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溶剂萃取法
第三章 溶剂萃取法分离稀土元素 稀土金属冶金 教学课件

1 中性络合萃取体系
• 特点:
➢ 萃取剂为中性萃取剂,如醇、脂、醚、中性磷萃取剂 ➢ 萃取剂与被萃组分依靠配位键组成中性络合物 ➢ 被萃组分以中性分子形态被萃取
• 举例:
(RO)3P=O:
NO3
TBP萃取硝酸稀土
NO3 RE :OP(OR)3
(RO)3P=O:
NO3
3TBP (org) + RE3+(aq) +3NO3- (aq) =RE(NO3)3 ·3TBP (org)
2020/6/16
1 错流萃取
• 定义:一份料液依次与多份有机相接触的萃取方式 • 萃取过程示意图:
S0
S0
S0
F0
1 F1
2 F2
3
S0
n
Fn(纯B)
S1
S2
S3
Sn
F0—萃取料液;S0—空白有机相
• 萃取计算:φA =[A]n/[A]F =1/(1+EA)n;
φB =[B]n/[B]F =1/(1+EB)n
喹啉,脂肪酸、异构酸、环烷酸等 – 胺类萃取剂:伯胺、仲胺、叔胺、季铵盐
• 常用萃取剂与稀释剂
2020/6/16
2020/6/16
2020/6/16
2020/6/16
二、 萃取体系
• 萃取体系:被萃组分(含被萃物质的水溶液
)+萃取有机相(萃取剂+稀释剂+改性剂)
• 萃取体系的分类
1、中性络合萃取体系 2、酸性络合萃取体系 3、离子缔合萃取体系 4、协同萃取体系
2020/6/16
2 酸性络合萃取体系 • 特点
➢ 萃取剂为酸性萃取剂:酸性磷萃取剂、羧酸萃取剂、螯 合萃取剂等
溶剂萃取法介绍

溶剂萃取技术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由于其技术效果好,在一定条件下经济效果也很高,因此在再生金属的湿法冶金中已有不少研究和应用。
(1)溶剂萃取过程
利用有机溶剂从与其不相混溶的液相中将某种物质提取出来的方法称为溶剂萃取。
①萃取体系的组成萃取体系是由有机溶液(有机相)和水溶液(水相)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所组成的体系;
有机相
萃取剂(与被萃取物有化学结合)
稀释剂(与被萃取物没有化学结合,只起溶剂作用,如煤油等)添加剂(可有可无,加入后或起协萃作用,或抑制三相生成)水相
无机盐(被萃取的物质及杂质等)
无机盐(或盐析剂)
萃取体系最重要的是有机相的选择,它包括萃取剂、稀释剂、添加剂及其浓度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加以确定。
②萃取分离金属的原理煤油及其他油类不溶于水的性质称为“疏水性”。
油类之所以有疏水性是因为它的分子极性很小,在强极性的水中难以溶解。
能溶于水溶液中的物质一般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水中可电离并发生离子水化现象而具有“亲水性”,如半径小(如
Li+)或电荷多(Fe3+)的离子的水化程度大。
但物质的疏水性和亲水性并非绝对的,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使亲水性物质变成疏水,反之亦然。
萃取技术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使亲水性的金属离子转成疏水而进入有机相中,而反萃取时疏水性的萃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转成亲水性而进入水相中。
萃取原则流程图如下所示:。
溶剂萃取法的原理

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你想啊,在一个大杂烩似的溶液里,有各种各样的成分混在一起,就像一群小伙伴在一个大房间里打打闹闹。
而溶剂萃取法呢,就是要把其中一些特定的小伙伴给挑出来。
这里面有个关键的东西叫溶质和溶剂。
溶质呢,就是溶解在溶液里的那些物质,就像是混在人群里有特点的小伙伴。
溶剂呢,就像是这个大环境,是容纳溶质的东西。
比如说,咱们有一杯混着油和水的溶液,这油和水本来就不咋合得来,油是油,水是水。
如果我们想要把油从这杯混合液里弄出来,我们就可以找一个特别的溶剂。
这个溶剂就像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小队长”,它对油有着特殊的喜好。
当我们把这个溶剂加进去的时候,油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偶像一样,迫不及待地往这个溶剂那边跑。
然后呢,这个溶剂带着油就和水分开啦,就像小队长带着自己的粉丝单独组队了一样。
再举个例子哈,在化学实验里,我们可能有一个溶液里有好几种金属离子混着。
这时候溶剂萃取法就更酷啦。
我们选择一种溶剂,这种溶剂就像是有一双慧眼,它能识别出自己喜欢的那种金属离子。
这个金属离子呢,就像是被选中的幸运儿,被溶剂拉到自己的怀抱里。
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小手段,把溶剂和原来的溶液彻底分开,这样就成功地把我们想要的金属离子从一堆离子里给提取出来了。
这里面还有个分配系数的概念呢。
这就像是每个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亲疏关系指数”。
如果一个溶质在溶剂A里和溶剂B里的分配系数比较大,那就说明这个溶质更喜欢溶剂A,就会更倾向于跑到溶剂A里面去。
就好比是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有很多这个溶质喜欢的东西,另一个地方没啥吸引力,那溶质肯定往好的地方跑呀。
而且哦,溶剂萃取法还特别灵活。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去选择不同的溶剂。
就像我们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不同的小伙伴一起玩一样。
如果我们想要提取的是有机物质,就找对有机物质有亲和力的溶剂;要是提取无机物质,那就找适合无机物质的溶剂。
溶剂萃取法在我们生活里也有很多应用呢。
比如说在制药行业,要从植物里提取有效的药物成分,就可能用到溶剂萃取法。
第03章 萃取分离与逆流分配

④
pH值
• 不仅影响分配系数,而且影响蛋白质和酶的稳 定。因此在溶质是蛋白质和酶的双水相萃取中, pH值的选择以考虑溶质的稳定性为主。
⑤ 离子强度
