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第六讲教案

合集下载

【湘美版】六下第6课唱大戏核心素养教案

【湘美版】六下第6课唱大戏核心素养教案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拓展阅读材料,并选取一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观看一些经典的唱大戏表演视频,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唱大戏风格,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艺术,如地方戏曲表演、戏曲社团活动等,积极参与其中,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2.文化自信: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唱大戏的历史背景和表演特点,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文化自信。
3.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唱大戏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创新实践:在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唱大戏的表演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审美基础。在学习唱大戏这一课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情:
2.作业反馈
在作业提交后,我会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唱大戏基础知识巩固:检查学生对唱大戏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提醒学生注意一些易错点。
唱大戏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是否深入、是否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独到的观点。
唱大戏创作实践:欣赏学生创作的唱大戏作品,对作品的创意、结构、表现力等方面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5.学习兴趣:学生对戏曲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兴趣点各有不同。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将唱大戏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唱大戏》这一课所需的教材,教材中应包含有大戏的基本知识、唱腔特点、表演技巧等内容,方便学生上课时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和实践。
【湘美版】六下第6课唱大戏核心素养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第一章:中国戏曲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

1.2 教学内容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汉代的百戏到唐代的参军戏,再到宋元的杂剧和明清的传奇。

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综合性、虚拟性、象征性、节奏性。

中国戏曲的分类: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评剧等。

中国戏曲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1.3 教学活动观看中国戏曲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教师讲解和示范中国戏曲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学生分组进行中国戏曲的表演练习。

第二章:京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技巧。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2 教学内容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清代的四大徽班到道光年间的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基本特点:唱、做、念、打。

京剧的表演技巧:脸谱、翎子、水袖、椅子功等。

京剧的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长生殿》等。

京剧的著名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

2.3 教学活动观看京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师讲解和示范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学生分组进行京剧的表演练习。

第三章:越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越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越剧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技巧。

让学生了解越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3.2 教学内容越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清代的越剧到现代的越剧。

越剧的基本特点:以唱为主,以做为辅。

越剧的表演技巧:越剧的唱腔、身段、表情等。

越剧的代表剧目:《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

越剧的著名演员: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越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越剧的魅力。

教师讲解和示范越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学生分组进行越剧的表演练习。

第四章:昆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六课唱大戏湘美版11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六课唱大戏湘美版11

第6课唱大戏-京剧脸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戏剧的种类及戏剧造型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知识,感受戏剧表现的魅力。

2、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具有图案美和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京剧脸谱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

培养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感受戏曲表现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戏剧的种类及戏剧造型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感受戏剧表现的魅力。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中国戏曲有哪些剧种?京剧、越剧、楚剧、川剧段段精彩,唱功、做功、念功、打功样样绝活!在京剧、昆剧、川剧等剧种中都有脸谱,京剧脸谱是大家最熟息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唱大戏的现场,一起领略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揭示课题:“唱大戏—京剧脸谱”。

二、猜角色生、旦、净、末、丑是戏曲人物行当的分类,它是根据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等方面的不同来划分的。

生角:泛指戏曲中的男性角色,一般用作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

随着表演艺术的逐步提高和艺术技巧的逐步积累,生角逐渐繁衍出更多的种类,按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等特征大致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和红生。

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角色,可以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类别。

净角: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洪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分明,净角可分为大花脸、二花脸。

丑角: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有文丑、武丑之分。

文丑以做功为主,武丑以武打为主。

丑角一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功为主。

1、欣赏京剧片断,播放《盗御马》。

中国戏曲教案

中国戏曲教案

中国戏曲一、中国戏曲的定义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梨园: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

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戏曲与戏剧有什么区别?狭义的戏剧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称之为“话剧”。

广义的戏剧可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等。

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

二、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戏曲的起源:说唱艺术、滑稽戏、原始歌舞……傩戏傩(nuó)是一种巫术仪式,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

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

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有存留,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

但是,似乎只有中国独生出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戏曲。

(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原始歌舞,竞技表演),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滑稽戏,扮演以官吏为被戏弄的对象);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京调》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京调》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京调)教案教学设计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京调)教案教学设计第六课京调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根底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根底。

2、让学生在京剧观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情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观赏(京调),通过观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京剧行当的识别2、感受歌曲的欢快生动的情绪课时:两课时第—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观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1、京剧的四大行当师:请第—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l〕、说一说生:京剧依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演一演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2、京剧的伴奏乐器l〕、说一说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听一听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3、京剧的脸谱1〕、看脸谱、说脸谱师:大家认真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觉,然后请搜集京剧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

生:〔先评价大家说的,然后说说京剧脸谱的资料〕。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蓝色:表示坚强、粗暴,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拟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唱大戏活动一京剧脸谱 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唱大戏活动一京剧脸谱 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六课《唱大戏》教学设计一、欣赏导入1、图片导入。

