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六章语言的变异.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1.1 语言的定义与特性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人类交流和思维。
讨论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例如普遍语法和语言习得机制。
1.2 语言学的范畴与分支介绍语言学的定义和范畴,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等。
讨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第二章:语言的结构2.1 语音与音系分析语音的物理特性,如音高、音强、音长等。
探讨音系的基本原理,包括音素、音位和音韵规则。
2.2 词汇与词义研究词汇的构成和分类,如词根、前缀、后缀等。
讨论词义的变化和引申,以及词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语法与句法3.1 语法的基本概念介绍语法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包括句子结构、词类、词形变化等。
探讨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变化。
3.2 句子的构成与分类分析句子结构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讨论句子的分类和功能,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第四章:语义与语用4.1 语义学的基本原理介绍语义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包括词汇语义学和句子语义学。
探讨语义的成分分析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4.2 语用的基本概念讨论语用的定义和范畴,包括语境、语用含义、言语行为等。
分析语用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第五章:语言的变异与变化5.1 语言的变异现象探讨语言的变异形式,包括方言、俚语、行话等。
分析语言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5.2 语言的变化与演变研究语言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包括语音变化、词汇变化、语法变化等。
探讨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语言的接触与影响6.1 语言的接触形式分析语言接触的类型,如双语、多语、语言借用等。
探讨语言接触的原因和结果,以及接触语言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6.2 语言的扩散与传播研究语言扩散的过程和模式,如语言的传播、语言的替换和语言的消亡。
分析语言扩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
第七章:语言的记录与描写7.1 语言记录的方法和技术介绍语言记录的基本方法,如语音记录、文字记录和计算机记录。
语言变异的概念整合阐释

语言变异的概念整合阐释语言变异是一种语言变体现象,包括声音、语法和词汇的变化。
变异是一种健康的语言发展,它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充满活力,在过去的历史过程中,语言变异发生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变异也是多样化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由于社会经济变革,20世纪中国的南方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语言变异。
语言变异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指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由于多种因素(如家庭、经济、教育水平等)而产生的对标准语言的变异。
语言变异是由人们从其他语言中借鉴并创造出新的变异形式所构成的,从而使得语言变异拥有更多的功能特征。
典型的语言变异包括方言、口头语、俚语等,这些变体形式本质上来自标准语。
根据语言变异理论,语言变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基于规范或标准的语言变化;另一种是基于个体语言习得的语言变化;最后一种是基于话语行为的语言变化。
规范化变体中的变异主要与标准语法、语音、词汇和语义有关,所以它也称为任务变体。
语言变体基于个体发音和使用习惯,它在某些社群中受欢迎,但在个体表达上可能造成困惑和不确定性。
最后,行为变体是一种由参与者主动语言习得而产生的变异,它是一种在语言社会中受欢迎的变异,而且可以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参与者的语言习得进程。
研究发现,语言变异的类型有助于改善说话者的说话能力,并且可以改善说话者的语言习得过程。
例如,在多元语言社会,母语使用者和非母语使用者均可以从标准语言中构建出变体语言形式,而这些变体语言形式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表达共同意义。
此外,基于任务变体的语言变异也可以促进说话者说话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说话者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最后,语言变异的整合存在着深刻的意义。
语言变异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活跃而丰富的语言环境,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它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为人们之间的话语行为提供了一种可以遵守的规则。
