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萃取.

合集下载

第5章 溶剂萃取

第5章 溶剂萃取

【5】、萃取体系表示法 被萃取物(起始浓度)/水相组成/有机相组成
〔萃合物的分子式〕
例:
Ta5, Nb5 100 克 升 4MH2SO4、8MHF 80%TBP 煤油 H2TaNbF6 •3TBP
表示被萃物是五价的Ta、Nb离子,萃取前它们 的浓度为100克/升,水相的组成为4M浓度的硫酸和 8M的氢氟酸。有机相的组成为80%的TBP作萃取剂, 20%的煤油作稀释剂,萃合物的分子式为 H2TaF6·3TBP及H2MbF6·3TBP。
• 根据离子的性质,大部分金属盐是强电解质,它 们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这不仅是由于水是极 性大的液体,能够使盐类离解成离子,而且水使 金属离子溶剂化而促进溶解.然而大部分简单的金 属盐,显著地不溶于有机溶剂中。因为有机溶剂 多半是非极性化合物。
• 只有当金属离子或其盐类与有机溶剂分子生成一 种在有机溶剂中比在水中更易溶解的化合物时才 有可能。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与有机溶 剂分子具有相似的特点,即所谓“同类溶解同类” 规则。
(5)操作安全,无毒、不易燃、不挥发。 (6)稳定,便于储存。 (7)价廉,来源充足。
有色冶金生产中常用的萃取剂有胺盐、醇类、酮 类、羧酸类、磷酸类等。
萃合物:萃取剂与被萃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 不易溶于水相而易溶于有机相的化合物,通常是一种 络先要选用合适的萃取剂, 它是一种能将金属离子通过配位化学反应从水相选择 性地转入有机相,又能通过另一类配位化学反应从有 机相转到水相,借以达到金属的纯化与富集的有机化 合物。
• 人们为寻找选择性更高的萃取剂开展了大量的稀土溶 液配位化学的研究工作,可以说稀土配位化学的发展 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是配位化学和分离化学成功的结 合。配位化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配位萃取。

溶剂萃取技术

溶剂萃取技术

溶剂萃取技术溶剂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溶剂萃取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原理溶剂萃取技术基于溶剂与待提取物质之间的亲和性差异,通过在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来实现分离和提取。

其基本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溶剂、混合溶液和待提取物;将混合溶液与待提取物充分接触,使其发生相互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分离出溶液,待提取物即可得到分离和提取。

溶剂的选择是溶剂萃取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常用的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水。

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苯、氯仿等常用于非极性物质的提取,而水则常用于极性物质的提取。

溶剂的选择要根据待提取物的性质、溶解度以及实际需求来确定。

二、应用1. 化学领域:溶剂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分析化学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可以使用溶剂萃取技术将产物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实现反应物和产物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2. 生物领域:在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领域,溶剂萃取技术被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条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效提取和纯化。

3. 环境领域:溶剂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和废水处理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可以使用溶剂萃取技术将有机污染物从土壤或水样中提取出来,进而进行分析和检测。

三、注意事项1. 安全性:在使用有机溶剂时,要注意其挥发性和毒性,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护目镜等。

