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年秋: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1)本章知识梳理ppt课件(有答案)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一、空气和污染物的种类1、悬浮颗粒物:包括PM10、PM2.5等,是由有机或无机粉尘,生物检测物,金属及其它颗粒分子混合而成,主要来源有工厂排放,农业活动,道路扬尘,森林燃烧,室内燃烧等。

2、二氧化硫:是一种温度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烧煤炭,汽油,柴油等燃料,也可以来源于金属冶炼厂和污水处理厂。

3、氮氧化物:包括氮氧化物NO、NO2、NO3三种,主要来源有工厂烟气的排放,机动车排放,放射性物质等。

4、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它在上空,中空和地表层都有,它是来自太阳紫外线照射大气中氧和氨气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物质,它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也可能对大气空间环境造成影响。

二、空气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空气污染会引起健康问题,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会使人的免疫系统减弱,导致慢性疾病,诸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2、对自然界的危害:空气污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造成植物死亡;还会影响动物的健康,会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并导致动物灭绝。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1、污染源控制:要加大工业污染排放的检查力度,限制污染源的排放,实行严格的排污管理,禁止污染源未经国家授权的活动,减少空气污染的发生。

2、有效的环境管理:管理者可以尽快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来提高空气质量,提高空气污染的治理能力,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空气污染。

3、非污染技术: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展非污染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更多符合国情的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更环保更有效的能源,从而减少空气污染的发生。

四、空气污染的预防1、绿色出行:要注重保护环境,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

2、及时补充绿色植被:应定期补充绿色植被,改善空气质量,净化大气,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

3、减少室内空气污染:要避免使用室内可燃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室内的空气得到更有效的净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我们周围的空气》PPT优秀课件人教版

《我们周围的空气》PPT优秀课件人教版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 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由不同的微粒(分子或原 子)构成 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 质;②由不同分子构成;③没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比较
方法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 原理
试剂 状态 反应 条件
2H2O2 2H2O+O2↑ 固、液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 方法,使氮气先分离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了。该过程属于物理变 化。
2.膜分离技术法
三、催化剂 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 “二不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体积 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温馨提示空气中的成分比例指的是气体的体积分数,不是 质量分数。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过量的红磷与氧气反应,使容器内气压减小,吸入瓶 内的水的体积等于氧气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2.实验现象:(如下图实验装置)
四、空气的污染 空气污染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两大类,其中有害气体主要是 CO、 SO2、NO2。
五、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为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 空气大。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淡蓝色雪花状 的固体。
六、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 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称为氧化反应。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梳理 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梳理 课件 (共28张PPT)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
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氧气的检验及验满】
——通常考虑气体的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概念 特点 表示式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 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A+B→AB 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 AB→A + B
感悟、收获
(1)记住空气的组成,学会用简单的仪器
设计实验验证氧气占空气的体积比。 (2)能正确归纳氧气的性质,熟练进行氧 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的操作。 (3)学习探究气体制取的方法。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2H2O2==== 2H2O + O2
注意问题:
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 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 长颈漏斗末端逸出,所以必 须液封。 如何检查此装置 的气密性?
MnO2
【气体的收集方法】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不 和水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
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稀有 气体 通电时会发出不同 颜色的光
知识点三: 空气污染和防治
1.空气污染: 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分为两类:粉层和有害气 体。粉层又称为悬浮颗粒物。 2.有害气体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和二氧化氮(或氮 氧化物)等。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3.危害: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 4.防治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等。
C + O2
CO2

4P + 5O2
2P2O5
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比较

人教版教材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PPT全文课件1

人教版教材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PPT全文课件1

2.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 目光投 向了宇 宙。科 学家托 维利提 出假说 :地球 上的水 是太阳 风的杰 作。太 阳风即 太阳刮 起的风 ,但它 不是流 动的空 气,而 是一种 微粒流 或带电 质子流 。
3.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 一个心 灵。在 理论上 ,人人 都有一 个心灵 ,但事 实上却 不尽然 。有一 些人, 他们永 远被外 界的力 量左右 着,永 远生活 在喧闹 的外部 世界里 ,未尝 有真正 的内心 生活。
中考链接
考点1:空气的组成及利用
2、(11-3,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C.空气质量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3、(12-29,2分)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卜列问题。
(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课)
空气的组分、污染与防治
空气的成分(p本27) (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二氧化碳 0.03% 稀有气体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0.94%
纯净物、混合物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p本30) 污染源:粉尘(可吸入颗粒)
有害气体(SO2、CO、NO2等) 空气各成分的用途(p本28)
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
的做法是(

A.煤炭直接燃烧
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汽车
中考链接
考点3:氧气性质 7、(15-30(2),2分) (2)乙图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 端的火柴,待 火柴快燃尽 时,将铁 丝深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 目的是 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炸裂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4、原理: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因为硫、木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气体抵消了消耗的氧气,集气瓶内的的压强基本不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2)装置漏气;(3)红磷的量不足;(4)有部分水留在管中未进入集气瓶(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答: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后,向瓶口塞入胶塞过慢,导致瓶内气体溢出弹簧夹没有夹紧或没有夹弹簧夹导致红磷燃烧时瓶内部气体溢出4、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答: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

让P2O5溶于水中。

5、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答:防止白烟污染空气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人教版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整理(共26张ppt)

人教版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整理(共26张ppt)

