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闭关锁国
16课 闭关锁国

根据上述材料,清朝政府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 1、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根本原因) • 2、政治:维护自身统治。 • 3、思想:统治者保守自大。
8/6/2015
18世纪
英国工业革命
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 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 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 英国的1/40。
合作探究
古代中国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后来却落后于西方 国家,以至于形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到底是什么原因 造成中国落后的局面呢?(联系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制 度、经济、文化政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经济方面: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占主体。 文化政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 流。
开放国兴 闭关国衰
8/6/2015
8/6/2015
以史为鉴
从开放到闭关锁国政策转变的史实 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 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乃至挨打,对外 开放是国强民富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对外 开放政策,加强国际交往,学习和借鉴先进技 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8/6/2015
• 1、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 通商,该地是( ) • A.广州 B.上海 • C.南京 D.武汉 • 2、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 C.一概排斥西方商品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 3、清初,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 的消极影响包括:( )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16课 闭关锁国

嵩县江苏双语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教学案16、闭关锁国总20课时月日班级姓名小组编写人史九红教研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2、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3、情感目标:知道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自学指导: 1.阅读92---93页上、填写自学检测一,并背诵。
(5---7分钟)2.阅读93页“自大与封闭”,完成自学检测二10分钟。
3阅读94---95页内容,自学检测三(5分钟)。
[知识链接]:自汉至明初。
中国一直处于文化的前列,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统治者开放的胸襟和气魄使中国保持了长久的生机和活力。
但到了明后期以来,随着封建王权的日益强化,对外指导思想逐渐由开放转向隔绝排外。
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
自学检测:一、限制通商1、“海禁”洪武时:严禁人民。
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洪武后:海禁渐渐;嘉靖时:因为倭患又厉行海禁;倭患平息以后,名朝廷,允许人民从事贸易。
2、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清初实施严厉的;台湾统一:始设通商贸易;乾隆中期(1757年),实行种种限制,仅留为唯一的通商口岸。
二、自大与封闭:1、闭关锁国原因:①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稳定,不需要外来供给。
这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清政府却趋于和。
②君臣们对“天朝”的和,极尽夸张之辞,而对外部世界则。
③他们对西方殖民者深怀和,但又妄自尊大地视之为“”或“”。
2、作用(影响):为了严防不受侵扰,确实是的需要,但不加分辨的,却导致中国与的日益隔离。
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三、危机来临:乾隆皇帝,大肆铺张,无数。
乾隆朝的官吏,无厌,贿赂公行。
清朝渐渐由盛转衰。
爆发大规模的起义。
中国危机,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在乾隆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你认为这样的“危机”是什么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侈费无数。乾隆朝的官吏则贪得无厌,贿赂 公行。盛世之下,君臣安享太平,刮民膏脂,于是清朝渐渐由盛 转衰。 2.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联系当今现实,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要从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中吸取教训,居安思危,坚定不移地走改 革开放之路,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这样才 能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探寻“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明清) 2、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
3、“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4、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由哪些?
一、限制通商 1、明朝
洪武时:严 禁与外洋藩 人贸易 洪武后:渐 松弛郑和下 西洋为高潮 嘉靖时:厉行 海禁为防倭寇 之患
万历时: 始开海禁 允许海外贸易
为环球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 未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 在世界上落伍了
闭 关 锁 国
清 朝
通过比较汉唐时的对外开 放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不 同影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 识到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改革开放推动国家的迅速发 展,从而更加坚定改革开放 的信念和信心。
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对日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 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 外 开 放
唐 朝
宋 朝
明 朝
指南针传入欧 洲
第16课《闭关锁国》