最后,语言变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以更全面的方式理解语言。
总之,语言变异是一种语言发展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汉语言文学王然语言学概论全书笔记

汉语言文学王然语言学概论全书笔记
汉语言文学王然语言学概论全书——笔记
1. 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一种人们用来表达和交流的符号系统,包括词汇、语法、语音、语用等方面。
2. 语言的特征
语言具有交际、符号性、产生、历史性、符号组合、规则等特征。
3. 语言的分类
语言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照语音结构分类可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非洲语系等。
4. 语言的变异
语言的变异可以由语音变异、句法变异、义项变异等多种因素引起,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5. 语法
语法指的是语言中词汇组成句子的规则和规范,包括词性、句法、语用等方面。
语法在语言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 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音素、音节等方面。
7. 语用
语用指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包括会话结构、语用对话等方面。
8. 汉语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普通话、方言等方面。
9. 汉语语法
汉语语法较为灵活,句法特点为丰富多变,可以通过词序、语气、语助词动态调整,语法规则灵活多变。
10. 汉语语音
汉语语音拥有四声、声母、韵母等特有的语音特点,同时汉语方言可以通过语音特点划分。
以上是本人根据《汉语言文学王然语言学概论全书》所做的笔记。
希望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语言变异名词解释

语言变异名词解释
语言变异现象是指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群中经常使用的某些词汇逐渐消失或转化成另外的词。
比如我们熟悉的“饭”“水”,其原来的读音“ fan”现在已变为“ fa”“ fan”了。
语言变异包括词汇变异和语法变异。
语法变异主要表现为词序变异、时态变异、语气变异、语义变异等。
语言变异包括词汇变异和语法变异。
1、词汇变异。
词汇变异是指语言单位在历史的演变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如英语中的“ box”,“笔”“本子”都是从拉丁文“ pens”来的,在不同的地方,拉丁文的读音也不尽相同。
“书本”在古代,最初指手写的印刷品,后来专指纸张较厚的著作,现在已泛指书籍、文件等。
又如“沙发”在国内最早见于明清小说《金瓶梅》,指坐卧的用具,叫“沙罗椅”,至今沿用;而在外国,却是明清时代富贵人家的高级卧具,称为“沙发床”。
再如汉语中的“中国人民”,在19世纪60年代前指全体汉族居民, 19世纪60年代后才专指汉族。
(一)汉语中的形声字汉语的字有三个部分构成: 1、由不同部首的偏旁组成2、由相同部首的偏旁组成3、由相同的偏旁组成汉字的构造规律总结为三个方面: 1、意义和形体的联系—形体与意义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形体与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2、不同形体表示不同意义,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汉语中的同义词不同义词往往有相同的意义,但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
普通语言学概要第六章语言的变异

普通语⾔学概要第六章语⾔的变异第六章语⾔的变异8学时第⼀节变异概说⼀、语⾔是个⼈⾝份的标记。
和陌⽣⼈交流,我们很快可以判断下以内容:对⽅的⼤致是什么地⽅⼈、从事的职业、⽂化程度、职位⾼低、性格特征等。
⼆、标志的意义只认⾐裳不认⼈的合理性。
开着⼩车,不要给骑⾃⾏车的同事打招呼。
相反,如果我们希望得到他⼈的尊重,应该怎么做?⼤⽅、得体、优雅。
怎么才能做到这些?知识、礼仪、信⼼,这些来⾃哪⾥?事业的成功和幸福的⽣活状态。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三、语⾔与事业的成功牟其中的“成功”靠的是什么?超凡的语⾔天赋。
1992年前后,牟其中以对俄罗斯的飞机贸易⼀鸣惊⼈,并因此跻⾝《福布斯》中国⼤陆富豪榜。
随后,牟其中⼜接连做出惊⼈之举:发射卫星、开发满洲⾥,接着说要炸喜马拉雅⼭、研究⾼速芯⽚、购买前苏联航母。
(⼆)⾼燃的第⼀桶⾦梦想的⼤门未能打开,记者还得继续做下去。
不久,他参加了⼀次科博会,记者们都争着向那些海归名流提问,惟独⼀个⼈在台上坐冷板凳。
那是个民营企业家,当时名⽓不是很⼤,没⼈向他提问,只好⼀⾔不发地⼲坐着,样⼦颇为尴尬。
他觉得应该帮帮⼈家,于是接连向那个企业家提了⼏个问题,替他解了围。
散会后,企业家⼼怀感激,主动找他聊天。
四、语⾔变异的分类语⾔的差异来⾃哪⾥?语⾔的变异。
语⾔的变异⼤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说话者的地区背景和社会背景;2.产⽣⾔语⾏为的实际情景;3.谈论的话题(教材148)(⼀)地域变异1、什么是地域变异不同的地区或城市,相对隔绝,导致经济发展、道德修养、性格等因素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语⾔中,就形成了语⾔的地域变异。
2、举例(1)重庆⼈:好⽣点啥?(2)东北⼈:⼲啊啦,⼲啊啦,你说你这⼈⼉咋这样⼉呢?(3)北京⼈:嘿、嘿,⼩⼦长眼睛没长?3、⼀位⽹友在上海问路的遭遇:现实、精明、遍地黄⾦(1)卖报纸的阿姨:那边。
⼼不在焉。
(2)值勤的红袖笼:你给五块好了啦。
(3)出租汽车:我凭什么告诉你。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和方式,通过漫长的发展和变化,语言也在不断演变。
