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称谓语差异与翻译
称谓对比与翻译

Summary:英汉称呼系统 的宏观差异
• 亲属称谓的重要性不同:亲属称谓在汉语称 谓系统中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 各种制约因素在不同称谓系统中的作用不同: 在汉语称呼系统中,辈分和年龄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而在英语称呼系统中,辈分和年 龄只有在对亲属关系中年辈高出一代或一代 以上的人才起作用,当年龄和职业、地位发 生冲突时,职业、地位占上风。
二、汉英语言中的社会称 谓语
• 3、姓名称谓语 • 4、零称呼
Summary:英汉称呼系统 的宏观差异
• 每种称呼语类所占的比重在两种系统中不同。 现代英美社会中,最常见的称谓是通用称呼 语Mr, Mrs, Sir, Miss以及FN。头衔只用 于特定职业和群体。FN在美国称呼系统中 所占的比重大于其他任何称呼语类。这与美 国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观念有关。
• 3、汉语亲属称谓语讲究内外有别,英语亲属 称谓语体现一视同仁
• 4、汉语亲属称谓语重礼仪,英语亲属称谓语 重感情
• 5、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使用的倾向
一、汉英语言中亲属称谓 语比较
• 1、汉语亲属称谓语丰富复杂,英语亲属称谓语单纯 笼统
• 中国文化中,人们采用的是叙述式的称谓语,其特点 是:长幼有别,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分明,血亲与姻 亲有别,用一整套单独的词汇分别命名血亲与姻亲;
和祖父祖母、伯父叔父、伯婶姑母、堂兄弟姐 妹打交道,真正和我们发生联系的只有我们的
父母和兄弟姐妹。
一、汉英语言中亲属称谓 语比较
• “……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
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
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 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 • “…Now that he and the young ladies are no longer children and, what’s more, Miss Lin and Miss Bao
英汉文化差异视角下称谓语的语用翻译

郎一 子 、 犬 大人一 下官 等 , 些谦 称 词 语 在英 语 中很 这 难 找到其 相 应 的对 等 词 , 美人 出 于他 们 的 文化 英
语 用 等 效 、 化 差 异 对 称 谓 语 翻 译 的 影 响 及 语 用 失 误 问题 。 文
关 键 词 :文 化 差 异 ; 谓 语 ; 用 翻 译 称 语
中图分 类号 :H 35 9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称谓 问题 正 日益 引起社 会语 言学 家和 心 理学 家 的重视 。近 年来 , 语用 学 家 也 开 始关 注 称 谓 的 各种 语用 功能及其 含义 。本 文拟 以 民族 文 化 为背 景, 以称谓语 的 翻译 为切 入点 , 讨 文化 差 异与 语 探
要 从社 会 、 化 交 际 的 角 度 去 考 察 语 言 的 使 用 。 文 为此, 译者 必 须具 备 跨 语 言 、 文 化 交 际 的知 识 , 跨 谙熟 源发 语与 目的语不 同 的社会 、 化背 景 , 设 文 能 法 沟通语 用意义差 异 , 方可 实现 等效 翻译 。例 如 : 由于英 汉 民族 的文化传统 和 礼仪 风 尚有着 明显 的
d d! i
但 是 当父亲 对 女 儿 的 表 现 不 满 意 时 , 会对 他
妻子说 : o ka a o rd u h e dd L o t wh t u a g tr i! y
父母 对孩 子 的态 度 明显 地 反 映 在 “ 主代 词 物
+称谓 ” 日常称谓上 。 的
要 实现 称谓 语 翻译 的语 用 语 言 等 效 , 须 注 必
中西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中西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作者:吴丹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0年第07期摘要:文章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称谓用语体系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对其翻译方法略作介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英称谓用语;英汉互译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10)11-0191-02称谓用语是社交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称谓用语有确定、建立和改进人际关系的作用,因为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称谓用语是双方身份、地位、角色、友好程度及亲疏关系的重要标志。
汉英称谓用语体系具有同样的交际功能,但由于汉英语言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社会关系、价值观、伦理观念和人际关系。
所以这两种称谓用语体系必然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只有了解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才能得到正确的翻译,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失误。