16.《闭关锁国》教学设计董范静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发展历程,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影响,并予以评价;2.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政策,明确对外开放是国富民强的必富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海禁”.嘉靖时,因为倭寇之患,又厉行海禁。
2.清初实施海禁,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
1757年,清廷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3.清朝统治者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趋于保守和封闭,把西方殖民者视为“夷”或“藩臣”4.乾隆朝时清朝由盛转衰。
5.‘‘一片木板都不准出海”体现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二、合作探究1.什么是闭关锁国?为什么名清朝闭关锁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含义:清王朝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
原因:①自然经济为根源;②防范自卫的产物;③自大心理的反映影响: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最终无法阻碍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2唐朝时国力强盛,对外呈现出开放、包容的一面,明清朝时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由此,得到什么启示?唐朝中外交往活跃,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遣唐使来华,体现出开放包容的一面;明清时期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盲目自大,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
三、课堂检测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已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_______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2.张华瑞同学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_______A.闭关锁国,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3.下列不属于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的是()A.中国仍以自然经济为主B.统治者自大C.防范自卫的产物D.中国富强,无需与外国交往。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第4课时)课件 华东师大版_OK

1971年10月25日,中国走进了联合国
18
谢谢
•
19
11
对外商来华贸易的限制
外商只能把货物卖给官方指令的行商(世称 “广东十三行”),外商所需购买中国货物,
也由行商代购。 外国妇女不准前来广州 平时不准随便出入十三夷馆,只有每月18、28 两日可以游花地海幢寺,每次限10人。 中国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
12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影响影响当时英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获叏我国的原料大量价廉物美的洋商品进入我仧的市场使我仧的原料流入西方也使我仧的土产品难以不洋商品竞争使我仧的很多小手工生产者失去生存的依靠我仧的传统民族经济会叐到沉重的打击
原因 1
本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 1、闭关锁国形成的过程 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3、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闭关锁国使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造船业和航 海业丧失再发展的条件,由先进走向衰落,又使 中国丧失了向海洋发展的机会。
限制了对外贸易,使中国失去了 对外贸易的主动 权。
9
闭关锁国不利于丰富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闭关锁国不利于我们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其它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阻碍了我国科技 文化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科技 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闭关锁国将我们与外部世界相隔绝,造成我们闭目 塞听,坐井观天,不知因时而变,随世界潮流而进, 导致中国更快走向落后,被动挨打。
10
正方:闭关锁国利国利民 反方: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辩论程序: 1、双方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双方总结性陈词 要求:先个人寻找论据,再以四人小组 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由小组主持人作好 记录。每小组派一人作辩手,各辩手集中 商探如何分工辩论。(选出陈述观点和总 结陈词的人)
第16课《闭关锁国》

P96
阅读与思考
英国送给中国的礼物反映出英国在天文 学、造船与航海技术、光学、武器制造 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在现代化的道 路上已经走得颇远。中国回赠的礼物则 表明中国仍然停留有传统农业、手工业 阶段。比较两份礼单可以看出中英两国 间的巨大差距,同时也说明,当时的中 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步伐。
小 结:
作业
•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 对外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 该政策导致清朝出现统治危 机,其危机来临的背景、表 现和影响各是什么?
ﻺ闭关锁国是作茧自缚,从多方面阻碍了中国的发 展,也就不可能有效地长久地抵挡住外来侵略,要 有效地保护自己,关键是看我们的国力是否能与他 国相抗衡,闭关锁国不能削弱外国的力量,更不能 增强自己的力量, 恰恰相反,使中国更快落后而 挨打,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我们的大门就是 证明。
总之,闭关锁国误国误民。导致中国与 世界隔绝,中断了正常的外贸和外交活动, 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更大程度 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倭患平息万历时: 始开海禁允许海 外贸易
2、清朝
海禁 设关
闭关
清朝初期: 隔离抗清武装 内迁沿海居民
台湾统一: 始设四海关 通商贸易
乾隆中期: 实行闭关 仅留广州通商
对外商来华贸易的限制
外商只能把货物卖给官方指令的行商(世称 “广东十三行”),外商所需购买中国货物, 也由行商代购。 外国妇女不准前来广州 平时不准随便出入十三夷馆,只有每月18、28 两日可以游花地海幢寺,每次限10人。 中国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
探究二:“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
怎样的影响?
正方:闭关锁国利国利民。 反方: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正方:闭关锁国利国利民 反方: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16课《闭关锁国》word教案

