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选址分析
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与规划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与规划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至关重要。
而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与规划则是整个项目的关键起点,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的效率、成本以及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那么,在进行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与规划时,究竟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首先,要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和处理规模。
这需要对所在区域的人口数量、工业企业分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调研和预测。
如果服务范围过小,可能无法满足区域内的污水处理需求;而服务范围过大,则会增加污水收集和输送的成本。
处理规模的确定也要合理,过大的规模可能导致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过小则无法应对污水量的增长。
其次,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污水处理厂应尽量选择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这样有利于污水依靠重力自流进入处理厂,减少提升泵站的设置,降低运行成本。
同时,要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确保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也很有必要,便于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输和维护,以及处理后达标水的排放。
环境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污水处理厂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区域,以减少异味、噪音等对居民生活和公共健康的影响。
同时,要避开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规划时,还要考虑处理厂的排放对周边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治理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也是选址与规划的重要依据。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应与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优先选择废弃地、荒地等未利用土地,避免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
此外,还要考虑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避免对未来的城市发展造成限制。
污水收集系统的布局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应与污水收集管网的布局相匹配,尽量缩短污水输送距离,减少管道埋深和管径,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行能耗。
同时,要考虑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难度和可行性,避免穿越复杂的地形和建筑物。
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研究

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研究摘要:嘉定南翔污水处理厂是上海市新一轮大型居住社区外围市政配套重点项目,本文以嘉定南翔污水处理厂选址为例,从完善区域系统、城市风向、尾水排放和与周边居住距离等方面,对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布局研究,以指导污水处理厂科学、合理的布局与选址。
同时对污水厂的功能布局、平面布置、提升处理工艺及排放标准提出建议,将污水厂的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选址;1项目背景嘉定区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分为4个片区,除南部片区外,每个片区均有1处污水处理厂。
即嘉定新城片污水处理系统(嘉定新城大众污水处理厂)、安亭片污水处理系统(安亭污水处理厂)、北区片污水处理系统(北区污水处理厂)及南部片污水处理系统。
南翔镇、江桥镇(以及真新街道)属于南部片污水处理系统,现状污水处理以集中外排处理方式为主。
近年,随着上海市嘉定南部地区大型居住社区的开发建设,区域内规划人口规模将有较大增加,从而将导致规划污水量远大于原规划规模,外排系统无法继续承担新增污水负荷,必须对区域内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补充和完善,丞需在南部片区就地新建1处污水处理厂,同时接纳嘉定主城区部分南调污水。
为补充和完善区域污水处理系统,科学、合理选址和布局建设南翔污水处理厂,满足嘉定南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嘉定区实现持续减排目标的完成,受上海嘉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们开展《嘉定区南翔污水处理厂选址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2区域现状及规划2.1发展现状南翔镇东至宝山和普陀区界,南至江桥镇界,西至安亭镇界,北至蕰藻浜及马陆镇界,总用地面积约33.1平方公里。
2010年现状建设用地19.1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26.3平方公里,其中集建区内21.9平方公里。
