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四中单欣------原电池高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讲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讲课稿河南省淮阳中学:夏伟师生问好我是化学教研组的夏伟老师,很荣幸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上课之前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张图片:手机又没电了,必须充电。
我在网上看到了几则有关电池的报道:美国,几分钟;美国,一秒钟;美国,不再需要电池,藏电于线。
这些如果有一个得到应用,对我们国家又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改变现状,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电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停顿,教师板书:4.1原电池一、单液电池的不足)对于原电池我们并不陌生,必修二中就曾经学习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单液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谁还记得?这个电池能够提供持续的稳定的电流吗?我们来看两张图片,这是我做的实验,注意电流表的示数,2分钟后,继续观察示数。
有什么发现?(示数变小了)说明不能够提供持续的稳定的电流。
工作效率怎么样?这是实验后的锌片,上面布满了铜,说明效率也不高。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由于锌片和硫酸铜直接接触而发生的电池自放电现象,当锌片上布满铜,锌不能和硫酸铜直接接触电流会越来越小。
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启发思考:负极材料和能和负极材料发生反应的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接触。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趣味实验。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展示检查药品(板书:一、双液电池模型构建)首先将用砂纸打磨好的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到两个西红柿上,用带鳄鱼夹的导线将金属片和多用表相连。
观察多用表指针是否偏转,为什么?不要拆除装置,将圣女果切掉四分之一,用氯化钠溶液浸泡过的滤纸条进行搭桥手术,观察多用电表指针是否偏转。
在这里滤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导电,提供离子)可以换成其他东西代替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实验4-1。
(停顿三分钟,板书:教材实验创新,正极:正极液:正极反应:负极:负极液:负极反应)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氯化钠溶液浸泡过的滤纸条连接了两个西红柿,而我们教材则是利用盐桥连接了两个池子,盐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是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入琼脂,然后加热,趁热倒入U形管而制成的,盐桥里面的钾离子和氯离子可以自由移动。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案设计

第一节原电池●课标要求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课标解读1.通过实验体验由化学能转为电能的探究。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地位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水果电池电流的存在进行了下列实验。
用橘子一个,铝片和锌片各一片,电灯泡一个,按图连接好。
在实验前,先用砂纸擦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实验时保持两金属插在橘子上不能直接接触。
你知道在上述水果电池中,电流的强弱与两极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吗?影响电流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提示】距离越近,电流越大。
另外,电流大小还与两金属片宽度以及两电极金属性相对强弱等因素有关。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71~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原电池”,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原电池的设计”,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
建议教师除【例2】外,再变换一下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72页讲解研析“探究2”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学文慧学校九上物理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四中学文慧学校九上物理期中联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1.以下各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正确的是A .卫生球消失——汽化(吸热)B .雾生成——液化(放热)C .露产生——凝华(放热)D .霜形成——升华(放热)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电路正常工作.过来一会儿,电路中至少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故障发生在电阻1R 、2R 上且只有一处,其他元件仍完好.下列故障不可能发生的是( )A .1R 短路B .2R 短路C .1R 断路D .2R 断路3.用煤炉给10kg 的水加热,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若在6min 内完全燃烧了2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 。
根据题意,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加热3min 水吸热是加热6min 水吸热的一半B .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C .相同的加热时间里,水升高的温度不同D .煤炉烧水的效率为4.2%4.双燃料汽车以天然气或汽油作为燃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热机做一定的有用功,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B .汽油的热值是4.6×l07J/kg ,说明燃烧1kg 汽油所放出的热量是4.6×l07JC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D.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5.某同学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而电流表的指针指在满量程之外,这时A.一定是电压表已损坏,应立即断开关B.一定是电流表与电源两极直接相连,应立即断开开关C.可能是电压表发生了故障,而电流表既未接错也未损坏D.可能是电流表与电压表接成了串联电路6.美丽的蓟州,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山东省高密四中-上学期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四中2006-2007上学期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考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几正确选项,分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有两个力,一个是10N,另一个是2N,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A.5N B.10N C.11N D.15N2.