增加离子强度有利于相分离。
(3)应用
① 适合于分离提取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 ② 直接从含菌体的发酵液和培养液中提取目标产品。
优点:使活性物质不失活,操作及设备简单,无 毒、分离规模大。 不足:理论和实用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溶剂:回流——冷凝——萃取——虹吸入 烧瓶——蒸发——回流……周而复始,被萃取的 物质浓集在烧瓶内。 优点:提取效率高(省溶剂)
(a)较轻溶剂萃取较 重溶液中物质
(b)较重溶剂萃取较轻 溶液中的物质
(c)兼具(a)和(b)
(d)脂肪提取器
图3-4 连续萃取装置
⑤ 超声波提取:
• 适宜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小量提取可利用实 验室的超声波清洗器进行,一般物料比控制在 5∶1~9∶1之间,提取温度控制在30-40℃, 提取次数为2-3次。工业提取可采用专用的超 声波提取机进行,超声功率一般为16002000W,提取时间为30min。该法提取效率极 高,对于热敏性物质尤为合适。 ⑥ 超临界提取(后面讨论)
O OH
葡萄糖 (-)夫糖
O OH
葡萄糖 (-)夫糖
O
CH2OH 柴胡皂甙 a
O
CH2OH
柴胡皂甙 d
3.4 双水相萃取
(1)原理:
0.39%葡聚糖 0.65%甲基纤维素 98.96%水 1.58%葡聚糖 0.15%甲基纤维素 98.27%水
图3-10 等体积的2.2%葡聚糖与0.72% 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所形成的双水相
② 聚合物浓度的影响 在一定浓度下(如在10-25%的聚乙二醇中), 蛋白质在聚合物相的分配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而 增大。达到一个最大值后,聚合物浓度再增大, 蛋白质在聚合物相的分配反而减小。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一般称:萃取法),是指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
例如,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就是采用萃取的方法。
萃取分离物质的操作步骤是:把用来萃取(提取)溶质的溶剂加入到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后,立即充分振荡,使溶质充分转溶到加入的溶剂中,然后静置分液漏斗。
待液体分层后,再进行分液.如要获得溶质,可把溶剂蒸馏除去,就能得到纯净的溶质。
萃取的机理既有物理的溶解作用,又有化学的配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溶解过程。
按照萃取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简单分子萃取、中性配合萃取、酸性配合萃取、离子缔合萃取和协同萃取。
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一般分离方法

主观题 10分
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的?在实际 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作答
主观题 10分 实验室简单萃取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作答
主观题 10分 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但是一般情况下重结晶溶剂的选择,与“相似相溶” 有点背道而驰,大极性的物质,用中等极性的溶剂结晶; 小极性的东西,用大极性的溶剂。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适 合的。
了解上面的知识我们再根据杂质的物理性质确定合适 的溶剂。
• 物质的类别 •烃 • 卤代烃 • 腈酮 • 酚酰胺 • 羧酸磺酸盐
溶解度大的溶剂 烃、醚、卤代烃 醚, 胺,酯,酯硝基化合物 醇、二氧六烷 醇、水醇 水
可进行两相溶剂萃取的组合
必须是水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之间才可进行两相溶剂萃取
强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醚、氯仿):强亲脂性成分 氯仿-乙醇 :中等极性成分中较小极性 醋酸乙酯:中等极性成分中极性居中
正丁醇:中等极性成分中极性较大 丙酮、乙醇、甲醇:亲水性成分 水:强亲水性成分
成果:会选择合适的萃取液
用于结晶和重结晶的常用溶剂有:水、甲醇、乙醇、 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二氧六环、石油醚等。 此外四氯化碳、苯、甲苯、硝基甲烷、乙醚、二甲基甲酰 胺、二甲亚砜等也常使用。
(二)、溶剂的选择思路
在选择溶剂时必须了解欲纯化的化学物质的结构,因 为溶质往往易溶于与其结构相近的溶剂中―“相似相溶” 原理。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相反,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而难溶于极性溶剂。
酸提(溶)碱沉法:碱性化合物如生物碱
第三章溶剂萃取分离法(2)

§3-6 胺类萃取剂一、胺类萃取剂和萃取机理Smith 和Page 首先报道了长碳链脂肪胺能萃取酸的性质,并首先发现其萃取行为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极为相似,因此有液体阴离子交换剂之称。
胺类萃取剂具有达到萃取平衡所需时间短,又具备阴离子交换分离选择性等优点。
与磷类萃取剂相比。
它的萃取容量高,耗损少,选择性较好。
因此在分析化学和放射化学中,他们常用于分离、提纯、富集各种金属离子。
但胺类萃取剂的缺点是,他们的胺盐在有机相中易于聚合,形成三相和乳化,使相分离困难。
此外,他们萃取金属离子的机理比较复杂,以致对其规律性不易掌握。