2. 溶剂选择:要根据待提取物的性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溶剂。

同时,也要考虑溶剂的成本和可回收性等因素。

3. 操作条件:包括温度、时间、溶液浓度等,都会对溶剂萃取的效果产生影响。

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以提高分离和提取的效率和纯度。

4. 废弃物处理:在溶剂萃取过程中生成的废弃物要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溶剂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其原理简单、灵活性强,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
国外报导采用溴代四烷基吡啶作为去乳化剂,效果很 好。它可由丁醇合成,价廉,既易溶于水,又易溶于丁酯 中,因此它既能破坏w/o型, 也能破坏O/W型。与溴代 十五烷基吡啶相比,乳浊液破坏较完全,能降低青霉素随 废液的损失,用量为0.03%——0.05%。
去乳化剂的选择方法
1、以HLB数可作为指标;
2、主要应用实验方法来决定。
用于生物制品如酶、蛋白质、核酸、多肽和氨基酸 等的提取精制。
本章重点介绍有机溶剂萃取法的理论与实践。
一、分配定律
萃取平衡时,根据相律,有:
F=c-P十2 其中:F 自由度, c 组分数,P 相数。 若系统中除两种溶剂外,只含有一种溶质,则 c=3。因为P=2,代入相律,得F=3。 当温度、压力一定时,F=1,即一个变数就 能决定整个系统。亦即:一相的浓度如果固定,另 一相的浓度亦应固定,其关系可用分配定律表示。
乳化机理
所以表面张力降低,液体容易分散成微滴而发生乳化。在乳浊液中,界 面积大,物系的自由能大,故为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会自行破坏。因此 要形成乳浊液,还应具备使其稳定的条件。
(二)、乳浊液的稳定条件和乳浊液的类型
影响乳浊液稳定性的因素: 1)、界面上保护膜是否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在界
面上,在分散相液滴周围形成保护膜。保护膜应具有一定的 机械强度,不易破裂,能防止液滴碰撞而引起聚沉。
应用场合:
1、有的产物的水溶性很强,在通常有机溶剂中溶解度 都很小,则如要采用溶剂萃取法来提取,可借助于带溶剂。
2、即使水溶性不强的产物,有时为提高其收率和选择 性,也可考虑采用带溶剂。
举例:链霉素
水溶性较强的碱(如链霉素)可与脂肪酸(如月桂酸)形 成复合物而能溶于丁醇、醋酸丁酯、异辛醇中,在酸性下 (pH 5.5—5.7),此复合物分解成链霉素而可转入水相。

第六章 溶剂萃取法

第六章  溶剂萃取法
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 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 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 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 比蒸馏法能耗低; 比蒸馏法能耗低; 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 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自动化 等。
第一节 溶剂萃取
一、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把目标物从第一液相中靠更 强大的溶解力抽提到第二液相中( 强大的溶解力抽提到第二液相中(如把 水相中的醋酸抽提到醋酸乙酯中)。 水相中的醋酸抽提到醋酸乙酯中)。
2、乳浊液的形成 、
有机溶剂和水混合, 有机溶剂和水混合,乳化结果形成两 种O/W型乳浊液:油滴分散在水中。 型乳浊液 油滴分散在水中。 型乳浊液: 油包水型 或W/O型乳浊液:水滴分散在油中。 型乳浊液 水滴分散在油中。
要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要形成稳定的乳浊液,一般应有表面 活性剂(乳化剂)存在。 活性剂(乳化剂)存在。
1、物质的溶解和相似相溶原理 、
物质溶解过程: 物质溶解过程:假定从纯物质和纯溶剂开始 到形成均匀的分子混合物。 到形成均匀的分子混合物。 从能量的变化角度将溶解过程分为三个过程: 从能量的变化角度将溶解过程分为三个过程:
溶质B各质点的分离(吸收能量); 溶质 各质点的分离(吸收能量); 各质点的分离 溶剂A在溶质 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纳B质点的空位 在溶质B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纳 溶剂 在溶质 的作用下形成可容纳 质点的空位 吸收能量); (吸收能量); 进入溶剂A形成的空位 溶质质点 B进入溶剂 形成的空位(放出能量)。 进入溶剂 形成的空位(放出能量)。
0
如果D 如果 1和D2分别为测试液体和标准液体的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C1和C2为一个电容器内分别充 满有上述两种液体时的静电容量, 满有上述两种液体时的静电容量,则: D1/D2= C1/C2 D2为已知值, C1和C2可测量,D1可求得。 为已知值, 可测量, 可求得。 通过测定被萃取目标物的介电常数,寻找 通过测定被萃取目标物的介电常数, 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剂。 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剂。 选择方法:根据萃取目标物质的介电常数, 选择方法:根据萃取目标物质的介电常数, 寻找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溶剂。 寻找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溶剂。

溶剂萃取(精)