氢的同位素氕、氘、氚的原子核以同样的速度垂直磁场方向在同一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它们的轨道半径相等,运动周期相同B.它们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仑兹力相等,运动周期相等C.氕核的轨道半径最小,氚核的运动周期最大D.氕核的轨道半径最大,氘核的运动周期最大3.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l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该车的运动方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4.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0.4m/s,它要渡过一条宽度为40m的河,河水的流速为0.3m/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船不可能渡过河B.船有可能垂直到达对岸C.船不能垂直到达对岸D.船到达对岸所需时间都是100s5.电阻R与两个完全相同的二极管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a、b端加上电压U ab = 70 V时,流经P点的电流为0.7 A,当U ab =-0.7 V时,流经P点的电流也为0.7 A,若认为两极管反向电阻无穷大,则电阻R的阻值为()A.100 ΩB.99 ΩC.101 ΩD.10 Ω6.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启动,若汽车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那么汽车在加速行驶的过程中A.牵引力不变 B.加速度逐步增大C.牵引力逐渐减小 D.是加速度逐步减小的变加速运动7.如下图所示,在纸面内有一匀强电场,一带负电的小球(重力不计)在一恒力F的作用下沿图中虚线由A至B做匀速运动.已知力F和AB间夹角为θ,AB间距离为d,小球带电量为q.则()A.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 F/qB.A、B两点的电势差为Fdcosθ/qC.带电小球由A运动至B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Fd sinθD.若带电小球由B向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必须反向8.图中甲乙两电路都是用来测定电阻R 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甲电路测得的电阻偏大B.采用乙电路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内阻RA引起的C.采用甲电路的条件是RA<<RD.若先后采用甲、乙两电路测量,发现电流表读数有显著变化,而电压表读数变化较少时,9.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固定在墙上的弹簧压缩x,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如下图所示,将细线烧断后()A.小球立即做平抛运动B.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C.小球离开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D.小球落地过程中重力做功mgh10.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内,其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A.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所受引力全部用来产生向心加速度C.加速度为零 D.物体可在飞行器内悬浮二、本题共2小题,第11题8分,第12题8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图.11.(8分)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8所示,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ml810.0。
高密四中12月月考

高密四中12月月考物理试题(电磁学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1-5为单选,6-10为复选,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为零,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B.电荷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小C.根据公式U= Ed 知,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距离越大,电势差就越大D.正电荷从电势高的点运动到电势低的点,电势能一定减少2.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在电磁理论的建立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于其中一些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奥斯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3.如图所示,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abcd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与bc间的距离也为l。
t=0时刻,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如图)。
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
取沿a→b→c→d→a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 )4.如图所示的同心圆是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着直线由A→C运动时的速度越来越小,B为线段A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沿AC方向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越来越小B .电子沿AC 方向运动时它具有的电势能越来越大 C. 电势差U AB = U BCD .电势φ A < φ B < φC5.如图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为U 1,输入功率为P 1,输出功率为P 2,各交流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 的滑动头向下移动时( ) A .灯L 变亮B .各个电表读数均变大C .因为U 1不变,所以P 1不变D .P 1变大,且始终有P 1= P 26.如图电路中,A 、B 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G 是一只静电计,开关S 合上时,静电计张开一个角度,下述情况中可使指针张角增大的是( ) A 、合上S ,使A 、B 两板靠近一些 B 、合上S ,使A 、B 正对面积错开一些 C 、断开S ,使A 、B 间距增大一些 D 、断开S ,使A 、B 正对面积错开一些7.如图所示,平行于纸面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1=1T 。
新课程《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课程《原电池》教学设计新课程《原电池》教学设计吉林省通钢一中岳春雨134003一、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为教材依据,巩固已学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拓展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原电池。
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而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同时教师还须把握好教学深度,只要求学生能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对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只需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即可。
