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纪念馆导游词
游李大钊纪念馆_游记作文400字

游李大钊纪念馆_游记作文400字周六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观李大钊纪念馆。
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根功绩柱,功绩柱高3.8米,呈6棱柱形,由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
8根功绩柱,占位八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八大功绩。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三十八级台阶面前,从下面向上望去,台阶分三层,呈红色。
“为什么台阶是三十八级呢?”我问讲解员阿姨,阿姨告诉我:“这是象征着大钊爷爷活了三十八岁,他是在三十八岁那年,被北洋军阀绞死了。
”我听到这儿,不禁怀念大钊爷爷,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就这样牺牲了。
我在心里为大钊爷爷感到惋惜。
我来到瞻仰厅,站在大钊爷爷的汉白玉雕像前庄严地宣誓:“好好学习,用最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大钊爷爷的英魂。
”
我跟着讲解员阿姨来到了第三展厅,看到了大钊爷爷用过的手枪,这把手枪虽然比较简小,但却是大钊爷爷消灭帝国主义的有利武器。
我还看到绞死大钊爷爷的绞刑架。
两根柱子是黑色的,上面有两根绳子。
如今,绞刑架已经零碎了,这就意味着帝国主义已经被打倒,战争的日子结束了,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革命先烈的英魂。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李大钊公园情感触动

李大钊公园情感触动唐山李大钊公园,有一座李大钊的雕像。
他的眼睛望着远方,穿透一切。
他高洁的眼神像星辰升起。
在他深情的注视中,中国共产党人奋发拼搏。
如今,中国腾飞了,在世界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震撼。
1997年8月16日建成的李大钊纪念馆,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
院子中矗立着八根功绩柱,象征着李大钊不屈的精神。
主体建筑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三层大楼。
除主展厅外,其他建有书画厅、电教厅、人工湖、凉亭、纪念广场。
主展厅是李大钊主要革命活动展示,“三十八级台阶”寓意李大钊走过的三十八年生命历程。
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大钊的汉白玉立像,立像背后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撰写的碑文,对他伟大一生的肯定和礼赞。
我和李大钊可以说是同乡。
他的家乡在乐亭,我的家乡在丰南,同是燕山子孙。
这样,我就有了很多机会到李大钊纪念馆凭吊,参观李大钊生平事迹展览。
那一张张珍贵的图片加深了我对先驱者的认识,让我穿透历史的烟尘与他对话。
透过夜色,我隐约看见远方的一片灯火。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他尚在母亲腹中时,父亲李任荣就因患肺病逝世;刚过周岁,母亲周氏又因感伤过度而病逝。
李大钊“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
其祖父李如珍,平时管教甚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他接受大热天上房顶举着沉重的木叉翻麻等处罚。
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成长影响很深。
那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封建统治日趋腐朽,中国正处在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
先驱者的思想,渐渐在中国土地上生根。
李大钊的精神是丰富的,忧患的。
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让中国社会曙光初现。
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他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北京李大钊故居解说词

“北京李大钊故居”解说词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七岁入私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发证专门学校。
1913年10月,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第一次来到北京,曾经凭吊圆明园故址,为“只余破壁颓垣,残歭于荒烟蔓草”,而“感慨系之”。
为实现“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认为学习政治有助于救国,去日本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
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其复辟称帝的条件。
李大钊认识到:日本维新时代是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然在今日谋中国民族之解放,已不能再用日本维新时代之政策”,“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
值洪宪之变而归国。
”李大钊以这样的政治理念,为开展反对帝制复辟的斗争,于1916年5月弃学归国。
1916年5月,李大钊在北京出任《晨钟》报编辑主任。
该报于1916年8月15日创刊。
该报主持人蒲殿俊与李大钊政见不同,合作难以继续,李大钊遂于9月初辞职,到北洋法政学会《宪法公言》任编辑,1917年1月该刊终刊。
李大钊受章士钊之聘编辑《甲寅》日刊。
此时,李大钊以发表的《风俗》、《国情》、《青春》、《民彝与政治》等文章,为学界和社会进步人士所知,在《甲寅》日刊上发表的大量文章,更是针砭社会时弊,抨击军阀统治,成为先进文化领军人物。
1917年7月,因躲避张勋复辟的抓捕,李大钊去上海。
1918年2月,回到北京,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马首是瞻,何也?守常之强,其诚势之性感人深也。
”1918年1月,在章士钊的推荐下,蔡元培聘请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以后,生活条件有所改观,每月有200多银元的收入。
9月,曾接家属来过北京。
李大钊没有购置房产的打算,因为他对收入有另外的安排。
烈士公园导游词

烈士公园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敬爱的烈士公园。
烈士公园是一座纪念中国革命烈士的公园,占地面积广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展示这里的壮丽景色和感人故事。