一、中英称谓用语差异(一)家庭、亲属称谓用语差异在英语亲属语分类中,伯、叔、舅、姑父、姨父、姐妹、兄弟只有一词表示,伯母、婶母、姑母、舅母、姨母也只有一个词。
而汉语自古采用叙述法称谓用语,把各种亲族关系表达得很具体准确。
例如:父之兄称伯,伯之妻称伯母,父之弟本人称叔,叔之妻称婶母,母之兄弟皆称舅,母之姊妹皆称姨。
汉民族严格区分亲属关系,源于汉民族的家庭变化,这种严格区分导致了汉语亲属称谓用语的复杂化。
《红楼梦》里贾氏大家族的几百个错综复杂的称谓用语常常让外语翻译者不知所措。
英语用头衔称呼别人的方式也与汉语不同,在英语中,虽有一些官职可作称呼语,女Queen Elizabeth(伊丽莎白女皇)、President Cliton(克林顿总统)等,但远没有汉语用头衔称呼那样普通。
如:组长、村长、队长、乡长、科长、主任、主席等,不论官职大小都可以作称谓用语,新词有经理,局长,厂长,上级、师傅、大亨、要人、老板等,甚至于皮包公司的经理们,小得只有一张办公桌也得照样称呼“某某经理”、“某某老板”等。
【最新word论文】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外语翻译专业论文】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中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人们较为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它们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具有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
汉英称谓在形式、语用意图、文化内涵上存在诸多差异,通过两种语言称谓系统的归纳对比,挖掘各自的文化内涵,对中英称谓语的翻译提出三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文化差异;比较;翻译AbstractLanguageisthecarrierofculture,kinshiptermisnotonlyapartoflanguageb utalsoakindofculture.The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kinshipterm sreflectthe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EastandWesttosomeextend.Fromtheco mparativeanalysisofusagesandmeaningsofkinshipaddressingsystembetweenCh ineseandEnglishwhichpeoplefamiliarwith,thepaperistorevealtheculturalimplicationinit.Theybelongtodifferentkins hipaddressingsystemsalsohavedifferentusagesofkinshiptermsanddevelopmen ts.Themainreasonsforculturaldifferenceslieinthefamilystructure,consang uinity,patriarchyconcept,cultureadoptionandcourtesyprinciple.Thecompar ativeanalysisofitsfeaturesandusagescanhelpustounderstandtheculturaldif 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English.Basedonthegreatdifferencesinthetitlea ndkinshipaddressingsystembetweenChineseandEnglish,andtheircomplicatedp ragmaticintentionsandculturalimplicationsinuse,thepapersystematicallyc omparesthetwosystems,andrevealstheirrespectiveculturespecificimplicati ons.Finally,threemethodsarepresentedonhowtotranslateaddressingformsbet weenChineseandEnglish.Keywords:kinshipterm;culturaldifference;comparison;translation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西方亲属称谓对比与翻译(文化与翻译口语展示)

Brothers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 子贾链,娶得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 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赔笑见礼, 以“嫂”呼之。 Though Daiyu had never met her, she knew from her mother that Jialian ,the son of her first uncle Jiashe , had married the niece of the lady Wang , her second uncle’s wife . She had been educated like a boy and given the school-room name Xifeng . Daiyu lost no time in greeting her with a smile as “_______” cousin .