胺类萃取剂是指氨分子中三个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烷基所取代,分别得到伯胺、仲胺、叔胺和季铵盐,其结构如下:N HH R N H R'R N R R''R'N R R''R'R'''A -伯胺仲胺叔胺季胺盐此处R 、R'、R''和R'''代表不同的或相同的烷基,A -代表无机酸根,如Cl -、NO 3-、SO 42-等。
按烷基的化学结构又可区分为直链胺、支链胺和芳香胺。
低碳链胺易溶于水,不适宜用作萃取剂,随着烷基取代物的增加和碳链的增长,他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通常作为萃取剂的是含有8-12个碳原子的高分子量的胺,他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伯、仲、叔胺的分子中都具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能和无机酸的H +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键而生成相应的胺盐。
这些胺盐和季胺盐中的阴离子与水溶液中的金属络阴离子发生交换,使被萃取物进入有机相,因此这种萃取机理主要是通过阴离子交换反应,下面以叔胺为例,进一步讨论胺类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机理。
1.对酸的萃取萃取酸是胺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其反应式为:R 3N 有+H ++A -R 3NH +. A -有R 3NH +.A -是一种极性离子对,在有机相中具有高的离子缔合常数。
溶剂萃取法ppt课件

料
轻 相
液 重相入
轻相入
入
入
口
轻相出
第一级
第二级
轻相出
第三级 萃余液出口
轻相出
重相出38
多级错流萃取未被萃取分率和理论收率
设第一级萃取因素为E1,经过一级萃取后,未被
萃取的分率φ1为
1 1
E1 1
设第二级萃取因素为E2,经过二级萃取后,未被
萃取的分率φ2为
2 1 1
1
E2 1 (E1 1)(E2 1)
AB
( CLA / ( CRA /
CLB ) CRB )
KA KB
β=1 KA = KB 分离效果不好; β>1 KA > KB 分离效果好; β越大,KA 越大于KB,分离效果越好。
13
两元素相互分离的判据
一般来说,要使共存于同一体系的A和B分离,A的 萃取率q应在99%以上,而B的萃取率q应小于1%, 此时:
乳浊液类型:水包油型;油包水型
油滴 O/W
水滴 W/O
水
油
亲水性基团强度 > 亲油性基团强度,O/W; 亲油性基团强度 > 亲水性基团强度, W/O
发酵液的乳化现象主要由蛋白质引起。
24
乳浊液类型
当将有机溶剂(通称为油)和水混在一起搅拌时,可 能产生两种形式的乳浊液。
乳浊液类型:水包油型;油包水型
5杂质溶质原溶剂萃取剂lightphaseheavyphase溶剂萃取概述6分液漏斗有机相水相溶剂萃取概述7萃取洗涤反萃取萃取剂稀释剂料液待分离物质杂质萃取液待分离物质少量杂质洗涤剂萃残液杂质杂质少量待萃物质产物待萃物质待返回使用萃取剂稀释剂反萃剂待萃物质一般工业液液萃取过程溶剂萃取概述8生物萃取与传统萃取相比的特殊性?生物工程不同于化工生产主要表现在生物分离往往需要从浓度很稀的水溶液中除去大部分的水而且反应液中存在多种副产物和杂质使生物萃取具有特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2]O KD = D = ——— [I2]W 不符合分配定律的体系:KD≠D 分配比除与一些 常数有关以外,还与酸度、溶质的浓度等因素有 关,它并不是一个常数。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例如:
醋酸在苯—水萃取体系中
• 在两相间的分配: [CH3COOH] W ====[CH3COOH] O • 在水相电离: CH3COOH ====CH3COO- + H+ • 在苯相中缔合: 2CH3COOH(O)====(CH3COOH)2(O)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
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
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
提取出来。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1.萃取过程的本质 就是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的过程。
2、萃取物 亲水性物质:离子型化合物,易溶于水而难溶于 有机溶剂的物质。如无机离子,含亲水基团OH,-SO3H,-NH2…的物质。 疏水性或亲油性物质:共价化合物,具有难溶于 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如许多有机化合物, 酚酞,油脂等(含疏水基团-CH3,-C2H5,苯基等)
[OsO4]O + 4[(OsO4)4]O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3)分配系数与分配比关系
• 当溶质在两相中以相同的单一形式存在,且溶液较 稀,KD=D。否则KD≠D。 • 分配系数与萃取体系和温度有关,而分配比除与萃 取体系和温度有关外,还与酸度、溶质的浓度等因 素有关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4) 萃取百分率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
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
取的典型实例。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两相溶剂 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 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 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
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
