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
首先,地理条件对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影响较大。
水稻是一种温带和热带作物,对种植区的纬度和海拔高度有一定要求。
一般而言,水稻种植区位于30以南的低纬度地区。
在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等地,因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符合水稻生长的需求。
其次,气候条件是水稻种植的另一个重要的区位因素。
水稻对日照、温度和降水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光照时间至少在10个小时以上。
同时,在温度方面,水稻对温暖的气候较为适应,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5摄氏度。
此外,水稻还需要充足的降水,过少或过多的降水都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水稻种植区位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地区,如中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土壤条件也是水稻种植业的重要区位因素之一。
水稻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水稻对有机质含量较高、排水良好、肥力较好的土壤比较适宜。
一般来说,水稻种植区位于河谷、湖泊周围和平原等地,因为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的生长。
水资源条件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区位因素。
水稻是水稳定作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水稻种植需要充足的灌溉水源,这对水稻的生产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水稻种植区位于水源丰富的地区,如江河、湖泊或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最后,市场需求也是水稻种植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
种植者在选择种植水稻的地区时,需要考虑当地市场对水稻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情况。
水稻种植区位于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有利于销售和收益。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种植者在选择种植水稻的地区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选择符合水稻生长和市场需求的地区,以实现高产高效的种植。
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和特点

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和特点
水稻种植的区位条件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条件:水稻种植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一般要求年均气温在15-30摄氏度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5-30摄氏度。
其中,
水稻的生育期温度要求为营养生长期20-28摄氏度,伸长生长
期28-30摄氏度。
此外,相对较高的湿度也有利于水稻生长。
2. 土壤条件:水稻喜好稳定的地势和扎实的土壤。
水稻主要种植在潮湿、营养丰富的土壤上,例如河滩地、湖泊冲积平原、三角洲地以及河流、湖泊周边的低洼地区。
土壤的要求包括土壤深厚、肥沃,质地松软,有适宜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同时要求有一定的酸碱度(pH值一般在6-7之间)。
3. 水文条件:水稻的生长需要水分供应,对水分要求较高。
水稻种植一般要选择有水资源的地区,如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丰富的地方,这样可以利用灌溉方式供给水分,同时也可供给足够的雨水。
4. 耕地条件:水稻种植的耕地要求通风良好,没有积水和大量杂草。
同时,由于水稻种植需要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以要求有一定的土地平坦度,方便田间排水和灌溉。
5. 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水稻种植区位条件中也需要考虑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政府对水稻种植一般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补贴、种子供应、技术支持等。
同时,市场需求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考虑因素,需要考虑到市场对水稻的需求量、价
格等因素。
总的来说,水稻种植的区位条件和特点包括适宜的气候条件、稳定的土壤和地势、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耕地条件,同时也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完整版)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农业1、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或农业发展条件):(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暖湿(或光热水充足,或雨热同期)。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2)社会因素:⑤市场。
⑥交通。
⑦政策扶持。
⑧劳力。
⑨技术2、某地农业区位远离市场的原因(如海南是我国冬季瓜果供应、美国南部阳光地形种植花卉和蔬菜供应北方市场等):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农产品保鲜、冷藏术的发展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雨热同期。
④灌溉水源充足。
⑤劳动力丰富。
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⑦大米是这里人的主食4、温带发达国家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如西欧、美国、新西兰):①土地贫瘠、气温较低,不适合种植谷物,但适应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人口稠密,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③交通发达。
5、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
②大牧场放牧业。
③商品谷物农业。
④混合农业。
⑤种植园农业。
⑥乳畜业。
⑦(粗放)畜牧业⑧园艺业。
⑨灌溉农业。
⑩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
传统旱作农业。
还有①基塘农业。
②立体农业。
③坝子农业6、各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亚(不含中国):水稻种植业。
②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
③中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④西亚和北非:河谷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⑤地中海沿岸:园艺业。
⑥欧洲: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园艺业。
⑦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灌溉农业等。
⑧南美: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7、中国各地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北:商品谷物农业。
②(内蒙古等四大牧区):牧区畜牧业。
③华北:传统旱作农业。
④南方(含西南):水绿洲农业(也可以说是灌溉农业)。
⑦青藏高原的湟水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
⑧横断山区及南方丘陵:立体农业。
⑨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⑩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混合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工业1、分析某地工业区位因素:①近原料产地。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和答题指导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2.人文因素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典例】⑴、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价格的上涨又会刺激人们扩大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价格的下降又会刺激人们缩小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比如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来调节温度,光照以及湿度等可以扩大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导致市场上能买到产自世界各地的农产品。
也因此形成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6.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某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中重要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限制因素:指影响农业的不利因素中最严重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影响农业的有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水源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5、热带迁移农业
