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练习题二十二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九十七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九十七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九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西方的入侵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鸦片战争前,一位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能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国的文化落后B、中西方人种的差异C、长时期闭关锁国D、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经济现象中,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是( )A、一些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B、各地出现较大的工商业城市C、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D、一些手工业行业技术分工很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代丝织业的中心是( )A、苏州B、景德镇C、北京D、南京【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

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

导致这一现象出的重要原因是( )A、闭关政策的推行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C、中国政局动荡D、航海事业衰落【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清朝中期中国明显落后于世界,根本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政策B、清政府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C、西方国家发展迅速D、清朝社会制度的落后【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闭关锁国课后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闭关锁国课后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16《闭关锁国》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清明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A.广州B.漳州C.宁波D.云台山2.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一通有无,”只不过“天朝”所产的茶叶、瓷器、丝巾是西洋各国必需的,所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让洋人的日常所用得益于“天朝”的“余润”。

以上材料表明[] A.清朝绝不允许外国人来中国B.清朝绝不允许中国对外贸易C.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清朝封闭关口,固守疆土3.清政府特许的统一经济管理贸易机构是[]A、市舶使B、广州十三行C、宣政院D、理藩院4.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落伍了B、有一定的自卫作用C、巩固了统治D、严格杜绝对外贸易5.清朝统治者的观念是[]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6.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是①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②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④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有首要条件。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历史现象给中国带来的影响[]A.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B.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 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D.进一步使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8.清政府特许的统一经济管理贸易机构是[]A、市舶使B、广州十三行C、宣政院D、理藩院一、问答:清朝前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消极影响?我国现在采取的与“闭关锁国”完全不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清朝前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对外开放政策;作用: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巩固辅导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巩固辅导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闭关锁国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三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美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费正清先生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可见,当时清朝实行的是( )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发展贸易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漫画也是历史信息的反映,清朝的皇帝把自己和一位大臣关在一个鸟笼子里,这位大臣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请为下边漫画选择的最佳主题是( )A、大清盛世B、自给自足C、和谐社会D、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小清总结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几点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①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②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③中国的生产和科学技术逐渐在世界上落伍④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来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下列有关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阻止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B、虽然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但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C、导致中国进一步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D、表明清朝统治者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其原因是( ) ①丝织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②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发展中心③机户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资金④有一定的社会需求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A、商人B、知识分子C、农民D、手工业者【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对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清朝的闭关政策限制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B、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闭关政策从根本上防御了西方的殖民入侵D、闭关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复习特训九十三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复习特训九十三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复习特训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观察下边漫画,请为该漫画选择一个最佳主题( )A、大清盛世B、闭关锁国C、和谐社会D、自给自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闭关政策B、社会风貌C、民族关系D、君权强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果你在明清时去做生意,你带的货币一般是( )A、铜钱B、白银C、黄金D、纸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官办对外贸易的机构,该情况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清朝(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C、坚持重商抑农政策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明朝嘉靖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唐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它们采取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2)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3)从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想?【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

……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 材料一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该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 根据材料二,举出唐朝出现的一个盛世时期,(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 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知识点练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知识点练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闭关锁国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三第1题【单选题】《国史概要》中指出:“外国商人必须住在广州城外特别居住区域内的商馆,并且必须通过称为广东十三行的公行进行交易。

……贸易季节一过,行商有责任催促外商离境,或返回澳门居住,不准在广州过冬。

”这表明清政府( )A、加强沿海军事防御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重视维护外商利益D、禁止外国商人来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个时期历特征概括最恰当的是( )A、帝国的空前繁荣B、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近代社会的曙光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

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B、中西方人种差异C、中国文人的偏见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巩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巩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闭关锁国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三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在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下列有关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阻止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B、虽然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但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C、导致中国进一步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D、表明清朝统治者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果用一组词来概括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下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繁荣与开放并存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C、国家巩固与危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并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鸦片战争中,数千武器落后的清军死在战场上,而英军阵亡不足百人,中英之间的巨大差距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疑。

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清朝统治者长期对外推行( )A、对外开放政策B、八股取士制度C、重本抑末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是( )①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②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④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

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课后辅导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课后辅导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闭关锁国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第1题【单选题】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842年,中英开战已两年,(清)道光帝竟然问道:“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这说明( )A、道光皇帝积极备战B、道光皇帝喜欢世界地理C、清朝缺乏对外交往的条件D、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对外开放C、闭关锁国D、工商皆本【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采取了( )A、扶持政策B、提倡政策C、限制政策D、中立政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700~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五【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漫画也是历史信息的反映,清朝的皇帝把自己和一位大臣关在一个鸟笼子里,这位大臣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请为下边漫画选择的最佳主题是( )A、大清盛世B、自给自足C、和谐社会D、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明代引进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A、玉米、甘薯B、花生、马铃薯C、葡萄、花生D、向日葵、玉米【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同步测试(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同步测试(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16课闭关锁国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2、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B、不能充分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C、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D、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3、清朝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是在()A、统一台湾后B、《尼布楚条约》签订后C、雅克萨之战后D、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4、学了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做演讲,你认为下列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5、下列措施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①科举制的设立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6、下列不属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A、统治者妄自尊大B、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C、自卫的产物 D中国国富民强7、造成中国和西方世界力量对比大逆转的因素不包括()A、中国采取避关锁国政策B、清朝统治者自恃地大物博,盲目自大C、西方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D、郑和下西洋8、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三国鼎立B、楚汉之争C、唐代的开元盛世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9、佛教传入我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始终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A、统治者的压制B、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的反对C、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稳固10、下列内容中,与道教无关的一项是()A、以“道”为最高信仰B、东汉末年传入我国C、宣传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D、源于古代民间信仰、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练习题二十

第1题【单选题】
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
A、商人
B、知识分子
C、农民
D、手工业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北京
B、清代初期北京
C、明代初期南京
D、清代中期南京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

这道“防线”指的是( )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重本抑末
D、闭关锁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zhu)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
依为命久矣。

”史料中的“机户”是( )
A、地主
B、农民
C、早期的资本家
D、早期的雇佣工人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______和______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到清代丝织业中心是( )。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读图解析题:(1)图中施复夫妇和其他人各自的身份是什么?他们被称为什么?(2)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3)出现这种关系的前提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图二的人物曾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请回答:1)图一事件中、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图一中的人物所带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3)图二中的人物的主要事迹是什么?4)简述图一人物下西洋的历史意义?5)明代图一中的人物下西洋以后,为什么中国海外贸易停滞不前,国力日益衰退?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做庸……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如627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

628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摘自中学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担所采取的措施。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以通有无”。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中导致“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出现跟四大发明中哪项发明有关系?
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远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乾隆帝的话在现实中演化成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在客观上有何积极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

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一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两项)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历史意义?
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毕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役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

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

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

它在经济上挥霍民生财富,在政治上挥霍天朝理想。

在郑和的伟大远航中,有人看到辉煌,有人看到辉煌中的荒唐,甚至是悲凉。

材料三: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列举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各一例。

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有哪些?(正反两方面)
对比汉唐的繁荣和清朝的落后,你对外交政策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