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关于云雾雨露霜雪雹的谚语

合集下载

与气象有关的谚语150句

与气象有关的谚语150句

与气象有关的谚语150句1、青蛙叫,大雨到。

2、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3、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4、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5、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6、头发响,风一场。

7、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8、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9、咸物返潮天将雨。

10、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12、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13、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14、早看东南,晚看西北15、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16、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17、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18、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19、乌云过岗,风大就落雹黑龙过岗落雹20、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21、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22、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23、泥鳅静,天气晴。

24、鱼鳞云,不雨也风颠25、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6、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27、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28、云下山,地不干。

29、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30、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31、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32、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33、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34、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35、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36、云在南,河水满37、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38、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9、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40、谷雨不雨,交回田主41、云绞云,雨淋淋。

42、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43、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44、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45、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46、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47、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48、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49、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50、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5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52、云结亲,雨更猛53、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54、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55、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56、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57、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中考物理-关于云雾雨露霜雪雹的谚语

中考物理-关于云雾雨露霜雪雹的谚语

中考物理-关于云雾雨露霜雪雹的谚语第一篇:中考物理-关于云雾雨露霜雪雹的谚语关于云雾雨露霜雪雹的谚语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

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

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

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

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

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

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

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

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

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

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

(河北滦县)十雾九晴。

(河南商邱)一雾三睛。

(河北威县)迷雾毒日头。

(江苏常州)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

(河北沧县)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

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

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

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

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

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

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

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湖南)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

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

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中考复习】俗语中的中考物理原理:热学

【中考复习】俗语中的中考物理原理:热学

【中考复习】俗语中的中考物理原理:热学1.燕子低飞有雨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

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雨不冷化雪冷下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

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

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雨后,雪必须熔融,雪在熔融时,必须从周围空气中稀释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必须减少,这样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金(晶体)的熔点比较低,通常的炉火温度无法达至金的熔点,所以无法使金熔融。

4.瑞雪兆丰年全面覆盖在地面的雪就是冷的不良导体,可以维护小麦安全过冬。

雪花在构成和迫降过程中凝固了许多所含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备一定的土壤肥力。

雪化为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不利。

故小麦去年必然大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我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处在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转。

早晨看见西方有虹霞仗,说明西方存有降雨云,由东方砸过去的阳光反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构成了虹。

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可以随着西风安远至本地,所以本地很快必须下雪。

至傍晚看见东方存有虹,这就是西方砸过去的阳光照曝光在东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构成的,这种虹的发生,表明西方已没雨了,天气将云间。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放热,汽化构成气泡。

水没有煮沸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下降,碰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可以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增大至消失。

气泡的一跌一变小,引起水的振动,从而收到响声。

水候,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成正比,气泡下降过程中不断存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小小,至水面后断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上开,热水不作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情深意切在不停的搞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可以蔓延至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不大,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去临时,低空中气温快速上升,水蒸气凝固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等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出现色散,构成彩色的月晕,故存有"月晕而风"之说道。

描写云雾的谚语

描写云雾的谚语

描写云雾的谚语范文一:描写云雾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云雾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自然景观。

这种雾,不但可以使山水更加朦胧,还可以让人产生遐想,美感十足。

关于云雾,还有很多有趣的谚语。

下面,我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描写云雾的谚语。

谚语1:云在青天水在瓶,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句谚语很有意思,它说的是云在天空中游目八方,而水则被装在了瓶子中。

使用这个谚语,意味着天上的云雾是很神秘的,因为你无法预测它们的运动轨迹。

而在地面上,则需要用瓶子来收集雨水,才能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此外,在云层和水滴的运动之间,也隐含着人生的深意,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保持美好的情感。

谚语2:行路难,行路难,多云雾,人去无踪。

这句谚语很有故事性,也很含蓄。

人们总是说“途中难免有些困难”,比如行走路途难走,天气不好,容易漫长,甚至人就走散了。

因此,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目标。

同时,也需要特别注意旅途中的安全和步伐。

写作重点:本文要点比较清晰,主要是对两个古老的谚语进行解读。

通过谚语,可以理解云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仅是情感寄托,更是环境资源。

同时,从谚语中也可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珍惜时间,坚持不懈等。

用词分析: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并且情感表达非常细腻。

整篇文章没有使用太多的专业词汇,因此比较容易读懂。

但文章中也有一些生僻的字眼,需要自己去寻找意思,比如“遐想”、“朦胧”等等。

范文二:云雾之美云雾是中国自然景观中的一种常见元素,它是浪漫与神秘的象征。

很多人喜欢在云雾缭绕的地方走走,享受云雾为我们带来的美好。

今天,我要分享一下我眼中的云雾之美,并介绍几个关于它的谚语。

谚语1:云深不知处,路长几人行。

这个谚语非常有意思,它的意思是说在云雾这种天气里,你确切地知道自己身处在哪里是非常困难的。

同样,在人生的路途上,也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变数,我们需要在不知道未来的情况下,持续地前行。