化 剂
二不变: 本身的质量 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的前后
注意: ①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并不是唯一的。 ②没有催化剂并不是意味着不能进行反应,只是反应速率不同。
③ 催化剂不能决定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 质量。
考点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只有一种成分 由几种纯净物组成
有固定的组成和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
便于气体的导出 4、用外焰加热 5、固体药品是KMnO4时,要加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堵塞导管
固液不加热型
MnO2
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 体中,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 以必须液封。
固体+液体
气体
较 纯
干 燥
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氧气的验证: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 氧气
【走出误区】描述实验现象时容易混淆的几个词: ①“烟”与“雾”:“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 的现象, “雾”是液体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现象
②“光”与“火焰”: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 象,一般来说,可燃性气体、熔沸点较低的固体、易汽化的 液体,燃烧时除发光、放热外都有火焰,如氢气、酒精、硫 等。而熔沸点较高的可燃物如铁丝、镁条等,燃烧时没有火 焰,只产生光(或火星)
(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清洁
考点二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为_无__色__、_无__味__的气体,_不__易__溶于 水,密度比空气_略__大__。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或液 体(都是淡蓝色)。
2.化学性质
(1)氧气的助燃性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 说明氧气能够__支__持__燃__烧__(如图), 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量不足,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2、 NO2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人教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共52张PPT)
固体+液体 气体
2. 收集装置和 收集方法
向上排 空气法 排水法 (较纯) 玻璃片
氧气的密度 比空气略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不 与水发生反应
集气瓶
(由氧气的密度 和溶解性决定)
导管 集气瓶
导管
水槽
向上排空气法 (较干燥)
排水法 (较纯)
用加热法制取氧气的整套装置:
试管
铁架台 棉花
导管
酒精灯
集气瓶 水槽
2.催化剂 和催化作用 ⑴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 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特点:一变二不变)
本身的质量 二不变: 在化学反应的前后 化学性质 注意:①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并不是唯一的。
②没有催化剂并不是意味着不能进行反应,只是反应速率不同。
进入 集气 瓶内 水的 体积 小于 小于 1/5的 因
②温度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导管中还残留有一些水。

进入 集气
①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后未立即塞紧瓶塞 ,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大量逸出,压强减小, 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增大。
瓶内
水的 体积 大于 1/5的 原因
②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瓶内气体受热
(白色,稳定,要高温才 能分解,需加入催化剂)
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加快这个反应的速率。
(三).加热高锰酸钾(KMnO4):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暗紫色或紫黑色, 较不稳定,稍加热 就分解,不需加入 催化剂)
2KMnO4
△ ===
K2MnO4 + MnO2 + O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
3. 空气质量日报: (1)空气质量日报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__二_氧__化__硫__、
__一_氧__化__碳___、__二_氧__化__氮__、_可_吸__入__颗__粒__物__(粒径在 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和_臭__氧__ 等。 从2011年11月起,基本监控项目新增了PM2.5的粒 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浓度限值)。 注意: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但空气污染物不 包括二氧化碳。
③红磷要过量;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
后,打开弹簧夹。
本ppt来自:千教网()
知识梳理
二、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 成分
体积 分数
氮气 _7_8_%_
氧气
稀有 气体
二氧 其他气体 化碳 和杂质
_2_1_%_ 0.94% _0_.0_3_% 0.03%
本ppt来自:千教网()
九、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 __改__变__其_他__物__质__的__反_应__速__率__(加
快或变慢),而本身的__质__量_和__化__学__性__质___在反应前后 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本ppt来自:千教网()
本ppt来自:千教网()
知识梳理
五、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
于水,密度(1.429 g/L)比空气略大。在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在 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_____, 氧是化一性种常用的氧化剂。
知识梳理
三、物质的分类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 空气污染物有:_有__害__气__体___(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
的氧化物、臭氧等)和__烟__尘__(如可吸入颗粒物)。 2. 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煤、石油)的燃烧,
工厂废气,汽车尾气。
本ppt来自:千教网()
五氧化二磷。
3.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_白__烟__。(2)烧杯中
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
_1_/_5_体积。
4. 实验结论:__氧__气__约_占__空__气__体__积_的__1_/_5_,可支持燃烧。
5. 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专题一 本章知识梳理
本ppt来自:千教网()
思维导图
本ppt来自:千教网()
考纲要求
1. 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 2.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 3. 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 4. 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 5.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 6.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认识) 7.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知道) 8. 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认识) 9. 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
3.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 做_分__解__反__应__。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 多”。
本ppt来自:千教网()
知识梳理
八、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 2. 反应原理: (1)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3)氯酸钾二加氧热化锰氯化钾+氧气。
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_黑__色__固体, 放出大量的热量
反应式
本ppt来自:千教网()
知识梳理
六、氧气的用途 1. 供给_呼__吸__: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天提
供呼吸。 2. 支持_燃__烧___:炼钢、气焊与气割、液氧炸弹、火箭
助燃剂。
七、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
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AB,简称“多变 一”。 2.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本ppt来自:千教网()
知识梳理
说明:①氧指氧气或化合物中的氧;②氧气在氧化反 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③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 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类氧化反应叫做 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醋的酿 造等。
知识梳理
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操作步骤: (1)按实验要求,将所需仪器连接好组装成一套装置。
实验室制取气体按先_下__后_上__,从_左__到_右__的顺序 安装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 __一_团__棉__花__,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在药品所在的部 位加热;
本ppt来自:千教网()
知识梳理
木炭、硫、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反应式如 下表:
物质
实验现象
木炭 硫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__光,放出 _热__量__,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_蓝__紫_ 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生成有__刺__激__性_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些化学现象 (理解) 10. 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内 化)
本ppt来自:千教网()
知识梳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该实验必须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Z2-1-1所示。
2. 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_氧__气__,瓶内压强 _减__少__,水进入集气瓶。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