2.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1)发展目标南翔镇开发建设将紧紧围绕“嘉定新城南部公共活动中心”和“上海近郊的宜居名镇”的战略定位和“文化恢复、产业提升、环境提升、配套优化、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实现南翔镇的三发展目标:加强沪嘉联系,疏解上海市中心人口;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城镇品牌;产业逐步升级,促进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污水处理厂在城市规划中的考虑因素

污水处理厂在城市规划中的考虑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污水处理厂在城市规划中的设计和建设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厂在城市规划中的考虑因素,并提出建议。
一、污水处理厂的位置选择在规划污水处理厂时,其位置选择是首要考虑因素。
污水处理厂应尽可能靠近污水源头,以降低污水输送距离和成本。
同时,要考虑周边地区的环境敏感度,避免对居民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在必要时采取合适的隔离带和屏障,减少污水处理厂对周边的负面影响。
二、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技术在城市规划中考虑污水处理厂时,应综合考虑城市的规模,人口密度,污水产生量等因素,确定适当的规模和处理能力。
同时,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城市发展趋势,提前预留扩建空间,以适应未来的城市增长。
选择适当的污水处理技术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水质和环境条件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
同时,还要考虑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情况,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排放标准与水资源利用在城市规划中,排放标准的设定至关重要。
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环境质量目标,制定适当的排放标准。
同时,还要考虑当地地下水和水环境承载力,避免对水资源造成过度压力。
通过合适的处理工艺和技术,能够有效的净化污水并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从而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安全与运营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安全与运营管理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健康。
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营。
同时,还需要考虑污水处理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合理的运营管理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入和收益模式,将有助于污水处理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在城市规划中的考虑因素包括位置选择、规模与技术、排放标准与水资源利用以及安全与运营管理等。
污水处理厂选址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

污水处理厂选址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废水被排放到环境中,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以便将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到环境中,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而污水处理厂是废水处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选址是否合适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厂选址的多指标决策方法,以优化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
一、选址的多指标决策方法概述在污水处理厂选址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污水的来源、处理厂的投资成本、治理效果、环保等级、人口分布、交通运输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等。
由于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制约,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多指标的评估方法。
首先,设计不同指标的权重,这里可以采用自然辅助权重法或者层次分析法。
其次,对于每个选址方案,计算它们的综合得分。
最后,从综合得分最高的选择中,确定最合适的选址方案。
这就是选址的多指标决策方法,也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污水处理厂选址的多指标决策方法实践在实际中,污水处理厂选址的问题并不简单,需要考虑很多的指标。
下面以实例进行分析。
2.1 目标与指标的设定在本例中,考虑的指标有:污水的来源、处理厂的投资成本、治理效果、环保等级、人口密度和未来发展规划。
为了方便比较,不同指标的权重统一。
2.2 选址方案的评价采用 Excel 程序进行计算,得到不同选址方案的得分,如表 1 所示:表 1:不同选址方案的评估得分选址方案污水来源投资成本治理效果环保等级人口密度未来发展规划综合得分方案1 80 60 75 70 90 80 76.17方案2 70 80 70 80 75 75 76.93方案3 90 70 90 60 70 90 77.35方案4 60 90 65 90 60 65 72.04由表 1 可以看出,综合得分最高的选址方案是方案 3,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确定为最佳的选址方案。
2.3 方案分析在本例中,方案 3 被确定为最佳的选址方案。
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议书