谚语2:云海茫茫,行不得,留不得。

有关看物象识天气的谚语

有关看物象识天气的谚语

有关看物象识天气的谚语篇一:气象谚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碎雨云)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密卷云)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炮台云,雨淋淋(堡状高积云)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通过云看天气的谚语: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9、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13、云交云雨淋淋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20、云结亲,雨更猛21、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22、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23、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24、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25、星星眨眼天要变26、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27、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28、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关于云雾的谚语

关于云雾的谚语

关于云雾的谚语1、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2、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3、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4、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

5、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6、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7、雾下山,地不干。

8、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9、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10、云雾山脚,淋湿担脚。

11、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12、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13、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14、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15、三日雾浓,必起狂风。

16、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17、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18、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19、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20、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21、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22、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23、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24、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25、清晨雾浓,一日天晴。

26、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27、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28、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29、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30、凡重雾三日,必大雨。

31、山罩雨,河罩晴。

32、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

33、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34、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

35、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36、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37、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38、朝有天,暮有地,主晴;反此,则雨。

39、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40、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关于物理的谚语

关于物理的谚语

关于物理的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物理的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软也是水,硬也是水。

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3、玉不琢,不发光。

4、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5、缸穿裙大雨淋。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7、墙内开花墙外香。

8、纸里包不住火。

9、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10、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

11、霜前冷,雪后寒。

12、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

13、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1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15、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16、霜后暖,雪后寒。

17、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

18、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19、真金不怕火炼。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22、水火不相容。

23、爬得高,跌得重。

24、破镜不能重圆。

2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6、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27、小称砣压千斤。

28、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

29、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0、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31、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3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33、一滴水可见太阳。

3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35、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关于物理物态变化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物理物态变化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物理物态变化的谚语有哪些1.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2.霜前冷,雪后寒(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在较低温度下放热凝华形成的,故形成霜前的温度一定较低.雪下后,要融化,融化是吸热过程,所以雪后寒.3.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4.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5.瑞雪兆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它能较好地防止地里热量的散失,保护农作物,在寒冷的冬季不冻坏.6.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7.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在水升温过程中,附在器壁和水中空气形成一个个的小气泡,气泡的体积随蒸气进入而不断增大上,但上部水的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内一部分蒸气又凝结成水使得气泡变小或破碎,这样许多气泡这种变化引起振动,发出响声,即“响声不开”.8.当水温上升到沸点时,上下水温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有更多的蒸汽进入气泡,直至到水面才破裂,所以没有响声,即“开水不响”.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云雾雨露霜雪雹的谚语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

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

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

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

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

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

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

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

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

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

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

(河北滦县)十雾九晴。

(河南商邱)一雾三睛。

(河北威县)迷雾毒日头。

(江苏常州)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

(河北沧县)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

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

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

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

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

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

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

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湖南)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

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

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

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大雾不过三。

(湖南)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河北)三日雾浓,必起狂风。

(呼和治特)凡重雾三日,必大雨。

(《帝王世纪》)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

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

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

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

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

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

这叫做热带气流雾。

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早雾阴,晚雾晴。

(江苏泰县)早雾,指白天有雾。

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

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

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

(江苏江阴、湖南长沙)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

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

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

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

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

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

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

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

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

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

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

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

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呼和浩特)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

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

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

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雾下山,地不干。

(呼和浩特)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

(内蒙古呼和治特)云雾山脚,淋湿担脚。

(浙江义乌)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

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

(浙江义乌、江苏元锡)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

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

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山罩雨,河罩晴。

(四川涪陵)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

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

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

(《田家五行》论日)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

(《田家五行》论日)“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

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

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

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

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

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

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浙江)十里不同天。

(江苏无锡)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

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

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

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

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

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

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

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

(山西太原、安微全椒)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

(《田家五行》论云)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

(江苏苏州)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

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

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

(浙江义乌)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

(南京)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

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

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

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

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

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

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

(山东)鸡呜雨,下不长。

(浙江象山)投瞑雨,天卖晴。

(福建福州)早晨下雨一天晴。

(河北沧县、山东栖霞)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

(陕西武功)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田家五行》论雨)晏雨不晴。

(同上)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

(江苏无锡)开门雨,关门睛。

(江苏元锡)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

(浙江义乌)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夜晴无好天。

(河北)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

(广西郁林)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

(同上)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

(河北、陕西武功)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

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

(江苏苏州)“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

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

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

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

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

(湖南)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落滴起泡定阵雨。

(江苏常州)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

(江苏常熟)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

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