首先,我们来到公园的正门,门口矗立着一座巍峨的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在中国独立和革命中牺牲的英雄们而建立的。
这座纪念碑高达30米,由花岗岩砌成,仿佛一座巍峨的守护者,见证着革命烈士的伟大奉献。
接下来,我们进入公园内部,首先来到了烈士广场。
广场宽阔平坦,中央矗立着一座榜样塑像,展示了中国的伟大英雄们。
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忘我的献身精神,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进行了浴血奋战。
站在广场中央,您可以感受到英雄的气息和那种无畏的勇气。
接着,我们来到烈士墓区,这里是埋葬着无数中国革命烈士的安息之地。
墓碑上刻满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和英雄。
在这里,让我们默哀片刻,向这些为了自由和公正背负枪林弹雨的英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后,让我们来到公园的中心,这里是烈士纪念堂。
纪念堂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还有各个时期的革命英雄事迹。
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库,展示了祖国的崛起和革命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是让后人倍感自豪和感慨的地方。
在烈士公园中漫步,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景,更重要的是可以铭记那些艰苦奋斗和杰出贡献的英雄们。
他们的牺牲和献身精神让我们深感敬仰,并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最后,我代表烈士公园的工作人员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您的参观和支持。
希望您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并且永远铭记这些英雄的英勇事迹。
谢谢大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烈士公园内有关革命历史的重要展览和纪念物。
在公园的角落,您会发现一座纪念馆,这里陈列着丰富多样的革命文物和实物,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
在纪念馆的展厅中,您可以看到一系列珍贵的照片和文件,详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各个重要阶段、革命先烈们的奋斗事迹以及社会的变革。
李大钊故居导游词3篇

李大钊故居导游词3篇李大钊老先生的故宅(Li Dazhao's former residence)较为知名的有多处,各自坐落于河北乐亭和北京市。
下边是为大伙儿产生的李大钊故居导游词,期待能够协助大伙儿。
李大钊故居导游词范文1:李大钊故居是一个三合院,在其中的北房主间是卧房,正中间为餐室,西间为儿女读书处,西厢房3间是小书房和会客室。
李大钊早前去日出国留学。
1920xx年归国后,6月移居北京市,1920xx年4月28日殉难。
在京定居20xx年,共移居五处。
1920xx年始租西单驸马爷后宅35号,直至1920xx年春,也是定居時间最多的一处,现为新兴文化街富易巷子24号,院中有三棵海棠树。
北京市李大钊故居为南北方2个庭院,占地1000平米,珍贵文物工程建筑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依据参考文献记述和追忆修复原状。
党的发展历史权威专家一致觉得,北京市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散播马列主义、创立我党、领导干部北方地区工人运动、促使第一次国共两党等一系列革命实践主题活动最具象征性的历史时间印证。
这儿是李大钊散播马列主义、建立我党、领导干部北方地区工人运动、促使第一次国共两党等一系列革命实践主题活动最具象征性的历史时间印证。
李大钊故居导游词范文2:各位朋友们,下边大家前去距李大钊史料馆东南方18千米的李大钊故居。
北依碣石,南望渤海湾,奔涌滦河水从村东穿过,这就是位于在河北乐亭县城东南方的小黑坨村。
小黑坨村是全乡知名的大村,中国改革开放至今,村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20xx余亩各种各样桃树,600好几个蔬菜大棚,使小黑坨村迈入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队伍。
村庄中间,位于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青石砖庭院--李大钊故居,它是我国共产主义社会健身运动的先行者驱、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党的关键创办人之一李大钊朋友问世的地区。
李大钊故居兴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
是由李大钊的大爷爷李茹珍监造的。
1958年7月1日,在党和市人民政府的关爱下,为悼念我国共产主义社会健身运动先行者、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党的关键创办人之一李大钊先烈,创建了李大钊史料馆。
红色导游词3篇

红色导游词3篇各位游客,东河区作为包头的老城区,这饱经沧桑的土地,在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英雄辈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去东河区的两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吧。
革命烈士陵园1975年8月,包头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转龙藏建革命烈士陵园,于1981年7月1日正式开园瞻仰。
陵园正殿里安放着34位烈士的骨灰盒:有为解放包头而阵亡的将士;有为保卫胜利果实、巩固红色政权而献身的革命前辈;有为扑灭烈火、保护国家财产殉职的消防战士;有为守卫祖国领空、苦练杀敌本领而殉难的飞行员;也有为维护社会治安、捍卫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警察。
正殿内还安放着20位老红军和118位老干部的忠骨。
1989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投资92万元,在九原区和东河区接合部的一座高坡上,修建了一座占地72亩的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内松柏翠绿,庄严肃穆,还有一座高22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白色的大理石上雕刻着各族人民为夺取革命胜利而前赴后继的浮雕像,人物神态栩栩如生。
王若飞纪念馆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旅游重要景点。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通顺街3号(原泰安客栈)。