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议书标题: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议书引言: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建设污水处理厂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就污水处理厂项目提出建议,包括项目选址、工艺选择、设备配置、运营管理和环保措施等方面。
一、项目选址1.1 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污水处理厂应选址在城市发展较为集中的区域,便于收集和处理污水。
1.2 考虑用地条件:选址时应考虑用地条件,确保有足够的土地空间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并预留未来扩建的可能性。
1.3 考虑环境因素:选址时应考虑周边环境因素,如距离居民区、水源地和敏感生态区的远近,以及地质条件等,确保污水处理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二、工艺选择2.1 传统工艺与先进工艺的比较:比较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先进的膜技术等工艺,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工艺。
2.2 考虑处理效果和运营成本:综合考虑工艺的处理效果和运营成本,选择既能达到排放标准又能降低运营成本的工艺。
2.3 考虑工艺的可扩展性:选择具有可扩展性的工艺,以便在未来需求增加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建和升级。
三、设备配置3.1 污水预处理设备:配置适当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如格栅、砂沉箱等,以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沉积物。
3.2 污水处理设备:配置适当的污水处理设备,如曝气池、沉淀池和生物滤池等,以进行污水的生物降解和沉淀处理。
3.3 水质监测设备:配置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参数,以保证处理效果和及时发现问题。
四、运营管理4.1 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组织、设备维护、运营监测等方面,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4.2 培训和技术支持:提供运营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运营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污水处理厂的高效运营。
4.3 定期维护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
五、环保措施5.1 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采用科学的污泥处理方法,如厌氧消化和沼气利用等,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选址原则

厂址选择原则
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1、污水处理厂应设于城市污水收集较集中、城镇排水系统的下游、地势较低位置,便于镇域污水自流进入厂内,尽量减少管道投资和中途提升。
2、厂址位于区域集中供水水源的下游,并保持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位于工厂及居民区的下游和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侧,并加设卫生防护带。
3、宜选在地质条件较好、有适当坡度的地段,以便施工、减少土方量、降低造价。
并有利于污水处理流程高程上的布置,减少厂内提升。
4、污水处理厂选址应考虑污泥的运输和处置,宜近公路和河流。
厂址处要有良好的交通、水电供应条件,最好是双电源。
5、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应综合考虑当地政府规划、国土、城建和水利等部门的意见。
厂址尽可能少占或不占农田,尽量避开周边利用价值高的土地,尽量减少拆迁;厂址不宜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应保证排放渠道充分的行洪能力,使靠近水体的污水处理厂不受洪水的威胁;选址应有利于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立足近期,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使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要求。
6、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选址,优先考虑在原址进行扩建,尽量利用已建成的建(构)筑物,节省工程投资。
同时也便于污水处理厂的统一管理。
污水处理厂选址分析

污水处理厂选址分析综述第一步确立目标这个GIS分析项目的目标是为Greenvalley市新的污水处理厂寻找最佳厂址,分析输出的结果图应该清楚地表明哪些地块最适宜、哪些地块一般适宜、哪些地块不适宜建厂。
该市提供了一套适宜厂址的标准。
所选地块必需包含以下条件:1、海拔低于365米,将抽水费用降至最低。
2、不能建于河漫滩,以防止在暴雨时被淹。
3、距河流1000米以内,使处理后水的排放管道最短。
4、距居民区和公园150米以外,使其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最小。
5、尽可能建在可开发的荒地上,使土地征用和建设费用最少。
6、距污水接合点1000米以内(500米以内更好)。
距道路50米以内。
7、该厂还需要面积至少有150000平方米。
初步浏览纸质地图显示,工厂的最佳位置极可能位于城市的西北角,靠近河流,地势较低。
这将是项目要研究的区域。
GIS分析可综合所有标准来确定具体的适宜地块。
第二步创建项目数据库为该项目创建数据库需要两步:首先,要收集并浏览已有数据,然后,为分析准备数据。
部分数据可以直接使用,其它数据需要进一步处理。
可能还要自动生成一部分数据。
在这里,我们要为确定所需的数据层和数据源进行规划设计。
收集项目数据该市的好几个部门都有GIS数据,并且为此项目将其进行共享。
其中的部分数据已经存储在该市的GreenvalleyDB数据库中。
此外,该市还与几个地区和州的有关单位有数据共享协议。
因为该数据库中所需的数据大部分是已有的,所以我们就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去设计与采集项目数据库了。
不过,我们还是要为项目数据库做一些设计工作,我们要确定分析过程中每一标准所需的数据集及属性。
