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函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合集下载

消费者行为理论斯勒茨基(Slutsky)方程

消费者行为理论斯勒茨基(Slutsky)方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市场营销、广告、 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斯勒茨基方程作为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企业和政府制定营销策略、预测市场需求和制定经济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斯勒茨基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斯勒茨基方程的基本 概念是
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与商品的边际效 用之比相等。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 在购买不同商品时,会根据商品的效 用和价格来权衡,以实现总效用的最 大化。
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的改进
动态模型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构建更动态的消 费者行为模型,以更好地捕捉消费者 行为的动态性和变化性。
多变量分析
通过引入更多的变量和因素,可以更 全面地理解消费者行为,并提高模型 的预测能力。
数据科学技术的应用
利用数据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机器 学习和人工智能,可以改进消费者行 为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价格策略
企业可以根据斯勒茨基方程分析 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制定合理 的价格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
促销策略
企业可以通过斯勒茨基方程分析 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决策过程, 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促进销售 增长。
斯勒茨基方程的实证研究结果
实证研究表明,斯勒茨基方程能够有效地预测消费者行为,解释 消费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过程。
解释消费者行为
02
斯勒茨基方程能够解释消费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过程,
以及消费者如何权衡期望效用和实际效用之间的差异。
指导市场营销策略
03
企业可以根据斯勒茨基方程分析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和实际效用,
制定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
斯勒茨基方程在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产品定位
企业可以根据斯勒茨基方程分析 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和实际效用, 调整产品定位,以满足不同消费 者的需求。

面向未来的消费理论及其对我国“十二五”时期扩大居民消费的启示

面向未来的消费理论及其对我国“十二五”时期扩大居民消费的启示
性 需 求 比重 下 降 , 神 文 化 需 求 比重 上 升 。 精 按 目前 居 民消 费 项 目的 划 分 , 种 结 构 变 化 将具 体表 现 这
“ 扩大 内需” 首次在建议中成为独立章节。“ 刺激 内需” 是 第一位战略任务 , 促进经济发展 由主要依靠投资 、 口拉动 向 出
图 1 生命周期轨迹图
人 们 在 年 轻 时 不 可 能 确 切 地 知 道 将 来 的 收 入 和 支 出情 况, 因此 , 述 生 命 周期 假 说 是 建 立在 对 将 来 收支 预 测 的 基础 上
贡献 , 因此于 18 并 9 5年获得诺 贝尔经济学奖。 故生命周期假
说 又 常被 称 为 ‘ ( 利 亚 尼 的 生命 周期 假 谢 ’ 莫 迪 利 亚 尼 突 奠迪 。
V O .4 N o 6 12 . Jm .2 1 t Ol
面 向未来 的消 费理论及其对 我 国 “ 二五, 十 ’ 时期 扩 大 居 民消 费 的启 示
林 丽 端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福州 ,3 0 0 ) 507
[ 摘 要] 面 向未来 的消 费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消费决策时应该考虑将来的收支情况, 其适合分析 中国的经济情况。
品组合” 中选择最佳 “ 商品组合” 实现 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 来 另 类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消费理论 , 中, 其 较有影响的是凯恩
斯的消费理论 , 它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凯
恩斯提 出, 在不确定性较小和不考虑跨时预算约束的条件下 ,
消费者 “ 当前的消费依赖于 当前的收入” 即消费者 的短期消 ,
生存 型 消 费 的 比重 逐 步减 少 , 展 型 消费 的 内容 日益 增 多 , 发 享 受 型 消 费 也 日渐 丰 富 。 1城 乡 消 费结 构 的 变化 趋 势 .

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再认识——基于函数性典型相关分析的研究

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再认识——基于函数性典型相关分析的研究
( C A) F C 可用 于研 究两 组 曲线 或 时 问数 列 相 互关
改 革开 放 以来 , 随着 我 国社 会 经济 的迅 速 发
展 , 民 的 收 入 水 平 和 消 费 水 平 都 在 不 断 地 提 居 高 。同时 , 民生 活 消 费水 平 的提 高 又是 促 进 社 人
会 经济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在 世 界 经 济
平滑的方式是在约束项 中加入粗糙惩 罚项 , 类似 于岭 回归技 术 。 形式 为 :
ma ( , 2 ) x
曲线中减去 了均值曲线 , 则样本方差和协方差曲
线可表 示 为 :
st ( , l )+A 2 I .. VI lI I f D 2=( 2 叩 , 叩) 十A D 2I l = 1 1 I
政 策 和促进 经济 增长 有着 特殊 的经 济意 义 。 在 收入 与消 费之 问关 系 的研 究 文 献 中 , 大 绝 多数文 献 着 力 于 研 究 收 入 对 消 费 的 单向 影 响 关 系—— 消 费 函数 的 表现 形 式 。例 如 , 有 代 表 性 最
的是凯 恩斯 提 出的 绝对 收入 假 说 、 杜森 贝利 提 出
消 费 函数 在经 济学 发展 史上 具有重 要 的意义 。
的典型相关分析 的思想相 同( 朱建平 ,06 , 20 ) 但
由于其 分析 对象 是 两个 函数性 变 量 , 而 在 算 法 从 上与传 统典 型相 关分 析算 法有所 不 同 。
( ) 一 函数性 典型 相 关的构 建 假 设对 两个 函数 、, 时 间 t l 在 的某个 有 限区 叫 T内进 行 / 观测 , 到 Ⅳ 对 观 测 曲线 ( v次 得 x,