1931年,时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书记(西北工委特派员)的王若飞同志在内蒙古从事革命活动时的秘密场所,也是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的地方。
1962年,为纪念王若飞同志在内蒙古地区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业绩,包头市政府在原泰安客栈旧址上所建立。
纪念馆内设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乌兰夫为“四·八”烈士题词的石刻碑廊和王若飞同志半身雕像,以及王若飞同志生前的题词碑刻。
常年展出革命文物30余件,包括王若飞同志穿过的西服(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和使用过的笔砚、衣物等生活用品及往来书信,还有王若飞同志由第三国际回到内蒙古开展工作时使用过的手提箱、乌兰夫夫人云婷亲手为王若飞缝制的棉背心等珍贵文物,以及珍贵图片260余张、纪念性报刊书籍100余册(份)。
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作文600

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作文600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作文600 篇1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我校组织了对李大钊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的活动。
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去进一步的了解我的偶像。
当我乘坐校车到达纪念馆时,虽然外面是烈日炎炎,但我全然不觉。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第一时间注意到的是伫立在中央的八根柱子,它们代表着李大钊的八大丰功伟绩,分别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
两边是四块大浮雕来纪念当时的事件,门前的三十八个台阶代表着李大钊走过的三十八个年头。
纪念馆里面共有三部分,我们首先面对李大钊像进行了宣誓和默哀,之后讲解员依次给我们作了讲解。
从他的出生讲到他的牺牲,从他的家庭讲到他的事业。
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他的一生,悲惨的童年,以及他们的家庭关系:一个比他大六七岁的妻子,当然还有他们的子女。
我看到了按比例建成的他们的故居,当时他工作时的桌子、椅子。
纪念馆里有很多当时留下来的真迹,他小时候抄写的书籍,自己写的诗词等等。
他的字真的很漂亮,那是我此生不能赶超的迹象。
当然他为了革命事业付出了所有,曾经他的工资都要校长提前扣除一部分直接给他的夫人,因为怕家里面对无米之炊。
在他与妻子成婚之后,开始教她学字,我仿佛能看到两人桌前写字的场景。
当看到这些保留下来的东西之后,我才觉得自己对李大钊的了解不在是停留在百度上了。
纪念馆里非常震慑我的是当时他被处以绞刑的刑具,虽然真品在博物馆里,但这个仿制的现场依然触动了我,当时为了让他说出共产党的秘密,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拷问,结果显而易见:什么也问不出来。
他们非常的愤怒,以至于对李大钊先生进行了三次绞刑。
说起来有些矫情,不过当时的我确实眼含泪水,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文字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文字来向这个伟人致敬。
李大钊在1920解说词

“李大钊在1920-1924”北京李大钊故居专题展览的解说词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之一。
本展览选取李大钊1920年春——1924年1月的工作、生活片断,重点介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再现伟人当年的风采,展现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少年立志投身革命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在河北省唐山乐亭县大黑坨村。
此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腐朽不堪,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侵略者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不屈服于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统治。
李大钊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灾难深重,人民艰难斗争不断的历史时代。
乐亭县属滦河冲积平原,地处滦河下游,水患频繁,农业收成没有保证,使到东北做买卖成为谋生手段,俗称“十万老呔闯关东”。
出外经商,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一方面要求能写会算,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乐亭县遂有文化县之称。
大祖父李如珍因有女无儿,按当地习俗,过继二弟李如珠的儿子李任荣承继门户。
李大钊出生前的6个月,父亲李任荣病故,年仅23岁;不满两周岁时,母亲在1891年去世。
60多岁的大祖父母,担当起抚养这襁褓中孤儿的责任。
李如珍早年曾在长春等地经营商号,有从九品官衔,家境小康,还修建了北方典型鸳鸯宅住居,对小孙儿期盼甚高,管教甚严。
三岁起教识字,四岁教书写。
七岁起先后在本村私塾和邻村学馆读书,为能求得功名。
1905年,16岁的李大钊赶上废除科举考入永平府中学堂。
在这里学习科学知识和外文。
同盟会的成立,对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的驳斥,极大地拓展了李大钊的政治视野。
面对国势危难,激发起勤奋求知,立志报国的决心。
1907年9月考入六年制的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接受了系统的政法教育,参加了法政学会的活动,在《言治》发表的《隐忧篇》、《大哀篇》等文章,“浑厚磅礴为全校之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纪念馆导游李大钊纪念馆于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
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占地面积6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主体建筑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三层大楼,分上、中、下三层。
一楼建有图书室、阅览室、会议厅等。
二楼建有办公室、会议室、研究室、接待室、贵宾室、珍藏室、书画厅、影视报告厅。
三楼建有瞻仰厅、展厅。
整个建筑物呈灰、白色调,多用自然采光,朴实、大方、简明、庄重。