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是语言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探讨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指的是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社会群体或个体之间出现的差异。
语言变异可以体现为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语言变异的原因可以是地域、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地域变异语言在不同地域出现变异是常见的现象。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发音、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这种变异可以使人们区分出不同地区的口音、方言或口头语。
社会变异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也可能存在语言变异。
社会变异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使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社会变异的原因可以是社会地位、文化身份、职业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变异即使是同一地区或社会群体的人们之间也可能存在语言变异。
个体变异可能是由于个人特点、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个体之间的语言变异可以表现为发音、用词惯、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语言变化语言变化是指语言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演变或进化。
语言变化可以发生在各个语言层次:音韵、词汇、语法等。
语言变化通常是渐进的,并且可以持续数年甚至数百年。
自然演化语言变化可以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无需外部干预。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中的一些词汇可能会消失或发生新的变化。
比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古代词汇已经不再使用,而一些新的词汇则不断形成。
外部影响语言变化也可以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外来词汇、新文化现象、科技进步等都可能对语言产生影响。
比如,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增加了许多新词汇,以适应新的科技概念和表达方式。
影响和意义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对社会和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交流障碍语言变异可能导致不同地区、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障碍。
发音、方言和词汇的差异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从而影响沟通和交流。
文化多样性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不同地域、社会群体和个体的语言差异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6章 语用学【圣才出品】

第6章语用学一、对“你怎么还不走!”这句话可能出现的场合进行设想,分析其可能产生的不同意义和理解。
答:“你怎么还不走!”该句有以下几种理解:(1).说话人与听话人闹矛盾,说话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要求听话人离开,听话人听到之后没有采取行动。
说话人对听话人说“你怎么还不走!”(2).说话人催促听话人去做某件事情,已经提醒过听话人赶快出发,可是过了一会儿,看到听话人还没走,对听话人说“你怎么还不走!”(3).说话人以为听话人会跟自己一起来的人一块走,可是听话人的同伴已经走了,听话人还没走,为了表达自己的疑惑,说话人对听话人说“你怎么还不走!”二、如何准确理解语言运用的变异性和规律性?答:(1)语用的变异性人们的语言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由言语交际的各种相关因素组合而成的动态的环境进行的,因此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也就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例如一个当教师的人,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课、跟学生交谈,与他在家庭里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父亲对妻子、对子女的语言是会有较大差异的。
又如同样是“你要干什么?”这句话,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或者说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可以设想如下的情景:①说话人看到某个听话人神情专注在东翻西找,出于关心,想为对方提供某种帮助,于是以询问的语气说:“你要干什么?”②说话人看到某个听话人神情茫然地在东翻西找,弄得说话人心烦意乱,于是以责怪的语气说:“你要干什么?”③说话人跟某个听话人谈论某个问题,听话人言辞激烈,甚至带有危险倾向,说话人想阻止听话人可能做出的过激行为,于是以劝阻的语气说:“你要干什么?”以上①场合和②场合的“你要干什么?”这句话说话人的意思是明确的,但是听话人不一定能够理解。
