mao Zedong Memorial Hall”里面的毛主席就被直接音译成人名,对这个历史景点的译名也采用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
总的来说,对人名的翻译使用该种方法是比较直接有效的。
以本地地名来命名的旅游景点,一般按汉语拼音字母来直接音译命名。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地方旅游景点名翻译

摘要: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符合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
旅游景点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本文以梧州景点为例,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和分析景点名的翻译。
提出景点名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以及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翻译跨文化交际景点名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12-021 引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区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翻译,作为跨越不同文化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壁垒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梧州号称百年商埠,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而且还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长久以来,梧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的到来。
而梧州各大景点则成为游客们的必游之地。
景点名作为游客对景点的第一印象,对景点的传播起到关键的作用。
景点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景点名的翻译十分重要,如何更好的体现景点名称的内涵深意值得我们去探讨。
2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交际共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人际交际,指信息的发出者与接收者都是具体的人,如人与人的交际、人与自我的交际等;二是非人际交际,又可分为两种类别:第一种是交际一方为人,另一方则是广义上的自然界,如人与自然的交际、人与世界的交际等;第二种是交际的双方都不是具体的人,而是社会某组织或机构与视听众群体之间进行的交际,如以书刊、报纸、电影、电视、通信、网络等媒介或技术手段向大众进行的信息传播等(赵爱国、姜雅明,2003:28)。
从交际的类型来看,翻译属于非人际交际。
具体而言,翻译是某组织或机构以文本的方式向某特定目标群体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
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但翻译活动可以有多个目的,这些目的进一步划分为三类:(1)译者的基本目的(如谋生);(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的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式)。
论旅游景点名称的意译

论旅游景点名称的意译摘要:景点名称时景区的核心要素,具有提示性,指示性等功能。
随着世界旅游市场的逐渐发展,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在同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桥梁以及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的媒介,更显尤为重要。
本文从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技巧——意译入手分别从目的性,文化角度两方面剖析意译对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重要性,并以实例证明。
关键词: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意译1.引言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是一种推广当地旅游文化的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跨时空,跨心理的交际活动[1]。
当前,各民族交流日益增多,旅游作为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吸引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人踏出门槛,感受国外的异域风情。
作为一个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国家,中国的旅游事业一方面游览当地著名的风景名胜,另一方面为游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提供便利,语言翻译作为一种工具起了巨大的作用。
景点名称属于地点名称,是公示语的一种,具有提示性,指示性等功能,其作用与一般地名(行政区划名)并不完全相同,它不仅表示一一对应的地点存在,更重要的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2]。
因此,景点名称的翻译在对外传播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翻译中的难点。
景点名称犹如景点的招牌 , 拥有一个好的名称就如同打了一个好广告, 对提高旅游地知名度, 增加旅游地的人气指数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 景点名称的翻译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严重损害了旅游景点的形象,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其翻译现状亟待提高。
因此, 景点名称的翻译研究可以说既重要又迫切。
景点名称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 其中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决定译者要采取不同于其他普通地名的翻译方法。