恩格尔系数及其在中国适用问题的再思考

恩格尔系数及其在中国适用问题的再思考

恩格尔系数及其在中国适用问题的再思考[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论和实证的分析,阐述了恩格尔失灵和恩格尔悖论,并用了食品的消费弹性的概念对恩格尔系数进行分析,指出恩格尔系数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并不适宜,认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不能机械地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尤其是不能将恩格尔系数作为政府政绩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消费弹性消费行为ABSTRACT Throughanalyzingthetheoreticalandposi tivefoundationofEngel’scoefficient,t hewriterspointouttheconceptsofEngleco efficient’sfailureandEnglecoefficien t’sparadox.TheauthorsusetheConsumpti onelasticitymethod,querietheadvantage ofEngel’scoefficientinChina.Inouropi nion,thegovernmentshouldnotapplytheEngle’scoefficienttotheresolvestiff. KEYWORDSEngel’scoefficient;Consumptionelasti cityConsumerbehavior一、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及其广泛运用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恩格尔对当时比利时的三个阶层作了统计调查,得出如下图表:食粮费衣着费住宅费燃料费文教卫生娱乐费一般劳动者家庭中等阶层家庭高等阶层家庭62%55%50%16%18%18%12%12%12%5%5%5%5%10%15%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收入少的阶层指出食粮费的比率反而高。

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粮费支出比率渐次减少,衣着费的支出比率也渐次减少但比率变化较少,住宅费、燃料费的支出比率保持不变,文教卫生娱乐等杂项费用支出比率随所得增加急速增长。

恩格尔系数新解 (3)

恩格尔系数新解 (3)

恩格尔系数新解摘要:恩格尔系数自从在1857年被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以来,一直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

2001年恩格尔系数被引进我国,政府用它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政府的工作状况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这个在西方国家屡试不爽的恩格尔系数却在我国遇到了失灵的尴尬,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找出其失灵的原委,就像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当变通一样,我们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恩格尔系数,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我国的人民生活状况,地区以及国家的发展状况。

所以,我们有理由也有使命用创新的思维去完善以及创新恩格尔系数,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恩格尔系数的新算法。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失灵创新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我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是否达到小康的一个标准,恩格恩格尔系数新解摘要:恩格尔系数自从在1857年被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以来,一直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

2001年恩格尔系数被引进我国,政府用它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政府的工作状况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这个在西方国家屡试不爽的恩格尔系数却在我国遇到了失灵的尴尬,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找出其失灵的原委,就像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当变通一样,我们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恩格尔系数,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我国的人民生活状况,地区以及国家的发展状况。

所以,我们有理由也有使命用创新的思维去完善以及创新恩格尔系数,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恩格尔系数的新算法。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失灵创新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我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是否达到小康的一个标准,恩格尔系数的算法以及它的适用性对我们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衡量就有着深远的影响以及无法比拟的重要性。

但是传统的恩格尔系数只是对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一种度量。

由于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和复杂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已不再适合单独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从而提出新的更加贴近实际的恩格尔系数新解有效于解释一些存在于社会上的经济现象。

凯恩斯消费函数apc mpc

凯恩斯消费函数apc mpc

凯恩斯消费函数apc mpc凯恩斯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其数学公式为C=A+ MPC* Yd,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A表示自主消费,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指每一单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消费支出的增加部分。

Yd表示可支配收入。

凯恩斯消费函数可以通过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和MPC来解释消费行为。

APC表示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内的总消费支出与总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即APC=C/Yd。

MPC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可支配收入中有多少被用于消费,即MPC=ΔC/ΔYd。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特点是,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每增加一元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的增加量会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满足基本需求,如食品、住房等,因此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然而,当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人们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就会下降,消费支出的增加量也会减少。

凯恩斯消费函数对宏观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大,因此理解消费行为对于经济发展的预测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经济出现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加大社会保障等方式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并促进经济复苏。

在实际应用中,凯恩斯消费函数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它只考虑了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而未考虑其他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如利率、物价水平和信用状况等。