中国戏曲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它具有独特的韵味。

那么下面请同学欣赏一段视频,仔细思考,这段视频展现了什么。

(唱大戏之前的准备工作:化妆、服饰、道具等等)2、京剧脸谱是京剧中不可缺少的艺术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图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唱大戏的现场,一起领略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板书:唱大戏—京剧脸谱)二、认识脸谱1、实物展示:说起脸谱大家都不陌生,京剧脸谱是表演时刻画人物角色的一种艺术手段。

大家来看这些脸谱你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色彩斑斓、图案丰富、优美生动)。

2、颜色学习从前中国老百姓在看戏的时,远离远处的戏台一望脸谱很容易看出戏中粉墨登场的角色,通过脸谱的形与色来辨别出忠奸善恶的人物。

经过不断实践,才形成了现在使用多种颜色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效果图案丰富、色彩斑斓的脸谱艺术。

京剧脸谱洋洋大观、绚丽多彩是随意画出来的么?当然不是。

在脸谱中对不同颜色在人物脸上勾画特定的图案是有特定含义的。

(视频播放)师配音:通常以红色表现忠勇正义的人物,黑色象征刚毅正直鲁莽的性格特征紫色象征智勇刚毅白色一般象征阴险狡诈的人物,以蓝色寓意刚强勇猛绿色表示人物顽强暴躁的性格特征黄色则表现骁勇凶狠和残暴,而金色和银色用以表现神佛和精灵。

3、谱式学习师:(动态视频)京剧脸谱中构图多种多样,再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各种图案会使人眼花缭乱,产生神秘感。

其实众多的脸谱是以谱式为基础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见的3种谱式。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以一种颜色为主,只勾眉,不改变五官的形态。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画眼窝、鼻窝把主色分割成三块瓦片形状。

“十字门”脸——在三块瓦脸基础上从鼻尖直到额顶中间画一条直线和左右眼色块构成十字形三、技法指导:1、定五官师:我们看到的这3张脸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我们可以用对称的方法画五官,先画一半,另一半描过去即可。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唱大戏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唱大戏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六课唱大戏︳湘美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性;2.理解民间大戏的基本概念;3.学习并运用水墨画表现大戏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4.提升美术素养,增强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民间大戏的基本概念;2.掌握水墨画表现大戏形象的技巧;3.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表现人物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水墨笔、宣纸、画板、彩笔、毛笔等;2.学生:文具、水彩笔、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1.导入1.老师出示相关的民间大戏图像,让学生猜测它属于哪一种大戏,并谈论其特点和特色。

2.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性。

2.学习1.老师讲解民间大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戏的起源、发展及其流派分类。

2.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水墨画表现大戏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水墨画表现人物形象的技巧。

3.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表现大戏人物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和领悟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情感。

3.巩固1.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民间大戏中的经典人物进行画作,加强练习,提升技能。

2.讨论:展示作品,让学生针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讨论,增强艺术鉴赏力,优化艺术表现。

4.作业1.能够简单地自由书写对所学内容的总结。

2.完成练习,持续巩固练习并渐进提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民间大戏的基本概念和水墨画表现大戏中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技巧,同时也提高了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发挥了主体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是艺术类课程,因此课堂应着重锻炼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美学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六课 唱大戏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六课 唱大戏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六课唱大戏 | 湘美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及脸谱的含义。

2. 掌握戏曲人物的基本绘画技巧,包括脸谱的绘制和服饰的表现。

3.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戏曲人物脸谱的绘制方法。

2. 戏曲服饰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及其运用。

2. 戏曲服饰的细节处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戏曲人物图片、视频资料和绘画工具。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张、铅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视频,引起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戏曲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知学习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知识,包括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及脸谱的含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绘制戏曲人物脸谱的基本技巧,了解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及其运用。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戏曲服饰的特点,学习服饰的表现手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绘制一幅戏曲人物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从脸谱绘制、服饰表现等方面进行赏析。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传承意义。

2. 学生谈收获,表达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延伸:1. 邀请戏曲演员到校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博物馆,深入了解戏曲文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绘制脸谱和服饰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同时,我也将尝试引入更多的戏曲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美温婉,轻灵悠扬
(女)我是一只雁,
南来北往任遨游 (男)我是一朵云, 飞来飞去遍九洲 (女)雁飞字一个, 地老天荒人长久 (男)云儿行万里, 山高水远情悠悠