2009年3月
36
(1)、分布地区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
(2)、区位因素
热带雨林气候
原始部落,人口稀少
劳动力素质低 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低下落后
3、特点:---- “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过程
生产工具落后,技术改造缓慢,耕作粗放,完全依 赖于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原始农业阶段, 有的国家或地区粮食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农业地域类型
三、农业的地域类型
(一)、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 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很大,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形 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 )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种植园农业 热带迁移农业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地中海式农业
游牧业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市场园艺业混合农业
3
2009年3月
1、水稻种植业
分布
区位条件 特点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业是亚洲季 风区最具特色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河流 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东亚、东南亚、南亚)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气候 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 自然因素 地形 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土壤 水源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人口密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 市场 劳动力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丰富廉价
家庭为主,人均耕 地少
精耕细作,但农村 人多,自给为主 体力劳动为主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靠传统经验
单产高 商品率低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
(3)分类: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业或牧牛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水田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自然因素:①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②地形: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
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水稻种植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劳动力和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注意: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是针对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的,日本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
2.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也有分布。
(2)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和专业化水平高。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形:地形平坦广阔(大平原、中央平原)③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④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②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和农药(机械化水平高)③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7.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图”
(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中部平原 。 (2)图中A、B、C三区属于小麦区的是_A_、__B__,
属于玉米带的是_C___。
(3)这里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地势平__坦__开__阔_, 土壤__肥__沃__,水源__充__足__,气候__温__和__,;②__五__大__湖及 __密__西__西__比____河航运,加上发达的公路铁路网,提供了便 利的交通;③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 ___农__业__机__械___、__电__力__、__化__肥__、__农__药____等生产资料;
促进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现代化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和社会化
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美国的谷物商品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春小麦
冬小麦
美国中部农业区,北为春小麦,南是冬小麦
知识结构
农 业 地 域 类 型
以 种 植 业 为 主 的
季风水 田农业
商品谷 物农业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作物 主要特点 区位条件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农业以 种植业为主,作物以 水稻为主 2、水稻的习性:喜湿喜温的农作物,对水热
条件要求比较高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气候区
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 水源:充足 地形:地势平坦——易于水田管理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人地关系:人多地少——对粮食需求量大
饮食习惯:人们所喜爱的粮食 种植经验:7000年——经验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1)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开阔。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生产经验
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
单产量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
控制人口数量
自给为主
机械化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科技水平低靠传统经验加大科技投入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区位条件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阿
根廷·澳大利亚·俄
罗斯·乌克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
度高,商品率高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
科学技术
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
西兰·阿根廷·南
非等国的半干旱,
半湿润气候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
高,专业化程度高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
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混合型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家庭农场,农场规模
大,农业生产的机械水
平很高,耕种,放牧,
休耕轮作
地势较平坦,地广人稀,地租低廉,
交通便利,农业机械水平程度高
优点:农场称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
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
的适应性
乳畜业五大湖周围地区,
西欧,中欧,澳大
利亚,新西兰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
高,集约化程度高,多
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
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
发达
热带种植园农业拉丁美洲,东南亚,
南亚,撒哈拉以南
的非洲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
主,专业化和商品化程
度很高
位于热带,终年高温,气候湿热,土
壤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