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科版 (6)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电和磁》PPT

• 3、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 • 4、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
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 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 元1.《电和磁》PPT
当堂检测题
•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 )
• 2、做实验时,导线不能长时间接在短路中。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 元1.《电和磁》PPT
• 二、选择题
• 1、电与磁(A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 元1.《电和磁》PPT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 元1.《电和磁》PPT
• 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 指针停止摆动后,指 南针指向什么方向? 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 靠在指南针的上方, 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 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 什么变化?断开电流 后指南针有什么变化? 反复做几次,结果怎 样?
课堂实验3
将实验2中的导线换成 线圈,绕过磁针,并比较 线圈横放、竖放、侧放, 哪种方式磁针偏转的角度 大?
其它条件相同的时候, 是导线还是线圈使磁针的 偏转角度大些?
竖放产生的磁性大些!
线圈好像把产生的磁性 集中起来了!电流强度 相同的时候,线圈比单 根导线产生的磁性大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 元1.《电和磁》PPT
指南针回到 原来的位置
磁性消失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 元1.《电和磁》PPT
•指南针指向什么 方向? •指南针有指示南 北方向的性质 黑色南极为S 红色北极为N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 元1.《电和磁》PPT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我们有什么新 发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 元1.《电和磁》PPT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章内容包括电流的形成、电磁铁、磁场的分布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初步认识电和磁,并在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电和磁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科学道理。
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同时,学生对电和磁的概念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形成,知道电磁铁的原理,能够制作简单的电磁铁。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磁场的分布,能够用磁场线来描述磁场。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流的形成和电磁铁的原理。
2.磁场的分布和磁场线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电和磁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铁钉、磁铁、铁屑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形成,引发学生对电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磁铁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是如何产生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并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电磁铁的知识,让学生回答,以巩固学生对电磁铁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磁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磁场线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用磁场线来描述磁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电流的形成、电磁铁的原理以及磁场的分布。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电和磁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电和磁的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3.1电和磁教案(含作业设计)

1.电和磁【教材简析】《电和磁》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为落实“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第二个是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重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的过程,懂得“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科学概念,体现现行科学课堂教学所提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活动成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电与磁的内容在四年级学生都已接触过,通过复习电路,电能让小灯泡发亮,以及复习指南针的制作性质,引出课题《电和磁》,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电和磁有关系吗?这里设计用磁铁、小铁钉、导线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变化为下面的实验解释打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初步感知电流越强、线圈越多,磁性越大,线圈可以检测到微弱的电流。
科学探究目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1.对电和磁之间产生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2.意识到科学探究活动中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了解重大科学发现的价值所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2.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小灯泡、灯座、导线、好电池(两节)、废电池一节、电池盒、指南针、线圈。
教师准备:除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小铁钉,一块磁铁、指南针。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提问:老师第一次来这上课,搞不清方向,哪里是南边?要准确辨认方向可以借用?指南针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指向哪里?以你们过去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接触指南针,怎样可以让磁针的角度发生偏转?教师演示。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内容。
这些内容既是对电磁学基础的介绍,也是对电和磁关系探究的深入。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连接等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电磁学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电和磁关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学会使用电磁铁、制作简易发电机等实践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2.教学难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演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线圈、电池、铁钉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源:相关电磁学知识的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实例,如电磁起重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和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通过PPT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部分内容是对电学与磁学知识的整合,旨在让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认识磁体和电流的磁效应,了解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并探索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学与磁学基础,对磁体和电流的磁效应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方面,以及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认识磁体和电流的磁效应,了解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发现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2.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器材(磁体、电流表、导线、电池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实验指导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电磁铁实验,引发学生对电磁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磁体和电流的磁效应,介绍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并观察其磁效应。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实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风扇、洗衣机等。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电磁铁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并观察其磁效应。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课电和磁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第二课电磁铁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4.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吗?我的猜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
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极性改变。
实验材料:电磁铁、电池、指南针、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线圈缠绕的方向。
不改变的条件:电流的方向、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实验方法:⑴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⑵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⑶再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
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5.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吗?我的猜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
电流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实验材料:电磁铁、电池、指南针、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电流的方向。
不改变的条件:线圈缠绕的方向、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实验方法:⑴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⑵改变电流方向;⑶再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四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电和磁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识电和磁现象的基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和磁现象,为深入学习电和磁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科学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电和磁这一抽象的科学领域,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电和磁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和磁的奥秘。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和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电和磁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电和磁的相关知识,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如指南针放入通电螺线管附近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和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优质课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原理、磁场的性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电磁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电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加强。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场,但对其原理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磁场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原理、磁场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授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3.电动机原理: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磁场性质:讲解磁场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场的特点。
5.巩固知识: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原理、磁场性质等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和磁》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做了三个电生磁的实验。
小灯泡电路产生磁 短路电路产生磁 绕线圈电路产生磁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增大电流、增加线圈 数可以增加磁力。
关于电和磁,你还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用完了的废电池,一点电都没有了吗?
还会有一点电。
怎样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是否有电?
指南针放在线圈中,使针与线圈平行,再 将线圈两端分别接在电池两极,若指南针 发生偏转,说明电池有电,若指南针不动, 说明电池没电。
1、丹麦奥斯特实验中发现电与磁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奠定了
5、( C )是第一个发现电能转化成磁的人。 A、牛顿 B、奥斯卡 C、奥斯特
1、把小磁针放在通电导线旁,观察 小磁针偏转的方向,画在下图中。
2、小磁针靠近下列哪个电路的导线时,偏转的角度最大?请打“√”。
()
()
( √)
我们的发现:指南针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讨论:是什么原因让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解释:电流产生了磁性。
把灯泡拿下,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池上。 放好小磁针,拉直导线放在上面,做好一切准备。 接通电源,马上断开,时间不能太长。 认真观察实验瞬间的实验现象,再重复做一次。
我们的发现: 电流越大,指南针 的偏转角度就越大。
“电磁学”的基础。(√ )
2、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 )
3、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
就断开时间不能长。( √ )
4、我们可以利用通电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电池是否用完。
(√ )
5、通过一根导线和用这根导线做成线圈,它们产生的磁性大
小是一样的。( ×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
电和磁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 和负电 , 相同的电互相 排斥,不同的电互相 吸引 。
你想到了什么?Leabharlann 磁铁有两个磁极,即南极 和 北极 ,相同 的磁极相互排斥 ,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
电池
电池盒
小灯泡
导线
小开关
灯座
活动: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 电池、开关、灯泡、 导线、接线板等
说说电流在电路中的 流动路线——
从电池正极出发,经 过灯泡,回到电池负 极,形成回路。
电路
短 路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 次实验时,偶然让通电导线靠近 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你想不想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呢?
+
=
反复做几次, 观察结果。
1.将指南针水平摆放在桌面上,等磁针静止不动。 2. 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让导线与磁针方向一致! 3. 接通电流,观察磁针有什么变化? 4. 断开电流,观察磁针有什么变化? 5.试试导线的其他不同放法,观察现象是否有不同。
思考: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也会产生磁性吗?
实践与分析: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线圈与一根导线相比,哪个 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为什么? 2.试试线圈的不同放法,怎样放磁针的偏转角度最大?
我们的发现: 通电线圈比直导线的指南 针偏转角度更大。 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 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 圈套在指南针上,指南针 的偏转角度最大。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 )。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B、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2、指南针静止后,指针指示方向是( B )。 A 、指向西北 B、指向南北 C 、指向东西
3、( C )能产生磁性。 A、塑料 B、铜 C、电流
4、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加电流大小的是( B )。 A、增加电池节数 B、铜 C、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