在①场合听话人可能会感受到说话人给予的关心,但也可能会以为说话人对于自己东翻西找的行为很厌烦;但在②场合就不大会理解为对自己关心的意思。
③场合的“你要干什么?”得到的效果可能是使听话人冷静下来,当然也可能被误以为“激将法”反而火上加油。
语言变异名词解释

语言变异名词解释语言变异,是指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导致语言结构和词汇在原有基础上发生的一种变化。
语言的变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出现的,并且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划分。
根据其出现的时间,语言变异可以分为新旧两种,即近代语言变异与古代语言变异。
新的语言变异是指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语言变异;古代语言变异则是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但因时间久远已经被人们忘记或无意中遗失的语言变异。
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语言变异可以分为自然变异和人为变异。
语言变异有多种类型,这里主要讨论几种常见的类型。
一、外来词汇变异所谓外来词汇变异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到本族语言中来的词汇,它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属于文化的范畴,故又称之为文化语言变异。
人们知道,语言在其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各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些相似或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词汇。
但是当语言系统演变为本族语后,词汇也会发生变化,原来借入语的词汇逐渐被替换成本族语中的词汇,由此使得本族语的词汇量发生增减变化。
由于人们对原有词汇和新词的认识差异,往往对某些词汇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由此形成了一些新词。
这些新词语有的虽然最初只是在交际中偶尔用到,但当它们渗透到本族语中,而且发音和拼写方式均与原来词汇完全一样时,就会造成一种“语言变异”。
二、大众传媒变异语言是由口头传播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已经养成了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的习惯。
当报纸、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新词汇时,如果人们没有注意,就会忽略这些词汇的存在,当他们需要这些词汇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认为词汇与自己平常说的话没什么区别,也不会引起重视。
三、社会变迁导致的语言变异社会变迁往往会引起词语使用的变化,例如,由于各种事物价值取向的转变,人们原来偏爱的词汇,现在可能就变成贬义词了。
又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前一些反映工人阶级利益的词语,现在可能就变成表示奢侈品消费的褒义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变化往往能在本社团内很快推开而不能同样
快地扩展到其他社团,从而形成不同社会方言 或地域方言的差异。
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 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 慢的不同,是在语言演变在语言外进展的不平 衡。 社会方言是指在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年 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原居住地 等的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决定的小社团语言差异。 社会方言最常见的显著差异在词汇方面, 有时也有发音色彩(如北京的 " 女国音 " )或音 位分合上的差异。一般来说,社会方言的差别 较小 , 自由 通 话不 成 问题 ( " 黑话 " 除 外)。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社会 语言学家更感兴趣的是其成因。迄今为止, 已提出了种种假说。代表性的有入侵说、禁 忌说、教育逆反说、保守说、社会声望说、 气质说等。
入侵说:是一种古老的说法。据 17 世纪西方文 献记载,当欧洲人来到西印度群岛的小安地列 斯群岛,跟当地的加勒比印第安接触时,发现 男人和女人说不同的语言。男人有他们所独有 的很多说法,女人能听懂但自己永远不说。女 人也有男人永远不用的词和短语,如果男人用 了就要受到嘲笑。这种语言差异据多米尼加土 著的野蛮人说是由于加勒比人占据了阿拉瓦克 人的岛屿后,将男子斩尽杀绝,女子纳为妻室。 这些女子生男育女并以本族语教养后代。孩子 长大后,女孩继续讲母辈的阿拉瓦克语男孩却 操父辈的加勒比语。
(二)地域方言的特点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江浙 话”、“福建话”、“广东话”通常指的 就是吴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汉语不同 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大,但 念出来,相互之间就难以听懂了。如:
苏 州 话 北 京 话 俚走出弄堂门口,叫啥道天浪向落起雨来哉。 他走出胡同口儿,谁知道天上下起雨来了。咳, 啊呀,格爿天末实头讨厌,吃中饭格辰光, 这个天实在讨厌,吃中饭的时候,还是很好很 还是蛮蛮好格口宛,那口老会得落雨格介? 好的嘛,怎么会下雨的呢?又不是梅雨天,现在 又 弗 是 黄 梅 天 , 现 在 是 年 夜 快 呀 ! 是快年三十啦!