纪念馆坐北朝南,其建筑布局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是:牌楼式的南大门,用黑色花岗岩做成的门匾上,镶嵌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李大钊纪念馆”六个苍劲有力的鎏金大字。
进入纪念馆,迎面是八根功绩柱,建在导向路南端的平台上,柱高3.8米,呈六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
柱体上端,雕刻着红旗托党徽的图案,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
李大钊的8大功绩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
沿功绩柱平台向北是一条通往纪念广场的导向路,导向路的北端有四根导向柱,把集中的人流分散到纪念广场。
在纪念广场东西两侧的浮雕墙上,镶嵌着八块高12米、宽5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
这八块浮雕的内容分别是:(一)童年岁月;(二)含愤东渡;(三)五峰情深;(四)红楼星火;(五)五四旗手;(六)开天辟地;(七)国共合作;(八)赤旗世界。
从纪念广场北端,登上38级台阶,可到瞻仰大厅。
这38级台阶,象征李大钊走过的38年人生历程,寓意让前来参观的人们踏着先驱的革命足迹,学习李大钊同志业绩,寻找大钊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完成他的未竟事业。
进入序厅,东西两侧墙上镶嵌着反映李大钊当年发动工农革命运动场面的浮雕,形象逼真,气势磅礴。
瞻仰大厅内,正面安放着李大钊汉白玉坐像,高26米,基座高1米,沉静、深思的神态再现他忧国忧民的心境,和蔼可亲的面容表现他曾为一代青年的良师益友。
整个造型体现李钊同志既有革命家的气度,又有政治家的风范;既有领袖人物的气质,又有学者的风度。
雪白的汉白玉象征着李大钊同志高风亮节,光照千秋,大公无私,一尘不染的品格。
坐像背后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瞻仰大厅的西侧,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云、叶剑英、彭真、李先念、邓颖超等的题词。
瞻仰大厅的东侧,是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等的题词。
瞻仰大厅的东西两侧是展厅,展览以目前搜集到的有关实物、图片、文献等,展示李大钊伟大的一生和光辉业绩。
整个展览共分12个专题,展出文物、资料、照片、图表、模型、素描、油画等492件(套)。
其中东展厅5部分,西展厅7部分。
前言及12部分主要内容是:前言展示: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少年立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他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经过民主主义而走向共产主义,并顺应时代的需要,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他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第一部分,题目是“幼失怙恃的爱国少年”。
李大钊出生在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中华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英勇反抗,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二部分,题目是“立志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1907年9月,李大钊为寻求振兴国群之良策,到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
6年间,潜心学习法政诸学和英语、日语,奠定了良好的治学基础。
他以《言治》杂志为阵地,发表政见,指出国家的“隐忧”、民族的“大哀”,在于“民权之旁落”。
为了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1913年冬,李大钊东渡日本学政治。
由于国内政局的急骤变化,为开展反对袁世凯卖国、复辟的斗争,1916年5月,他毅然弃学归国,投身革命事业。
第三部分,题目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6年8月,李大钊在北京创办的《晨钟报》出版,他先后还参加了《宪法公言》、《言治季刊》、《甲寅》月刊的创办工作。
他积极投身正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所著诗文,反响广泛而强烈。
1918年1月,李大钊受聘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以红楼为阵地,通过《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向反动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他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并指出运动的正确发展在于寻求“根本解决”,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第四部分,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
李大钊经过艰苦探索,迎来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实现,“这是历史的命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
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论著,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第五部分,题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于1920年与共产国际联系,同陈独秀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
他明确指出“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劳动家的政党”,中国彻底的大革命才“有所附托”。
李大钊在北京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和陆续在许多地方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在党的创建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第六部分,题目是“领导北方中国的工农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领导北方的全面工作。
他亲自组织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创办理论刊物,指导工农运动。