另外,还要研究可用的数据,看看哪些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在分析时,每项标准都需要一个数据层。
下面是各标准及相应的数据集和属性列表。
注意,其中好几个标准都要用到地块数据集。
现在,我们能拿到现有的数据清单,并看到与所需数据相对应的图层。
我们还能确定其他的所需要获取或创建的图层。
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址选址原则

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址选址原则
首先,选址原则要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
污水处理厂应该选择在城市
的下风向,远离居民区和敏感用地。
这样可以减少污水处理厂对居民的影响,并防止污染物扩散到居民区。
其次,选址原则要考虑环境影响。
污水处理厂应该避免选址在生态环
境敏感区、国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
同时,也要避
免选址在地震、地质灾害、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第三,选址原则还要考虑交通便利。
污水处理厂应该选择在交通便利
的地方,便于运输污水和污泥,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的进出。
此外,选址
应尽量避免对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第四,选址原则要考虑土地利用。
污水处理厂选址应优先选择已经被
规划为工业用地、废弃地、工矿区等用地,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农田、
生产用地的占用。
同时,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应尽量避免与居民区、商业区
等产生冲突。
最后,选址原则还要考虑社会接受度。
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应充分考虑
当地居民的意见和诉求,避免选址在居民密集区附近,避免引发社会不稳
定因素。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原则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环境影响、交通便利、土地利用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
选址过程中需要综合权衡各种
利益,确保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既能够有效处理城市污水,又能够最小
化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选址分析第一步确立目标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目前国内外用以“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控制水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工业区的开发,各地都在新建一批污水处理厂。
这个GIS分析项目的目标是为Greenvalley市新的污水处理厂寻找最佳厂址,分析输出的结果图应该清楚地表明哪些地块最适宜、哪些地块一般适宜、哪些地块不适宜建厂。
该市提供了一套适宜厂址的标准。
所选地块必需包含以下条件:1、海拔低于365米,将抽水费用降至最低。
2、不能建于河漫滩,以防止在暴雨时被淹。
3、距河流1000米以内,使处理后水的排放管道最短。
4、距居民区和公园150米以外,使其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最小。
5、尽可能建在可开发的荒地上,使土地征用和建设费用最少。
6、距污水接合点1000米以内(500米以内更好),距道路50米以内。
7、该厂还需要面积至少有150000平方米。
初步浏览纸质地图显示,工厂的最佳位置极可能位于城市的西北角,靠近河流,地势较低。
这将是项目要研究的区域。
GIS分析可综合所有标准来确定具体的适宜地块。
第二步创建项目数据库为该项目创建数据库需要两步:首先,要收集并浏览已有数据,然后,为分析准备数据。
部分数据可以直接使用,其它数据需要进一步处理。
可能还要自动生成一部分数据。
在这里,我们要为确定所需的数据层和数据源进行规划设计。
收集项目数据该市的好几个部门都有GIS数据,并且为此项目将其进行共享。
其中的部分数据已经存储在该市的GreenvalleyDB 数据库中。
此外,该市还与几个地区和州的有关单位有数据共享协议。
在分析时,每项标准都需要一个数据层。
下面是各标准及相应的数据集和属性列表。
现在,我们能拿到现有的数据清单,并看到与所需数据相对应的图层。
我们还能确定其他的所需要获取或创建的图层。
要找到海拔低于365米的地区,需要高程数据。
由于我们仅仅想知道一个地块是否低于365米,所以只需要一个海拔低于365米的多边形图层。
要找到河漫滩以外的区域,使用城市规划部的洪水区数字化图层。
该图层在市GreenvalleyDB 地理数据库中以要素类的格式存储。
要确定距河流1000米以内的区域,当然需要河流图层。
国家水资源部有shape文件格式的河流地图。
需要在研究区域中建立地块数据集。
市税务局有以shape文件格式存储的地块数据库,其中两个地块涉及到我们的研究区域。
该地块数据库包含土地利用属性,用这些属性可确定居民地(由此创建环绕居民地的150米缓冲区)和荒地。
用shape文件格式的地块的面积属性确定面积至少为150000平方米的地方。
要找出距公园150米以外的地区,需要公园图层。
市公园和疗养部已有公园要素类,并存储在GreenvalleyDB数据库中。
在项目区域里有一个最近才发现的历史遗迹。
市有关部门计划在该地周围建公园,但该规划公园的边界还未放在公园要素类中。
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一张公园边界的扫描图来将此信息加入到项目数据库中。
要找出距主要污水管交叉点1000米以内的地区,我们需要一个包含这些交叉点的图层数据。
市公共事业部有污水排水管及交叉点的coverage图层。
要确定距道路50米以内区域,我们可以使用现有的GreenvalleyDB数据库中的道路要素类数据。
下表列出了在可得数据基础上,要为项目数据库收集的图层。
每一图层的数据源和格式也都一一列出。
数据库还包括历史遗迹公园的扫描图像,需要将其数字化成新的公园图层。
还有高程格网,因为可能会将其标注在结果地图上。
为分析准备数据浏览一下数据,确定哪些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哪些在分析中需要进行附加操作。
为完成项目数据库,我们需要将上述事项中还没做的做好。
比如环绕古迹而规划建设的公园的边界需要数字化。
现在有了规划边界的扫描图像,需将其配准到数据库中,并以地块图层为背景进行数字化。
