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显微镜使用练习必修一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 显微镜专题练习

一.显微镜成像原理和放大倍数1.由于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被观察的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的倍数。
【例1】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A.乙B.乙C.丙D.丁【例2】右图为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是()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二.目镜与物镜1.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反物正: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
2.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清物像时,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之间的工作距离越近。
3.放大倍数与光线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例3】如下图所示,1、2、3、4为镜头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
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A.1、3、5 ()B.2、4、6C.2、3、5D.2、4、5三.视野中的异物问题显微镜视野中异物的存在部位有三种情况:可能在物镜上或目镜上或装片上。
如何用简便方法快速判断异物的存在部位?首先移动装片,如果异物也跟着移动,则异物在装片上;如果异物不动,则可能在物镜或目镜上。
其次,转动目镜,如果异物也跟着转动,则异物在目镜上;如果异物不动,则在物镜上。
【例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种异物。
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
据此,三异物可能在(多选)()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装片四.正确使用高倍物镜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无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1.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不需要染色,制片后可直接观察。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3.实验流程(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①黑藻的培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②制片:取载玻片→滴清水→放黑藻幼嫩的小叶→加盖玻片。
③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黑藻叶肉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4.实验结果(1)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散布有绿色的叶绿体。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细胞内的叶绿体随细胞质绕液泡环形流动。
1.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
(×) 2.视野中观察到的叶绿体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同。
(√) 3.观察叶绿体的实验,细胞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细胞活性,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则不需要。
(×) 4.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5.叶绿体不仅能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还能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叶绿体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
(√)1.实验材料的选择(1)选材的标准:含叶绿体多,材料易得,叶片薄,尤其是含有的叶绿体大而清晰。
(2)两种适宜的实验材料。
①藓类:高等植物,绿色单层细胞叶片,不需要加工可直接观察。
②菠菜:撕下表皮稍带叶肉细胞(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的部分。
2.影响细胞质流动快慢的因素细胞质流动快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光照、温度、pH、生长素浓度和切伤以及自由水含量等。
适宜的光照时间、温度、pH、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切伤部分以及自由水含量多时,细胞质流动快。
3.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选择叶绿体作参照物的原因在细胞结构中,大部分都与细胞质的颜色相似,不便观察,而叶绿体呈现绿色,与细胞质的颜色有差异,易于观察;在各种颜色中,绿色是人眼观察的最适颜色,不易疲劳。
高一生物显微镜使用练习必修一

高一生物必修1显微镜使用练习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1.镜座2.镜柱3.镜壁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精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镜11.通光子12.压片夹13.转换器14.反光镜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1、取镜、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离实验台边缘约10〜15cm的位置上,右方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便绘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
用左眼接近目镜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
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
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出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
右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
如果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如果需用高倍物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这时,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
总之,调焦时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简)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下降镜筒时。
必须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但不触及玻片。
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⑴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5)左眼注视目镜内。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与探究专项训练: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把菠菜叶放进适当的溶液中进行研磨,将研磨液用纱布过滤后,得到一种绿色的液体。
然后进行适宜强度的离心分离,得到沉淀(沉淀A)。
将此沉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时,可发现细胞核和一些由纤维素、果胶等构成的碎片组织(甲)。
将其上清液的绿色部分进行较强的离心分离时,绿色部分几乎全部沉淀(沉淀B)。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则发现许多直径为几微米的细胞器(乙)。
又把几乎透明的上清液,用更强的离心力进行分离时,可得沉淀(沉淀C)。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则发现许多呈球形或短棒状,内外有两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的细胞器(丙)。
如果继续增大离心力进行离心,则可使上部澄清液部分中的小微粒都沉淀,此沉淀(沉淀D)含有许多直径为0.2微米的致密小颗粒(丁)和由该颗粒所附着的膜(戊)构成的细胞器。
(1)上述材料中,画线处甲~戊所表示的细胞结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①~⑥是对上述沉淀A~D所含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则与沉淀B相符的是____________,与沉淀D相符的是____________。
(填相关序号)①与有氧呼吸有关,是细胞的“动力车间”②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③“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④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站”⑤蛋白质加工、合成及脂质合成的“车间”2.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判断此图为植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图中有[]_________,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2)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时先将细胞破坏,再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附答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附答案)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附答案)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显微镜的构造二、练习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1)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一只手握住______,一只手托住______。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____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______和______。
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_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
(2)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________。
一只眼注视______内。
转动______ __,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以通过______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3.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__________上,用________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________的中心。