提高萃取效果。
第三 章
溶剂萃取分离法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以区 别于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称抽提(通 用于石油炼制工业),是一种用液态的萃 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 液,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 是一 种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 理,萃取有两种方式:液-液萃取和固-液 萃取 。
液-液萃取
快、不产生乳化或形成第三相、价廉易得等。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 大多数的萃取剂为易溶于有机相的液体,但也有少数萃取 剂是难溶于普通有机相的固体 (8-羟基喹啉),这时,就 需要用另一种有机溶剂来溶解萃取剂。 • 即使萃取剂为液体,有时为了减少萃取剂的用量或为了调 节萃取剂的密度和黏度,往往会加入一种惰性溶剂作为稀 释剂。 • 稀释剂的密度与水的密度要有较大差异,以利于分层。但 也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造成混合不均匀。稀释剂的密度 一般应介于正戊烷(密度为0.63g/cm3)和CCl4(1.59 g/cm3) 之间。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2.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1)分配定律和分配系数 (2)分配比 (3)分配系数与分配比 (4)萃取百分率 (5) E和D的关系: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1)分配定律和分配系数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 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同时,可溶性的物 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 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 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 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存在形式相同,则在两相 中之比是一个定值。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 是如此。属于物理变化。用公式表示。 CA/CB=K • CA.CB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 溶剂中的量浓度。K是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90mL的CCl4分三次萃取,每次30mL m3 = mo [Vw /(D Vo + Vw)]3 =10[100/(8530+100)]3 =0.54g E = [(10-5.4 10-4)/10] 100% = 99.995% 结论:同量的萃取溶剂,分几次萃取的效率比一次萃取的 效率高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因此,经n次提取后:
Wn V Wn-1 - Wn S =K Wn-1KV KV n Wn = W0 ( ) KV + S KV + S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 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 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 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 萃取为好。 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 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 与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乙醚等,上面公式只 是近似的。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 果。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萃取操作的简单过程
•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分配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例如:萃取与反萃取——Ni2+的萃取
(1)萃取过程: Ni2+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的将开 始Ni2+在水中以水合离子Ni(H2O)6 2+ 形式存在, 是亲水的。在pH 8-9的氨性溶液中,加入丁二酮 肟,与Ni2+形成螯合物,是疏水性,可被氯仿萃 取。 (2)反萃取过程: Ni2+由疏水性的螯合物转化为亲 水性 将有机相的物质再转入水相,称为反萃取。 向丁二酮肟镍螯合物的氯仿萃取液中加入盐酸, 酸的浓度达到0.5—1mol/L时,螯合物被破坏, Ni2+又恢复了亲水性,重新回到水相。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萃取的沿革
1842年 E.-M.佩利若研究了用乙醚从硝酸溶液中 萃取硝酸铀酰。
1903年L.埃迪兰努用液态二氧化硫从煤油中萃取 芳烃,这是萃取的第一次工业应用。 20世纪40年代后期,生产核燃料的需要促进了萃 取的研究开发。 现今萃取已应用于石油馏分的分离和精制,铀、 钍、钚的提取和纯化,有色金属、稀有金属、 贵重金属的提取和分离,抗菌素、有机酸、生 物碱的提取,以及废水处理等。