把新的公园要素添加到GreenvalleyDB数据库现有的公园要素类中。
如果将研究区域所在的两个地块合并在一起,那将会使GIS分析更容易进行。
项目的大部分数据已经是coverage、shape文件、地理数据库或栅格格式,这些格式ArcGIS都可同时使用。
但有时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数据格式的转换,以便于存储在现有数据库中。
只要每一图层都定义了坐标系,ArcGIS就可以对这些不同坐标系下的图层进行显示和叠加。
分析前,需查看这些坐标系的情况,尤其是从其它数据源获得的数据。
第三步:分析数据在项目设计阶段,我们将考虑分析方法并列出实施的主要步骤。
这样才能确保所需的数据集都包含在创建的数据库中。
我们还要建立流程图作为向导。
下图展示了污水处理厂选址分析的过程。
分析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两个图层,一个是不能建立工厂的地区图层,一个是可建立工厂的地区的图层。
第二阶段,在可建立工厂地区的图层上进行分析,挑选出具有适宜位置的地块子集,即现在是空地的地块。
把该子集建成新的图层,即比较适宜的地块层。
第三阶段,综合考虑城市其他标准,确定出最适宜地块。
可以看出,适宜地块要在路边50米以内地图和距污水排水管交叉点500或1000米以内。
最后用适当的符号将其标识出来,以便很容易在地图上识别出来。
我们在图上还要查找出哪些面积足够大,可以用来建造工厂的地块。
上面的流程图展示了过程的主要步骤。
在每一阶段还要完成一些中间步骤。
第四步:展示成果在项目设计期间,我们始终要考虑到最终产品的目的和它的用户。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分析结果展示在高质量的地图上,特别显示出比较适宜地块和最适宜地块的位置。
具体操作流程一、组织项目数据库下表为所使用数据的当前位置:将复制这些数据(保留原始数据作为备份),将其放到一个单独的project文件夹,这样获取比较方便。
还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用以存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二、将数据添加到PROJECT文件夹三、建立与PROJECT文件夹的连接四、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五、创建City_layers文件夹和Analysis文件夹六、将数据添加到Project文件夹七、在ArcMap中查看数据将城市的其他相关数据添加到地图上现在地图范围内显示了添加到地图中其他数据集,可以看出用户所关注的地块与城市其余部分相关。
将river的shape文件添加到地图中向地图中添加高程数据从高程格网数据创建一个图层保存地图为分析准备数据以下是准备数据的步骤:1.为高程数据定义一个坐标系统;2.把river shape文件投影到该市坐标系统中;3.把river shape文件导出到WaterProject地理数据库中;4.数字化古迹公园,并导入公园要素类中;5.合并地块层。
一、查看坐标系统信息我将用state_dot.prj文件在ArcCatalog中为lowland shape文件定义一个坐标系。
现在 lowland 层和其他项目数据可以同时显示在相同的地理空间内。
二、准备脚本环境为river shape 文件设置投影;为river shape文件定义坐标系投影shape文件Project 工具把 river shape 文件配准到该市数据库中数据的坐标系统上,这个投影文件 river02prj 保存到City_share 文件夹中三、把river shape文件输出到地理数据库中四、数字化古迹公园打开新地图在ArcMap中的空白地图上数字化新公园,需添加4个数据集:即将添加到新公园的已有公园要素类;扫描公园边界的图像(TIFF文件格式存储),数字化时用它作指示;用来配准扫描图的街道图层;捕捉公园边界的parcel_2 coverage,因为公园边界与地块边界是对齐的。
配准之前,保存当前地图显示,以免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出现中断。
在streets层中找到parks区域。
弹出一个小窗口显示图像。
五、配准扫描图像六、显示公园边界和地块七、准备数字化公园边界这时添加了一个Bookmarks(书签),开始数字化边界。
八、数字化边界添加一条垂线完成数字化.编辑要素的属性九、合并地块层创建新的要素类下面将重复上述过程,在parcel01mrg要素类中添加parcel_2。
载入parcel_2数据。
数据分析一、勾画允许建厂的区域在本分析阶段,我们将围绕河流建立一个1000米的缓冲区,然后将它与lowland层合并。
确定可设立污水处理厂的区域。
步骤如下:围绕河流建立1000米的缓冲区;把河流缓冲区和lowland层合并。
为河流建立缓冲区叠加river缓冲区和lowland区域二、勾画不允许建厂的区域具体步骤如下:1. 围绕公园创建 150 米的缓冲区。
2.选择居民区地块。
3.为居民区地块创建150 米的缓冲区4.叠加公园缓冲区和居民区缓冲区。
5.上一步中的新图层与flood zone层叠加。
创建公园缓冲区选择居民区地块创建选中地块的缓冲区叠加公园和居民地缓冲区叠加residential/park缓冲区和flood zoon图层从一个模型生成脚本三、查找符合位置标准的地块选择在居民区和公园缓冲区以及洪泛区外部的部分在合并的river缓冲区和lowland区域选择地块用土地利用代码选出空地所选地块必须符合该市有关部门的要求,在洪泛区外围;离公园和居民地至少150米;高程<=365米;与河流相距1000米之内;空地将所选地块作为一个新的shape文件导出四、道路附近和废水汇合处附近的地块在地块中添加字段接受默认的短整型。
查找距道路50米的地块为ROAD_ DIST字段赋值测量并赋值给污水汇合处距离把wastewater junction coverage添加到地图中。
这一层包括主要的污水汇合处,它与现有系统相连。
要建立为污水结合点创建缓冲区的模型。
首先,新建一个工具箱命名为My Tools。
在My Tools工具箱里建立一个新的模型。
将junction添加到模型中。
在模型里添加Buffer工具。
设置缓冲参数500米。
保证Analysis文件夹的路径正确设置,命名Output feature class为junctionbuf500。
设置dissolve类型为ALL。
接下来,添加另外一个Buffer工具并且添加一个从junction 层到这个工具的连接。
设置Buffer2的参数,创建1000米的缓冲区。
保证Analysis文件夹的路径正确,命名Buffer2的Output feature class为junctionbuf1000。
再次设置dissolve类型为ALL。
从ArcToolbox拖动Union工具到模型中。
添加一个从junctionbuf500和junctionbuf1000到Union工具的连接。
保证Analysis文件夹的路径正确设置,命名Output feature class为junction02b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