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瓢虫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可爱的瓢虫教案及反思

2024年可爱的瓢虫教案及反思

2024年可爱的瓢虫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六章“昆虫世界”的第二节“认识瓢虫”。

具体内容包括瓢虫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瓢虫的分类、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提高学生对瓢虫的认知。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到瓢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瓢虫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瓢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瓢虫模型、图片、PPT、放大镜、观察盒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瓢虫模型、图片和PPT,展示各种瓢虫,引导学生观察瓢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瓢虫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瓢虫的分类:介绍瓢虫的种类,如七星瓢虫、二十星瓢虫等。

(2)瓢虫的形态结构:讲解瓢虫的身体结构,如头部、胸部、腹部、鞘翅等。

(3)瓢虫的生活习性:介绍瓢虫的生活环境、食物、生长繁殖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七星瓢虫为例,讲解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观察瓢虫模型,绘制瓢虫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瓢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瓢虫。

六、板书设计1. 瓢虫的分类七星瓢虫二十星瓢虫2. 瓢虫的形态结构头部胸部腹部鞘翅3. 瓢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生长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瓢虫观察日记内容要求:记录一周内观察到的瓢虫活动,包括时间、地点、瓢虫的行为等。

2. 答案:(示例)2024年X月X日,星期X,晴。

今天我在学校的花坛边看到了一只七星瓢虫。

它在一片叶子上悠闲地爬行,时不时停下来休息。

我还发现它喜欢吃蚜虫,真是个捉虫高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瓢虫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知识。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趣味数学》第三单元“认识数字”,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5,通过观察瓢虫身上的点数,帮助幼儿理解数字的概念,掌握15的数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的意义。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发现数字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的意义,能将数字与实际数量对应起来。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5,掌握数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五只瓢虫玩具,数字卡片15,磁性白板,磁性数字。

学具:每组一张瓢虫图片,一套数字卡片15,画有不同数量点的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五只瓢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瓢虫的外观特征,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昆虫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邀请幼儿回答,引导幼儿关注瓢虫身上的点数。

2. 教学数字15(10分钟)教师分别拿出数字卡片15,让幼儿观察并跟读。

然后,将数字卡片与瓢虫玩具对应,让幼儿理解数字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磁性白板,上面贴有15的磁性数字。

教师随机抽取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对应的瓢虫,并说出瓢虫身上的点数。

通过实例,让幼儿将数字与实际数量对应起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幼儿根据学具中的瓢虫图片和数字卡片,进行数字与点数的匹配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2. 瓢虫身上的点数3. 数字与点数的对应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课后拓展延伸,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可爱的小瓢虫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可爱的小瓢虫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可爱的小瓢虫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第一章:认识瓢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瓢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瓢虫的外形特征:圆形身体,红色或黑色,有多个小白点。

2. 瓢虫的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植物上,以蚜虫为食,具有益虫属性。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察瓢虫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瓢虫的外形特征。

2. 通过故事形式介绍瓢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瓢虫的益虫属性。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瓢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瓢虫的数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数数瓢虫的数量。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计数能力。

教学内容:1. 瓢虫的数量:不同种类的瓢虫数量不同。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种类的瓢虫图片,引导学生数一数每种瓢虫的数量。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数一数实际生活中的瓢虫数量。

3. 设计瓢虫数量匹配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数数能力。

第三章:瓢虫的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根据瓢虫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内容:1. 瓢虫的分类:根据瓢虫的颜色、大小、斑点数量等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特征的瓢虫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不同特征的瓢虫并进行分类。

3. 设计瓢虫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分类能力。

第四章:瓢虫的排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根据瓢虫的大小、颜色等进行排序。

2. 培养学生对排序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内容:1. 瓢虫的排序:根据瓢虫的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排序。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特征的瓢虫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特征进行排序。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不同特征的瓢虫并进行排序。

3. 设计瓢虫排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排序能力。

第五章:瓢虫的计数游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使用瓢虫进行计数游戏。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计数能力。

教学内容:1. 瓢虫计数游戏:利用瓢虫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瓢虫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瓢虫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瓢虫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昆虫》,详细内容为“可爱的瓢虫”。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幼儿将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并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瓢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瓢虫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提高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瓢虫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瓢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瓢虫、图片、PPT、观察盒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捕捉瓢虫,观察瓢虫的外观特征。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瓢虫长什么样子?瓢虫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瓢虫的图片,讲解瓢虫的分类、特征及生活习性。

(2)教师邀请幼儿观察实物瓢虫,描述瓢虫的外观特征,如颜色、斑点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观察盒,让幼儿分组观察、描述、比较不同种类的瓢虫。

(2)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笔、画纸制作瓢虫,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教师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瓢虫2. 内容:(1)瓢虫的分类:小红瓢虫、小红瓢虫、小红瓢虫等。