溶剂萃取(精)

1. 螯合物萃取体系
螯合物萃取是分析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萃 取体系,所用的萃取剂为螯合剂。可用做萃取 剂的螯合剂与试样中的被萃取金属离子生成四 元、五元或六元环状螯合物很稳定,因而萃取 灵敏度很高,可用于萃取浓度很低的金属离子, 在分离同时达到富集的效果。
萃取过程
① 萃取剂在两相中分配平衡 ② 水相中萃取剂电离平衡 ③ 萃取剂与萃取离子络合平衡 ④ 内络盐在两相中分配平衡
(CH3)2N
S
N(CH3)2 +
[BF4] -
N
主要萃取条件:配位阴离子、酸性溶液和惰性溶剂
高分子量胺萃取
高分子量胺(本身是液体,有时溶在稀释剂中)
与酸反应生成的盐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而被萃取。
质子加成反应
R3 N有机 H A R3 NH A有 机
因此,高分子胺可用于水溶液中酸的萃取。
V(有机)
)2
DV(有机) V(水)
经n次萃取后水相中剩余溶质质量:
mn

m0
(
V(有机)
)n
DV(有机) V(水)
n次萃取后的萃取效率E为:
E

1
(
V(水) DV(有机)
)n V(水)
以CCl4萃取20mL水溶液中的I2,已知 碘在水与CCl4的分配比为85,试比较用 20mL CCl4 一次萃取及每次用 10mL CCl4 分两次萃取的萃取效率。
D cA总 (有机) cA总 (水)
3.萃取百分率
萃取百分率:被萃取物在有机相中的量占 它在两相中的A在两相中的总量
100%
4.萃取效率
设:萃取体系中水相的体积为V水, 有机相的体积为V有,则萃取效率可从下 式计算:

第三章 溶剂萃取法

第三章  溶剂萃取法

[I2]O KD = D = ——— [I2]W 不符合分配定律的体系:KD≠D 分配比除与一些 常数有关以外,还与酸度、溶质的浓度等因素有 关,它并不是一个常数。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例如:
醋酸在苯—水萃取体系中
• 在两相间的分配: [CH3COOH] W ====[CH3COOH] O • 在水相电离: CH3COOH ====CH3COO- + H+ • 在苯相中缔合: 2CH3COOH(O)====(CH3COOH)2(O)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
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
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
提取出来。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1.萃取过程的本质 就是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的过程。
2、萃取物 亲水性物质:离子型化合物,易溶于水而难溶于 有机溶剂的物质。如无机离子,含亲水基团OH,-SO3H,-NH2…的物质。 疏水性或亲油性物质:共价化合物,具有难溶于 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如许多有机化合物, 酚酞,油脂等(含疏水基团-CH3,-C2H5,苯基等)
[OsO4]O + 4[(OsO4)4]O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3)分配系数与分配比关系
• 当溶质在两相中以相同的单一形式存在,且溶液较 稀,KD=D。否则KD≠D。 • 分配系数与萃取体系和温度有关,而分配比除与萃 取体系和温度有关外,还与酸度、溶质的浓度等因 素有关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4) 萃取百分率
分离与富集方法介绍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
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