第六章 语言的变异
在历史的长河中,语言的演变有两种趋向: 分化和统一,这两种趋向都与社会的发展有密 切的联系。
第一节 变异概说
一种语言为什么会分化为不同的社会方言
或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主要 的不同特点?
语言分化为不同方言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
象。社会的发展造成社会内进一步的分工或社
第三节
社会变异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 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有自 己的特点。如北京一些年轻女性在发声母 j、q、x, 带有明显的齿间特征,被称为“女国音”。但社会 方言最明显的特点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如不同的 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有各自的一些特殊用语,如 医药界的“处方”、“急诊”等;不同的学科也有 自己的术语,如语言学的“音质”、“语法意义” 等;不同的阶级有自己的特殊用语和对一些词语的 特殊理解。
方言发展的前途大概有三种: 1、在社会封闭,甚 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语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
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2、
继续保持已有的地域变异状况,在地域范围内,
有时扩大或者缩小自己的覆盖范围; 3、由于共同
语的强大影响、社会的统一和发展,方言的使用 范围逐渐缩小,或者方言本身逐渐向共同语靠拢。
男女各有其自然标志和社会标志。前者表现在生理特 征和体态上,后者则是社会关于性别差异的一系列成 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定,包括服饰、仪表、礼节等方面 内容。在社会规范的限制和影响下,男女的语言有时 会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例如,一般情况下妇女说 话比较文雅,礼貌用语多一些,不说或少说粗话、脏 话。 语言的性别差异,特别是对妇女的不平等待遇,受 到了女性的不同方式的反抗。例如英语中man一词在与 woman相对时可指男人,但又可泛指男女或“全人类”。 现在有不少女权运动者主张用chairperson(主席)取 代 chairman,用 humankind(人类)取代 mankind,用 freshperson(大一新生)取代freshman。
有时候,一部分居民的大规模的集体迁徙, 也会促使方言的产生。有人认为,我国东 晋到明朝初年间,原来居住在中原一带的 居民三次向我国南方大迁徙,就是汉语客 家方言形成的社会原因。
方言形成以后,如果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统一 (或分化)的状态中,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 的特点,一方面有服从自己所从属的语言的发 展趋势,继续作为该语言的方言。几千年封建 社会中的汉语方言就是这种情况。如果社会完 全分裂成几个各自独立的社会,那么各方言就 可能失去约束,不断扩大自己的特点,并进一 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例如拉丁语随着古罗马 帝国的解体,它的各个方言就发展成今天的法 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 亚语等独立的语言。这些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 来的各个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行业语是社会上从事某一行业的人为了生产和工作 的需要而使用的专门用语。语言的行业变异是社会 发展、职业分工的结果。木工、铁工、渔人、猎人、 农民、牧民等都有自己的行话,教师、学生、军人 也有自己的行话。京剧演员的行话有“生、旦、净、 末、丑、西皮、二簧”等;学生的行话有“开夜 车”、“吃鸭蛋”、“站黑板”等。社会方言中还 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变异形式,即黑话和隐语。其特 殊性表现在其他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不拒绝其他 言语团体的人们了解、运用,因而其中的有些词语 也可以被全民吸收而成为日常的交际用语(如“爆 炸、角色、休克、腐蚀、感染”等),而黑话具有 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
社会声望说:在古印度戏剧的语言里,男子说
梵语,女子只能说一种叫普拉克利特语的民间
语。梵语是神、国王、大公及其他社会地位高