此外,该函数还基于一些假设,如人们在消费时只考虑当前支出而不考虑借贷和储蓄等因素,因此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总之,凯恩斯消费函数是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对预测和影响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该函数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是理解消费行为的重要工具,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

效用函数定义

效用函数定义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减的边际效用:效用函数对各个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递减,即∂²U/∂Xi² <= 0。这意味着随着获得更多的一种商品或服务,个体对该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三、效用函数的应用
效用函数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消费者理论、福利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方面。
1.消费者理论:效用函数是描述消费者行为和偏好的重要工具。根据效用函数,经济学家可以分析个体如何根据自身的收入和价格来最大化效用。例如,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效用函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决策如何做出调整。
二、效用函数的属性
1.非负性:效用函数输出值不能为负数,即U(X1, X2, ..., Xn) >= 0。这意味着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不能为负,越多的商品或服务应该获得越高的效用。
2.递增性:效用函数对各个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应该是递增的。即∂U/∂Xi >= 0,表示当个体获得更多的一种商品或服务时,他的总效用应该增加。
四、效用函数的局限性
尽管效用函数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首先,效用函数的构建需要基于个体主观感受的假设,而个体的主观感受很难准确度量和比较。其次,效用函数的属性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实际消费决策中,个体行为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等。
综上所述,效用函数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量化个体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它具有一些基本属性,并在消费者理论、福利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效用函数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对个体主观感受和非理性行为的解释方面。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效用函数理论,提高其在经济学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消费函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消费函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2 . 3 模型 的拟合 及检 验
2 . 3 . 1 绝对 收入假说模型
1 . 2 我 国消费 领域 现状
改 革开放 以来 ,我 国居 民消 费水平 不断 提高 和消 费结
构 转换 成 为我国经 济高 速增 长的 主要动 力 。但 近几 年来 国
内消费 领域 出 现 了一 些 可 能 影 响 国 民经 济 发 展 全 局 的隐
用 最小 二乘法 做经 典线 性 回归 ,估 计模 型如下 :
l n c = 一1 . 0 7 9 8 0 8+ 1 . 01 9 4 4 3 ×l n y

忧 ,其 中最为 突 出的是 消费率 呈现 不断 下 降的趋势 ,且 明 显低 于 同期统 计水平 。消 费率 过低 而储 蓄率过 高将 可能 导 致我 国经 济增 长在今 后一 段 时期 内受到 国 内市场需 求 的严
周梅 :消费函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本 刊 特 稿
消 费 函数 理 论 在 我 国 的 适 用 性 研 究
周 梅
( 北方工业大 学 理学院 ,北京 1 0 0 1 4 4 )
[ 摘 要 ] 当前 ,在 利 率连 续下调及 收入 增 长趋 缓 的情况 下 ,我 国居 民 的储 蓄额 仍 高速 增 长的 态势 ,造 成 了我 国居
期 的协整 关 系以及 单向 因果 关 系。
[ 关键 词 ] 消 费 函数 ;收入 假说 ;收 入分 配差 距 ;计 量模 型 ;协整检 验 [ 中图分 类号 ] F 8 3 0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5 — 6 4 3 2( 2 0 1 3 )2 5— 0 0 0 5— 0 4
6 0 % ,上 一年 收入 占 2 4 % ,前 两 年 收入 占 1 6 % ,此 比例 为 中国资产评 估协 会提 供 的参 考 比例数 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函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摘要]当前,在利率连续下调及收入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储蓄额仍高速增长的态势,造成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疲软。

消费函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假说,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续收入假说和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本文将通过统计建模来检验哪一种消费函数模型更适用于我国当前现状,并因此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解释消费不足的原因。

通过使用E.G协整检验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继而建立ECM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单向因果关系。

[关键词]消费函数;收入假说;收入分配差距;计量模型;协整检验1 消费函数理论及我国当前消费现状1.1 相关理论阐释(1)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实际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即消费随当前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且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2)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认为,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3)持续收入假说:弗里德曼将收费者的收入分为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将消费者的消费分为一时消费和持久消费,其中只有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之间存在固定的比率关系。

所谓持续收入是指连续三年及以上的稳定收入。

(4)生命周期假说:莫迪里安尼以人的生命周期为线索,强调了消费与财产之间的关系。

该假说认为每个人在少年、壮年、老年三个时期的消费支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消费不仅依赖于某一时期的收入,也依赖于一生中各个时期的收入。

1.2 我国消费领域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转换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近几年来国内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消费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明显低于同期统计水平。

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严重制约。

2 模型选择及参数估计2.1 变量指标及数据来源说明本文采用1990—2010年21年的数据资料作为计量分析的样本;人均年消费额以及人均年收入额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数据库》,其中居民年底人均年储蓄额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城乡居民人均年储蓄=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活期+定期)/年末总人口数。

持续收入是通过连续三年的人均年收入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得到。

加权比例为当年收入占60%,上一年收入占24%,前两年收入占16%,此比例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提供的参考比例数据。