第二章-溶剂萃取

第二章-溶剂萃取

• ⑵萃取率(q),即萃取百分率 • 表示萃取平衡时,萃取剂的实际萃取能力,常用萃取率来表示。

萃取率q
=
被萃物在有机相中的量 被萃物在料液中的总量100%
• 令 C _平衡时有机相中的浓度

C_平衡时水相中的浓度

VS_有机相体积

VF_料液体积
• 令:VS R, R称为相比,
VF


上式=
• 分子中有C=NOH结构,如N509(5,8_二乙基_7羟基_十二烷基_6_ 肟,相当于国外的Lix63;
• N510(2_羟基_5_十二烷基_二苯甲酮肟,相当于国外的Lix64。 • 二者都是萃铜的萃取剂。
、 • d Kelex型萃取剂
• 8_羟基喹咛的衍生物,例如:Kelex100,十二烯基_8_羟基喹咛,它可 从高浓度铜浸出液中萃取回收铜,萃取能力比Lix型强。
我国的萃取工业发展较国外稍迟一些,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但发展很 快。目前,我国有自己合成的新型萃取剂,有自己独特的萃取工艺,水平并不低 于国外。在我国,很多稀有金属的生产,某些有色金属的提取分离等都已应用该 法,这种方法所以能发展得如此快,主要是由于该法具有很多优点,如:分离效 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生产成本低、作业易于连续化、自动化、生产量大等等。
析此时有机相中被萃物的量,即为饱和容量。
• 第二节 萃取基本原理
• 一、萃取过程的物理化学 • 1、萃取过程本质 • 在萃取过程中,要使物质从水相转入有机相,就必须使它从亲水性转变为疏
水性,使它从易溶于水相转变为易溶于有机相,萃取过程的实质就在于利用 物质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相互转化。
• 在湿法冶金的溶剂萃取中,金属离子大多是亲水性的极性物质,在水溶液中 大多以水合离子状态存在,要使它们从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就必然要使萃取 剂与金属的水合离子发生化学作用,萃取剂必须将部分或全部的金属离子周 围的水分子顶替出来,生成不带电荷的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多数是络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一般称:萃取法),是指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

例如,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就是采用萃取的方法。

萃取分离物质的操作步骤是:把用来萃取(提取)溶质的溶剂加入到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后,立即充分振荡,使溶质充分转溶到加入的溶剂中,然后静置分液漏斗。

待液体分层后,再进行分液.如要获得溶质,可把溶剂蒸馏除去,就能得到纯净的溶质。

萃取的机理既有物理的溶解作用,又有化学的配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溶解过程。

按照萃取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简单分子萃取、中性配合萃取、酸性配合萃取、离子缔合萃取和协同萃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溶剂萃取
§4-1 概 述
溶剂萃取在分析化学中,萃取分离法主 要用于元素的分离和富集。如果被萃取 组分是有机化合物,则可以取有机相直 接进行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这种 方法称为萃取比色法。萃取比色法具有 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一、分 类
液-液萃取
萃取对象
液-固萃取 液-气萃取(溶液吸收)
溶剂萃取分离方法自其出 现以来,现已广泛用于分析化
学、无机化学、放射化学、湿
法冶金以及化工制备等领域。
§4-2萃取的基本参数
1.分配系数
液-液萃取是物质在互不相溶两种液相之间分 配的过程,物质在两相中的分布服从分配定律, 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A在有机相与 水相中分配达到平衡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 通常称为分配系数Kd:
分两次萃取:
V 20 (水) 2 2 E % 1 ( ) 100% 1 ( ) 100% 99.95% DV 85 10 20 (水) (有机) V
注意