(2)瓢虫的特征:颜色、斑点、翅膀等。

(3)瓢虫的生活习性:捕食害虫、生活在植物上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瓢虫观察日记2. 作业内容: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看到的瓢虫,并描述其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答案示例:今天我在公园的树叶上看到了一只小红瓢虫,它有红色的身体,上面有七个黑色斑点,它的翅膀是透明的。

小红瓢虫是一种捕食害虫的瓢虫,生活在树叶上。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可爱的小瓢虫》教案及反思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可爱的小瓢虫》教案及反思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可爱的小瓢虫》活动目标:1、巩固对10以内数的点数。

2、能做到数物的对应。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带有秋天背景的七星瓢虫图片,课件《可爱的小瓢虫》、数字卡片、数字胸卡。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手册《主题活动可爱的小瓢虫》。

活动过程:1、观看七星瓢虫图片,进入课题。

小结: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点,所以我们叫它七星瓢虫。

2、观看课件,加深认识。

小结:小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我们就叫它几星瓢虫,如二星瓢虫,四星瓢虫,七星瓢虫,十星瓢虫等。

3、游戏"我是小瓢虫"。

规则:幼儿喜欢几星瓢虫,就去找相应的数字胸卡,取下来挂在脖子上,教师依次出示不同的数字,请相同点数的"瓢虫宝宝"飞到教师这儿来。

4、完成操作材料,锻炼数物对应的能力。

活动内容:山林或公园真美(手工)活动目标:学会运用建构材料及辅助材料进行小组合作的主题建构。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各种建构材料、辅助材料,山林和公园的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山林和公园的图片或照片,引题。

引导幼儿充分讲述山林里有什么?公园里有什么?即时小结山林和公园的景色、设施等,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自由组成小组,商量小组建构事项。

引导幼儿讨论,确定本组建构的主题内容,如建构山林可以有树木、野花、流水、房屋、小动物的家等,建构公园可以有亭子、游乐场、湖泊、小桥、小路、草地、鲜花等。

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各成员的建构任务,以及使用的建构材料。

3、引导各组自主选择材料,分工制作,集中组合,共创作品。

4、展示各组创作的作品,共同欣赏和分享。

中班数学《可爱的小瓢虫》活动反思《可爱的小瓢虫》这一中班数学活动,主要目标是帮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应用点数和数物对应的概念。

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兴趣浓厚,但在活动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现就此次活动进行反思。

首先,活动设计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小瓢虫这一可爱的形象,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昆虫》中的第三节《可爱的瓢虫》。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瓢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知道瓢虫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瓢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难点:瓢虫的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瓢虫模型、图片、PPT、实物展示盒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寻找瓢虫。

(2)教师展示捕捉到的瓢虫,让幼儿近距离观察。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瓢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瓢虫的形态结构。

(2)教师讲解瓢虫的分类、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观察瓢虫,填写观察记录表。

(2)教师指导幼儿用彩泥制作瓢虫,加深对瓢虫形态的认识。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瓢虫的收获。

(2)讨论如何保护瓢虫,关爱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瓢虫》2. 内容:(1)瓢虫的形态结构(2)瓢虫的分类(3)瓢虫的生活习性(4)瓢虫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瓢虫,记录它们的活动。

2. 答案: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瓢虫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对瓢虫的分类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开展“寻找身边的瓢虫”活动,培养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2)开展瓢虫绘画比赛,激发幼儿对瓢虫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和趣味性;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的理解程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幼儿的操作能力;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效性。

中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瓢虫》

中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瓢虫》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瓢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昆虫》,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可爱的瓢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瓢虫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瓢虫,并掌握简单的瓢虫观察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瓢虫的基本特征,如瓢虫的身体结构、颜色、斑点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瓢虫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瓢虫的分类及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瓢虫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瓢虫标本、图片、PPT、观察盒、放大镜等。

学具:彩笔、画纸、记录表、学习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瓢虫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瓢虫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1)观察瓢虫标本,让学生了解瓢虫的身体结构、颜色、斑点等基本特征。

(2)分组讨论,让学生描述瓢虫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3)讲解瓢虫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瓢虫的生活环境。

3. 实践:(1)带领学生到户外寻找瓢虫,进行实地观察。

(2)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瓢虫,记录观察结果。

5. 随堂练习:发放学习单,让学生完成瓢虫分类和描述任务。

六、板书设计1. 《可爱的瓢虫》2. 内容:(1)瓢虫的基本特征:身体结构、颜色、斑点等。

(2)瓢虫的分类:按颜色、斑点等分类。

(3)瓢虫的观察方法:放大镜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瓢虫,描述其特点,并进行分类。