2.2 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基于四种主要消费函数理论建立相应的消费函数模型:2.4 模型结果解释及选取根据历年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拟合可知,绝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是最优的,有更强的适用性,说明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仍然主要由当期收入决定。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即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所占的比例递减。

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倾向的重要客观因素。

分配越平等就会把越多的货币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的手中。

穷人比富人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因此,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会提高总的消费。

这里我们用公式加以阐述。

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函数式表示如下: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这个推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呢?接下来本文将使用协整理论与误差纠正模型就我国城乡居民的情况研究消费需求和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

3 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3.1 变量与数据的选取实证分析的研究对象是收入分配差距和消费需求。

对于收入分配的差距我们采用基尼系数来衡量。

对消费需求我们采用平均消费倾向指标来衡量,即APC=人均年消费支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依然选取1990—2010 年的统计数据,经计算最后得到两组时间序列,分别为平均消费倾向APC和基尼系数CGN。

遵循惯例,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对数转换,转换后的变量分别为lnAPC,lnCGN。

3.2 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3.2.1 平稳性检验以下结果可得结论:lnAPC和lnCGN两个序列的t统计量均没有超过各个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无法拒绝单位根存在的假设,即认为其原数据序列不平稳,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形式是平稳的,所以可以认为它们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边际消费倾向与基尼系数是(1,1)阶协整关系,基于以下分析可对lnAPC 和lnCGN序列进行接下来的操作(见表3)。

对已消除了自相关性的模型生成残差序列e。

第二步检验残差的单整性。

如果消费边际倾向和基尼系数是非协整的,则它们的任意一个线性组合都是非平稳的,残差序列e必然是非平稳的;反之,若消费边际倾向与基尼系数具有协整关系,则残差序列 e 一定是平稳的。

因此,通过对残差的平稳性检验来确定消费和收入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残差项的单位根检验表明残差e序列是平稳的,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2.3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通过协整关系检验我们确定了基尼系数与消费边际倾向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误差修正模型则可以解释因变量的短期变动,它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受自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误差修正项e的影响,即受到两个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

由于协整关系中的残差序列e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将它作为误差修正项,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结果如下:从误差修正模型上看,相关系数为0.912118,表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模型拟合优度非常显著,方程通过F检验,DW检验,误差修正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从估计系数来看,本期基尼系数上升1%,居民消费边际倾向最终会下降0.132201%;上一期基尼系数上升1%,居民消费边际倾向会下降0.039151%;上一期消费边际倾向的短期变动对本期消费边际倾向存在正向影响,上一期消费边际倾向上升1%,本期居民消费边际倾向会上升0.268470%。

此外,由于短期调整系数是显著的,因而它表明消费边际倾向与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80.89%(0.808866)被修正,即消费边际倾向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80.89%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状态。

上述模型反映了APC受CGN 影响的短期波动规律。

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见下图。

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图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首先先通过E-views相关操作构建V AR模型,无约束V AR模型的滞后阶数可根据其残差分析及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乃至极大似然比检验等方法来确定,使用滞后阶数标准(Lag Length Criteria)确定的模型滞后阶数为5阶。

根据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见表4),我们可以看到:原假设DLNCGN不是引起DLNAPC的原因,F=0.97955,P=0.00088(0.05),说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是以比较大的概率发生的,所以可以认为接受原假设,即消费水平不是引起收入分配的原因。

4 结论与建议在对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进行延伸的过程中,本文提出一个论点,即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造成了居民消费水平不断降低。

为了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两者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具体结论如下:(1)从长期来看,基尼系数和居民消费边际倾向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协整方程我们得知:尼基系数每上升1%,消费边际倾向指数会下降1.181848%;(2)从短期来看,基尼系数的短期变动对消费边际倾向存在负向影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我们得知:本期基尼系数上升1%,消费边际倾向会下降0.13%;上期基尼系数上升1%,消费边际倾向会下降0.04%。

(3)基尼系数的变化是引起居民消费边际倾向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

参考文献:[1] 曾令华,赵晓英.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分析—基于1978—2004年的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6).[2] 张小燕.北京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1,21(4).[3] 方开泰,等.实用回归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4] 杨永兵.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比较研究[J].企业经济,2010(12).[5] 李慎恒.提高我国农村边际消费倾向的途径[J].经济体制改革,2009(3).[6] 叶宗裕. 中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07(6).[7] 陈乐一.收入分配与消费不足.经济问题探索.2005(4).[8] 郑璋鑫.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解析[J].统计与决策,2009(20).[9]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0]Keynes,John M.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M]. London:Interest and Money,1936.[11] MER D.Advanced Macroeconomics[M].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1996.[12]SKINNER J.Risky income,life cycle consumption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237.研究方向: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