要译好景点名称, 从宏观上讲, 译者应该成为一个文化人, 具备跨文化意识, 必须准确把握景点名称的基本信息, 尤其是文化信息, 注意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着重传达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 从微观上讲 , 译者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专题#从文化角度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林玉华(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介绍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0,归纳景点名称的特点和功能及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实例阐述景点名称英译的具体方法,并推荐最利于传播中国文化的译法,以期提高译名质量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从而提升旅游景点形象,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文化转向;景点名称;翻译;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297(2008)02-0103-05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料的翻译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不少学者和翻译家从各个角度研究旅游资料的翻译,希望能借助英译的旅游资料向国外游客更好地宣传介绍中国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然而,景点名称的翻译作为旅游资料翻译的一部分,却没有相应地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
因此,本文试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对景点名称的翻译做一番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1970年起,尤其是1990年开始,文化成了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
以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将翻译的重心从语言层面转到了文化层面,并于1990年在他们的5翻译,历史与文化6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文化转向0这个术语,认为翻译研究转向文化,强调翻译的本质即是/文化翻译0。
诚然,翻译中的文化特征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不仅要熟悉原语和译语两种语言,还要熟悉两种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的确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交际行为之一,翻译工作者必须重视并处理好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如奈达所言:实际上,对一个译者来说,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要比语言结构差异引起的问题更多且更为复杂。
这一文化转向改变了翻译的概念,翻译不再被认为仅仅是语言间的转化,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翻译的过程就是文化比较的过程。
因此,翻译者不仅要熟悉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更要熟悉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译者作为文化的中介者,必须成为一个文化人,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也给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带来了启发。
众所周知,旅游本身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不仅是为了欣赏我国的大好山水,更是为了领略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旅游资料中包含了形形色色的文化信息,而旅游景点名称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中,译者也必须成为一个文化人,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熟悉东西方两种文化,才能处理好景点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二、旅游景点名称的特点和功能旅游景点名称往往短小精悍、优雅别致、饶有意趣,其来源常常有着独特的原因。
有的景点因其形状而得名,如南海五指山、象鼻山、燕子矶、玉龙雪山等;有的名称与历史事件、历史典故相关,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如万里长城、十三陵、唐蕃会盟碑、白马寺、焚书坑等;有的则因神话传说而得名,如虎跑泉、飞来峰、水晶宫、太虚幻境等;有的与宗教相联系,具有宗教特征,如长春观、归元寺、水月庵、宝林寺等;有的名称充满着诗情画意,如居庸叠翠、卢沟晓月;有的包含着美好的祝愿,如万寿山、永乐宫等等。
由此可见,形形色色的景点名称往往反映了一定的地第8卷第2期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4月Vo.l8N o.2J OURNAL OF C H ONGQ I N G JI AOTONG UN I V ERSI TY(Socia l Sc iences Ed ition)A pr.2008*收稿日期:2007-12-28作者简介:林玉华(1981-),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
理、历史、人文风貌,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关涉自然、地理、历史、民俗、宗教等多种学科,不仅有助于旅游者加深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了解,也能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广受教益。
除此之外,这些景点名称还具有审美功能,旅游者可以通过这些优雅别致的景点名称,对旅游景点产生丰富美好的联想,如/天坛回音壁0、/桂林叠彩山0、/瘦西湖0,这些名称中的声音、色彩、形状等信息,能让旅游者浮想联翩。
景点名称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使其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旅游者从产生旅游设想的开始,到实际旅游的全过程,到对旅游的回顾,其间始终贯穿着景点名称。
景点名称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发挥景点名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景点名称的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现状不尽人意游客在阅读旅游资料时,景点名称是最先跃入眼帘的信息,能否抓住游客的眼球,吸引游客的注意力,第一印象无疑非常重要。
因此,景点名称的翻译值得好好推敲,但是,就目前而言,景点名称的翻译现状却很难令人满意。