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李大钊根据中央精神,把工运的中心转到向统治阶级展开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在斗争中壮大组织力量,努力实现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的联合。
他忘我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北方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形成。
第七部分,题目是“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922年8月,西湖会议之后,李大钊受党的委托,三赴上海,两下广州,会见孙中山,谈判国共两党合作事宜,深得孙中山信赖。
他参与国民党改组的筹备工作,并参加起草了国民党党纲和《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等重要文件。
1924年1月,李大钊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团结国民党左派,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开创了新局面。
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北方执行部的领导工作。
第八部分,题目是“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
1924年5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北方军事工作的方针和策略后,李大钊更加关注军队和军事斗争。
他精心工作,使冯玉祥及其国民军倾向革命。
他精心组织,选派干部学习军事,为党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
李大钊以卓越的战略胆识,为冯玉祥的国民军制定进军策略,使冯玉祥成功地举行了五原誓师,有力地策应北伐,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发展。
第九部分,题目是“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
1924年,国共合作成功之后,李大钊身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领导责任,他把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到革命统一战线中,全力开展革命斗争,成绩卓著。
北洋军阀政府十分畏惧革命力量,竭力迫害李大钊。
李大钊克服重重困难,于1924年6月,率中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回国后,组织领导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革命斗争,迅速发展壮大了党组织。
第十部分,题目是“名重当世的学者和青年导师”。
学者和战士两种品格在李大钊身上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里辛勤开拓,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他还是一位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文,高扬新文化气势。
李大钊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为人谦和、质朴,坚信马克思主义,无限忠诚党的事业,处己以约,待人以诚,被称为“道德文章之楷模”。
第十一部分,题目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从容就义”。
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李大钊顽强地坚持斗争。
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27年4 月6日,张作霖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但他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
4月28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舆论的强烈反对,对20名革命者施以绞刑。
李大钊临刑不惧,第一个走上绞刑架,从容就义,时年不足38周岁。
第十二部分,题目是“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933年4月23日,北京广大群众不顾反动军警的镇压,为李大钊举行声势浩大的送殡公葬活动,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李大钊的崇敬心情。
1983年,为缅怀李大钊的业绩,党中央在北京万安公墓修建了“李大钊烈士陵园”,将他及其夫人的灵柩合葬在陵园之中,并撰写了《李大钊烈士碑文》。
1989年10月,李大钊诞辰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1999年10月29日,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大钊文集》出版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全国各族人民十分珍视李大钊的思想遗产,深切缅怀革命先驱为寻求中国富强之路而立下的丰功伟绩,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更加坚定了把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的必胜信念。
整个展览以“实”、“全”、“新”的面貌昭示于世,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作用。
为提高纪念馆的文化品位,书画厅内收藏了当代全国著名书画家捐赠的110幅书画。
每幅书画或抒发对先烈的敬仰之情,或书录诗词,再现先烈的崇高思想境界,使人们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李大钊纪念馆建筑宏伟壮观,错落有致,特色鲜明,园内苍松翠柏,鲜花绿草,环境幽雅宜人,既是一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也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李大钊故居导游词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1958年7月1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为缅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烈,建立了李大钊故居纪念馆。
同年故居就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李大钊故居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维修。
1982年7月23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