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此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
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人苏轼此时仅40岁便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词人
却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
左牵黄犬,右架苍鹰,戴锦帽,
着貂裘,率众多从纵马飞越山岗。
可见这是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
狩猎。
“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
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派人为他报知全城百姓随他狩猎,
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骑
射虎。
突出表现作者的少年狂气】【下片:抒发豪情壮志】
酒酣胸胆尚开张,【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
鬓微霜,又何妨?【两鬓有了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在意的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给他机会建功立业。
这里作者运用典故,以冯唐喻朝廷使
者,以魏尚自比,表述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一定能拉满弓向西北方的天狼星射过
去。
“天狼”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表达词人要
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注释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注释《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注释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①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这首词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②云中:地名。
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是因为报功不确实,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旧叫他担任云中太守。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豪情壮志。
(2)词中塑造了一个力挽强弓,奋力杀敌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了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4)词是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6.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这三个典故。
(2分)7.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聊:姑且,暂且。
3、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4、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5、会:定将。
6、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
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 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 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问题探究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一 个怎样的太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勾勒出了一位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 征战杀场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 立功的心志。
苏轼简介
苏轼,即苏东坡,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 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 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 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 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 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 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 喜作枯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 人的事情,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 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
问题探究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亲射虎,看孙郎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 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 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 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 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 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 为国效力。这年十月,他祭常山回来,与 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这首词, 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 放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阅读:出处或:苏轼老人谈少年狂,左举黄,右举苍。
金毛雕秋,千骑卷平冈。
为了报答全城人民追随我慷慨的狩猎提议,我将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这只老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翻译:虽然我老了,但我对少年狩猎很着迷。
我左手牵着黄狗,右手举着鹰。
戴上锦帽,披上貂皮,带领数千随从骑马穿越平坦的山丘。
为了报答全城人民跟随我打猎,我亲自像当年的孙郎一样打死了那只老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3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
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
霜:白。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
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
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 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 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 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 豪情洋溢了。
•
下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 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 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 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 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 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 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 7、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 是 ,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 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 • 8、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 派。 • 9、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 10、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 11、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1.密州出猎渴望报效国家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 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冯唐赦免魏尚 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C 表达了自己愿效命朝廷的愿望。4、D 李清 照的作品语言清丽,词风婉约,不属于豪放派。 5、倾城 6、B 7、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8、豪放9、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 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 立业的豪情壮志。10、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 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11、雄 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 沙场的英雄形象。
•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 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 事而抒怀。 •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 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 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们的理解?
2.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狂在哪里”,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太守出猎的?装备(齐全)。▲你用自己的话帮我们再现一下太守当时的装备:只见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穿貂皮衣。
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
▲我不解的是,这样的出猎在当时也算不上稀奇,怎么竟然能够吸引全城的百姓都来观看,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呢?让百姓倾城相随的会是一位怎样的太守呢?
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很对。有了解苏轼政绩的同学吗?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皆为百姓拥护爱戴。在任杭州通判时,疏浚运河,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苏堤。
《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读词以入境
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余光中)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么说,一起读。词是一定要读的。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题目是“江城子”吗?
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那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粗步感知课文内容。)
▲有没有补充意见?朗读指导:这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哪里?“少年狂”。并且要读得激扬一点。而“老夫聊发”语速和音量读呢?缓慢、低沉。读这一句的时候情感应是丰富的:前四个字是缓慢、低沉的,要包含淡淡的无奈和不受重用的积郁;后三个字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张狂,要读得铿锵有力。集体朗读这一句
4.总结上阕:
师: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上阕。
⑤“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有认为不狂的吗?或者认为有语句不能完全体现出“狂”的吗?▲“聊”是什么意思?
★有点无奈和落寞,因为苏轼年纪已大,而且只能姑且、暂且发一回少年般的狂气。
这英雄少年只能暂时做一回。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三十九岁,人生正当年,他却自称“老夫”,你体味到了什么?苏轼勤政爱民,在外在形象上确实已是两鬓斑白;更重要的是,由于身陷北宋当时的新旧党争之中,长期不受重用,让苏轼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老了。
1.一起把下阕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让老夫有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有哪些么?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让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怀?】【从哪里体现出来】
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因老当益壮而狂!这句话要读出老当益壮的气概来,重音要落在哪几个词上?我请同学来读。【“开张”何意又何妨重读,作下记号】
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
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干骑卷平冈”。▲请你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成千的骑士情绪高昂,浩浩荡荡,纵马奔驰,疾风一般,腾空越野,马下是尘土飞扬。
▲“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不能,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现出恢弘的气势。朗读指导:“卷”字重读,我们给“卷”字画上着重符号。
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
④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亲射虎,看孙郎”。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暗示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暗示了自己也和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表达了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意气奋发。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朗读指导:所以这里要读出满满的自豪和自信。和上句连起来叫同学们齐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
皎洁月光下,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6.范读。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三、品词以入味
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一起读:“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推荐读。生评价。
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5.师:苏轼有知音在同学们中呀。的确,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①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师:在上阕中,词人给我们展示的其实是一幅什么图?
那能在这幅出猎图的前面用点修饰语吗?这是怎样一幅出猎图?意气风发气势磅礴
【确实是气势磅礴。那下阕又是一幅什么图呢?
加上适当的想象,用现代文将你认为最有特色的画面描摹出来。】
四、论词以识人
因何而狂?
但老夫为何会放浪形骸(意气风发、气势磅礴)地在这次出猎中作一回少年英雄呢?让他有这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来看下阕。
这种老当益壮的豪情是苏轼人生态度的主基调之一,我们在课堂的开始也提到过,还记得吗?一起背一背。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会”是什么意思?是定将的意思。▲那要读得坚定有力。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句中的“挽”、“望”、“射”这三个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词人因雄心壮志而狂的感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我们的朗读在这里也到达最高亢。一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