第16课闭关锁国内容标准: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⑴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⑵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2、能力培养⑴比较明海禁与清海禁的差别。
⑵整理出清代自顺治到嘉庆“闭关锁国”的大致轨迹。
⑶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的社会根源。
⑷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闭关锁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自大封闭心理的体现,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⑵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二、教学要点1、重点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长达200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完全落伍了,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由此,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
本课的重点即“闭关锁国”政策。
2、难点由于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既有对外防范的一面,更有愚昧保守的一面;影响既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保护,更有极大程度上的落伍,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如何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透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探究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使中国扬威海外。
可谁曾想到时隔200多年,中国的国门却紧紧地关了起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过程:一、探究“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组织学生自学第一部分,对明朝“海禁”的情况和清朝从“海禁”到闭关的过程进行整理和探索。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复习提纲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原因:①必然性: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发展迅速;军事: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外交:中国:闭关锁国;英国:为争夺世界市场疯狂扩张。
②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③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夏条约》、《黄埔条约》。
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3.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思想: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畲《瀛寰志略》)。
(5)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重要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
2.概况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过程:先后签订《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火烧圆明园、占北京。
3.结果:(1)英、法获得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2)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清朝
海禁(顺治) 设关(康熙)
闭关
(乾隆、嘉庆)
清朝初期: 隔离抗清武装 内迁沿海居民
台湾统一: 始设四海关 通商贸易
乾隆中期 (1757年): 实行闭关 仅留广州通商
二、探究: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 1、防范自卫的产物
2、自然经济是根源——根本原因
3、自大心理的反映
三、探究:
“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诸欧治定成功,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 绝出千古,横被全球。——康有为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 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 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 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 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 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三、“闭关锁国”影响分析 1、一定程度上起了防止西方殖民者的 入侵作用 2、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绝, 中断了正常的外贸和外交活动,阻碍 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更大程 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四、阅读思考:清朝由盛而衰的原因? 乾隆: 好大喜功,大肆铺张,奢侈无度
官吏: 贪得无厌,贿赂公行,安享太平,
刮民膏脂
外交政策:
闭关锁国
巩固练习:
广州 2、1757年,清廷开放______为全国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乾隆 4、清朝由盛而衰时的皇帝是________. 5.‚海禁‛开始于 (A) A.洪武年间 B.嘉靖年间 C. 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6.清前期,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是 ( D) A.上海 B.宁波 C.青岛 D.广州 7.小明对.清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 选择 (C )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第16课 闭关锁国
1、探寻‚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明清)
2、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 3、‚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探寻“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1、明朝
海禁
洪武时:严禁 与外洋番人贸 易
松弛
海禁
开禁
嘉靖时:厉行 海禁为防倭寇
洪武后:逐渐松弛 郑和下西洋为高潮
万历时:始开 海禁允许海外 贸易
倭寇之患 1、明嘉靖时因为_______而下令封锁沿海各港口,实行海禁.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 业贵,遂成风俗。‛——雍正皇帝上谕
皇帝在做什么?
1793年,经过工业革命的英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强 国。为打开中国市场、销售英国工业革命所带来 的工业产品,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 的庞大使团,以庆贺乾隆生日为旗号出使中国。
马戛尔尼的礼物
天体仪、地球仪、铜炮、开花炮弹、自来火枪、
能载110门火炮的‚君王‛号军舰模型、望远镜 、 热气球等。 清朝君臣们反应极为冷淡。清朝名将福康安在受 邀参观英国使团卫队的新式火器操法时,‚意颇 冷淡,岸然答曰:‘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 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英国人送的火炮和炮弹,一直摆放在圆明园而未 曾使用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 圆明园时仍完好无损,英军又将它们重新借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 叶、瓷器、丝帛,为西洋 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 以加恩体恤……”
——乾隆致乔治三世敕谕
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 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