2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of kinship
terms(亲属称谓英汉对照)
(父母辈)
parents
(子女辈)
children
a
grandparents
(祖父母辈)
b
c
brothers
(兄弟辈)
d
e
grandchildren
(孙子女辈)
Grandparents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 外祖母 。 银给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________
3.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ternal and paternal line(父系母系之别) 4.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ffinity and consanguinity(血亲姻亲之别)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 词汇选择:中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在翻
译时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词汇。
例如,中文中通常使用
“家庭”来表达亲情关系,而英文中可能会选择“family”、“household”或者其他词汇。
2.文化隐喻和象征: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是表达文化特点和意义的重
要方式。
在翻译中,需要理解并传达源语言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同
时找到目标语言中相似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国文化中常使用“牛郎织女”来表达爱情,而英文可能会使用其他故事或表达方式。
3.社会礼貌和文化习俗: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文化中
的社会礼貌和文化习俗。
例如,在中文中由于注重尊重和礼貌,常常使用
敬语和称谓来称呼他人,而在英文中则可能更常用名字或直接称呼。
4.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和传达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准确翻译文本非常重要。
例如,中文中的一些成语、典故和历史人物可能在西方文化中没有相
应的等价物,此时翻译者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传达文本的意义。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非常大,翻译者需要通过深
入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以确保翻
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中西方称谓语差异与翻译

一、中西方称谓文化差异 (一)亲属称谓 中国的亲属称谓系统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 称谓系统,其称谓词语更是纷繁复杂。 赵元任先生 在《中国人的各种称呼语》中列举了 110 种亲属称 谓语,每一种称谓语又有正式名称。 在西方,亲情观念相对淡薄很多,亲属称谓数 量不仅少而且简单。 英语中大体含有 11 个亲属称 谓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 , cousin。 其中 cousin 不仅没有血 缘 关 系 之 分 , 甚 至 没 有 性 别 之 分,既可以指堂哥堂弟表哥表弟,也可指堂姐堂妹 表姐表妹,由此词翻译也可以看出汉语称谓语中血 缘关系和性别特征都很明显。 另外,在中国,人们在实际交往中与对方关系 密切时也常常使用亲属称谓称呼来表示亲近,而且 加尊﹑仁﹑贤等以示尊重。 对年长一些的称仁兄﹑尊
译 文 2:I spend all my time on call at the inner gate, Madam. I’ve no means of knowing what the master does outside.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是显著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
1.文化差异影响语言表达方式: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传统习俗、社
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化背景和语境
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常用的成语、谚语,在翻译成西方语
言时可能需要使用类似的俚语或成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2.语言结构和语法的差异: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和语言结构上存在
明显差异。
中文中的主谓宾语结构相对固定,而西方语言中更注重主语和
动词的顺序。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语法和语言结构的调整,以
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的特点。
3.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
例如,一些中文短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但在西方文
化中可能没有类似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
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4.社会文化差异: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中的用词和表
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的尊称和称谓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常见,因此在翻译
过程中可能需要适当调整用词,以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习惯。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有深远影响,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