三、通过教学可体现出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进一步领悟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
4.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
5.积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6.通过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四、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认识到电及电池对现代人类生活的不可替代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桥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长实验操作的技能。
3.通过讨论、探究与归纳,全面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半电池、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高中化学4.1原电池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4

《原电池》教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深化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2.了解盐桥引入对原电池工作效率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原电池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盐桥时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三、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四、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Ⅰ.课前知识链接1、原电池的概念: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正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电流流动方向: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Ⅱ.新课教学【新课引入】同学们接触的干电池、铅蓄电池、以及摩托罗拉公司的一种以甲醇为原料,以KOH为电解质的用于手机的可持续使用一个月的可充电的高效燃料电池,放电都较稳定,它们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那我们在教材中学到的铜锌原电池也能这样稳定的放电吗?请同学们分组做学案中三个实验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活动一:小组合作完成三实验实验1:单液铜锌原电池【旨在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构成条件的复习和新问题发现】【教师安排】按右图组装仪器并实验仔细观察每一极和电流计的变化,并完成活动一表格。
电极实验2:双液无盐桥的原电池请同学们按71页装置再组装仪器并在没有盐桥时实验,同时完成表格没有盐桥时:电极请同学们按71页装置再组装仪器并在有盐桥时实验,同时完成表格【学生展示】请一组同学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对比两实验你们认为那一个更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生:双液有盐桥时的装置)【教师引言】请同学们再对验现象和表格数据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讨论活动二:对三个实验进行讨论学生自己讨论现象和表格的不一样的原因【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发言,说想到并讨论了哪些问题【教师点评】【教师引导】同学们都提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再进行老师预设的问题的讨论1、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的原理是否一样?2、盐桥的作用和盐桥中离子的移动?3、为什么现象不一样?(负极在有盐桥时为什么没有铜析出、电流强度有盐桥时为什么减少较慢?)【学生展示、小组间自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根据小组点评不好的作补充,旨在理清盐桥的作用、并分析盐桥存在时的工作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学案河南省淮阳中学:夏伟【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带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其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通过圣女果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通过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学习难点】:带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过程】共计二课时,此为第一课时。
(一)旧知回顾请同学们回忆必修二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流稳定吗?工作效率怎么样?(二)新课学习1、圣女果电池实验实验用品:圣女果(很酸,有H+)、锌片、铜片、多用电表、鳄鱼夹导线、小刀、滤纸条、砂纸、饱和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1)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在两个圣女果上,并将金属片与多用电表通过鳄鱼夹导线相连接,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解释原因?(2)将圣女果切伤,用氯化钠溶液浸泡过的滤纸条进行搭桥手术,观察多用电表指针是否偏转。
解释滤纸条的作用?2、教材实验的创新提供的实验用品:铜片、锌片、多用电表、鳄鱼夹导线、砂纸、带盐桥的U形管、1mol·L-1硫酸铜溶液、1mol·L-1硫酸锌溶液。
实验记录和现象分析:思考并交流:......电池装置。
Mg(s)+Cu2+(aq)=Mg2+(aq)+Cu(s)(1)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2)写出两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课堂检测】1、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Zn + H2SO4 = ZnSO4 + H2↑B、4Al + 3O2 = 2Al2O3C、CuO + 2HCl = CuCl2 + H2OD、2CH3OH + 3O2 → 2CO2 + 4 H2O 2.(2012福建理综9)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 Zn→a→b→Cu 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学生自评】(1)上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充分□一般□不充分(2)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集中□一般□不集中(3)课堂发言是否积极?□积极□一般□不积极(4)不懂的地方是否请教了别人?□是□一部分□否(5)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是□一部分□否(6)课堂练习完成了几道?□0 □1 □2(7)对本节课你想说的话:【课后巩固】1、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 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Cl3溶液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NO3)3溶液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为CuSO4溶液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二
G
Zn Cu
G
Zn Cu
实验 三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解 质溶液)
实验 四