笔者在总结归纳之后,发现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首先,同一个景点译名不同,常常会有三四个译名,导致译名紊乱。
广西省柳州市风景宜人,市内有许多公园,常常令游客流连忘返,但是这些公园的译名却不统一,不同的地方常常写着不同的译名。
例如:/鱼峰公园0有4个译名:Stand i ng F ish P ark,Standing-fish H ill P ark,Y ufeng Pa rk和Yu feng Scenery D istr i ct;/雀山公园0有3个译名: Q ue.er Shan Park,Que Shan Pa rk和Q ue.er H ill P ark;/鹅山公园0也有三个译名:E Shan P ark,Ershan H ill P ark and Ershan Y outh P ark。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同一个景点也具有多个英译名。
/雨花石博物馆0在北门导游图译名为R a i n F l ow er Stone M eseum,在群雕前导游图译名为Y uhua Pebb les M useu m,在景区功能分布图上译名则为The M useu m o f Yuhua Stones,而在景点指示牌上则被译为R ain fl ow er Pebb l es M useu m。
其他很多景点如/忠魂亭、梅廊、二忠祠,御碑亭、江南第二泉、烈士群雕像0等等也同样有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名,不太规范。
不同的译名是因为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这会让国外游客产生疑惑:这些不同的译名指的是同一个景点还是不同的景点?这影响了旅游宣传介绍的效果。
与此同时,译名的紊乱也影响了景区的形象。
因此有必要统一规范景点名称的翻译,提升旅游景点的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译者忽略景点名称背后的文化信息而导致误译。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如果没有对景点名称的来源或者文化内涵多加推敲,而是想当然地根据字面意思来翻译,常常会导致错误的翻译。
在5金佛山6的旅游简介中,有一景点名称/金山烟雨0被译为/S m ok i ng R ain o f Ji nshan0。
实际上,这里的/烟雨0是指/蒙蒙细雨0或/雨雾0,并非/烟雾0,/S m ok i ng R a i n0显然是误译,因此建议改译为/G olden M ounta i n i n M isty R ain0。
苏州城景点/寒山寺0被译为/Co l d M ounta i n T e m ple0,这也是由于译者忽略了寺名背后的文化信息而导致错译。
事实上,去过苏州的人都知道,寒山寺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山,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5公里外的枫桥镇,始建于梁,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内住持,故名/寒山寺0。
所以/寒山0实际上是高僧的法号,/cold m ounta i n0显然是一种误译。
再次,译者忽略中英文语言文化差异,导致误译。
河南开封著名景点/清明上河园0被译成/P ark w ith up-t he-R iver-on-Chingm ing Festi va l v i ew s0。
在英文里面,/up the river0是一个俚语,意思是/坐监狱0。
而清明上河园是一个主题公园,是人们放松、休闲娱乐的地方,上述译名容易让国外游客误解,产生负面联想。
开封市内的另一景点/包公祠0被译为/T he M e m or i a l T e m ple of Lo rd Bao0,这里/L ord Bao0虽然保持了语言形式通顺,但并不易懂。
包拯是一位历史人物,他的形象代表着清正廉洁,在国内和海外华人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声誉,/包大人0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L ord0并不能反映出这种存在于中华文化中的尊敬与景仰之情,意义上的不对等无法准确传递出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
最后,译者采取不合适的翻译方法,也会导致不合适或者不恰当的翻译。
音译是景点名称翻译方法之一,但是如果过多、一味而单纯地使用音译,会导致景点名称晦涩难懂,让外国游客如坠雾里。
由于某些景点名称内涵较难把握,直译或者意译较为困难,译者干脆全部用拼音代替。
5金佛山6旅游简介中的景点/童子拜观音0、/母子峰0、/南天门0、/鹰嘴峰0全部采用音译法。
面对这些拼音,外国游客根本无法领悟名称的内涵,只会一脸茫然。
由于语言文化差异,汉语中的某些表达在翻译中确实存在着不可译性,但是过度的音译会影响到景点名称信息的传达,使国外游客难以领会到景点名称的内涵,降低译文的信息量和可读性,从而影响译文的质量。
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尽量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景点名称翻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景点名称的翻译现状有待提高,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景点名称翻译的复杂性,译者在翻译时绝不可掉以轻心,想当然地草草下手,而应该多加推敲。
四、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方法景点名称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区划地名的翻译,景点名称中往往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其翻译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仅仅具备跨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一些104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8卷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在景点名称的翻译中,我们常用的有四种翻译方法: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解释。
(一)音译音译(transliteration)指的是把一种语言的语音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表示出来。
在景点名称的翻译中,音译就是指译者根据汉语拼音,将景点名称直接用拼音标注。
由于景点名称中多涉及一些本民族文化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而在英语中无法找到这些专有名词对应的译语。
这些名词中往往又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译者无法用简短易记的词语译出,如果译得过长,又不能称其为景点名称,此时译者可以采用音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