2. 答案:(1)描述瓢虫的特点:瓢虫的身体呈半球形,有红、黑、黄等颜色,身上有大小不一的斑点。

(2)分类:按颜色分为红色、黑色、黄色等;按斑点数量分为7个、8个、9个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瓢虫的基本特征和观察方法。

但在瓢虫分类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教案反思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瓢虫是益虫。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瓢虫玩具、画纸、画笔、magnifying glass 等。

2. 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有过观察昆虫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瓢虫的来历,引发幼儿兴趣。

2. 观察瓢虫:出示瓢虫玩具,让幼儿观察瓢虫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斑点等。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瓢虫的生活习性,如瓢虫吃什么、在哪里生活等。

4. 瓢虫绘画:每人一张画纸,用画笔和颜料画出自己喜欢的瓢虫。

5. 总结:让幼儿讲述自己画中的瓢虫,引导幼儿认识到瓢虫是益虫,要保护它们。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瓢虫,了解瓢虫的生活环境。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放置瓢虫玩具和图片,创设瓢虫生活的环境。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瓢虫观察角,让幼儿自主观察和研究瓢虫。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瓢虫玩具和图片,让幼儿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瓢虫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交流合作能力。

3. 创作法:绘画瓢虫,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幼儿在观察瓢虫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讨论评价:评价幼儿在讨论瓢虫生活习性时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3. 绘画评价:评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创意和绘画技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瓢虫玩具和图片清晰,便于幼儿观察。

2. 在讨论环节,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在绘画环节,尊重幼儿的创意,给予适当的指导。

九、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有何改进空间?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有何调整建议?十、教学拓展:1. 开展瓢虫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如了解瓢虫的生态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的瓢虫》教案(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可爱的瓢虫》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因学生是学前班儿童,并且孩子天性喜欢一些小动物,另外,七星瓢虫又简单易画,符合孩子年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是学生会根据七星瓢虫的特点,利用大圆、半圆、直线等基本图形,按一定的顺序画出瓢虫的形状,并会涂上恰当的颜色。

2、了解瓢虫是昆虫,我们要保护。

培养学生对动物、对大自然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画圆,利用圆、半圆和直线按一定比列组合成瓢虫的形状。

难点:1、画出规则的圆。

2、瓢虫身体各部位比例均衡。

3、涂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一)1、出示谜语引出课题
一只小虫真可爱,
圆圆的身子小脑袋。

六只小脚斑点衣,
两根触角伸出来。

别看它的个头小,
消灭蚜虫真厉害!
师谈话引出瓢虫吃蚜虫,那么它就是——益虫。

2、演示瓢虫身体各部位图
让学生了解这个瓢虫身上有几个圆,几个大的,几个小的,几个半圆,都长在哪里。

(二)媒体播放瓢虫的图片
1、设计三种形态的自然界瓢虫的图片:正面、侧面、展翅欲飞的。

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形状。

看七星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都是些什么颜色。

2、媒体出示各种瓢虫图片
通过一张多种瓢虫排列一起的图片,告诉孩子瓢虫的种类很多,可以是七星瓢虫、可以是二星瓢虫、五星瓢虫,可以是十一星瓢虫、也可以是十三星瓢虫等。

(三)媒体欣赏优秀作品
1、师:老师收集了许多大哥哥大姐姐画的漂亮的瓢虫,请大家欣赏。

瓢虫美不美想不想把这种美丽留在你的身边呢
2、那么就请我们拿起我们的小画笔,把可爱的瓢虫留住吧!
二、画结构
1、画身子,画一个大圆,先用轻线条画一个大长方形辅助画圆;
2.画头部,形成另一个小半圆;
3.画触角,两根朝天的触角,触角上有两个小小圆;
4.画背部,先把大圆从脖子到尾部一分为二画一条直线,此直线轻轻用笔,作为一下一部翅膀的参考用,再在直线的两侧画出两条斜线,形成一个微微张开翅膀的瓢虫,将直线擦去;
5.最后画分布背部的圆圈,注意对称装饰性强;
6.满意后,用黑笔勾勒出轮廓。

勾轮廓时,线条要连贯、用力、果断。

三、涂色
(一)瓢虫大多生活在叶子上,它们身体大部分是红色的,背部的圆点是黑色的,很美丽,同学们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可爱的瓢虫。

提出:注意色彩要搭配合理,背部和圆点的色彩对比要强烈,不能用相似的颜色。

(二)找出合适的颜色涂色。

(三)师再次强调涂色的手法及注意事项。

黑板演示三种错误的涂色方法,提醒学生们注意在操作时要避免。

四、布置作业装饰完善
一个瓢虫太孤单、建议同学们回去再画几只和它作伴,可以再添上太阳、花草树木、白云、高山作装饰,让这幅画更加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