实验一:两块Zn片和电流表用导线相 连插入同一个番茄 G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
Zn Zn
提炼 模型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一: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实验四:Cu片和Zn片和电流表用导线 相连插入同一个番茄
G
Zn Cu
提炼 模型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可以
三、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 金属和一种导电非金属,例如:铁与石墨)作电 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导线
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4)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
件)
四、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Zn片上: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Zn片做电池的负极 Cu片上:H+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u片做电池的正极
A Zn 负极 正极
Cu
-
Zn2+
-
静电作用 Zn2+
H+ SO42-
Zn2+ 2+ Zn2+ Zn
Zn-2e- →Zn2+
2H+ + 2e-→H2↑
锂电池
燃料电池
铅蓄电池 锌锰干电池
请您当医生
格林太太漂亮、开朗、乐观。当她开怀大笑时, 可以发现整齐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 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 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车祸后留下的痕迹。 令人不解的是,自从车祸后,格林太太经常头 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尤其吃水果时,感觉异 常疼痛……医生搅尽脑汁病情仍未好转…… 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并为格 林太太揭开了病因。化学家发现了什么? 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
原来是这样——
金牙和不锈钢牙(含Fe及其他金属)与口 腔唾液中的电解质形成原电池,这种微弱的电 流连续地、长时间地刺激格林太太神经末梢, 打乱了神经系统的正常状态,引起人体的不适。
本课小结
•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原电池的概念 二、原电池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三、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2)、(3)(4) 四、原电池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之间的转化
2、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和观察能力
3、能力提升,能利用原电池原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
实验探究一: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现象: 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而铜片上没有
实验三
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Cu片上有气泡产生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Zn片上: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Zn片做电池的负极 Cu片上:H+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u片做电池的正极
A Zn 负极 正极
Cu
-
Zn2+
-
静电作用 Zn2+
H+ SO42-
Zn2+ 2+ Zn2+ Zn
Zn-2e- →Zn2+
2H+ + 2e-→H2↑
【练习1】 关于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有 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氧化 A.锌为负极,锌发生还原反应 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 保护 C.负极材料比正极活泼 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 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能力提高】如右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中,在铁 圈和银圈连接处吊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 心从烧杯中央滴加入硫酸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 ( D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实验二:Cu片和Zn片和电流表用导线 相连插入无水模型
无水乙醇
不可以
形成条件二: 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实验三:Cu片和Zn片和电流表用导 线相连分别插入两个番茄;
G
Zn Cu
提炼 模型
果汁(含 不可以 电解质 溶液) 果汁(含 电解质 溶液)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预习检测答案:D
B
D
BC
化学反应的利用
-------原电池
第二课时
高密四中 单欣
请您当医生
格林太太漂亮、开朗、乐观。当她开怀大笑时, 可以发现整齐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 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 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车祸后留下的痕迹。 令人不解的是,自从车祸后,格林太太经常头 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尤其吃水果时,感觉异 常疼痛……医生搅尽脑汁病情仍未好转…… 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并为格 林太太揭开了病因。化学家发现了什么? 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
3、下列关于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 正确的是( D )。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正极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不 变 电子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预习案 预习检测第三题
实验探究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G
Zn Zn
Zn
G
Cu
果汁(含电解 质溶液)
实验 一
无水乙醇
一、1、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 2、热能、电能 二、1、释放 2、吸收 三、1、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活泼 失去
释放能量
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氧化 导线 铜片 获得 还原
氢气分子
氧化还原 化学能 电能 【查阅资料】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 连成闭合回路 ; ② 两个电极活泼性不同 ; ③ 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 ④ 活泼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干电池 一次电池 蓄电池 二次电池 能量转化率高,能长时间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