(2)转动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 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__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总结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
一台显微镜的______ 与_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答案:一、目镜镜筒物镜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二、1.(1)镜臂镜座(2)7 目镜物镜2.(1)低倍(2)通光孔目镜反光镜目镜3.(1)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2)粗准焦螺旋(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4.倒像目镜物镜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使用中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规律特点比较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体积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视野明暗低倍镜多小远亮高倍镜少大近暗2.显微镜下污点判断的方法由于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三个部位,若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装片上;若转动目镜污点随着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与探究专项训练: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探究实践: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读图填空题1.图中表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A是蓝细菌,B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叶片横切图),请据图回答:(1)以上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填字母),其与图中另一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两种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说明不同的细胞具有_______性。
(2)A细胞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_______;水华是由于淡水水域污染后,_______两种元素含量升高,蓝细菌和绿藻大量繁殖后形成的。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细胞时,如果物镜的放大倍数由10×转换为40×,则原来视野中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现在的_______倍。
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A为口腔上皮细胞,B为蓝藻细胞,C为小麦叶肉细胞,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E为细菌细胞),据图回答:(1)科学家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标号)。
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于______中。
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填标号)。
(3)在上述五种细胞中,它们都有的结构有______、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这体现了不同种类细胞之间的统一性。
(4)由于蓝藻细胞和小麦叶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而,它们是一类营______生活的生物。
(5)生活在湖水中的蓝藻,当水质富营养化时会形成______现象。
3.如图表示在光学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显微镜安装有10×和40×两个物镜,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首先应选择其中的______________物镜进行观察。
(2)若要使物像从图1视野变为图2视野,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_移动,转变后视野会比原来______________(填“暗”或“亮”)。
(3)若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均匀分布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1.2.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课时作业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一、选择题1、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
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B.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C.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的清晰度D.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3、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的叙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把图像调清晰②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③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④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4、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图甲图乙图丙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5、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A.低倍镜转动转换器换为高倍镜时,视野变暗,调节光圈或通光孔使视野明亮B.低倍镜转动转换器换为高倍镜时,缓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C.若视野中观察到某种结构在逆时针运动,真实情况下是逆时针运动D.若视野中有污物,移动载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物均不移动,则污物可能在反光镜上6、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要保证图1中微生物在视野中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甲 B.乙C.丙 D.丁7、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扩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扩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B.先用高倍镜观察,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9、图①表示显微镜调试好后,初步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图像。
3.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同步练习)——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含答案)

3.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同步练习)——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选择水绵作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材料,其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制片简单B.叶绿体清楚C.植物体细小,细胞重叠少D.细胞内含有色素,使观察到的细胞清晰2、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不仅能看到绿色颗粒,还能看到这些绿色颗粒在流动,因为( )A.使用了高倍镜B.细胞在运动C.细胞内有中心体D.细胞质在流动3、下列关于细胞质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为观察对象B.细胞质流动的方式是多样的C.有的细胞质能流动,有的不流动D.通过细胞质流动可以实现物质分配4、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5、在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换高倍物镜后立即用粗准焦螺旋将图像调清晰B.活细胞的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静止不动的C.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的活细胞来观察D.用于制片的叶片应保持干燥6、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B.细胞质中叶绿体的结构只要在低倍镜下就能观察清楚C.不选幼根作实验材料,因为根细胞内无叶绿体,其细胞质也不流动D.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7、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发现视野中的叶绿体都散布在细胞质中,且叶绿体随细胞质进行逆时针流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黑藻叶片较小较薄,是理想的实验材料B.实际标本中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流动C.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D.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中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8、某研究小组用苔藓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直接用苔藓叶片做成装片观察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有两层膜C.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流动D.用菠菜叶进行实验,应撕取上表皮制作装片9、液泡发达的植物(如黑藻、轮藻等)细胞中,细胞质成薄层沿着细胞膜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必修1 显微镜使用练习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1.镜座2.镜柱3.镜壁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精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镜11.通光子12.压片夹13.转换器14.反光镜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1、取镜、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离实验台边缘约10~15cm的位置上,右方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便绘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
用左眼接近目镜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
