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文化素养积淀:《颜氏家训》每章评析及经典句子
《颜氏家训》经典8句,句句好家风,教子大智慧

《颜氏家训》经典8句,句句好家风,教子大智慧《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一、娣姒者,多争之地也。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
娣姒,妯娌。
兄妻为姒,弟妻为娣。
妯娌之间是最易发生争端的。
妯娌关系是最难处的关系。
这是世俗人情,不可否认。
二、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
长辈经常勉励我,关心我的喜好,鼓励我克服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态度都十分恳切深厚。
三、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篇》。
睦,和睦。
则,那么。
爱,友爱。
兄弟之间不和睦,那么子侄一辈就不会相互友爱兄弟之间的和睦直接影响到他们下一代的关系。
意在强调兄弟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以给下一代做出榜样。
四、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
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再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愤怒导致子女的怨恨之情日益加深,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终究会成为道德败坏之人。
五、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读书求学本来就是为了使心胸开阔,眼睛明亮,更好地做事。
六、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不同思想境界的士有不同的追求:默默无闻做事而不求名显于世,这是上士的境界;认真做事以立令名,这是中士的境界;不做事而弄虚作假以求虚名,这是下士的境界。
七、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
要禁止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比不上保姆的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争斗,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
颜氏家训名言警句

颜氏家训名言警句1.南北朝颜氏家训名句1、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2、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3、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4、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5、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6、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7、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
2.《颜氏家训》有关学习和家庭教育的语录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的翻译。
3.有哪些关于家规家训的名言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 关于立志的家训不要空言无事实,不要近视无远谋。
(陈毅《示儿女》诗)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陈毅《示儿女》诗)2. 关于勤学的家训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增广贤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精品作文】颜氏家训原文

(1)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译文:
(2)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
译文:
答案:
4.C(弭:消除)
5.A
6.B(悖乱应理解为荒谬胡乱。)
7.(1)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兄弟各娶妻,各生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得分点:妻、子、笃、衰、文字通顺各1分。
【文学价值】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著有《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 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妯娌之间,纠纷最多。即使是亲姐妹成为妯娌,也不如住的距离远一点,好感受霜露而相思,等待日子来相会。何况本如走在路上的陌生人,却处在多纠纷之地,能做到不生嫌隙的实在太少了。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办的是大家庭的公事,却都要顾自己的私利,担子虽重却少讲道义。如果能使自己宽恕原谅对方,把对方的孩子像自己的那样爱抚,那这类灾祸就不会发生了。
正由于此,历代统治者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
祖”,以致大肆宣传,广为征引,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流传至今,它的主要刊本有宋淳熙七年(1197年)台州公库本,明万历甲戌(1574年)颜嗣慎刻本和程荣《汉魏丛书》本,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朱轼评点本、雍正二年(1724年)黄叔琳刻节钞本、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卢文招刻《抱经堂丛书》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今人王利器撰有《颜氏家训集解》,并附各本序跋、颜氏传及其全部佚文,迄今为止,最为完备。本书原文即以《颜氏家训集解》为本,参校其他善本,吸取历代先贤特别是当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借鉴了其他译注本的精华,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简明、实用的古典家
颜氏家训·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篇叙述就是要减少事情!原文翻译赏析

颜氏家训·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篇叙述就是要减少事情!原文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颜氏家训省事篇是《颜氏家训》里的第十二篇。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
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文章正文【原文】铭金人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至哉斯戒①也!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
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鼠②五能,不成伎术。
”近世有两人,朗悟③士也,性多营综④,略无成名。
经不足以待问,史不足以讨论,文章无可传于集录,书迹未堪以留爱玩,卜筮⑤射六得三,医药治十差⑥五,音乐在数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中,天文、画绘、棋博,鲜卑语、胡书,煎胡桃油,炼锡为银,如此之类,略得梗概⑦,皆不通熟。
惜乎,以彼神明⑧,若省其异端⑨,当精妙也。
【注释】①戒:训诫。
②鼫(shí)鼠:鼠名,也叫石鼠、土鼠。
③朗悟:天资聪敏。
④营综:经营。
⑤卜筮(shì):古人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⑥差:病好。
⑦梗概:大略,大概。
⑧神明:精神和灵气。
⑨异端:古代儒家称其他持不同见解的学派为异端,后泛称不合正统者为异端。
【译文】孔子在周朝的太庙里见到一个铜人,背上刻有几行字,说:“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多受损;不要多管事,多管事多遭灾。
”这个训诫说得太妙了!对于动物来说,善于奔跑的就不能让它长上翅膀,善于飞行的就不能让它长出前肢,头上长角的嘴里就没有上齿,后肢发达的前肢就退化,大概大自然的法则就是不能让它们兼有各种优点吧。
颜氏家训经典名句