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称谓系统, 每个称谓系统又由若干称谓语组成。称谓语作为一 种特殊的语言符号,除了具有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 的功能外,最重要的是它能反映出说话者之间的社 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在 人际交往中,双方互相称呼,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有 时在称谓上还要体现礼敬,因此在翻译称谓语时不 可避免地要了解称谓语背后浓厚的文化内涵。翻译 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 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 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我 们只有充分了解称谓作为复杂的语言系统的文化 意义,才能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摘 要:称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反映,是社交礼仪的重要方面,而称谓词语正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导致汉语称谓和英语称谓存在许多差异。
关键词:称谓;文化差异;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177-03
- 177-
(四)尊称称谓 对 不 同 身 份 ﹑不 同 年 龄 ﹑不 同 关 系 的 人 需 要 用 不同的敬称,我国古代在这方面更为讲究,因而用 于尊称对方的称呼相当丰富细腻。 比如对老年人的 称呼着重提到一个“老”字,敬称某人为某老,是汉 语尊敬长者的习惯用法。 “老”字在中国语言中通常 是褒义,如教师被尊称为“老师”,企业管理者被称 为“老板”,在日常交往中对陌生中青年男子也可以 称呼“老板”以示尊敬。 生活中“老大爷”、“老人家” 的称呼更是比比皆是,如果路上向一老者问路却不 称 呼 对 方 一 声 “老 人 家 ”,对 方 一 定 对 你 置 之 不 理 。 然而,西方人却很忌讳老,怕别人说自己年龄大,说 自己老了,他们会使用一些委婉语替代老,比如用 “senior citizens”指“old people”。 如果你在问路是 时说“Old man, can you tell me…”,对方也一定是 置之不理,甚至怒气冲冲。 二、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 建 血 亲 关 系 ﹑宗 族 制 度 、 封 建 伦 理 道 德 观 念 深 入 人 心。 在中国人看来,长者为上、先者为尊、男女有别、 长幼有序是必须遵循的严格的道德标准。 宗法是以 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 级制度。 在重视宗法的封建社会里, 讲究父慈、子 孝、兄友、弟恭,妇女讲究妇道。 中国人把道德置于 一切价值之上,而西方人则不然。 汉语中亲属称谓 的种类繁多以及拟亲属称谓的普遍流行,都反映了 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观念,体现了对血缘关系和家 族观念的极度重视。 西方社会的封建历史相对较 短,由于 14 世纪到 17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西方 人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强调以个人为本位,“人为 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对父母对家庭的 依赖很少,强调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却不重视父 母核心家庭,例如父系和母系的长辈亲属中男性用 uncle 统称,女性用 aunt 统称。 西方人强调男女平 等,他们认为遗传和继承的重要性同时来自父母双 方,而不是以父方为主,如 grandfather 可以指祖父 也可以指外祖父,汉语称谓“外公外婆”的一个“外” 字即可看出母亲一方的血缘关系不受重视。 西方人 认为,谁也不属于任何其他人,每个人只属于他自 己和上帝,基督教道义的影响也使西方人的家庭观 念淡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些。 (二)社会原因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5 May 2012
中西方称谓语差异与翻译Fra bibliotek刘宗贤(1.安徽大学 外国语学院;2.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国际贸易系,安徽 合肥 231131)
兄等,年纪略轻的称贤弟﹑贤妹﹑仁弟等。 现代社会 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阿姨、叔叔、伯父等近乎亲属 称谓的称呼,这种拟亲属称谓的普遍流行,也恰恰 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伦理观念, 重视血缘关系,实 际上是家族观念的一种延伸和扩大。
(二)社会称谓 汉语的身份类称谓种类也很多而且范围广。 受 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们与有官职的人交 往时多以姓+职务相称,如王主任、吴处、张局等,另 外还有姓+职称或职业,如李教授、张医生、刘老师 等。 但是在英美国家,人们与关系亲近的人可以直 呼其名,即使是自己的领导或上司,其他情况下可 以用姓氏加上 Mr., Mrs., Ms 或 Miss 来彼此称呼; 头衔类称谓只局限于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 和法律界人士。 其中 Professor(教授),Doctor(博士) 的头衔可以用来作称谓,但是 teacher 就不可以。 (三)自谦称谓 我国古代讲究自谦, 自谦称谓中大都带有卑﹑ 下﹑鄙﹑贱﹑愚﹑小等词素,如卑人﹑卑职﹑卑下﹑鄙人﹑ 贱 妾 ﹑微 贱 ﹑下 愚 ﹑小 人 ﹑小 的 等 等 , 或 者 是 带 有 这 种 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等。 这些称谓用语 都是根据卑己﹑己谦的礼俗而产生的。 老者自谦会 用老朽﹑老拙﹑老汉等称呼;妇女自谦则用奴﹑奴家﹑ 贱妾﹑下妾等称呼。 对人自称时以自谦的方式来表 示对对方的敬重,但对别人直呼其名在礼节上就会 显得轻简,被认为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是对别人的 不尊重,甚至使对方产生羞辱感。 然而欧美人却习 惯直呼他人姓名,甚至是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己 的 时 候 也 只 会 使 用 “I”。 “I”在 任 何 时 候 都 需 要 大 写,由此英美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可见一斑。