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
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出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
右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
如果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如果需用高倍物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这时,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
总之,调焦时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简)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下降镜筒时。
必须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但不触及玻片。
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1)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5)左眼注视目镜内。
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约半圈)。
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换用高倍物镜时,千万不可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升高。
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由于物镜镜头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很近,用粗准焦螺旋,会压碎玻片和损坏镜头,或者由于物像会一闪而过,找不到要观察的目标(I)视野变小,亮度变暗,细胞变大.效目变少;(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3)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目镜则相反三、生物绘图的注意事项1、准备较厚的统一规格的图画纸或图画本,绘图用铅笔(2H或3H)。
2、绘图格式:绘图纸纵向使用,页首正中写明实验课题,右上角: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图画在纸中央稍偏左处。
图的名称写在图下适当位置。
3、绘图前,先估计好图的大小和位置。
绘图时,先用削尖的铅笔,在纸上轻轻地勾出图的轮廓,经过修改,再用铅笔画出清晰的画面。
4、绘图时,要求线条均匀粗细一致。
区分细胞中明暗或染色深浅不同时,用铅笔点出疏密不同的细点来表示,不能用铅笔涂抹。
例如:细胞核用密点表示,细胞质用疏点表示,液泡可以不用点。
5、注明细胞各部分结构名称时,指示线要指准表示部位,同时指示线尽可能向右引出,各线要尽量平行,终点对齐。
图注的字体最好用楷书或仿宋体。
6、画图要做到整洁、大方、布局合理。
严禁涂抹,着色和进行其他各种装饰四、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B.4个C.16个D.32个3、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X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 B 4个 C.8个D.16个4、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为便于判明,此时()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方B.向上方C.向左方D.向下方6、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 )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7、用显微镜观察葫芦鲜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5×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8、光学显微镜所能分辨的最小长度单位是( )A.厘米(cm) B.毫米(mm) C.微米(μm)D.纳米(nm)9、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10、下面是用显徽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徽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⑤C.④③①⑤D.③②⑤④1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装片,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的状态是( )12、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日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串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13、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B.物镜C.光圈D.反光镜-14、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载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C.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的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15、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A.质壁分离时,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壁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C.叶绿体和核糖体随着细胞质在流动D.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16、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
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18、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
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
据此,三异物可能在(多选)( ) 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装片19、下列细胞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 )A.染色体B.液泡C.核糖体D.叶绿体20、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A.a B.b C.c D.d21、小华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除调整放大倍率外,其他条件都未变动,结果如下图。
问:视野亮度最弱的是哪一个? ( )A.甲 B.乙 C.丙 D.丁22、在使用物境为10×和目镜为5×镜头观察到根尖生长点细胞后,不移动装片的位置。
又换用物镜为40 ×和目镜为5×的镜头观察同一部位,所见的细胞比前一次( ) A.多且大B.少且小C.大且少D.小且多23、下图为血球在显微镜下.以4倍物镜所观察到的影像。
若在同一视野下。
换成10倍的物镜观察。
则最有可能看见下图中的哪种影像? (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24、某一小黑点的半径为lmm.面积为3.14 mm 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徽镜进行观察看到的应该是( )A.面积为面积为3.14mm B.面积为3.14 mm C.直径为2mm D.半径为100mm 25、用4台显徽镜观察表皮细胞.在相同的环境中,若视野中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
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见27题选项)( )26、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见27题选项)( )27、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A.目镜15× 物镜45× B.目镜15× 物镜8×C.目镜5× 物镜10× D.目镜5× 物镜40×28、某学生观察一水生动物.使用微机物镜10×、目镜10×该生把标尺放于显微镜目镜内。
测得此动物的长度为0.36mm.由此实验可知虫体的实际长度( )A.3.6mm B.0.36mm C.0.036mm D.0.0036 mm29、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6中箭头)和叶绿体(图6中黑点)所在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A.顺时针、右边B.逆时针、右边C.顺时针、左边D.逆时针、左边30、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可能的原因是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31、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若发现镜中生物往图中园圈内所示方向游走,请问你该把裁玻片往哪个方向移动才不至于使微小生物从视野中消失( )A.甲B.乙C.丙D.丁3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C.无染色体形成D.显微镜倍率不够3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一般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染色体未染上色 B. 染色体没有复制C.洋葱表皮细胞没有细胞核 D. 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34、下列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B.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C.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D.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原因是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35、下列关于显微镜及其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由低倍镜—高倍镜后,视野变小,视野变暗,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B.原来物体放大倍数为100倍,视野中有64个细胞,现在改为400倍,视野中有16个细胞C.想要观察视野左上方的物体,应把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D.使视野变亮的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36、如图所示为一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结构图要通过40×的物镜和16×的目镜组合才能观察到B.若这是人的大腿细胞,在长跑时大腿肌肉感到酸痛,在此细胞的⑧中产生使肌肉细胞疲劳的物质C.如果该细胞能产生抗体,则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具膜细胞结构顺序是:⑩→⑦→③→②→①D.若以上所指为同一个生物体内3种细胞(肌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其核内所含的DNA一样,但细胞内所含的RNA不同3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的结构,可用平面反光镜适当降低视野亮度D.按正确的操作方式下降显微镜镜筒时,从左侧看粗准焦螺旋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二、非选择题1、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