1、同量的萃取剂,分多次萃取的效率 比一次萃取的效率高。



附: 螯合条件的选择
稳定性较大的络合物
1、螯合剂的选择
本身分配系数较小
螯合物分配系数大
螯合物溶解度大、与水比重差别大
2、溶剂的选择
挥发性少些、毒性少些 酸度大,生成难离解的有机酸 酸度小,水解
3、酸度适当
2.离子缔合物萃取体系
1. 螯合物萃取体系
螯合物萃取是分析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萃 取体系,所用的萃取剂为螯合剂。可用做萃取 剂的螯合剂与试样中的被萃取金属离子生成四 元、五元或六元环状螯合物很稳定,因而萃取 灵敏度很高,可用于萃取浓度很低的金属离子, 在分离同时达到富集的效果。
萃取过程
① ② ③ ④ 萃取剂在两相中分配平衡 水相中萃取剂电离平衡 萃取剂与萃取离子络合平衡 内络盐在两相中分配平衡
V( 水) n E 1 ( ) DV (水) (有机) V
以CCl4萃取20mL水溶液中的I2,已知 碘在水与CCl4的分配比为85,试比较用 20mL CCl4 一次萃取及每次用 10mL CCl4 分两次萃取的萃取效率。
解:一次萃取:
85 E% 100% 100% 98.84% D V(水)/ V(有机) 85 20 / 20 D
Kd
C A( 有机) C A( 水)
2.分配比
当溶质A在水相或有机相中发生电离、聚合
等作用时,就会存在着多种化学形式,由于不
同形式在两相中的分配行为不同,故总的浓度
比就不是常数。溶质A在两相中的总浓度比值,
则称为分配比,用符号D表示。 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多用 D。
D
c A总 ( 有机) c A总 ( 水)
3.萃取百分率
萃取百分率:被萃取物在有机相中的量占 它在两相中的百分数。
A在有机相中的总量 E% 100% A在两相中的总量
4.萃取效率
设:萃取体系中水相的体积为V水, 有机相的体积为V有,则萃取效率可从下 式计算:
E %c A总 ( 有机) V( 有机) c A总 ( 水) VA(水) 由于D c A总 (有机) c A总 (水)
D 所以E % 100% D V(水)/ V (有机)
c A总 ( 有机) V( 有机)
D E% 100% D V(水)/ V (有机)
1.当V(水)=V(有),即用与试液同体积的有机溶剂 来率取,此时上式为: 2.当V(水)=V(有),而D=1时,则萃取一次萃取 效率为50%; D E% 100% D 1 90%,则D必须大于9; 3.若要求萃取百分率大于 4.当分配比不够大时,一次萃取的效率不达要求, 可采用多次萃取的方法来提高萃取效率。

2、增加萃取次数将增大工作量,并将
引起误差。
§4-3主要的萃取体系
概念:溶剂萃取体系是由水相和有机相
组成的。①其中有机相被称为萃取剂;
②萃取后的水相称为萃余液,③被萃入 到有机相中的物质称为萃合物。 分类:根据萃合物分子性质的不同,萃 取体系可分为螯合物萃取、离子缔合物
萃取和协同萃取等几种类型。
5.多次连续萃取的计算
设V(水)为水相体积,V(有)为每次加入的有机相 体积,m0为被萃取前试样中A的质量,m1、 m2、……mn为1次、2次……n次萃取后水相中剩余 的A的质量,求m1、m2、……mn?
解:
c A总 (有机) ( m0 m1 ) / V( 有机) D c A总 (水) m1 / V(水)
V (水)
经一次萃取后留在水相中A的质量
m1 m( 0 DV (水) (有机) V )
第二次萃取后水相中剩余溶质质量:
m2 m1 (
V(有机)
DV (水) (有机) V
) m0 (
V (有机)
DV (水) (有机) V

2
经n次萃取后水相中剩余溶质质量: V( 有机) m n m0 ( )n DV (水) (有机) V n次萃取后的萃取效率E为:
蒸气逸出(也叫放气)
静置分层 有机相 ~ 2min
水相和絮状物
有机相
3~5次
产生乳化的原因
由于液-液萃取过程中剧烈振动,经常发生乳 化现象,特别是那些含脂肪的样品。 原因:体系的性质、离子浓度、有机相粘度、 萃取温度、pH等。
温度越低,有机相粘度越大,离子浓度越高
越易产生乳化。
破乳的常用方法
通过改变KD; 改变溶剂或化学平衡作用的添加剂;
缓冲剂调节pH;
盐调节离子强度。
三、溶剂萃取优点
溶剂萃取具有选择性好、回收率高、 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以及易于 实现自动控制等特点,因此一直受到广
泛重视。至今为止已研究了90多种元素
的溶剂萃取体系。
四、溶剂萃取应用
二、液- 液萃取
水溶剂:亲水化合物进入
到水相中。 两种不相容 的液体
有机溶剂:疏水性化合物将进
入有机相中的程度就越大。
液-液萃取原理
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
分配在两种不混溶的溶
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
水相 有机相
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
或纯化的目的。
液-液萃取步骤
Gas
振荡几次
打开活塞
溶剂体积为样品溶液的30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