(女)北疆迎冰雪,
南国荡轻舟 东瀛西洋走, 五湖四海游 (合)浪迹商海暂分手, 我心永远系徽州

《徽商情缘 我是一只雁》
三、京剧《锁麟囊》的风雅之美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
一样心情别样娇。
不是我无故寻烦恼,
如意珠儿手未操。
词句文雅精妙,唱腔幽咽婉转
春秋亭外风雨暴
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
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吉日良辰当欢笑
为什么鲛珠化泪抛
此时却又明白了 世上何尝尽富豪 也有饥寒悲怀抱, 也有失意痛哭嚎啕 轿内的人儿弹别调 必有隐情在心潮
耳听得悲声惨心中如捣, 同遇人为什么这样陶嚎
莫不是夫郎丑难谐女貌,
莫不是强婚配鸦占鸾巢。
叫梅香你把那好言相告,
问那厢因何故痛哭无聊
“听薛良一语来相告
满腹骄矜顿雪消。 人情冷暖非天造, 何不移动半分毫。 我正富足她正少, 她为饥寒我为娇。 分我一枝珊瑚宝,
安她半世凤凰巢。
忙把梅香低声叫,
莫把姓名信口晓。
这都是神话凭空造 自把珠玉夸富豪 麟儿哪有神送到 积德才生玉树苗 小小囊儿何足道 救她饥渴胜琼瑶
种福得福 投桃报李
四、秦腔《买水表花》的风雅之美
为遣情思赏秋芳
清风徐来增凉爽,
为遣情思赏秋芳。
花园里面眼界广 , 胜似那整日守闺房
牵牛花开靠粉墙。”
“凌霄开花高千丈,
蔷薇开花泛霞光。
虽然把样样花儿都对上,
只可惜样样花儿少比方。
“叫姑娘,你莫忙,
听我把样样花儿说比方。 海棠姐,紫薇郎, 牡丹帐子芭蕉床。 绣球枕头荷叶被, 窈窕淑女梦才郎。
婉约细腻表花词
“园里红花犹自绽,
闺中闲愁尽可抛。
牡丹绣球搭花房,
芙蓉出水胜淡妆。
你既然会说又会讲,
我要把各样花问一场。
啥花白、啥花黄?
啥花开的满园香?”
“玉盏白、金盏黄,
丹桂开花满园香。
什么花开火红样? 什么花开在池塘?
石榴花开火红样,
碧莲开花在池塘。 什么花开在架上? 什么花开靠粉墙?” “紫藤开花在架上,

满园花儿齐开放,
绿树成荫细草长。
你看那红似胭脂
白如雪霜相辉映,
处处争鲜
蔟蔟堆艳
暗生香。
这一旁碧玉生寒仙人掌,
那一旁娇容带醉秋海棠。
木槿花儿并蒂放,
白兰花一朵一朵
开的赛琳琅。
这丛花儿无俗状,
它可与雪中寒梅
雨后晚菊
比容光。
依我看姑娘比它还俊样,

知音千古此心同
分明是伯老飞燕
各西东 感怀一曲断肠夜 知音千古此心同 尽在不言中
知音千古此心同


戏曲蕴含着风雅,如此无边无际,当 它摆在你的面前,透过远古的尘埃,你 真正能够看懂其中多少的美妙意蕴,取 决于人心的感悟能力。这种风雅能否走 进今天的生活,完成我们内心的一种理 念,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用眼睛、用心灵 去触摸,去延伸,使她最终融入到我们 的生命之中。
仪态万千
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好一似嫦娥下九重,
清清冷落在广寒宫”
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
那鸳鸯来戏水,
金色鲤鱼在水面朝,
长空雁儿飞,
雁儿并飞腾,
闻奴的声音落花荫,
这景色撩人欲醉,
不觉来到百花亭。
万般愁情难自谴,一腔哀怨寄明月
京剧《大唐贵妃》
二、黄梅戏《徽商情缘》的风雅之美
齐如山 :“有声皆歌,无动不舞”
虚拟之美
写意之美
一、京剧《贵妃醉酒》的风雅之美
“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 僧扇手心,道扇袖。”
“腰如垂柳欲曼舞”
“轻如蝶
美如凤”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 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
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
华贵亮丽
奴似嫦娥离月宫,
幽婉清丽感琴心
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
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
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
莫不是那樊王宫殿夜鸣钟
儿女低语小窗中
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
却原来西厢的人儿理丝桐
他不做铁骑刀枪把壮声冗
他不效猴山鹤泪空
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
他却是儿女低语在小窗中
感怀一曲断肠夜
他思已穷恨未穷
都只为娇鸾雏凤 失雌雄 他曲未终 我意已通
紫薇海棠情意长!
秦声几多慷慨句,
亦有婉约细腻词!”
五、越剧《琴心》的风雅之美
风雨千年有, 人间好事无。
风雨千年有,
人间好事无。 望晴空冰轮乍涌,步香阶风扫残红。 牛女星横断太空,那团园月偏照孤。 从今后只许我心头空想, 从今后只许他梦里相逢; 从今后他是个影里情郎, 从今后我成了画中爱宠。
中 国 戏 曲
主讲:杨淑鸿
教学目的
1、利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从
感性和理性上较系统地把握中国戏曲之美。
2、通过对中国戏曲片段的欣赏和唱词的赏析,
使学生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激发学生喜欢 戏曲的情感,带动课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欣 赏和学习。
第七讲 中国戏曲的风雅之美
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