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1/V ; 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S;两者之 比等于K,即:
W1 V W0 - W1 S =K W0 KV W1 = KV + S
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
W2 V W1 - W2 S =K W0KV KV W1KV KV + S KV 2 W2 = W0 ( ) KV + S KV S KV + S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例: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用CCl4萃取I2,I2在两相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存在形 式相同。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2)分配比
• 分配比的含义:将溶质在有机相中的各种存在形式的 总浓度cO和在水相中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cW之比,用D 表示:
cO D = ——— cW
பைடு நூலகம்
对符合分配定律的体系
• 实验室常用的稀释剂有6~12个碳的正构烷烃、氯仿、四氯 化碳、苯、甲苯和二甲苯。
当用等体积溶剂进行萃取时,即Vw=VO ,则:
D E = —————— 100% D + 1 若D=1,则萃取一次的萃取百分率为50%; 若要求萃取百分率大于90%,则D必须大于9。 当D不高时,一次萃取百分率较低,此时可采用多次连续 萃取的方法来提高萃取率。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多次连续萃取的方法: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重复萃取
重复萃取可将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 取出来,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 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设:V为原溶液的体积 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 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n为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S为萃取溶液的体积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三、萃取体系的类型及萃取条件
1. 螯合物萃取体系 2. 离子缔合物萃取体系 3. 溶剂化合物萃取体系 4. 简单分子萃取体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1、主要萃取体系及其应用
• 通常的萃取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 1.水相中的被萃取溶质与加入的萃取剂生成可萃 取化合物(也称为萃合物,通常是配合物) • 2.在两相界面萃合物因疏水分配作用进入有机相 • 3.萃合物在有机相中发生化学反应(聚合、解离、 与其它组分反应等)溶质最终在两相中达到平 衡。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常见萃取剂:水, 苯 ,四氯化碳,汽油, 乙醚
要求: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混溶 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 中的溶解度 相关规律:有机溶剂溶易于有机溶剂,极性溶剂 溶易于极性溶剂,反之亦然 特点 设备简单,分离效果好,应用广泛 费时,有机溶剂沸点低、易燃易挥发、部分 溶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染环境
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 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 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 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如用苯分离煤焦 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 烯烃; 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固-液萃取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 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 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 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 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 设Vw 溶液内含有被萃取物为mO ,用VO 溶剂萃取一次, 水相中剩余被萃取物m1 (g),则进入有机相的质量是(mO m1)(g).则水相中剩余被萃取物为: cO (mO - m1)/ VO D = ——— = ———————————— cW m1 / VW VW m1 = mO ———————— D VO + VW • 若用VO 溶剂萃取n次,水相中剩余被萃取物为 mn (g),则: mn = mO [ VW /(D VO + VW)]n 同量萃取剂,萃取次数对萃取百分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