颜氏家训经典名句篇一: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家有教子,不如有家训”。
这些家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颜氏家族对于家庭伦理、教育、修养等方面的重要观念和价值取向。
以下是一些颜氏家训中的经典名句:1. “立己达人”:颜氏家训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它教导人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达到像贤人一样的高尚品德。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名言强调了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的紧密联系,家庭的治理和人的个人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3.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句名言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应得到孝顺的回报,兄弟之间应互相友爱,兄长对弟弟要示范尊敬和恭敬。
4. “知止不殆”:颜氏家训教导人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
这句名言告诫人们要有节制地追求物质和权力,以避免陷入危险和困境。
5. “以德报怨”:这句名言强调了待人以德的重要性。
无论遭受怨恨或冤屈,颜氏家训都鼓励人们用仁爱和宽容回应恶意,以积累美好的声誉和人际关系。
颜氏家训的经典名句充满了智慧和人生哲理,它们激励着人们努力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卓越。
这些家训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能够引导人们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并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篇二:颜氏家训经典名句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名句凝聚了颜氏家族几代人的智慧和经验,以及他们对家庭关系、友谊和个人修养的思考。
下面将介绍几个颜氏家训经典名句,并拓展说明它们的含义和价值。
1. 教子有方,立身以正。
这句话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颜氏家训强调为人父母的责任,要以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来教育子女。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正确的教育,子女才能成为道德品质高尚、有责任感的人。
2. 以礼待人,以德报怨。
这句话强调了待人处事的原则。
颜氏家训认为,待人应该以礼相待,以尊重和善意对待他人。
天下第一家训《颜氏家训》精华笔记80条

天下第一家训《颜氏家训》精华笔记80条1、魏晋以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敩,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2、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所以家训)3、吾家风教,素为整密。
4、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让孩子听话,与《弟子规》旨同,皆安稳守业传家的思维。
)5、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
6、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7、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8、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从婴孩起,对孩子就应严肃,与当下爱的教育不同。
)9、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教孩子外语、才艺,为将来就职考虑,古今所同。
而颜氏不以为然。
)10、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
及其壮也,各妻各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
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关于兄弟关系,此段说绝了。
)11、妻子之为风雨,甚哉!(言其对兄弟情的影响。
)12、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子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这是个问题,兄弟情常不如友朋情)13、娣姒者,多争之地也。
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而相望也。
(姐妹嫁兄弟,反而失其亲。
)14、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平实真切)15、后假继惨虐孤遗,离间骨肉,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
(把后妈的坏形象给定格了)16、(曹参、王骏以尹吉甫之鉴而不给孩子找后妈。
后妈的问题,还在于父亲去世后,前室与后室儿女之间的争夺之丑恶。
《颜氏家训》全文赏析

《颜氏家训》全文赏析序致篇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已通:以)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
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
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二十已后,大过稀焉。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
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教子篇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
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颜之推《颜氏家训》原文及译文赏析