的男子使用的语Biblioteka 。普拉克利特语则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男人(商人、小官僚、警察)及
几乎全部女子使用的语言。在这里,语言成为
社会声望的象征,P50,第1-5行(申小龙《社区 文化与语言变异》)。
(词句分析,略)词汇的差别虽然比语法大, 但还可以看懂。而让北京人去听苏州人说这一
段话,恐怕只能听懂两三成。所以,地域方言
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划分方言的主要
依据也是语音;词汇上也有不少差别,语法的
差别较小。
方言与方言之间尽管变异很大,但由于有 共同的语源,在语言的基本结构上仍是共 同的方面占主导地位。例如汉语方言都有 声调,都以词序和虚词作为语法手段等。
现存的方言是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异的结 果,今后也还会发生变化。方言的分化和产生 变异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 力。约束力强,方言分化减弱,变异较小;反 之,则增强加大。例如,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 之间的变异增多,是由于美国英语在两百年的 独立发展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 了自己的特点。汉语中湘方言呈现一种相反的 趋势,主要特点是湘方言浊声母渐趋消失,向 普通话靠拢,在长沙等大中城市中比较明显。 这是我国推广普通话,加强了共同语约束力的 结果。
第二节
地域变异
一、地域方言 (一)地域方言的成因
一个生产不发达的统一的社会,随着人口不断增长, 疆域日益扩大,经济和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 就会在地域上形成社会的不完全的分化:在一个地区 中出现的语言新成分一般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 本地区内语言的某些固有成分的改变或消失也不容易 波及其他地区。这样,各地区所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 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 各地区语言的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于是共同语就在 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即地域方言。
行业语、隐语、黑话都没有独立的语言结 构系统,只是在共同语或者地域方言的基 础上,按照构词规则组成一些特殊词语, 或者给已有词语附上另一种意义。
二、性别变异和年龄变异
人的性别和年龄的不同也会产生变异。不过, 这种变异不像惯用语和行业语那样,是社会中的 一部分人由于生活、职业的联系而采用一些特殊 的词语,使局外人感到陌生,甚至听不懂,它不 是由于社团的距离、交际的障碍引起的,而是由 于社会心理、文化背景等复杂原因造成的。因而 这种差异不以特殊词语的陌生性为主要特征,否 则在一个家庭中,男女老少共处,各用各的词, 势必造成交际的障碍。
一、阶层变异和行业变异
人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有一定的 社会地位,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讲话者 所属阶层、行业的不同。在具体的场合常 使用一些特殊的词语,称“阶层惯用语” 或“行帮语”。西方上层社会曾经流传的 “客厅语言”就是阶层惯用语的典型代表:
他们称日历为“将来的记录”,把擤鼻涕说 成 “轻松了一下鼻子”,杯子有臭味说成“杯子行
地域方言是指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 支。地域方言的差别一般大于社会方言,汉 语的不同大方言之间往往无法自由通话。 地域方言最显著的区别一般在语音方面, 但语法和词汇也可有不少区别。地域方言是 方言中最重要的类型,因此泛称"方言"就指 地域方言。 语言的分化也是社会使然,即语言随着 社会的分化而分化。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 方面得到论证:
气质说:由于男女生理、心理上的差异,在语言 使用上也显示出不同的气质。一些学者认为气质 的差异可以解释语言的性别差异。 1 、语音上: P54 从小生理心理的受教不同, P55 语调差异在西 方,女性比较喜欢用惊讶、愉悦的语调交谈。 P56 第3段“女国音”,P57北京青少年的含混发音。2、 选词上: P57 第 2 段,如,英美妇女常用以下形容 词: adorable(极可爱的), sweet(甜蜜的), lovely(可爱的), charming(极好的),等等。 常 用 以 下 情 态 动 词 , 如 can,could,shall, would,may,might等,以示语气柔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