颜之推《颜氏家训》原文及译文赏析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①也。
”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
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②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③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
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
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
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④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
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
”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
孝元尝遣典签⑤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
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于是闻者稍复刮目。
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
及西台⑥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注]①比膊:指肩并肩。
②较:明显。
③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④梁孝元:指梁朝孝元帝。
⑤典签:官职名。
⑥西台:古时指江陵。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工:擅长B.无友不如己者友:朋友C.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傥:假如D.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湮:埋没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C.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遂见用于小邑D.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开篇引用古人的话强调圣贤难得,为文章的中心“慕贤”作了铺垫,接着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环境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交友须谨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文化素养积淀:《颜氏家训》每章评析及经典句子“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明智的父母,要把良好的道德修养留给子孙,把清风留给后人,这才是无价之宝。
家风良好,社会和谐,国家兴旺。
回顾梳理年少时我们把父亲的建议当废话,长大后才知道条条都是金句……《颜氏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期对其进行一次集中的回顾梳理。
每章都有简单评析,并精选有经典句子,我们可以抽空反复品读,聆听一个父亲的殷殷叮咛,并不断思索,多多领悟,学以致用,让它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人生吧!《序致第一》【评析】《序致》篇相当于全书的序,主要用来说明著述本书的宗旨和目的,讲解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并希望自己的后人以此为借鉴,检点行为,磨砺意志。
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经典句子】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颜氏家训·序致第一》《教子第二》【评析】《教子》篇主要阐述了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但是,对于幼儿的教育,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幼儿时期的孩子是非常疼爱的,而过分地溺爱也是有害而无益的。
教育孩子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恰当的方法,首要的是重视孩子早期的品德教育,因为良好的品德是成人的基础。
【经典句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颜氏家训·教子第二》《兄弟第三》【评析】《兄弟》篇主要是谈论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认为兄弟之情是除父母、子女之外最为深厚的一种感情,而在男权为主的社会里,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对于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治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同时还论述了影响兄弟友谊的一些不利因素,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
【经典句子】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颜氏家训·兄弟第三》《后娶第四》【评析】在《后娶》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事例说明对待妻子死亡后续弦一事要慎之又慎。
通常的经验是后娶的妻子常常同前妻的孩子因感情、财产等问题产生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便是骨肉的分离,严重的则是家庭的再次破碎,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事情。
【经典句子】曾参谓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
"……慎之哉!慎之哉!【评析】《治家》篇主要探讨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此作了一些总结。
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通过考察研究认为:治理家庭必须自上而下,也就是说父母在子女面前必须率先垂范,做出榜样。
另外,对于家庭的治理要做到勤俭,对子女的教育要宽严适度,要有仁慈宽厚之心。
子女的婚嫁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父母更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立场,不可贪荣求利而毁了他们的幸福。
同时作者还特别强调:治家要从小事做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经典句子】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婚姻素对,靖侯成规。
——《颜氏家训·治家第五》《风操第六》【评析】《风操》篇论述了封建士大夫的门风节操。
作者从传统的经学出发,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地论述了对孝、名讳、称谓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作者认为讲究门风节操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但是为了个人的荣誉或者名声而废弃了公务,远离了庶物是非常不可取的,是值得批判的。
【经典句子】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
《礼》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
"《礼·间传》云:"斩缞之哭,若往而不反;齐缞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缌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声音也。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者七十余人。
——《颜氏家训·风操第六》《慕贤第七》【评析】《慕贤》篇,即阐述作者仰慕贤才的篇章。
作者认为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应该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在潜移默化之中,自己的性情会得到很好的陶冶,自己也会变得有德行。
对于那些有德有才的人,平时一定要对他们尊敬,并且努力向他们学习。
对古代的贤人如此,对身边德才兼备的人也要如此。
【经典句子】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颜氏家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评析】《勉学》篇是全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以其极为丰富的内容,语重心长地讲述了"人生在世,会当有业"的道理。
同时,作者对当时的士族子弟不务学业,自身没有能力,仅仅凭借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由于他清醒地认识到门阀制度的弊端,因此他对孩子进行了谆谆教诲:工、农、士、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轻视。
行业不分贵贱,任何技艺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否则就可能家败人亡。
作者还提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和一些为人处世的观念。
【经典句子】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夫老、庄之书,盖全真养性,不肯以物累己也。
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
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缊褐,我自欲之。
"《书》曰:"好问则裕。
"《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
【评析】在《文章》篇中,作者提出了文章的源头是《五经》的观点,并认为各类文章都有自己的用途。
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能恃强傲物,否则就会因此而招致败损。
同时要求子孙们要继承家风,把文章写得典雅而有正体,不要盲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人,应有纯正的人品;文,应有纯朴的文风。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做到不趋时,不媚俗。
为一时私利而放弃风格,出卖人品,实在是文人的悲哀。
【经典句子】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
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
"文章地理,必须惬当。
——《颜氏家训·文章第九》《名实第十》【评析】《名实》篇主要讲的是名不副实的问题。
古代哲学家们曾经有过名与实的关系的讨论,也就是探讨事物的名称与客观实在关系的问题。
颜之推在这里讨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他认为好的名声是由自己的"德艺周厚"、"修身慎行"而得来的,这是名副其实的好;而那些沽名钓誉者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虚名,是名不副实的,而且虚假的东西终归要败露的。
【经典句子】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劝其立名,则获其实。
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劝一史鱼,而千万人立直风矣。
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颜氏家训·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评析】《涉务》篇叙述了要处理事务要用心,做人要实干,脚踏实地。
南朝的后期,门阀制度在南方已日趋没落,士族子弟几乎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几个能办实事的,因此朝廷不得不借庶族寒士来处理事务。
士族出身的颜之推,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对不办实事、形同废物的士族子弟进行了谴责。
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士大夫处世要有益于社会的观点,主张抛弃清高,求真务实,只有如此,于国于己才有好处。
【经典句子】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颜氏家训·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评析】《省事》篇所介绍的"省事",就是要减少事情。
在作者看来,要想使家庭不遭受祸害,让家庭成员生活安定,就要做到不多说,不多事,因为,多说多败,多事多患。
并且列举了历史上许多巧言善辩之徒的下场: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得势一时,最终还是落得个身败名裂,家败人亡的下场。
作者对子女提出要求:君子要守道崇德,等待天命,不要违背道德追求富贵。
【经典句子】铭金人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鼠五能,不成伎术。
”——《颜氏家训·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评析】"止足",既要满足又要知止。
知止,就是说凡事有度,比如做官、积财都要有个限度,否则都容易招来祸患,不如把握务必心有敬畏,凡事谨慎。
【经典句子】《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
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颜氏家训·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评析】《诫兵》篇是作者告诉子女不要通过习武事来取得官职,达到富贵。
作者结合家族的历史,说明颜姓家族是以儒雅知名的,而家族中爱好武术的人多无成就,甚至结局悲惨。
并且认为要想保全自己的门户,就要以儒雅为业,远离武术。
【经典句子】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为业,遍在书记。
国之兴亡,兵之胜败,博学所至,幸讨论之。
——《颜氏家训·诫兵第十四》《养生第十五》【评析】在《养生》篇中,作者介绍了不同的养生方法,但是这些养生都是身外的因素,真正的养生还应该是内在的自身的因素,要设法使自己远离祸害,既要注意修身养性,又要注意为人处世的方法。
否则,再健康的身体,再懂得养生之道也不会长寿百岁;或者傲物而受刑,或者贪溺而取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